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大的麥穗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通過語言文字,領悟必須善于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內外能夠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
三、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讀通課文,理解有關詞語。
三、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啟發談話: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有一天,他讓他的學生們到麥地里去找最大的麥穗,想通過這件事教育他的學生們,那么,學生們是怎樣摘最大的麥穗的?蘇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學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輕聲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讀得不準的字音。
找出下列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說說詞語的意思。
定奪:對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決定。
嘲笑:用言語挖苦、取消人。
蒼老:這里指聲音顯得老態。
錯失良機:錯誤地失去了良好的機會。
四、自主閱讀,發現問題。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發現問題,動筆畫畫。
2.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所提問題。
3.師生梳理本課討論問題:
a..為什么弟子們用心地挑挑揀揀結果卻兩手空空地走出了麥地?b.無數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小麥嘲笑弟子們什么?c.為什么蘇格拉底要求弟子們“只許進,不許退”?d.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們剛剛摘下的?
五、精讀課文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一段,想一想“蘇格拉底”與弟子們說話用了什么樣的語氣。
2.指名說,你認為可以填上什么詞,為什么?可填“嚴肅、不容置疑”,理由是蘇格拉底的話特別是“只許進不許退”是命令式的,沒有商量的余地。
3.指導讀這一段。
六、指導書寫。
七、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帶著自己的體會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能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感受。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領悟必須善于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古希臘的哲學大師蘇格拉底,他教育學生有獨到之處,這堂課讓我們跨越時空的隧道,去領略他的風采,共享他的智慧。一同分享《最大的麥穗》帶給我們的愉快的精神之旅。(板書:“最大的麥穗”)
二、精讀課文。
1.學習2—4自然段。
師:弟子們到底是怎樣尋求最大的麥穗的呢?讓我們讀一讀課文。圈出弟子摘麥穗時的表現和動作。
(1)交流。指讀段落,其他學生思考對他們的做法發表意見。(埋頭 看看……;看看……又……。) 體會弟子們摘麥穗時猶豫不決,不能當機立斷。(是呀,面對眼前的麥穗。)(啟發學生抓重點詞體會,“搖了搖頭”、“又……搖了搖頭”、“摘了幾穗……隨手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