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課之本質,并非教師講一篇課文給學生聽。”結合“新課標”提倡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活動”,根據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我采用了沒有教法的教法:以學生課堂的動態生成我的課堂教學,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以求在感悟語言的基礎上揣摩魯迅的博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在感受文本中,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反復揣摩、體會魯迅博愛的胸懷。
2、在反復的感悟和融情的想象中,發展語言。
3、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魯迅“博愛”的共鳴。
教學重、難點:讀中感悟、揣摩、體會魯迅博愛的胸懷,推進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準備:
1、ppt演示文稿。
2、在第一課時教學中,完成課文預習和“趣談‘碰壁’”、“關心女傭”兩部分教學,引導學生初識魯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還記得老師的名字嗎?大聲說出來!
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出示魯迅照片)知道這個新朋友是誰嗎?猜猜看!
二、回想課文,導入新知。
是啊,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文學巨匠,窮其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堅持不懈地戰斗。昨天,我們隨著周曄的思緒,學習了“趣談 ‘碰壁’”、“關心女傭”兩個故事,今天,讓我們繼續跟著周曄再次走進魯迅先生的內心世界。誰能告訴老師,通過昨天的學習,魯迅先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總結:先生的善良,先生的助人為樂,都是來自他內心那博大的愛心(板書:愛)
穿插朗讀訓練:
一讀:就是這樣一位先生離我們而去了,特別是小周曄,再也不能和伯父“趣談‘碰壁’”了,這讓她怎能不萬分悲痛呢?她只能……(出示幻燈:“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落下來。”(朗讀評議)
再讀:是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小周曄木然發呆,不知所措,“我呆呆地望來來往往吊唁的人,……”(生齊讀這一段文字)
三讀:就在此刻,小周曄的思緒飄回到往日和伯父在一起的那點點溫馨,“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滾落下來。”“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再讀——(板書:淚)(學生再次齊讀這一段文字)
三、引導學習“笑談《水滸》”部分:
1、過渡導入:就在此刻,就站在伯父的靈柩面前,小周曄的思緒飄啊飄啊,飄到了往日和伯父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情不自禁地,她想起了和伯父“笑談《水滸》”的往事,那是多么愜意的一段茶余飯后的時光啊!
2、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讀書找疑——互相質疑——合作解疑”的方法合作研讀這個故事。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參與各小組討論,注意把握方向。
3、交流匯報:
“我讀《水滸》讀得怎么樣?你從哪里知道的?
“囫圇吞棗”讀懂了嗎?是什么意思?
伯父剛才是夸自己記性好,并沒有批評周曄,周曄怎么比挨打挨罵還難受?
師:臨走時,伯父還送我兩本書,都是伯父在百忙中專門為少年兒童翻譯的兒童讀物。伯父多關心、愛護我們啊!望著伯父的遺體,想到再也得不到伯父的愛撫了,多么傷心啊!(生讀“我呆呆地望著……掉下來”。)
孩子們知道如今又失去了一位關愛他們的友人,又怎能不傷心落淚呢?生再讀(幻燈出示:一群小學生……小聲抽噎著。——巴金《永遠不能忘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