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案
教學要求】1、學會24個生字,綠線內的1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3、憑借具體語言材料,對學生滲透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4、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時間】二課時第一課時一、導入。1、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能說說我國有哪些珍貴的野物動物?2、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認識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麋鹿。板書課題:麋鹿3、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讀課文。1、自由讀課文,要求:⑴讀準字音,認清字形。⑵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⑶想想作者介紹了麋鹿的哪幾個方面。2、檢查自學情況。⑴出示生字詞。悄然無聲 遁入 雌鹿 跋涉 每胎撰文 殺戮 公爵 別墅 烏邦寺已逾干頭 顛沛流離 輕紗 棕紅色 飼養①“慘、飼”是平舌音,“紗”是翹舌音。②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筆順和結構。“匿”是半包圍結構,里面的“若”字不要寫得太大。“慘”字右邊“參”的三撇寫法上要注意它們的位置。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評點。⑶學生質疑。3、指導分段。⑴默讀課文,把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弄明白,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是圍繞課題直接寫麋鹿的,寫了哪些方面?哪幾個自然段是寫麋鹿經歷的,寫了哪些事?⑵交流分段情況。4、學生交流預習所獲知識。 第二課時一、直接導入,精讀課文。1、今天繼續學習第11課,默讀課文的第二段,觀察第二幅插圖,想想這段課文寫了麋鹿的哪些方面?(麋鹿奇特的外形及生活習性;麋鹿自然繁殖力低的原因。)2、理解第2自然段。⑴齊讀。⑵為什么說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馬、蹄似馬、尾似驢)⑶“更”字可以去掉嗎?為什么說“更增添了它的神秘”?⑷齊讀,注意重讀“更”。3、理解第3自然段。⑴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外型特征的?(角型、尾巴、蹄子、毛色)⑵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這幾部分特點的句子。⑶學生交流答案。⑷這一小節除了介紹麋鹿的外形,還介紹了什么?(生活習性)⑸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聯系嗎?(麋鹿生活在沼澤中,長尾巴有利于驅趕蚊蠅,寬大的蹄子使它在沼澤中能輕快敏捷地行動,而毛色的變化則有利于它隱蔽自己,麋鹿奇特的外形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而演變成的。)⑹討論:第2小節已經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第3小節再寫是不是有點多余?為什么?(第2小節概括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第3小節具體介紹,這樣使讀者對麋鹿有了更清晰的印象,而且在介紹外形的同時也介紹了它的生活習性,讓讀者認識到了它的外形和生活習性之間的關系。)⑺引讀練習。(教師讀“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驢”、“麋鹿的毛色”,學生接讀相關的具體描述。)4、理解第4自然段。⑴默讀思考。課文從哪幾點來說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⑵交流答案。(一是雌鹿的懷孕期超過九個半月,比其他鹿類長;二是每胎僅產一仔。)5、學習第三段。過渡:麋鹿不僅有奇特的外形,還有傳奇的經歷。⑴快速默讀課文。⑵說說“傳奇”的意思。(經歷離奇,不同尋常)⑶快速默讀課文,為什么說麋鹿的經歷充滿了神奇的色彩?⑷出示。 時間 經歷 ①交流。②學生口頭填空。⑸指導朗讀。①麋鹿在我國出現最早,但后來竟銷聲匿跡了。(惋惜的語氣)②1865年后,特別是1900年麋鹿慘遭侵略者的偷盜、殺戮。(憤怒的語氣)③1986年,麋鹿重歸故鄉,并在祖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自豪、喜悅的語氣)⑹你從麋鹿如此坎坷的命運領悟到什么?(保護野生動物)6、學習第1段。討論過渡:通過課文的二、三兩段描寫,我們對麋鹿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作者為什么還要寫第一段,可以去掉嗎?⑴齊讀課文。⑵通過你的讀,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對照第一幅圖。⑶現在可以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嗎?(不可以去掉,因為這一段課文不僅交待了麋鹿的生活場所,而且還通過精彩的描寫激發了讀者閱讀下文的興趣。二是鳥戀舊林,魚戀故淵。這一開頭遙應結尾:故土才是麋鹿繁衍后代、茁壯成長的樂園。)⑷有感情地朗讀第1段。二、課后練習。1、默讀課文,記住課文要點,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經歷。2、舉行“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講解員”選拔賽。 板書: 外形奇特(四不像)麋鹿傳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