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案
〔教學要求)一、從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的教育。
二、鞏固剛學過的生字,理解"譜寫、傳說、幽靜、恬靜、純熟、陶醉"等詞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自學課文,理清文章層次,范讀課文,講讀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總結課文、練習。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興趣,
同學們,這一課我們要學習一個傳說,那就是課本上的第28 課《月光曲》。(板書課題)這篇課文很美,也寫得比較深,看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后能回答兩個問題: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二、自學課文(默讀)。
三、讀后提問。(結合句子訓練,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1.《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傳說"。)
解釋"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于什么的傳說?(揭示句式:《月光曲》是 的傳說。)
(懂得《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于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
3.《月光曲》是個什么曲子?看誰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當的附加成分。
(通過練習,懂得《月光曲》是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子。)
結臺學生回答,介紹貝多芬,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
四、講讀第一節。
1.學到這里,第一節的內容也懂了。
齊讀第一節。
2.釋"譜寫":
"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么?("譜成")
(結合板書:譜寫 譜 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詩篇。"
五、在理解篇章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分段。
1.這一節最后說"傳說是這樣譜成的。"這一句在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課文從哪兒到哪兒寫了這個傳說?
3那么課文分成幾大段?
段意:①總的介紹。②關于《月光曲》的傳說。
六、范讀課文第二大段。
這是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你們聽老師讀課文。
七、讀后提問,引導分層次。
1.現在你們誰懂得了貝多芬為窮兄妹前后彈了幾首曲子?第幾首是彈的《月光曲》,寫彈《月光曲》從哪兒到哪兒?
2.因此第二部分又分成幾個部分。
在第二段段意后補充板書成為:
一、總的介紹
第一首
二、傳說
第二首--《月光曲》
八、讀講課文第一層。
1.指名讀本段第一節。
2.通過教師描述,帶入情境:
這個傳說,一開始就給我們描寫了一個非常美湖面:我們仿佛看到一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著,貝多芬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老師的描述,在學生眼前呈現出一個畫面,學生聽著老師的描述開始進入情境,緊接著啟發想象,使畫面更清晰,感情上更接近課文。)同學們想一想,在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么?(一間小茅屋,茅屋的墻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