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六下口語交際·習作五教材分析
口語交際
本次口語交際安排的是辯論,辯題是“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正方的立場是“利大”,反方的立場是“弊大”。教材簡要地說明了辯論的基本要求:一是要表明自己的觀點;二是要做辯論前的準備,包括搜集論證幾方觀點和反駁對方觀點的材料;三是辯論時要做到條理清楚,用事實說話;最后是總結陳詞,全面總結本方觀點。
教材編排的目的,一是通過針鋒相對的辯論,使學生對科技發展對人和生活的影響有比較全面的認識;二是通過辯論的準備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有目的地搜集材料的能力;三是在辯論中進一步培養學生條理清楚、大方得體地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教學建議
1.激發興趣,了解辯論的意義。辯論是一項古老的活動,古希臘的哲學家常常為了一個哲學問題辯論不休;中國古代也有諸葛亮舌戰群儒,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功績。正所謂“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師”。在辯論中,能讓我們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辯論,說到底是一種知識、智謀的較量。對學生來說,是質疑、交流、鍛煉口語的好機會。
2.悉心指導,做好辯論的準備。辯論與一般演講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是一種針鋒相對的“舌戰”,需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要提前幾天向學生宣布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并做好“如何做好辯論準備”的指導。辯論的準備主要分三個方面,一是辯論者對于自己所持的論點要進行自我詰難與反復推敲,保證論點的正確性;二是要搜集和掌握足夠數量的支持自己觀點的具體事例;三是要反復檢驗和推敲語言表達的清晰度、邏輯性以及表現力。
3.組織活動,營造辯論的氛圍。在辯論活動開始前,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辯論賽場,將學生根據各自的立場分為兩個方陣;同時,教師要說明辯論的基本程序:開篇立論—自由辯論—總結陳詞;在辯論過程中,容易出現課堂紀律混亂的局面,部分學生會因急于表達或堅持己見,出現搶話、抬杠、情緒激動等現象,教師要注意維持正常的紀律,調控學生的發言順序,合理分配發言機會。
4.適時指導,提高辯論的質量。教師要深入辯論的過程,指導學生“學會傾聽”,聽清辯論雙方的表述內容;“學會合作”,在學生思考、討論階段要能假設對方切入的角度和內容,從而預先找出反駁的理由或語句,以備在辯論中及時給予反駁或必要的補充。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處、重點處進行辯論,同時教師要善于審時度勢,發現辯論盲點,以平等的身份及時投入到辯論中,以辯友的身份出現,支持辯論弱勢一方,形成良好的交鋒場面。
5.及時反思,總結辯論的經驗。小學生思維不夠嚴密,而且在辯論中容易出現偏離辯題的現象,更容易情緒化。這就需要老師在辯論完成后指導學生反思。通過反思,總結辯論的過程,學生自己就能發現問題,并且能把學習的東西深刻留在腦海中。
習作
本次習作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次,具有總結回顧的意義,編排有兩項教學內容,一是自由作文,可以寫具體的寫實作文,也可以寫想象作文,還可以寫其他想寫的內容;二是編一本自己的習作選。
教學建議
一、關于自由習作
1.激發習作動機,打開習作思路。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豐富的見聞和獨特的感受,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打開習作的思路,從多個方面去思考,選擇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感受最深的內容來寫,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學中可以從以下方面去啟發和引導學生:自然景物或景象,如,日出日落、高山小河、田野風光;事件,如,家中事情、學校里的事情、路上見聞;人物,如,同學、老師、親人;愿望,如,科學幻想、個人理想、奇思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