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碗少年》教案
教學目標:1、熟讀課文,掌握文中重點字詞。
2、學習“頂碗少年”不怕失敗、勇于拼搏的精神。
3、理解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學習“頂碗少年”不怕失敗、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預習: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完成課后閱讀題和積累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你看過雜技表演嗎?請說一說你看雜技表演時的感受?(臺上完美三分鐘,臺下辛苦十年功)——引出《頂碗少年》
2、 介紹作者,
趙麗宏 青年散文家、詩人,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縣人。1968年高中畢業后回故鄉插隊,當過木匠、鄉郵員、教師、縣機關工作人員。1978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并開始創作詩歌和散文。大學畢業后當過《萌芽》雜志編輯,后為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現為上海作協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畫》等三十多部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作品曾數十次獲獎,《詩魂》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發現和表現社會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趙麗宏散文創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摯細膩,文風清麗典雅,被譽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詩”。代表作有《三峽船夫曲》、《雨中》、《學步》、《雨中的鴿子》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想一想:頂碗少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并說說理由。
明確:不怕失敗、勇于拼搏。(在學生找到課文中描寫少年神情、動作的句子論證自己的觀點時,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體會少年兩次失誤后的心理活動。)——正面描寫
2、除了正面描寫少年之外,作者是如何通過其他方面的描寫巧妙地把人物的精神表現出來的?
不同人物的神態、動作描寫、氛圍渲染——側面烘托(姑娘從容、老者的鼓勵、觀眾的反應以及樂曲氛圍的渲染)——突出少年沉著冷靜、不怕失敗、勇于拼搏的精神
強調: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3、讀文章第7節,說一說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三句話的含義?
人生會有許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要像頂碗少年一樣不要喪失信心,不要退卻,要以極大的韌性去戰勝困難,堅持到底,勇于拼搏,就是勝利。
三、拓展思考
(1)如果你是這位少年,面對兩次表演失敗會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會對少年說些什么?
(3)學完這篇課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寫作上的)
(4)、比較閱讀《折枝的玫瑰》,學生能通過對兩個文本的閱讀,感受到人物的神態、動作描寫對表現中心的作用。
四、作業布置
折枝的玫瑰
一次,我應一家報社之邀采訪一位17歲的殘疾女孩。
這之前,我已得知這位女孩在第四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了兩項冠軍,是四川隊僅有的三枚金牌中的兩枚的獲得者。為此,家鄉人欣慰不已,報社也辟出大塊版面,作重點報道。
那天上午,陽光和煦。我心情愉悅地穿過田疇,經一段短途跋涉后,來到一戶滿是雞啼和狗吠的農家前。這是一戶普普通通的農家,而我要采訪的雙料冠軍正住在這里。
想象中,她該是一位較為野氣的女孩。她不僅短跑出眾,而且鉛球和標槍也曾獲得省殘運冠軍。在心理,我早已無數次描繪過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