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竹頌》是管樺寫的一篇贊頌勁竹的抒情散文。作者從勁竹的生長、氣節、氣度等多方面著手,寫出了勁竹堅毅頑強的品格、質樸清新的本質。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1、2自然段寫得很有層次,用十分抒情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勁竹的熱愛。第3自然段采取對比的方法,把桃花、紫羅蘭、牡丹等花和勁竹進行對比,突出了勁竹如同松柏一樣抗擊風雪,并在酷熱的夏天,給人送去綠色和涼意,寫出了勁竹的奉獻精神。第4、5自然段側重寫勁竹給人們帶來的精神慰藉,寫它的情操和美德已經成為鼓舞人們向上的精神力量。
作者采取多種表現手法——擬人、比喻、排比、對比等,把勁竹的品質、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在誦讀中對勁竹油然而生敬意。
文章表面上看是在寫勁竹,實際上是在借物言志,表達了作者美好而崇高的人生觀、價值觀。
學情分析:
學生在以前接觸過抒情散文,借物言志類的文章也不是第一次接觸。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文章本身的內容和中心思想不難理解。因此,學習本文的時候,應該采取在充分放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味和欣賞作者的表現手法,并且借鑒和學習這些手法。
教學重點:通過自學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學習勁竹的精神。體會課文多種表現手法,并嘗試運用。
教學過程:
一、欣賞引路
ppt出示管樺的墨竹圖,師:看了這些竹圖,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說閱圖感受,師:穿通畫面、鉆天入地的竹竿讓你覺得他的梢頭需仰首才能看見,而它的根扎在地層的深而又深之處。隨后橫撇下幾筆竹葉。肥碩厚大,一片片一簇簇昂然向上。正所謂一尺竹含千尺勢。每一幅圖旁都是畫家的題詞,表達自己對竹子的喜愛之情。)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對竹子不知傾注了多少情。竹子以它虛心進取、高風亮節、無私奉獻的情操與美德給人留下完美的形象。在本單元中,也有寫竹子的詩,我們一起來背背它。(學生背誦《墨竹圖題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有關竹子的詩句,我們一起來讀讀它。
ppt出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蘇軾(竹子不是俗物,它具有許多人格化的高貴精神與品格,熱愛竹子,可使人變得高尚起來。)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無論在多么惡劣的環境里,只要給它一杯泥土、一滴雨露、一縷春風、一絲陽光,就能以“更容一夜扦千尺”之勢勃發向上。)
竹葉青青不肯黃,枝條楚楚耐嚴霜; ――董必武(竹子有堅忍不拔、鋼正不阿的堅貞氣節。) 未出土時尚有節,入云霄處仍虛心。 ——李苦禪(不因地位卑微而自暴自棄,不因枝葉凌云而驕傲自滿,而是始終虛心向上。)
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飲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 ——宋 蘇軾
(竹子一身都是寶,并以此奉獻社會和人類,有無私奉獻精神。)
ppt出示管樺的墨竹圖。
師:你知道這是誰畫的嗎?(這是管樺爺爺所畫的竹子圖。)誰從資料中了解了管樺爺爺?他的竹畫有什么特點?(它以粗干葉大,撐天柱地為特點。)所以,艾青題詞說:人如其竹,竹如其人,我愛其竹,更愛其人。竹在管爺爺的筆下顯示如此的魅力,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管老爺爺一篇有關竹子的文章。教師板書課題:《竹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