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花》教學設計
3.作者將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那么,養花究竟給作者帶來了哪些樂趣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至第四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的思想內容。
1.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及這一段在全篇課文中的作用。
(1)(齊讀第一句話——“我愛花,所以也愛養花。”)作者因為愛花,也愛上了養花。讀讀課文,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愛養花?
(學生自由讀課文。只要開花;作者就高興,而不是只喜歡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種滿了花草;作者把養花當作了生活中的樂趣)
通過對課文字(愛、滿)、詞(樂趣、計較)、句(只要……我就)的分析。引導學生懂得作者是一個真正愛養花的人。教師在此可向學生簡單地介紹一下老舍先生,便于學生理解“沒有工夫去研究和試驗”的意思。從中體會出作者在繁重的寫作工作中仍要擠時間養花,可見其對花的愛之深及養花的樂趣之大。
(2)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作為這段的段意。
(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這句話向我們解釋了作者為什么愛養花。從全文來看,這段還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總述)
(板書:1.為什么養花……把養花當作一種樂趣……總述)
2.理解課文第七段(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并由此引入對課文二、三、四段的學習。
(1)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七段。
(2)第一段是對全文的總述,這一段在全文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對全文的總結)
養花對作者帶來了很多樂趣。作者在篇末用簡練的語言進行了概括總結。而文章也正是圍繞著這些樂趣來寫的。
3.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內容。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這一段作者告訴我們他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花)
(板書:2.養什么花)
(2)作者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花,這些花自然很普通,作者那么喜愛養花,為什么不養些奇花異草呢?
(因為奇花異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著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氣候也不太適宜養花。)
老舍先生是一位語言大師,他的作品語言生動、精煉、幽默。在這一段,僅用三十一個字,就將北京一年四季的氣候特點準確地概括出來了。你輕聲地讀一讀,體會體會。
(3)作者養的花,不僅好種易活,而且還要自己會奮斗,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好種易活是說花的品種普通,沒有奇花異草那樣嬌貴。會奮斗是指花草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在北京這種不適合養花的氣候中生存下來。)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既因氣候的特點選擇好養的花草,也有欣賞這些看似平凡普通,沒有美麗嬌貴外表的花草所具有的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的含義。
雖然不是奇花異草,但是能開花,能結果,能給作者的小院帶來生機和活力,誰又能說這不是養花的樂趣呢?
(板書:有花有果)
4.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課文內容。
(1)花草自己要奮斗,也要靠養花人的精心照管。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三段,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照管花草的,從中又得到了什么樂趣?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作者從中摸著了一些門道,學到了知識)
(板書:3.養花要摸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