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教學設計
四、教師小結
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貧困的生活。
【設計意圖】讓學生鞏固新知,再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作業布置1、抄寫生字詞語。2、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語句,體會句子的含義,體會窮人的美好的心靈。
2、練習續編課文,展開合理的想象。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4、通過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受到熏陶,心靈受到凈化,進而教育學生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貢獻。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語句,體會句子的含義,體會窮人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2、練習續編課文,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回顧復習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引入課文,讓學生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對課文的內容再一次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為下面內容的學習作鋪墊。
二、自主探究 直奔中心
1.課文只寫了窮人的窮嗎?
2.默讀課文,說說桑娜和她丈夫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善良、勤勞、有同情心、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淳樸)
3.你是從作者的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 畫一畫有關的語句,在旁邊做上批注。
4、小組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漁夫高尚的品質。明確學習的任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環境、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把閱讀與思考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感悟有機結合,讓學生經歷“讀—思—悟—通”的學習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行為中,獲取新知識、形成能力。
三、品析句子體會品質
課件出示:
1、描寫環境的句子
(1)“屋外寒風呼嘯……五個孩子在海風呼嘯中安靜地睡著。”
①從室內外的環境的描寫體會桑娜雖貧窮但很勤勞。重點理解“溫暖、舒適”。
②有感情地朗讀。
(2)對西蒙家場景的描寫。
( 體會西蒙的貧窮艱難,使她無法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但她盡到了母親的職責。進一步感受窮人的善良。)
(3)學習作者的寫作特點
( 通過環境的描寫,體會窮人的善良、勤勞。)
【設計意圖】電腦顯示學生找到的重點句、詞,幫助學生理解窮人的善良、勤勞。利于學生的感情朗讀。同時學習作者通過環境的描寫反映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2.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
(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頓也好!’”
①體會由于桑娜家庭的貧窮,由于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才會有如此復雜的心理活動。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復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