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一)》教學設計之二
c.第3、4幅表現的是哪里在?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們正在干什么?
d.第5頁左上方的一幅圖,這是在哪里?兩名同學在正干什么?老師呢?
e.第5頁右上方的一幅圖,這幾名同學在哪里?他們在干什么?
f.最后兩幅圖表現了的是哪里?同學在干什么?老師又分別在做什么?
二、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問"?
1、看完8幅圖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膽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問,不管是在學校,在家里,在展覽廳,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園里, 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問老師,問家長,問解說員,問本班同學,問其他班的同學……一句話問所有懂的人。
(4)可以問課本上的問題,也可以問報刊上的問題,還可以問觀察到的所有書本外的其他問題。
(5)留心處處皆學問。
2、討論:假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問,或者不懂裝懂,結果會怎么樣?
3、請學生說說今后的打算?
三、總結:
同學們"不懂就要問",只要留心,處處皆學問,課本晨、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問,都可以向別人請教;只自己動了腦筋不能解答,隨時隨地都可以問(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相互之間都可以成為老師,誰能解答問題,他就是老師。其實"不懂就要問",就是"多問",這是與"勤學"聯系在一起的,平時我們常說"勤學多問"就是這個道理呀!
板書:
不懂就要問--勤學多問
第三教時
教學目標:
交流收集的資料,激發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
一、觀摩收集的資料。
各小組在班中展示學生收集的資料,學生仔細觀摩。
二、交流:自己如何搜集資料的?自己從中有什么啟發。
三、教師小結:常用的四種收集資料的方法。根據學生收集的情況,表揚優秀的,給有不足的同學提出合理的建議,但重在鼓勵,希望學生貴在堅持,養成勤于收集資料的習慣。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