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學與問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3.了解文章的寫作層次,知道“擺事實,講道理的”具有說服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讀文品句,體會“學”與“問”的關系。
2.認識到“問”的重要作用。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介紹名人,導入新課
1、出示哥白尼和沈括的圖片。昨天回家已經請大家走進了這兩位名人,誰來介紹一下?
(相機出示名字及主要成就。)
哥白尼 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 “日心說”創始人。
沈括:北宋著名科學家,科學巨著《夢溪筆談》 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沈括”正音
2、(師板書“學”、“問”)他們就是有學問,有成就的人。形容人很有學問的成語有很多,你能說幾個嗎? (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才華橫溢、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滿腹經綸……)
3、如果單個字理解,學,學習;問,提問。這兩者是什么關系呢?(板書:與)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齊讀課題《學與問》。
二、初讀感知,了解段意
1、正音
不懈追求 相輔相成 (理解“懈”“輔”的字義)
翱翔 芳菲 殿堂 金鑰匙 鋪路石
瞬息萬變 日新月異 (表示變化快的)
五彩繽紛 萬紫千紅 (表示顏色多、美的)
2、通讀全文,讀準字音
3、說說學與問是怎樣一種關系呢?
小結:這是一篇說理性文章,接下來我們認真地去學習體會課文,進一步理解兩者的關系,同時,要了解作者是如何把兩者的關系層層深入地說清楚,說明白的。
4、自由讀課文,用摘錄法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明確觀點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完成填空題。
填空:知識就是指有( )。知識是學來的,也是( )。“問”常常是( ),是( )。
2、指名朗讀第一段。了解作用(擺出觀點,總起全文);了解比喻的作用。
3、過渡:作者如何證明他提出的觀點是正確的呢?(用舉例子的方法)板書:舉例說明
四、學習第二段,領會問的重要
1、找出中心句
2、自學:默讀下面的句子,你從哪些詞句可以感受到他非常喜歡問?可以把相關字詞圈劃起來,并可以寫寫批注(學生自學,教師板書:好問)
2、交流
經常:說明一貫如此 纏:說明有韌勁,要問出所以然,不達目的不罷休
問這問那:對世界充滿好奇,興趣廣泛
省略號:問題面很廣 聯系哥白尼提出的問題,理解后補充省略號中省略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