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介紹
歌德介紹
1、生平
約翰·沃爾夫?qū)じ璧?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作家、詩人,他一生跨兩個世紀,正當歐洲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趨崩潰,革命力量的不斷高漲,促使歌德不斷接受先進思潮的影響,從而加深自己對于社會的認識,創(chuàng)作出當代最優(yōu)秀的作品。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蘭克福鎮(zhèn)的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萊比錫大學和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法律,也曾短時期當過律師。但他的主要志趣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1775--1786年他為改良現(xiàn)實社會,應(yīng)聘到魏瑪公國做官,但一事無成。1786年6月他0前往意大利,專心研究自然科學,從事繪畫和文學創(chuàng)作。1788年回到魏瑪后任劇院監(jiān)督。
歌德是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主將。他的作品充滿了狂飆突進運動的反叛精神,在詩歌、戲劇、散文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劇本《葛茲·馮·伯里欣根》、中篇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未完成的詩劇《普羅米修斯》和詩劇《浮士德》的雛形《原浮士德》,此外還寫了許多抒情詩和評論文章。
《葛茲·馮·伯里欣根》是德國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歷史劇。葛茲原是16世紀德國的一個沒落騎士,他曾一度參加農(nóng)民起義, 后來背叛了農(nóng)民。葛茲作為一個騎士、作為一個垂死階級的代表,起來反對現(xiàn)存制度的行動,是騎士階級對皇帝和封建領(lǐng)主的悲劇性的對抗。但是,在歌德的筆下,葛茲被寫成一個反對封建暴政、爭取自由和統(tǒng)一的英雄,他深切的同情人民的苦難,斥責爭取權(quán)利、禍國殃民的諸侯,因而受到人民的愛戴。劇中對于當時黑暗社會的譴責,對于自由和統(tǒng)一的熱烈向往,對于個人反抗的英雄的歌頌,都表現(xiàn)了狂飆突進運動的精神。在藝術(shù)上,劇中采用了莎士比亞戲劇創(chuàng)作的方法。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一部書信體小說。主人公維特是一個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從事有益的實際工作 。但是,圍繞他的社會卻充滿著等級的偏見和鄙陋的習氣。保守腐敗的官場,庸俗屈從的市民,趨勢傲慢的貴族使他和周圍的現(xiàn)實不斷發(fā)生沖突,他自己又陷入毫無希望的愛情之中,最后走上了自殺的道路。維特與社會的沖突 , 具有反封建的意義 ,通過維特的悲劇,小說揭露和批判了當時德國社會許多不合理的現(xiàn)實,表達了覺醒的德國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緒,因此,它一發(fā)表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形成了一陣維特熱,而且很快就流傳到歐洲各國,成為第一部發(fā)生重大國際影響的各國文學作品。
《普羅米修斯》是歌德取材于古代希臘神話的一部詩劇,劇本雖然沒有寫完,但流傳下來的片段已表達出歌德年輕時代的強烈的反封建精神。劇中的普羅米修斯否認宙斯的權(quán)利,反對宙斯的專橫跋扈,并且要創(chuàng)造和他一樣蔑視宙斯的新的人類。維特身上所缺乏的那種堅韌的性格,在這個神話人物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
歌德在魏瑪市的最初十年,歌德埋頭事務(wù),很少創(chuàng)作。到意大利后,他陸續(xù)完成了早已開始的一些作品,寫出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亞》和《哀格蒙特》等作品,也寫了《塔索》和《浮士德》部分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