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林子》批評
江蘇江陰 鄭軍蘇教版精心選擇了李雪峰先生的《生命的林子》這篇課文,完成了“戲說玄奘”的故事,邀獲了眾多師生的青睞和美譽。
玄奘可以戲說嗎?李雪峰戲說玄奘說明了什么?而蘇教版語文的編者選擇了向師生強制推薦學習戲說玄奘又說明了什么?
各位看官,我們先來剖析一下《生命的林子》有沒有戲說玄奘?
那只需要從人、事、時、地等要點下手,查勘一下真實情況即可知道結果。
法門寺,大家或許也參考過一些資料,法門寺位于陜西西部的扶鳳縣城北約十五公里的法門寺鎮,東距西安市一百十公里,西距寶雞市九拾公里。因供奉釋迦佛指舍利而出名,也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有段沿革需要留意,北魏時(499年)稱“阿育王寺”,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稱“成實道場”,阿育王寺改為“成實寺”,唐初高宗李淵于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門寺”,成為皇家寺廟。
我們再來看《大慈恩寺玄奘法師傳》中所記載的大師生平,玄奘本是河南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縣南境)人,約生于602年,隋大業八年(612年)大理寺卿鄭善果破格度他出家為僧,時年十三,與已出家的二兄長捷法師共居東都凈土寺。凈土寺在河南省伊川縣,位于洛陽南二十多公里,北依洛陽,南接嵩縣,東臨登封,西望宜陽,東北與偃師接壤。
以上史實合而觀之并與《生命的林子》作個對照,我們可以知道:
第一,玄奘出家不在法門寺,而是初居洛陽凈土寺,當然在傳記當中也沒有他在法門寺從事學經、講經、譯經的記錄,我在兩年前也曾親自打電話到法門寺詢問此事,法師亦稱無此事。
第二,玄奘出家時尚無"法門寺"之名。他出家十三年之后,李淵敕建并改名為“法門寺”,此時玄奘已二十三歲。他的早慧與天才,深為時賢所驚服,已是佛門中知名人物,他那些年正離開成都沿江東下一路參學,到過荊州、到過趙州還有揚州參學。
至此,我們其實已有足夠的理由判斷《生命的林子》中的地點――法門寺,與主人公――玄奘,它們之間沒有絲毫的聯系。出家時尚無法門寺之名,何況不在法門寺出家,當然更無那法門寺子虛烏有的方丈及其故事。可見作者李雪峰的文字純屬杜撰,憑文人習氣“戲說玄奘”以顯自己生花妙筆,博得看客幾句廉價的理性贊譽。如果文中法師另有其名,并且是大家所不熟悉的,那又當別論。要知玄奘法師,豈可容你戲說???
我一向信奉:在真實時空內真實人物發生的真實事件中領悟出來的真實道理,才能真正感人至深、育人至真,學而時習,也才能讓我們得到真實智慧享受真實受用。
我并不反對虛構,也不反對戲說,可是,我卻不希望我們中國的孩子迷失于虛構,沉迷于戲說,最終成了歷史的失憶者,文化的失憶者。印度的課本里還有《佛的影子》,講述玄奘當年如何感化印度強盜的故事。中國孩子卻只能咀嚼某些文人的閑文碎墨,而遺忘了這位千百年來在中印文化史上有著杰出貢獻有著巨大影響的偉大人物。
以下,我根據自己所知的一些淺陋知識以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見地,審視一下《生命的林子》原文,順便再提出一些批評,供讀者參考,當然我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評的同時,我強烈建議蘇教版刪除《生命的林子》這篇課文。
一、玄奘想靜思養神,潛心修身
玄奘之所以十三歲破格錄入僧籍,因為他當時就有“遠紹如來,近光遺法”的志向,他這種人怎么會想“靜思養神,潛心修身”,只顧靜心養神?這種想法必非玄奘所思所想,更非好學深思初出家時的玄奘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