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教學反思
夏衍又是怎樣解讀生命力的?當學生找出答案,我給學生補充了一段抗日戰爭的資料,孩子們聽后義憤填膺,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如果,你是一名愛國志士,看到大片國土淪陷,你一定會這樣說:——這是一種長期抗戰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知的力。同學們,如果,你是一名勇士,看到賣國者向日本帝國主義者卑躬屈膝、點頭哈腰的時候,你一定會這樣說:——。同學們,作為當代的小學生,回想革命先烈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你一定也是熱血沸騰,你一定會這樣說:——此時,課堂氣氛已經推向了高潮,孩子們的朗讀已經變成了發自心底的呼喊。
學完課文最后一段,我進行了拓展說話練習。同學們,假如,你是一顆悲觀的種子,見到了一株在惡劣環境中頑強不屈生長出來的小草,你會怎么說?假如,你是一棵小草,當溫室中的玫瑰花嘲笑你的時候,你會怎么說?如果,你是生長在沃土中的松樹,你是否會嘲笑那生長在破巖中的松樹?孩子們的回答很是精彩,因為,他們已經把心融入到了課文當中。
上完課很久,心情還無法平靜。以前教《野草》從來沒有達到過這個水平。所以,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精心設計教師的導語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導語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師評價語言的機智,使得學生很快就能夠進入預想的教學氛圍。功夫要多下在備課上,這話一點也不假哦!
《野草》教學反思
今天,學《野草》這一課,這節課我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思路:
學課文的第一部分時,我讓學生透過兩個故事,感受種子的力可以超越一切,讓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引領學生抓住“鉆、挺、透”三個動詞,體會小草掀翻石塊的事例。然而學生只是泛泛而談,我這樣引導:孩子們,我們現在將小草和石塊進行一下比較,看他們有什么不同之處。于是,孩子們給出了這樣一些答案:小草,柔軟;石塊,堅硬。小草,輕;石塊,重。小草,有生命;石塊,無生命......通過比較,學生發現了小草與石塊力量的懸殊,對小草油然而生敬意。我適時地問道:“種子被埋在土壤里,一片黑暗,沒有一絲光明。可是,它為了陽光,為了生之意志,在頑強不屈的挺出地面來,你們想說些什么。”于是,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開始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