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林的低語》《楊震暮夜卻金》學習指導及練習
“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文。譯文時要努力做到內容忠實原文,語詞流暢,文字優美。教材的編者雖然給做了翻譯,但是我認為還是自己親手譯一譯好。
“析”是指分析理解課文,即理清文章結構層次,理解內容、寫法。
“練”是指做一些適量的練習題,用以加深記憶,鞏固知識。
四、課文講解
《白樺林的低語》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的篇幅雖然不長,但是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同學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入手,打開理解文章的突破口上。一個是描寫的內容;一個是抒情脈絡。
關于描寫的內容,請同學們抓住“白樺林”、“看林人”、“林業工人”這樣幾個詞語進行分析理解,這樣就容易把握住本文的思想內容了。
“白樺林”是茫茫林海的縮影,沒有白樺林,就不會有大森林。“白樺林”是樸素的,是平凡的,也是美麗的,它是守林人的象征。“看林人”為了這篇大森林的安寧,為了保護好“這厚厚的綠毯”,強忍煙癮,嚴控酒量,瞪圓雙眼,時刻觀望,甚至拒聽自己喜愛的歌曲,用一顆純潔的心,經年累月,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甘做犧牲,這難道還不偉大,不可愛嗎?
“白樺林”象征“看林人”,“看林人”是林業工人的一個代表,一個縮影。所以說,本文寫“看林人”就是寫“林業工人”,贊頌“看林人”就是贊頌“林業工人”。贊頌林業工人苛求自己,犧牲自己的一切所愛,心系大地,情系大地的奉獻精神,高尚的品德。
就文章的具體段落來說,第一段直抒懷念之情,奠定了全篇的抒情基調——懷念。這時,我們不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懷念你?
第二段景物描寫,把讀者的視線引向大興安嶺中去,文勢顯得很開闊,文筆也顯得靈活。
第三段是由遠及近地勾勒出大興安嶺美麗的外貌及白樺林的美麗的雄姿,為下文引出“看林人”作準備。
第四段,點明懷念的對象——看林人。這里要著重理解好:“……那顆純潔的心,卻永遠滌蕩著我靈魂中的浮躁與狂妄”一句的含義。“那顆純潔的心”表現在對事業,對工作堅定執著的信念與追求上,那默默奉獻的精神與情懷如一面鏡子折射出了社會上某些人對事業缺少熱情,缺少追求的浮躁與狂妄靈魂,同時也時刻在鞭策著作者自己。
第五段寫看林人的奉獻,這是“純潔心靈”的具體表現。
第六段寫看林人的心愿。這是“純潔心靈”表現的思想基礎,是前一段的深入。
最后兩段用具體形象的描寫,表明自己的情懷向看林人學習;抒發了贊頌之情,深化了全文。
本文的抒情脈絡是:開篇直抒“懷念”之情,接下去是通過具體描寫,滲透贊頌之情,最后兩段再次直抒情懷,點題。
全文語言形象,生動,有韻味;很多地方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這些都值得同學們品味,揣摩。
《楊震暮夜卻金》
首先應該掌握下列文言實詞的含義:
卻:不接受,推辭。 遺:贈與、送給
遷:調任 知:了解、知道
舉:舉薦、推舉 何:怎能
謁:拜見
本文篇幅短小,內容簡單。題目中的一個“卻”字既點明了故事的中心,也是理解人物品德的觀鍵。
這個小故事表現了楊震的什么呢?我們先來看看楊震“卻”的是什么東西,多少東西。他卻的是“金”,而且是“十金”,用今天的話來說是拒絕接受巨額財產,可見他不愛財,更不貪財,為官廉潔,品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