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抽學生回答。)
(2)、學習第二段,討論:
ⅰ、我是怎樣讀《水滸傳》,結果如何?
“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亂說一氣。結果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ⅱ、伯父聽了“我”的回答,怎么說?伯父的年紀比“我”大,為什么記性反而比“我”好呢?
魯迅先生之所以“記性好”,是因為他讀書,而“我”并不是記性差,主要是讀書馬馬虎虎
ⅲ、為什么“我”聽了伯父的話會“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還難受”?
伯父年紀這么大學習還非常認真,對學過的知識記得牢,自己與伯父對比,學習太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時也認識到伯父的話是對自己學習態度婉轉的批評,所以感到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還難受。
ⅳ、臨走的時候魯迅為什么送作者兩本書?
勉勵作者要認真讀書
ⅴ、這個小故事反映了魯迅先生什么品質?
小結:這個小故事講魯迅跟“我”談《水滸傳》從中啟發教育“我”要讀書,反應了(對待學習認真嚴肅,關心下一代)
(3)、學習第三段,思考并討論:
ⅰ、什么叫“恍然大悟”?“我”當時有沒有真的“恍然大悟”?從哪里看出來?
恍然大悟是指忽然明白過來;作者當時并沒有真正的懂得伯父的意思,她這樣的恍然大悟其實是她還不懂事的一個體現;從后來大人們的笑聲就可以知道
(在這里為了讓學生深刻的理解什么是恍然大悟,可以教師解釋先然后讓個別學生演繹自己恍然大悟的情形。)
ⅱ、在座的人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無知,把伯父的話錯了,在座的人為她天真,幼稚的解說而感到好笑。
(4)、學習第四段,討論:
ⅰ、畫出描寫車夫傷勢嚴重的句子,讀一讀,并議一議,這么冷的天,那位拉車的怎么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車子扔在一邊”、“兩只手……”、“地上淌著一灘血”、“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車夫家里窮,連一雙鞋都買不起.天氣那么冷還在拉車,說明他要拼命掙錢養家糊口.車夫的處境的舊社會勞動人民悲慘生活的一個縮影
ⅱ、伯父他們是怎樣救助車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動作的詞.這些詞表示魯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著”、“半跪著”、“夾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給”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懷
(5)、學習第五段:
ⅰ、魯迅先生是怎樣關心女傭阿三的?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雖然這部分的形式都是問答式,可是可以針對每個題目的具體情況用不同的方式提問。盡力避免問答的方式單調無味。####
3、重點語句分析:
(1)、看題目,為什么作者稱了“伯父”還稱“先生”?
“伯父”點明了作者和魯迅的特殊親屬關系。“先生”則是全社會對魯迅的敬稱.這兩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對親屬懷念,又是對魯迅崇敬的感情。
(2)、引導學生理解“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