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2、通過課文知道知識不僅存在于書本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懂得要善于觀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3、從中學習知識,樹立探索自然奧秘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知道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懂得要善于觀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由“文字”引出課題,導入課文
1、談話:師微笑著說:能說說老師臉上的表情是什么?那你能讀出我臉上蘊含的文字。真不簡單!
2、同學們,提到文字,我們首先會想到印在書本上的文字,寫在白紙上的文字。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文字既不是寫在白紙上和印在書本上的文字。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前蘇聯自然科學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書:大自然的文字)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讀一讀神奇的天書和有趣的地書。
二、精讀課文。
。ㄒ唬.齊讀第一段。
。ǘ┠x課文2-3段,思考:
1、神奇的天書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在文中圈出)
2、人們從這種大自然的文字中可以知道些什么?(用直線劃出)
學生交流。
星星寫成的天書很厚很厚。翻開天書的一頁,指名讀第2段。
3、出示圖片,認識小熊星座,讓生指出北極星。
4、由此可見,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別方向。(板書)
是啊,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墒翘炜者@本大書上的文字還遠遠不止這些呢,再讀讀課文,你還知道了什么?
。ㄈ⿲W習課文第三段。
1.自讀課文的第三段。
2.讀后匯報
砧狀云,這個大自然的文字告訴我們什么知識?
所以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書:觀察氣象)。
3.拓展思維,積累諺語
你們還知道與氣象有關的諺語嗎?
4.引讀。所以說:(師引讀)天上的每一顆星(生回答)是一個字,(師引讀)天上的每一片云(生答)也是一個字。這就是(指板書)我們神奇的天書。〔粌H有神奇的天書,還有有趣的地書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在地上有哪些文字呢?
(四)自學課文的第4—6段。
1.自學要求:默讀4—6段,介紹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
2.匯報。
(1)哪幾種文字?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2)想象一下,曾經的滄海會是什么樣,現在的城市呢?真是滄海桑田啊!
。3)可見,看起來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來,可以反映出(地質的變化)
(4)齊讀第5段。
(5)同樣是石頭,這塊花崗石又是怎么來的?找出句子中的動詞。(搬爬帶走)
。6)冰塊是一下子把花崗石搬來的嗎?你從哪個字體會出來的?(爬)
。7)一個“爬”字,寫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質的變遷)板書
(8)這兩種文字,向我們介紹了大地的變和遷。讓我們齊讀4、5、6自然段。
3.同樣是介紹地上的石頭,作者的敘述重點卻不一樣。第五節,強調人們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質變化中的“變”——海洋變陸地(城市);第六節,著重告訴我們地質變化中的“遷”——遠古時代,從寒冷的冰川變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