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懷念母親〉教學設(shè)計
設(shè)疑提示:
⑴師生對話,走進那個“黃昏”:一般說來,黃昏的時候,我們都放學了,大家要——?在這個時候,你們的爸媽下班了,他們都要——?天上的鳥兒在這個時候也要——?此時,季羨林能回家嗎?他的家在哪兒?引領(lǐng)學生體會海外游子有家難歸的苦衷。
⑵ 創(chuàng)設(shè)情景,走進作者的心海:“季羨林又孤寂地站在窗前,抬眼望去,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正步履匆匆地往家里趕,漂泊的漁船也靜靜地停靠在海港,就連不知疲倦的小鳥也開始歸巢了。薄暮中,遠遠地傳來了母親喚兒回家的聲音……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季羨林,你的心會在哪兒?你的心會看到什么?”啟發(fā)學生想象,讓文中的 “故鄉(xiāng)”“故國”“故國的朋友”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對祖國地懷念變得真實可感。
在交流中理解“甜蜜”,當你回憶起這些快樂的時光,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說,有時候,美好的回憶往往是精神上的安慰,是對心靈創(chuàng)傷的一種治療。
⑶這凄涼,這甜蜜,最后都融入到了一個字里面,哪個字?(糊)“糊”是什么意思?這“糊”在季羨林心頭的究竟是什么?
2.探究日記2:說一說文中的“事”和“心”。
探究話題:一個畫面豐富的標點:省略號 一個意味深長的句子: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設(shè)疑提示:
⑴想像訓練:體會房東太太對兒子地等待。“她高興得不得了”,她高興成了什么樣子?她會為兒子的回來做哪些準備?文中是省略號,請把省略號讀成一段話。后來,兒子沒有按時回家,她又會怎樣焦急地等待?
⑵表達訓練:要求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驗談一談對母親的印象。
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一樣的起早貪黑,一樣的問寒問暖,一樣的嘮嘮叨叨,一樣的( ),一樣的( )
3.探究“尋夢”:讓我們一起感受作者的“尋夢之旅”。
探究話題:感受“尋”之苦 理解“夢”之幻 探求“夢”之源
設(shè)疑提示:
正是這種對母親、對祖國的愛,使得季羨林在獲得博士學位后,不顧國外多家研究機構(gòu)的挽留,毅然回國,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而他的生身母親呢,卻只有到夢里去尋找。想一想,他在夢里看清了自己的母親了嗎?
緊扣“面影”,體會作為兒子記不清母親模樣的痛苦,指導(dǎo)朗讀片斷二。
即使看不清楚,季羨林還是要苦苦的去尋找。分男生、女生朗讀片斷一。
季羨林一生也沒有找到母親清晰的面容。齊讀片斷二。
從某種意義上說,尋找母親,就是在尋找生命的源泉,尋找做人的根。季羨林的根在哪兒?
(六)課后鏈接——走近大師,升華情感 (限時5分鐘)
讀完這篇課文,感受了大師的這份偉大的真情,同學們想對季羨林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嗎?讓我們一起走近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季羨林(視頻播放“感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