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翅膀》教學雜談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第二實驗小學 楊秀玲】
〖語文教學滲透“情商”教育點滴談·嘗試成功,強化自我激勵的能力〗
“情商”即“情緒智力商數”,指的是人的情緒智力的高低程度。它主要包括五種能力;一是對情緒的自我認知感受能力;二是控制情緒能力;三是自我激勵能力;四是控制沖動能力;五是調整人際關系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決定成功的諸多因素中,智商的作用僅占20%,80%取決于情商為核心內容的非智力因素。情商制約著智力發揮的程度和限度。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只滿足于教師單純傳授知識和學生單純接受、記憶知識,而不使知識教學深入到教育領域,不使傳授與學習知識的過程,同塑造個性、培養信念、意志、感情等情商相結合,便不是成功的教學。因此,我們要在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情商教育。
自我激勵的能力,是情商的核心品質。自我激勵的能力就是主體善于激發活動的動機,良好的動機可以把興趣、自信、樂觀、熱情等情緒因素調動起來,發揮“整體效應”,形成內部動力機制,對成才活動起發動、加強、維持的內驅力作用。教學中,我常用目標激勵和效果激勵等手段來強化激勵能力。例如:教學《彩色的翅膀》一文,課前就告訴學生本課的學習任務是完成“預習提示”和“課后思考”上的問題,誰能自己解答就發給他小紅花。學生為了得到小紅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能以這一目標為準,激勵自己上好課。在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后,我又常常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自我測試。如同學針對本課內容提的相關問題你能解答幾個,不會解答的聽他人意見。最后讓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自己給自己打分,對于理解好的,給予表揚,理解欠缺的提出下次爭取的希望。學生在這些目標和效果的激勵下,自覺地投入下一課的學習,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