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介紹
劇本《哀格蒙特》取材于16世紀尼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斗爭歷史。哀格蒙特在歷史上是一個動搖不定的貴族反對派,歌德把他寫成一個為民族的自由和統一而斗爭的、受到人民愛戴的英雄。但是他缺乏積極的行動,主張采取溫和的手段,最后被處死。劇中仍然保留著狂飆突進運動的革命情緒,但人物的反抗精神已經降低。
《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亞》取材于希臘神話,主人公伊菲格尼亞身處異國,卻能以完美的品行、博愛的胸懷感動國王,改變了那里野蠻的風俗,建立人道和公正的準則。
歌德晚年的創作極其豐富 ,重要的如自傳性作品 《詩與真》、《意大利游記》、長篇小說《親和力》和《威廉·麥斯特的漫游時代》,抒情詩集《西方和東方的合集》,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這些作品表現了歌德重視實踐、肯定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思想,說明他思想中的積極因素比前一時期有所增長。
《威廉·麥斯特的漫游時代》雖然不如《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那樣引人,然而它以探求理想的社會制度為中心,認為人們只有在為集體福利而積極勞動中才能獲得人生的意義,思想比較開闊、積極。歌德晚年的許多抒情詩中閃爍著唯物主義、樂觀主義思想的光芒,在當時消極浪漫主義文學風行一時的德國文壇上獨放異彩!陡∈康隆返诙康耐瓿捎绕渫怀龅谋憩F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新發展。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歌德是德國民族文學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創作把德國文學提高到全歐的先進水平,并對歐洲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德國著名作家歌德的長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粒小珍珠,曾為不同國度不同民族的青年人而喜愛。明白這部小說的創作緣由,會使人更加喜愛這部作品和他的作者。
24歲的歌德因公去維茲拉,在出席一次舞會的途中、偶然認識了一個叫夏綠蒂的少女,一見鐘情。夏綠蒂是歌德的朋友凱士特南的未婚妻,時年15歲,而凱士特南卻31歲。歌德對夏綠蒂十分傾倒,便不顧一切地向她表白了愛情。這使夏綠蒂驚惶失措,她把歌德的表白告訴了未婚夫,凱士特南對此表現的無所謂。歌德知道這個情況,感到十分震驚,為了自己,也為了夏綠蒂,他立即逃回法蘭克福,斬斷了這不合適的情絲。幾個月以后,他的另一個朋友葉爾查林,因為愛上別人的妻子,受不了社會輿論的指責自殺了。歌德知道這件事后,感觸很深,使用葉爾查林作原型寫了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小說,使他名噪一時。
《浮士德》是歌德的一部代表作,他寫這部巨著,前后曾用了60年之久!陡∈康隆返牡谝徊客瓿捎1808年法軍入侵的時候,第二部則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是時他已83歲高齡。這部不朽的詩劇。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
歌德出生于1749年8月28日,逝世于1832年3月22日,他對世界文學寶庫的巨大貢獻,使他成為世界文化名人,每年逢他的生日,各國文藝界都舉行紀念活動。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28 august 1749 – 22 march 1832) was a german polymath. goethe's works span the fields of poetry, drama, literature, theology, humanism, science, and painting. his most enduring work, the two-part dramatic poem faus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peaks of world literature. goethe's other well-known literary works include his numerous poems, the bildungsroman wilhelm meister's apprenticeship, the epistolary novel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and the semi-autobiographical novel elective affi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