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少年》 教學反思
本詩作者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激情贊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為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本詩是一首朗誦詩,有感情的朗讀,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我采取小組淘汰賽,晉級的方法以激勵學生們的朗讀熱情。
(1)兩人為一組任選其中一節有感情的朗讀。(有感情、精神飽滿、吐字清晰、流利加分,在達到這些要求的基礎上,如能背下來,直接進入到第一名的挑戰賽)
(2)第一輪淘汰的選手在另選一小節朗誦,晉級者進入到爭奪第二名的挑戰賽。
(3)第二輪淘汰的選手直接讀詩的最后兩句。晉級者直接入圍第三名。
(4)爭奪第一的場面,激烈、有趣,我讓他們有感情的朗讀第五小節并加入自創的表演。別說這些選手實力相當,于是,我讓同學們選舉,支持誰就站在誰的身后,這才選出了第一名。
收獲:原來一節有趣的課,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自在。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培養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誦的能力;感染教育學生要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教學重點是分角色,表演朗誦課文.教學難點是學生要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縱觀這節課,成功之處有:
1,以讀帶講:
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進而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2,課前讓學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關的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圖片和小故事,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交流匯報機會,激發了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與感悟.
不足之處:
1,課堂密度過大,時間分配不夠合理.
2,給學生朗誦的時間不夠充分.
3,教學重難點體現不明顯.
總之,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實現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朗讀在低中高三個學段中分別作了這樣的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正力顯了新課程提倡的"各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朗讀,應該成為小語閱讀教學的主旋律. 在課堂上,老師應該把課堂這個大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吐露心聲,讓他們無拘無束地盡情表達情感說.我在《中華少年》這課時設計是根據本文是詩歌的特點設計以感情朗讀為學習方式,運用多種的朗讀方法,引導學生讀出樂趣.
一,配樂的朗讀是有意義的
在教學《中華少年》一課時,配上和諧的音樂和生動的畫面進行聲情并茂范讀,學生自然而然就進入了文本的情感氛圍之中.在朗讀教學中,運用情境創設法,將學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讀,去想像,去體會,去理解,去表達,使朗讀達到了語言與語境的融合,情感與情理的結合,體會與表達的結合,情思與情趣的一
二,趣味的朗讀是生動的
趣味的朗讀方式是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征的,有分角色讀,加上動作讀,配樂讀,配音讀……其中的分角色朗讀是我們平時在課堂中運用的比較多的,自己尋找朗讀的伙伴,對于學生來說既是練習又是提高.老師還可以根據文本的特點創造性地安排朗讀的方式,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選擇朗讀的方式,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