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生:鮮明的對比會把好與壞說得更清楚。
師:對,鮮明的對比,能讓讀者形成強烈的是非觀,從而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觀者。誰能讀一讀這一句?
生讀。
師:你讀的時候,“重”的讀輕了,“輕”的反而讀重了,誰來說說讀這個句子的語氣?
生:前一句應該讀重一些,讀出贊美,后一句要讀輕一些,讀出鄙視。
師:你來試試。
生讀。
師:讀得真好,就是這種愛憎分明的效果,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再看看這段的最后一句話,你還發現了什么論證方法?
生:還舉了張思德的例子。
師:張思德是個什么人?舉他的例子有什么好處?
生:張思德是一個舍已為人的人。他在煤窯塌方時推出自己的戰友,自己卻犧牲了。
師:是的。
生: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很有說服力。
師:說得真好,活生生的例子,有說服力,這就叫做事實――
生齊:事實勝于雄辯。
師:毛主席就是運用這些方法來教育大家要樹立正確的生死觀,人都有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其實,除了死的價值不同外,死還有不同的說法呢,“死”有很多同義詞。我們一起來說說。
生:去世。
生:逝世。
生:駕鶴西去,與世長辭。
生:犧牲,就義,捐軀,獻身。
生:長眠。
生:夭折。
生:駕崩。
師:專用于皇帝之死
生:圓寂。
師:專用于長老之死。
生:下地獄,上西天
生:見閻王。
生:掛了。
師:是的,這些詞都是“死”,但感情色彩完全不同。我們來舉例說說。
生:雷鋒同志犧牲了。
生:董存瑞為國捐軀了。
生:季羨林先生與世長辭了。
生:郝副營長英勇獻身了。
生:劉胡蘭英勇就義了。
生:李大釗英勇就義了。
生:蔣介石掛了。
師:蔣介石也曾領導著國民黨為抗日戰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對這樣一位歷史人物的“死”,我們稱“去世”比較好,而不適合用“掛了”。
生:汪精衛見閻王了。
師:對,這樣的大漢奸死不足惜,可以用這個詞。
生:日本鬼子被八路軍打得上了西天。
師:(課件出示,為人民利益而死,這個“死”,被人民心懷敬意地稱為_______ )
生齊:為人民利益而死,這個“死”被人民心懷敬意地稱為“犧牲”、“就義”、“捐軀”、“獻身”。
師:(課件出示: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這個死,被人民唾棄稱為_______)
生齊: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這個死,被人民唾棄為“上西天、下地獄、見閻王、掛了”。
師:我們再讀讀句:(課件出示: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生齊讀。
師:除了張思德,同學們剛才還數出了許多英雄人物的名字。我們再回憶一下,還有哪些人,他們的死重于泰山?
生:舍已為人的老班長。
生:憧憬光明的郝副營長。
生:左權。
生:江姐。
師:(引讀)對啊,這些可親可敬的人,他們在犧牲時,他們一定記得:
生齊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