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一.說教材1.教材內容:
我教學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在臨死前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種種幻象。這種種幻象與她饑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通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
全文以火柴為線索,先寫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再寫小女孩蜷縮在墻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寫小女孩捏著燒過了的火柴梗凍死了課文可以分3課時教學。
2、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技能現狀,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來引導課堂教學。
知識能力落實點:新課標規定“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本課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生字、新詞;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慘以及她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豐富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過程方法指引點:新課標倡導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對比、想像、朗讀等多種方法,進一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作者對話,產生心與心的情感共鳴。
情感態度滲透點:新課標規定,“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痹谶@篇童話中要讓學生感受到賣火柴的小女孩痛苦的生活和當時黑暗社會里窮苦人民的悲慘命運;激發學生對小女孩以及對當時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3、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深入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效果,并能初步的運用。
解決這一重點我運用的主要方式就是讀中感悟,悟中理解,解中生情,用情朗讀,讓學生走進文本,走近小女孩,走近作者的心靈。
4、教學難點及突破方法: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學習想象的手法并能簡單運用。
如何讓今天的小孩子體會到當年小女孩的生活環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慘與痛苦,這是培養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義精神的著力點。課文中有很多含義深刻的句子。我會緊緊抓住這些句子,把讀、思、品、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在讀、思、品中理解內容,在討論、交流中升華情感,體會到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的同情。
二、說教法
根據課標提倡的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精神,老師既要退出課堂主角的位置又要把課堂交給學生,但我認為老師駕馭課堂的最高境界應是“放風箏”,可以讓風箏自由高飛,但它絕不可以脫線,這里的關鍵就在于如何把握“度”的問題。根據六年級學生的階段水平和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決定運用“創設情境法”和 “學生自悟求索法”。
本課是一篇凄美的經典童話,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應該是耳熟能詳了,怎樣讓學生走進故事,深切感受故事內容并能從原來的思維模式中跳出來重新看待這篇充滿現實批判意味的故事,就要靠“情境創設法”了。我讓學生通過課下收集有關安徒生的資料,了解安徒生本身就是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困不堪,所以自然會對生活在下層的兒童充滿了同情。然后以凄美曲風的《火柴天堂》引入課題,再通過圖文,激起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然后通過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不斷的交流從中有所感悟,獲得新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