20.詹天佑(共3課時)
課前思考:
課文圍繞詹天佑是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展開的,感悟課文是如何通過具體事例表現詹天佑是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愛國”,通篇很多地方都有描寫。為什么說他又是個杰出的工程師呢?在第三大段中有所體現,“勘測線路”這一部分內容。詹天佑是怎樣勘測線路的呢?概括出如下幾點:1、他對工作高度負責,對工作人員要求嚴格;2、他以身作則,帶領工人和學生辛勤工作。白天,在塞外進行定點、測繪,晚上,在油燈下繪圖、計算;3、他還請教當地的農民。這樣,學生就能夠初步理解詹天佑為什么是一個杰出的工程師了。理解詹天佑是怎樣開鑿隧道,怎樣設計“人”字形線路的。詹天佑在開鑿隧道的過程中,根據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的特點,采用了從兩端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又根據八達嶺隧道長的特點,采用了中部鑿井法去進行開鑿,從而將工期縮短了一半。又根據青龍橋附近的坡度較大這一特點,設計了“人”字形線路。通過學生深入的理解,詹天佑的“杰出”就不言而喻了。
教學反思:
文道統一,延伸中心。
我們的語文課不僅是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課,更重要的是它還擔負著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在進行語文基礎知識訓練的同時,教師還應當結合課文的有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學習本課的最后一段時,我就根據課文的內容,提問“當外賓看見了詹天佑的銅像時,會發出怎樣的贊嘆?”學生通過大膽說,再次重溫了文章的中心。這時,我趁機追問:“假如你也看到了詹天佑的銅像,你會有什么啟發或感受呢,又受到了怎樣的教育?”接下來,學生就各抒已見,有的說要學習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有的說從小就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后要像詹天佑一樣,報效祖國……從學生的談話中,我相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他們從小要學好本領,長大后才能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