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索亞歷險記》案例與課堂實錄
生10:我們小組提出一個問題:赫爾墨斯為什么不直接問自己的雕像值多少價錢?師:哪個小組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生11:因為赫爾墨斯是先看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后看到自己的雕像。
生12:一個人的雕像不能體現這個人的價值,更不能體現這個人的內心,所以,不能按看到雕像的先后來說明赫爾墨斯為什么不直接問自己的雕像值多少價錢。他不先問自己的雕像值多少價錢,是想看到自己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這正表現出他的虛榮。
師:文中寫赫爾墨斯的幾次問話都有提示語。討論一下赫爾墨斯三次發問的提示語有什么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學生找赫爾墨斯三次發問的提示語,展開小組討論。約5分鐘時間)
師:下面請同學發言。
生13:第一次發問的提示語是“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第二次發問的提示語是“赫爾墨斯又笑著問道”;第三次發問的提示語是“后來,赫爾墨斯看到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會對他更尊重些,于是問道”。
師:誰來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生14:第一次發問的提示語比較平靜,寫出赫爾墨斯試探的心理;第二次發問的提示語著意寫了赫爾墨斯的表情,表現他在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后,對自己雕像的價格滿有把握的心理,寫出了他驕傲的特點。第三次發問的提示語寫出赫爾墨斯自以為他的雕像價格要比宙斯和赫拉都高的狂妄心理,寫出了他的虛榮心。師:這位同學分析得很好。可見,提示語的變化不但使文章的語言活潑,而且也使人物的形象更生動,性格更鮮明。最后,大家討論討論這則寓言帶給你怎樣的啟示。(小組討論。約5分鐘)師:寓言帶給人們的啟示往往是多方面的。哪位同學說說看。
生15:一個人不能靠父母的關系得到自己的價值。
生16:從“白送”兩個字中,我看到凡事不能嘲笑別人,要先看看自己。
生17:做人不能圖虛名。
生18:自認為高尚的人往往別人并不認為他高尚。
生19:虛榮只會給自己帶來身敗名裂。
師:大家說出了自己的體會。寓言帶給我們的啟示往往是多方面的。這則寓言的最后一句話說“這個故事適用于那些愛慕虛榮而不被人重視的人”,就是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圖虛名。今天我們共同走進了《伊索寓言》的美妙世界。通過合作探究,同學們深入理解了《赫爾墨斯和雕像者》這篇寓言。同學之間的合作也為我們的課堂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希望同學們以后繼續合作下去。下課。
案例分析
在新課程的形勢下,教師需要不斷轉換角色,也要學會合作。這種合作不僅體現在教師與教師之間,也體現在與家長的合作、與教育管理者的合作,更多的實體現在與學生的合作。在本課教學中,代琳娜老師從一開始到最后的討論都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用富有激情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巧妙設置問題,讓學生自己放手去做,大膽去尋找。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是自己的主人公身份得以體現,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當學生了解到這一點時,他們就會更愿意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而不用擔心會被取笑。
第一次的小組討論,老師就讓(學生展開小組學習。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討論宙斯、赫拉和赫爾墨斯之間的關系;學生嘗試提出問題。約8分鐘時間)在線小組中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和朗讀的能力、分角色朗讀也能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寓言中。,同時也避免了某些學生可能會出現面對老師而不敢開聲朗讀的尷尬情形。須知道,在語文教學中,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老師還嘗試讓學生自己經過討論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分享自己的觀點,這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