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珍惜
③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歷掛在墻上。隨手一翻,光溜溜的紙頁花花綠綠劃過手心,散發著油墨的芬芳。這一剎那我心頭十分快活。我居然有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邊的日子就像一個個空間,生機勃勃,寬闊無邊,迎面而來。我發現時間也是一種空間。歷史不是一種空間嗎?人的一生不是一個漫長又巨大的空間嗎?一個個明天,不就像是一間間空屋子嗎?那就要看你把什么東西搬進來。可是,時間的空間是無形的,觸摸不到的。凡是使用過的日子,立即就會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無痕跡。也許正是這樣,我們便會感受到歲月的匆匆與虛無。
④時間從來不會逆轉的。于是,曹孟德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慨嘆,晏殊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傷感,……光陰歲月,就像一陣陣呼呼的風或是閃閃爍爍的流光,它最終留給你的只有無奈而頻生的白發和消耗中日漸衰弱的身軀。為此,你每扯去一頁用過的日歷時,是不是覺得有點像扯掉一張生命的頁碼?
⑤我不能天天都從容地扯下一頁。特別是忙碌起來,或是從什么地方開會、活動、考察、訪問歸來,看見幾頁或十幾頁過往的日子掛在那里,暗淡、沉寂;被時間掀過的日歷好似廢紙。可是當我把一疊用過的日子扯下來,往往不忍丟掉,而把它們塞在書架的縫隙或夾在畫冊中間,就像從地上拾起的落葉,——它們是我生命的落葉!
⑥別忘了,我們的每一天都曾經生活在這一頁的日歷上。
⑦記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長沙路四治里十二號那個頂層上的亭子間被徹底搖散,震毀。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樣找到一個洞爬了出來。當我的雙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覺真像從死神的指縫里僥幸地逃脫出來。轉過兩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鐵盒子般的海鷗牌相機,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廢墟般的破樓,鉆進我的房間——實際上已經沒有房頂。我將自己命運所遭受的慘狀拍攝下來。我要記下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我這個人獨有的經歷。這時,我突然發現一堵殘墻上居然還掛著日歷——那蒙滿灰土的日歷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來。如今,它和我當時拍下來的照片,已經成了我個人生命史上kè gǔ míng xīn的珍藏了。
⑧由此,我懂得了日歷的意義。它原來是我們生命忠實的記憶。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歷是一本日記。它默默而無形地記載了我每一天遭遇的、面臨的、經受的、應對的一切。
⑨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動地被記憶,我們還要用行動去創造記憶。我們要用情感、忠實、愛心、責任感,以及創造性的勞動去書寫每一天的日歷,并把這一天深深嵌入記憶里。我們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嗎?
⑩所以我寫過:“生命就是創造每一天。”
⑾所以我說過:“我們今天為之努力的,都是為了明天的回憶。”
⑿正像保存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變成酒,保存歲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歲月變為永存的詩篇或畫卷。
1、通讀全文,你認為作者“喜歡用日歷,不用月歷”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上下文,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