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林的低語》課后記
今天,上的是《白樺林的低語》,劉心武的一篇贊美林業工人的散文。文章所描寫的大興安嶺的美真是令人神往。不過,文章的中心是要歌頌看林人的敬業精神。那位看林人工作的時候要忍著不抽煙,喝酒暖身子也要嚴格按照規定(兩小時喝一口),不能看書,聽收音機也只能聽天氣預報。在諾大的林子里,就那么一個看林人,他該有多寂寞呀!
對于寂寞,學生是沒有多少體會的,他們至多是覺得有些無聊罷了。怎樣才叫做寂寞呢?應該是孤單而冷清吧?好在學生學過《送往小木屋的信》,那是贊美邊防戰士的,算是做過一些鋪墊。可是,我發現他們大多對寂寞是不以為然的,也許獨身子女大都寂寞慣了。習慣了一個人玩耍,也習慣了一個人思考,也就不覺得寂寞是怎樣的難過了。我也是在這樣的寂寞中長大的,我知道寂寞的滋味,可是并不覺得有多么難耐。看林人在寂寞中尋找快樂的因子,辨鳥鳴、想樹形帶來的快樂,也算是就地取材吧,可是要說這樣做有多么高尚,也未必見得,我倒覺得這個看林人挺會“陽光思維”的。不是說遇到困難就只知道苦悶,而是積極地去排解,這一點很好,值得學習。其實,同樣一件事情,關鍵是看用怎樣的心態去對待。我沒有把這篇課文上升到一個政治高度去教學,學生如果能學到用這種“陽光”的心態去面對困難就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