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翅膀》教學雜談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實驗小學 岳宏敏】〖引導學生讀中悟美·在朗讀中體驗美〗
新課標呼吁朗讀,提倡感悟。在朗讀中感悟,已是如今閱讀教學之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悶的課堂,強化了情感的熏陶,闡釋了人文之精神。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朗讀中可以培養學生美感,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學生在朗讀中受到啟迪。如何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美呢?
沒有感悟的生命是不會有活力的,沒有體驗的生活是不會有激情的。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讀,就不會有感悟和體驗。讓學生多讀一讀,讓他們帶著思維的火花,去感悟生命美,體驗生活美。
如講授《彩色的翅膀》,由一語段(“小瓜果然結了不少,……還殘存著一個小瓜。”)導入新課,朗讀這一語段和課題,我請學生質疑問難。學生問:“這個殘存的小瓜最后長大成熟了嗎”“小瓜為什么會被種到小島上?”“小瓜一個個都被打掉了,戰士們有怎樣的反應?”“一個殘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間有什么聯系?”等等。我請學生自己去讀課文,在課文中去尋找答案。讀了一會兒,有些學生找到了。我請沒找到的繼續讀。讀了一段時間后,越來越多的學生找到答案了。我請他們把讀懂的內容說給大家聽。他們從對“寶石島自然環境惡劣,連昆蟲都沒有”的理解到對“戰士們來到海島,建設海島,使海島開始有了綠色生機”的理解,想到戰士們為了種出西瓜所付出的辛勞;從對“嘗瓜會到認識小高信號兵”的理解到對“海島上終于結出了第一個來之不易的西瓜”的理解,想到戰士們與海島建立的深厚感情。最后,有學生說:“如果沒有雷達兵頭腦里那些農業知識,恐怕寶石島上的戰士們就吃不上自己種的大西瓜了!” 另有學生說:“我讀懂了’為什么要用‘彩色的翅膀’命題,因為沒有昆蟲,西瓜就不能受粉,戰士們的勞動就會白費。是這些昆蟲給小島帶來了綠意和生機。”有學生說“我讀懂了‘安居樂業’一詞的含義,‘安居樂業’的意思是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勞動。小高相信,經過戰士們的努力,島上的條件差,生活艱苦的面貌一定會改變。他相信,昆蟲一定會在小島上安居樂業的,也會喜歡小島的。”聽完了學生一個個精彩的發言,我情不自禁地為他們鼓起掌來。
學生通過自己的讀,結合對詞、句的理解,以及進行課文以外的聯想、想象,感知語言所賦予的情感,體會到戰士們熱愛海島、扎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質。讓學生讀了又讀,自己去發現,自己去體驗。聯系自己的經歷來體會海島戰士們的艱辛。在朗讀中體驗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內涵美。在學習戰士們吃西瓜的情景與我們吃西瓜的姿勢進行對比,并讓學生演一演,聯系實際說說自己是怎么吃西瓜的。學生有了生活中真實的體驗,更能深刻體會戰士們的當時吃西瓜的心情,朗讀起來也很到位。
【江蘇省江陰市利港中心小學 李小波】
〖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思維訓練例談·精心設計問題,激發思維〗
思維訓練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如何通過有效的途徑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特別是對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我們語文教師所孜孜以求,努力探索的。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為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因疑而思,邊學邊思。如教《彩色的翅膀》一課時,為什么用彩色的翅膀作題目,彩色的翅膀象征什么?讓學生引起懸念,把自己帶到課文里去。再如教《挑山工》一課,課文結尾寫到:“……這副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為我需要它。”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我需要的‘它’是指什么?‘我’為什么需要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深入作者所創造的意境中去。從而理解了課文的旨意。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了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