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帶領學生走進一片生命的林子
師:(出示幻燈片3)
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樹秀齊、挺拔。
為了一縷陽光,為了一滴雨露,它們都奮力向上生長,于是它們棵棵成為棟梁。
(生齊讀)
師 :恰恰是因為陽光、雨露太稀少,他們才一棵棵成為棟梁。你有疑問嗎?為什么說可能?
生 :競爭對手越多,越可能成為名僧。
師 :為什么不說進了法門寺就能成為名僧,而說可能?
生 :比不過對手,成不了棟梁。
師 :(歸納)
1、作為一棵樹,有可能成為棟梁。
2、只能是一種可能,有的甚至為得不到陽光而死亡。玄奘在燭火和太陽中做太陽,做棟梁。下面第8小節中玄奘的話,輕輕讀給我聽。誰來試試。
(生讀)
師 :你注意了嗎?這句話結束是什么標點符號?為什么用感嘆號?
生 :玄奘說的時候有力。
師 :你讀,我們試著齊讀。
(生讀)
師 :很好,好在哪里?前一句讀出慚愧,后一句讀出決心。再讀。
師 :當初是晨鐘暮鼓,香客如流,沒有時間;當初是名滿天下,水深龍多,壓力大。沒有時間怎么辦?壓力大怎么辦?幫助玄奘出招。
師 :周圍名僧多好,正好可以求教。同樣是法門寺,同樣是玄奘,心態變了,齊讀第9節。
師 :讀“終于”時不僅讀出玄奘終于成為一代名僧,還要讀出我們終于讀懂了。再讀。
師 :了解歷史,讀過《西游記》的同學都知道,這棵大樹了不得,他在31歲時去回真經。取經19年后,帶著650卷真經回國。作為偉大的旅游家、翻譯家、佛學家,不僅是中國 ,還是世界,玄奘都成為太陽時的人物。這就是最后一節,我們齊讀。
(出示幻燈片4,齊讀)
師 :討論一下,聯系我們的學習生活討論一下。
生 :一個有才能的人,只要離開群體,就不會成為名人。
師 :你們身邊有生命的林子嗎?
生 :有,是班級。
師 :你愛它嗎?為什么?
生 :愛!因為我遇到困難時,大家幫助我。
師 :這個林子有競爭嗎?
生 :有!
師 :有沒有不喜歡競爭,覺得壓力大的?(學生不舉手)
師 :(接著說)玄奘以他的天賦和才能尚且感到競爭和壓力。我們呢?
生 :我喜歡競爭,因為競爭可以讓我成長。
師 :你們在學習中有沒有感到學習帶來的壓力?
生 :有,考試考不好,感到痛苦。
師 :在太陽和燭火之間,你想做什么?
生 :太陽。
師 :有沒有不同想法?
生 :愿做燭火,夜晚給人們帶來光明。
生 :愿做燭火,因為燭火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師:好。方丈,我們知道他的名字嗎?我們只知道他叫方丈。還有更多的燭火式的僧人,他們砍柴、燒火、做飯。生活中需要太陽這樣的人,還需要更多燭火這樣的人。做太陽好,做燭火也一樣了不起,做柴薪也很多,想象一下,當初魯濱遜漂流到小島上更需要柴薪。我們無法逃避競爭,第一要奮力向上,第二要以平凡的心態面對。在別人眼里我是太陽與燭火都不重要,做棟梁與柴薪也不重要,關鍵是要快樂地活著。這是多年來,我對自己、對我的兒子、對我的學生說的話,今天也是對在座師生的祝愿。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