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第一教時教學設計
2、讀了這段資料,你有什么感想?——那么,老人為什么要這樣做?快速自讀課文第3—13自然段。
3、誰能把這個部分讀成自己的話,誰來說?(課文上的;自己概括的)
老師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誰能用這個句式說——【出示】老人( )海鷗,( )海鷗 ,( )海鷗,( )。(指名回答,填上“喂、喚、談”等;說話訓練)
4、在老人的這些言行中,你最感動的是什么?
【預設1】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便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1)從這個片斷中,你讀出了老人的呼喚與其他人有哪些不同?
(2)老人順著欄桿邊走便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是海鷗依著老人,還是老人依著海鷗?(學生發表見解,小結: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不需要探個究竟,也討論不出結果,因為老人與海鷗的節奏是——一片有聲有色的樂譜。
(3)在這片有聲有色的樂譜中,我們仿佛看到了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仿佛聽到了老人對海鷗的親昵呼喚,也仿佛聽到了海鷗對老人的喃喃細語。如果你就是老人,你會怎么說?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海鷗,你會怎么說?拿起筆,寫下來。(音樂,巡視)指名3組老人與海鷗的對話交流。
【預設2】在海鷗的鳴叫聲里……“紅嘴”“老沙”“公主”……(“指名讀”帶過)
【預設3】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海鷗最重情義……(“指名讀“帶過)
【預設4】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1)指名朗讀;
(2)哪個詞打動了你?(板書:親人)
(3)為什么老人與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你能想象出老人10多年來,每天步行20余里,遇到許許多多頂風冒雨的艱辛嗎?
你能想象出老人在翠湖邊享受到的快樂嗎?——這就是“像親人一樣”。
四、回顧課題,升華“老人”的情義
1、“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要說,在老人的心中,白鷗飛處帶詩來,群鷗翻飛有情義。這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2、在這片真情真義中,我們讀懂了老人與海鷗之間的和諧。課文學習到這兒,誰能給題目加上一個詞語,作為這節課的點睛之筆。(選擇最佳的答案寫到黑板上:老人與海鷗的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