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精選17篇)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語言文字,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三、教學設計:
。ㄒ唬、導入
師:同學們看老師寫一個詞,(板書:學問)
師:你怎樣來理解學問這個詞?
師:知識、文化、科學等等這些都是學問,那再看老師加上一個字,(板書:與)再來讀。
生:學與問。
師:學與問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23)齊讀課題。
生:齊讀。
師: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讀了課題你有要問的嗎?
。ǘ、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預習了課文,看看這幾個詞語能難倒你嗎?
。ǔ鍪驹~語)
師:誰來讀?
師:仔細觀察觀察紅色的字,這是新字,有沒有需要提醒的地方?
。ㄉf說。)
師:生字詞理解得這么好,那么課文是不是能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呢?找同學來讀課文。其余的同學思考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讀課文
師:通過剛才大家的聽,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ㄈ⒕日n文。
師:那么學與問到底是什么關系呢?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動動筆把給你啟發的句子或段落用直線畫出來,寫寫自己的體會。
師: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說說這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體會。)
師: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你用它打開知識的殿堂了嗎?你用他開始鋪路了嗎?
師:從大家的讀中我知道你們得確是受到了啟發,還有那里也讓你受到啟發?
哥白尼的故事讓你有什么啟發?
你再讀讀第二段,結合課文和哥白尼有這樣的偉大成就。你又從中領悟到什么?
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你能說說你遇到過哪些問題嗎?那么你遇到了問題怎樣解決?
能者為師啊,怎樣理解?
還有哪里給你了啟示?
讀了沈括小時候的故事,看了沈括的成就,你又受到了什么啟發?
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并且要學會去觀察去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愉快地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正如書中所說:學問學問……
現在誰能說說學與問到底是個怎樣的關系?
學與問是密不可分,是相互補充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學和問就像我們的兩只翅膀,你們有了嗎?想要嗎?你來讀讀吧!
有了翅膀就該飛了,課文學到這兒你還有問題嗎?
。ㄋ模、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就是學和問,F在老師再送你們一把金鑰匙,(出示:問到底(陶行知)
天地是個悶葫蘆,悶葫蘆里有妙理。
你若不問你怕它,它一被問它怕你。
你若愿意問問看,一問直須問到底。
師:來拍拍手,放松放松,咱們一起讀。
師:這就告訴了我們,我們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師:同學們。課下你在搜集搜集還有哪些名言警句給你啟發,還有哪些名人故事讓你受到啟示,記錄下來好交流,好嗎?
師:好,下課。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2
師:看到同學們求知若渴的眼神,陽光燦爛的笑臉,我感覺擁有知識的冬天將不再寒冷。課前我先寫一個詞語,大家都認識,可以伸出手指和我一起來寫——“學問”;讀,聲音再大點(板書時,學問兩字之間留點距離)
生:讀
師: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有學問的人?
生:學富五車,博古通今,博學多才,飽學之士,學貫中西
師:同學們真有學問,用了這么多的詞語來形容。老師在中間加個“與”字,同學們再讀讀,看看“問”的讀音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 “學問”的“問”,是前鼻音,讀輕聲。“學與問”的“問”讀四聲。
師:帶著這位同學的提示,我們齊讀課題?茖W的進步源于對世界的好奇,這節課就讓我們踏著《學與問》的足跡,一起探究做好學問的方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通過讀課題,你發現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怎樣學,怎樣問
生:學與問是什么關系?
生:怎樣才能做好學問呢?
師:同學們的思考很有深度,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朗讀課文。在讀之前,老師先提個要求:身體坐端正,朗讀要專心,圈出不懂字,括起重點句,遇到生字詞請查字典。聽清楚了嗎?
生:讀課文。
師:剛才沉浸在同學們沸沸沸揚揚的朗讀中,我被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深深感染著。通過讀課文,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必須多問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生:……
師:同學們的眼光非常敏銳,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寫作重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請同學們在文中劃出這句話,誰來讀一下?
生:讀
師:你覺得這句話在讀的時候,應重讀哪幾個字?
生:我認為應該把重音放在“學”和“問”上
師:你很會抓關鍵詞語,請帶著你自己的理解,再來讀一下。齊讀一次。
生:讀
師:這篇課文舉了兩個有學問的人勤學好問的例子。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請把你掌握的有關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我了解哥白尼,我知道他創立了“日心說”。
師:你能具體說說什么是“日心說”嗎?
生:“日心說”就是地球繞著太陽轉。
師。是啊,在日心說創立之前,人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這叫“地心說”,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還知道哥白尼寫了本《天體運行論》。
生:我知道哥白尼當時寫這本書,頂住了教會的巨大壓力,還有別人的嘲笑。
師:是的。要想成為真正有學問的人,還需要追求真理的勇氣。
生:我知道沈括寫了本《夢溪筆談》
生:我知道沈括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物理學家。
師:(微笑)你真是個有學問的人。世事洞明皆學問,勤學好問益無窮。古今中外,凡成大業者,必是勤學好問,孜孜不倦的學者。就讓我們懷著對兩位科學家的敬仰,再次走進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朗讀,隨著作者條理清晰的寫作思路,品位一下文章的構思之妙。思考:課文中為我們講述這兩個故事,請用“我敬佩 ,因為他 ”的句式說一句話。
示例:我敬佩哥白尼,因為他思維敏捷。
不動筆墨不讀書,請拿起手中的筆,邊讀邊思考,邊圈點。
請同學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師:同學們都很會學習,有的邊讀邊想,并把自己的理解寫在一邊,在小組內同其他同學分享。哪個同學先來說一下你的理解。
生:我敬佩哥白尼,他很好問。
師:(微笑)句式很簡短,卻一語中的。
生:我敬佩哥白尼,他遇到事情總能問出個究竟來。
師:打破沙鍋問到底,小時哥白尼提出的問題很多。
生:我敬佩沈括,他能夠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師:說得真好,請你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寫在黑板上好嗎?
師:這位同學非常認真,一筆一畫寫得非常條理。寫字如做人,橫平豎直才會有魅力。
生:齊讀這兩個詞語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從兩個人的身上,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一種勤學好問的可貴品質。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哥白尼從小就擁有了這把金鑰匙,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為什么……
生1:(接)太陽從東方升起
師:為什么……
生2:(接)晴朗的夜空里……
師:為什么……
生3:(接)小雞從雞蛋里出來……
師:為什么……
生4:(接)一年有四季……向日葵向陽開……一天有晝夜
師:(微笑)同學們有著和哥白尼一樣的天賦。
師: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板書)。哥白尼與沈括這兩位來自中外的科學家,穿梭了科學數百年,以其理程碑式的成功向我們昭示著勤學好問的重要性,他們的好奇在今天看來也許是幼稚的,但正是這童真的好奇才構成了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個人的認識、科學的進步不正是從這懵懂的好奇開始的嗎?要想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必需要保持濃厚的好奇心,不停的發問。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一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生:學與問是怎樣的關系?
師:誰能幫他解決?
生:我來回答。學與問是相……
師:對這個答案滿意嗎?
生:嗯。
師:學與問就如同我們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其他同學的問題呢?
生:如今世界日新月異,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應該怎樣做呢?
生: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
師:如果有了問題可以——
生:上網搜索
師:新科技給我們提供了方便。如果有了問題,你還可以請教——
生:
師:可以請教——
生:
師:爺爺奶奶可以請教嗎?
生:可以
師:弟弟妹妹可以請教嗎?
生:可以
師:能者為師什么意思?
生: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
師:你真會讀課文。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是這個道理。
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到這句話,再來齊讀這句話。
生:讀
師:同學們,你們發現今天學的課文與平時的學的課文有區別嗎?
生:平時的課文都是寫事情,寫人的多。
生:這篇文章既不寫人也不寫景,這篇課文是說道理的。
師:是的,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開頭說出作者的觀點,結尾總結,中間舉例說明這個觀點。
除了舉例說明,還可以用引用名言等方法來證明觀點,這就是此類文章的特點。
師:課前同學們搜集了關于勤學好問的名人故事,或名言警句,你們能夠向書上一樣用事例或明言來說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個觀點嗎?注意:說的時候最后用上“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個觀點。準備一分鐘。
生:準備(學生自由交談)
師:誰來說?
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所以說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師:就這樣。還有誰能像這位同學這樣有理有據地說說?
生:紙上學問無遺力……
師:知行合一,才能學得知識。你很會積累,調用古詩說明事理。
生:聰明的人懂得說;智慧的人懂得聽;高明的人懂得問.
在學習中,你的腦子里首先得進三個字----為什么!牛頓被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砸到,他問了個“為什么”,于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看到被蒸汽鼓動的水壺蓋,問了個“為什么”,發明了蒸汽機。所以說……
生:李時珍在寫《本草綱目》的幾十年里,讀過八百多種典籍。在研究古書時,發現許多醫學家的說法不一致,他便多方深入實際,親自“采藥”,同時向許多有實踐經驗的醫生、漁夫等人請教,終于寫成了《本草綱目》。所以說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生: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每次有行人路過,他就拉住他們問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于完成了輝煌巨著《聊齋志異》。所以說: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師:同學們真有學問。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故事:我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小時候好奇心強,腦子里好像裝滿了“為什么”似的。一天,他在玩耍的時候,突然發現石板上排列著一行小坑。咦,這是誰鑿的呢?鑿這一溜小坑有什么用呢?他把父親從屋里拉出來接連問了幾個為什么?父親一看笑著說:“小傻瓜,這些坑不是人鑿的,是檐頭水滴出來的!古人老話‘滴水穿石’呀!學知識也要靠一點一滴積累,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同學們,聯系一下自己的學習,你認為怎樣才能做好學問。
生:我認為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建議
1.初讀感知
。1)導入新課。教師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內容,用講故事的口吻,簡要、生動地講述哥白尼小時侯的故事,進而揭示課題“學與問”,再以“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發問,這樣既揭示了課題,又提出了課文的重點和學習的要點。
(2)讓學生帶著上面的問題自讀全文,結合自學生字新詞。借助拼音讀準每個生字的字音,讀順句子,并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學與問”之間的聯系。檢查自讀情況,幫助學生正音時要注意:“繽”是前鼻音,“瞬”是翹舌音。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新詞的意思。
。3)逐段讓學生朗讀課文。著重檢查學生是否把課文讀通順了,要提示學生注意長句中的停頓,如:“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宇宙的奧秘/將/任你探求,你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再讓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說一說每個自然段的段意。
2.精讀感悟。
第一個“說”的活動,學習內容為第一、二自然段。
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進一步理清文章的思路: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什么?再寫什么?然后寫什么?最后寫什么?連成一段話說一說。學生對課文的脈絡整體感知后,進入第一、二自然段學習。學習這兩個自然段,仍以“說”的訓練為主。讓學生自讀這兩段課文后,以科學家哥白尼為例說一說“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體會好奇的“問”是成功的鋪路石的道理。
第二個引讀活動。學習內容為第三自然段。
師:我們面對的是怎樣的世界?生:五彩繽紛的世界。
師:這個世界又怎樣?生:(略)小學生呢?有了問題可以怎樣?又可以怎樣?只要怎樣?不管怎樣?都可以?……都應該……古人說……
再讓學生同桌相互引讀,選一組同學引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小學生為了適應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必須隨時隨地拜能者為師。
第三個講故事活動。(學習內容為第四自然段)
我們有問題要請教被人,拜能者為師。我們還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結合起來,請準備把沈括的餓故事講給大家聽。從故事復述中讓學生領悟“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義及形成這一現象的餓原因。沈括又是怎樣解開疑團的?(提出問題—請教好學—放在心上—親臨現場)這樣把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學習。
3.寫字指導
主要指導寫好左右結構的字,這些字雖然都是左窄右寬,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有不同,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準確把握。
4.實踐活動
可開展搜集有關中外名人勤學好問小故事的活動,讓學生在課前作些準備。也可以搜集有關勤學好問的名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摘自《語文教學參考》
沈括的趣聞軼事
沈括處處精細觀察,事事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是他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月桃花開”沒有錯
據說有一次,許多人議論白居易寫的《游廬山大林寺》中“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詩,嘲笑白居易寫錯了,理由是這首詩寫于唐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那時桃花都謝了?墒巧蚶▍s認為,深山里氣候比較寒冷,所以桃花比平原上開得遲,白居易尊重事實,沒有寫錯。
彈琵琶手指位置沒有錯
還有一次,一些人看開封相國寺里一幅壁畫,壁畫上畫著管樂隊在演奏。有人說畫家畫錯了,理由是管樂演奏者在吹“四”字音,可是那個彈琵琶的手指不是在撥“四”字音所在的上弦,而是掩著下弦。沈括仔細琢磨以后,欽佩地說,這位畫家太高明了,很精通音樂!接著他用親身體驗作了精辟的說明:弦樂同管樂是不同的。吹奏管樂,手指按在什么部位就發什么音,是同時的;彈琵琶就不同了,手指先撥弦,然后才發音,也就是動作要比聲音早。所以,演奏管樂的人在吹“四”字音的時候,彈琵琶的人的手指已準備撥下一個音了。在場的人無不為沈括的高見所折服。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4
一、導入
板書課題:學 問
你們是怎么理解“學問”?
生1:學問就是既要學,又要問。
教師相機板書:與 學與問
生2:學問就是知識
生3:學問就是博古通今
咱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與問,在學中問,在問中學。請大家拿出學案。
出示學案要求
二、初讀課文
(一)檢查讀書
指名讀第一小節。點評:很流利,開門紅。
接著文章寫了兩個事例。哪兩上事例?
生 哥白尼 沈括
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寫這兩個名字。
指名讀第二小節。點評:他和平時比有沒有進步?我聽出來了。
指名讀第三小節。點評:讀得很流暢。
指名讀第四小節。
過渡:通過這兩個事例我們能明白一些道理,誰來讀最后一節。
指名讀第五小節。
總評:同學們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讀得流暢。
(二)教學生字,初步
指導寫懈、翔、翱,指名說容易寫錯的地方。描一個寫一個。
(三)了解文章內容
請同學們概括地說說文章中寫了哪兩個事例?
生回答。
師:把話說全面,不一定要啰嗦。
生:沈括小時候問媽媽為什么山寺中的桃花開得遲,媽媽沒有予以解答,后來他自己探索出了答案。
師:學與問為什么是相輔相成的?小組合作學習。
指名讀同學讀學案,弄清學案中的要求。
請同學中在自己研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間為15分鐘。
1、匯總《學案》中提出的不懂的問題,進行小組內的自問答。
2、弄懂了、解決了的問題就劃去。
3、每組選擇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寫在題板上。
重點探討:什么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每組組長、時間監督員、記錄員請舉手。老師給每個小組發一塊小黑板。
(三)小組合作學習交流
教師板書:發現問題 討論問題
請七個小組把小黑板貼在大黑板上。先看看有沒有重復的。
拿出其中一個小組的問題:你們認為是先學再問還是先問再學?
生各抒己見。
引導學生認識到無論是先學再問還是先問再學都是一種學習,他們是相輔相成的。
第二個問題:問是得不到精確的答案的,關鍵要看書。
第三個問題:為什么說在求知過程中要把勤學好問把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生1:沈括問了媽媽問題,這是他勤學好問的表現,媽媽沒有解答出來,他最后通過觀察思考解決了問題,所以要兩者結合。
師追加一個問題:為什么課文中要舉這兩個例子呢?
生1:因為課題就是學與問,這兩個例子都是學與問相結合的。
生2:哥白尼小時候非常喜歡問問題,最后才成了天學學家。
師:把從文闡述道理的句子劃下來。
生1:第1小節
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道理的?
引導:可以從句式和關鍵詞理解。
生1:把問比作金鑰匙。說明要學習就必須要問,否則就沒有辦法走進知識的殿堂。
生3:第3小節 “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
生4:第3小節“無論地位高低……”
師問個智慧含量高的:學問貴在學,貴在問,還貴在什么?
生1:實踐。
生2:不懈探求的精神。
生3:思考
生4:發現問題
生5:觀察
生6:勤奮
生7:寫
生8:觸類旁通
生9:拼博
生10:堅持
……[m1]
(四)觀看視頻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視頻
(五)填寫表格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5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6
一、激趣導入
1、屏幕上出現“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
。ㄉ褐R、學識、文化……)
2、屏幕上出現“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么意思呢?
。ㄉ簩W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學、問之間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共同走進第二十七課。
(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我知道大家課前一定做了充分的預習,那么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呀?
。ㄉ4個自然段)
2、我想請4位同學來讀一讀,看看大家預習得怎么樣,好不好?
。ㄉ褐该x,并作點評)
3、一次的朗讀,我們都會有不同的體會,F在我想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快速瀏覽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很多有學問的人,小時候都是非常好問的;學和問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多問問題,才能學到知識;學和問不能分開;……)
4、通過預習,大家就了解了這么多,說明大家真的做到了邊讀邊想,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接下來,我們將認真地去學習、體會課文,相信大家對兩者關系的感悟會更加清楚、明白。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屏幕上的內容。
(生:按課文的內容完成填空)
2、對于整篇文章來說,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文章的總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為了說明第一自然段。
3、在書中找找看,都向我們舉出了哪些具體的事例?
。ㄉ焊绨啄、沈括)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你對哪個人比較感興趣呢?
(指名說)
2、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再來認真地讀一讀,然后和小組的同學談談你的收獲,說說你覺得哥白尼或者沈括身上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3、學生進行匯報。
哥白尼:通過具體的語句體會哥白尼——好奇、好問
哥白尼從小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對科學奧秘的不懈追求,為其將來可以成為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奠定了基礎。
學習了這部分內容,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生: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沈括:通過具體的語句體會沈括——好問,善于觀察和思考
通過大家的匯報不難看出,只有將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夠求得真知。
課文中列舉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五、學習第二段
1、無論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還是沈括生活的世界,他們距離我們都十分的遙遠。
那么我們現在又面臨一個怎樣的世界呢?快在書上第二自然段找找看。
2、老師找了幾幅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很新鮮是不是?面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有新奇、有疑惑。那么大家來說說看,有了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
。ㄉ憾鄦枂栴})
3、古人云:“能者為師”,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ㄉ褐灰_實……向他請教)
4、老師這里也有孔子的兩句名言,你能結合剛才我們讀的內容,說說你的理解嗎?
。ㄉ豪斫猓
5、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這樣才能學到更好的知識。
六、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找到了可以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在本節課結束之前,老師也想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發相關卡片)
你喜歡老師送給你的金鑰匙嗎?來,誰想讀給大家聽,你的金鑰匙是什么?(指名讀)
老師由衷地希望你們可以利用好這一把把金鑰匙,讓它可以真正成為開啟屬于你知識殿堂的大門!
課文首先提出觀點,接著舉
例說明“問”的益處,然后再舉例
說明“勤學”的重要性,最后總結全文。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18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疑團殿堂日新月異好奇強健探求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18學與問
勤學問思結合養成習慣
好問
教學后記: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8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培養崇高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重難點、關鍵]
1、通過讀文品句,體會“學”與“問”的關系。
2、認識到“問”的重要作用。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師板書“學”、“問”)師: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詞--學問,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知識、學識、文化……)
2、(師在“學”與“問”之間板書一個“與”字)師: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那又該是什么意思呢?(生答)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那么,學、問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共同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感知,理清脈絡
1、師:我知道大家一定預習過了這篇課文,那么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呀?(5個自然段)那我想請5位同學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同學們預習得怎么樣。(讀完后及時評點朗讀)
2、師:每一次的朗讀,我們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現在我想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學問的人,小時候都是非常好問的;學和問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多問問題,才能學到知識;學和問不能分開;……)
3、小結:通過預習,大家就了解了這么多,說明大家真的做到了邊讀邊想,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接下來,我們將認真地去學習、體會課文,相信大家對兩者關系的感悟會更加清楚、明白。
三、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師: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屏幕上這道填空題,把它完成。
填空:有知識就是指有,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常常是,是。
(指名讀一讀練習的答案,教師相機理解后評點,最后齊讀)
2、師:對于整篇文章來說,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文章的總起段,
下面的文字都是為了說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來證明第一自然段所說的道理,那么我們就先看看其中的一個事例。課文先說了誰呀?
那我們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們了解哥白尼嗎?(指名說完后,教師出示投影)老師這兒有兩段話,請同學們看一看。(見附錄一)
3、師:聽了對哥白尼的介紹,你對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學好問;留心觀察;愛動腦筋;他從小愛問問題;他什么都愛問;他問的問題都跟自己的生活有關……)(板書:勤學好問)
4、師:是呀,哥白尼能成為一名偉大的天文學家是和他小時候的這些習慣分不開的,請大家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5、師: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小時候就喜歡問、經常纏著、世界、問這問那、省略號)
。撓蹈绨啄崽岢龅膯栴},理解后補充省略號中省略的內容,再指名讀補充的內容。)
6、師:小小的哥白尼和咱們差不多大,老師相信在平時,你也一定提過問題吧?能說說你提過哪些問題嗎?(指名回答)
7、師: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么?(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8、師:我想大家對這些話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
9、師:這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就是要通過大量的例子來證明作者的觀點。這篇文章中作者的觀點就是第一段,那么列舉哥白尼的例子就是為了證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舉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誰呀?
四、自學第4段
1、(出示沈括的簡介,詳見附錄二)師讀簡介后說:沈括是多么優秀呀,咱們一起回到沈括小時候生活的那個年代吧,看看他小時候是什么樣的?
2、師: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第4自然段,試著完成屏幕上的題目。
填空: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和結合起來。
3、指名回答,解釋句子意思。(板書:觀察思考)
全體同學齊讀第4自然段。
4、小結:讀完這段文字,你覺得沈括又是個怎樣的人呢?(勤學好問;留心觀察;愛動腦筋……) 是呀,課文中列舉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
五、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教師導入:無論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還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們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又該怎么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哪幾個詞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老師找了幾幅圖片,一起來看看。出示投影。
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問題,我們該怎么做?
4、齊讀3自然段。問:讀了這一段,你們知道可以怎么做嗎?(我們應該多提問題)
5、是呀,古人云:“能者為師”,你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書上是如何來解釋它的意思的?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指名回答,然后齊讀一遍)
6、老師這里也有孔子的兩句名言,誰能結合剛才我們讀的這句話,說說是什么意思嗎?
投影出示: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
7、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愉快地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六、總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現在老師也送你們一把金鑰匙。(老師發有關好問名言的小卡片,詳見附錄四)只要你拿到了這把金鑰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2、好,打開看看這是把這是把什么樣的金鑰匙?你喜歡老師送給你的金鑰匙嗎?來,誰來讀給大家聽聽,你的金鑰匙是什么?(指名讀名言)
3、老師這里還有金鑰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兩首小詩,詳見附錄三)陶行知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這就是他所寫的關于勤學好問的兩首小詩,希望同學們課后讀一讀并去了解這兩首詩,相信對你們會有所幫助。
[板書設計] 23 學與問
勤學好問
}結合--養成習慣
觀察思考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9
ˎ̥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一、復習導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繼續探究《學與問》,記得文中說到:人們常把有知識說成是“有學問”,這是很有道理的。那么,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告訴我知識是怎么得來的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二、教學第一自然段
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1.指讀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其他同學仔細聽,他是否讀正確了
2.再指讀 提出要求:請在座的同學邊聽邊想,對于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2.齊讀
3.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體會?(學生交流)
三、教學第二自然段
語言過渡:看來啊,學習的時候,“多問”真的很重要。課文中的小哥白尼就是一個非常愛問的人。那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哥白尼吧!
1.你們了解哥白尼嗎?
學生交流(可以是課本上的,也可以是課外的)
學生交流了課外的知識,教師相機滲透學習方法:你搜集的資料真有價值,學習語文,就要這樣。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我們還要補充課外知識。學習搜集課外資料,這也是很好的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
鼓勵學生接著交流。(誰再來補充?多會補充阿!)
2.你想過嗎?哥白尼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是和他小時候的習慣分不開的,那就讓我們繼續走近哥白尼。
3、出示第一句話。指讀 師:請其他同學仔細聽,他讀的怎么樣?把非常喜歡問的語氣,讀出來
4.誰再來讀?其他同學思考,哥白尼小時候是怎么問的?
。ń洺!⒗p)
師:從這兩個詞語中,你發現了什么?
語言過渡:是啊,纏字我們可以看出小哥白尼喜歡刨根問底,有著不懈探求的精神。小哥白尼,你愿意纏一纏么?
。ǔ鍪拘「绨啄岬膯栴})學生纏了以后,相機表揚:你真會纏!你很會纏!
5.師:你有沒有發現,小哥白尼的問題有什么特點嗎?
生: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問題
學生找到規律以后,繼續追問:小哥白尼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嗎?誰再來纏一纏?(通過換位思考和情境,讓學生理解課文上的省略號)
相機表揚纏得好的學生:你纏得真棒!
同時滲透學法:你看,一個省略號,就能引發這么多的問題,我們讀書,就是要抓住字、詞、句、甚至一個小小的標點,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這也是學習語文的好辦法!
6、師: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么?
(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經常問,才能取得成功)
7、師:通過小哥白尼的好問,你們第二次讀這句話的時候,相信也有了更深的體會。(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指讀
想一想:怎樣才能讀好?(應該突出“問”字)師:小哥白尼這么的好問,難怪你這個問讀得這么重呢!再讀,談體會。
生:知識不僅是學來的,更是問來的。
生:知識不但是學來的,而且是問來的。
四、教學第三自然段
師:是啊,小哥白尼的知識不僅是學來的,更是問來的。可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遇到問題又該怎么做呢?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學第三自然段。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用筆圈劃出關鍵的字、詞、句。靜思默想2-3分鐘的時間,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寫上批注。
誰來談談?你先讀一讀你自己劃出的字、詞、句,再談談你的感受,好么?
相機指點。主要的知識點:
(1) “能者為師”學生交流字典上的解釋?梢宰寣W生在課文的這段話中,找到什么叫能者為師。
相機滲透學習方法:同學們,理解一個詞語,我們除了請教字典這位老師外,我們還可以在課文中找到詞語的意思。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解釋詞語的方法。
(2)由“能者為師”你想到了哪些句子?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你現在明白了能者為師的道理,請你再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齊讀,想一想 談談體會
五、教學第四自然段
語言過渡: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那我們再看看沈括是怎么學知識的?
。1)指名讀。
(2)愛因斯坦曾說過:“發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找一找有什么疑問?
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預設:
1. 對“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理解
師:大伙想想,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指點:問。問誰呢?——能者為師。
交流:抓住“始”和“盡”這兩個詞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
然后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四月間山下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剛剛盛開)
2.了解《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3. 山上的溫度為什么比山下的低? 學生交流網上查到的知識
相機表揚,滲透學法:真棒!同學們,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當別人也不知道的時候,我們可以上網,拜電腦為師,這也是很好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4. 興許不明白 對于媽媽的回答沈括有沒有滿意?他是怎么做的?再讀課文,理解自己上山觀察后得到了答案。
滲透學法:哎呀,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當你無法判斷答案是否準確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在實踐中考察,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5.師:同學們,你們看沈括學習的時候有了疑問,多觀察,多思考,后來才成為著名的科學家。這時候,你們對這句話有什么更深的體會?(出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齊讀 再談體會。
六、教學第五自然段
1、是啊,同學們,你們看,無論是哥白尼小時候的好問,還是沈括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這樣啊,更能夠說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確實,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2、課文最后一節總結了“學”與“問”之間的關系。
自讀。指名讀。
指點:把紅色標出的詞語讀得更好些。
練讀。指名讀。齊讀。
七、總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F在老師也送想你們一把金鑰匙。只要你拿到了這把金鑰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ɡ蠋煶鍪居嘘P好問名言的小卡片)指名讀名言。
2、有誰想送給大家名言與故事,加上你對大家的祝福。希望它永遠伴隨你,激勵你學習,成為你的座右銘。
3、你們也可以自己做,如果要送給你的朋友,學了今天的課文,你想寫些什么呢?學生在卡片上寫上自己的話 。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還要注意將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八、布置作業(可選做其中的一題)
1、揀一句自己喜歡的有關勤學好問的名言,也可以是課文中的句子,抄在語文書的扉頁。記住它,用它來指導自己今后的學習。
2、選擇一個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先講給別人聽,再寫下來。(生或摘抄或寫故事。)
板書設計:
23.學與問
勤學好問
做學習的主人
觀察思考
《學與問》教學反思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教學此課時,我從談話導入。從“人們常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學問”,“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句話入手,接著通過兩個事例,和能者為師的意思讓學生層層深入,理解“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句話的意思。
在教學哥白尼的例子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經常”和“纏著”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這對哥白尼后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系起來。“這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通過對哥白尼事跡的簡介(《天體運行論》、“日心說”),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系。我們現在要不要多問呢?問誰呢?怎樣問呢?自然過渡到對3、4兩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現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接著教學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勤學好問和觀察實踐解決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最后通過送名言,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本節課,我個人認為至少有兩個地方值得肯定:其一是教師始終在利用教材引領孩子去理解和運用“學”與“問”的方法,在掌握“學”與“問”方法的同時不斷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而積累運用語言的過程也正是學生學習方法鞏固的過程,這樣做較好地體現了文本價值與學科特性;其二是適時抓住文中的具體語句引導學生思考并運用學到的方法,切實體現了做學問要邊學邊問的思想,與課文的主旨一脈相承;其三是對課文語言的內化運用,學生在運用課文語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體驗了學與問的重要性。同時也體現了閱讀課中語言的交際性;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能者為師”做文章——讓學生當自己的老師,充分地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其四是教師誘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出一種開放的教學理念。把學生當作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把課堂變為學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長的樂園。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什么是學問?
2、學與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聯系?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請五位同學分小節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由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節
自由讀第一節,完成填空。
2、學習第二節
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二節,思考:
。1)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2)那些詞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問?理解:希奇古怪
。3)指導朗讀
。4)小結: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么?
3、學習第四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這一節,完成習題。
。2)小結:課文列舉沈括小時侯的故事,是為了證明什么呢?
4、學習第三節
自由朗讀第三節,說說讀了這一節,你有什么收獲。討論:
。1)我們所面臨的是個怎樣的世界?理解: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2)那么我們又該怎么做呢?理解:能者為師
四、課堂小結
1、分發“金鑰匙”。(有關問的名言)
2、學習教育家陶行知寫的關于好問的兩首小詩。
五、學習生字
1、同桌互相揣摩,學習生字。
2、師生交流,學習生字。
3、描紅、反饋。
以上教學設計是我鎮教師優秀課評選一等獎的教學設計。
教后思考:
這是一篇議論文,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在本節課中,教學第四節和寫字時,我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來完成作業;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互相交流識字方法與寫字注意點,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在第三節的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質疑,使學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學習樂趣。
總之,在這一節課中,我努力創造一種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互相交流學習的收獲,互相啟發,發揮了合力的作用,讓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從而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 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 18 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合 養成習慣
好問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 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 18 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合 養成習慣
好問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 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 18 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合 養成習慣
好問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目標】
1.精讀課文4-5自然段。
2.通讀全文,明白學與問的密切聯系,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3.領悟“例舉典型事例表達觀點”的寫作方法。
【預習反饋】
1.參加全班交流:沈括人物資料(可以相互補充)
2.先小組內背誦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詩句,并交流詩意。
【合作探究】
1.精讀課文4-5自然段。完成:
⑴ 時期的沈括是個 ,他讀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時,產生了一個疑問: ?但是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后來他在深山的寺廟里觀察思考發現了:原來 。
⑵作者用沈括的事例進一步說明什么道理?
、锹撓禃蟮2題,說說怎樣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縱覽全文,我們發現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都在第一、三、五自然段,作者為什么還要在文中插入兩個小故事呢?你還能講出類似的一些小故事嗎?
【當堂檢測】
1.這篇課文讓我明白了學與問的關系是: ,只有 , ,才能 。作者例舉哥白尼的事例說明 ,例舉沈括的事例說明 。
2.做學問離不開“學”和“問”,除此之外,你覺得還需要什么?想一想,再寫下來。
【知識積累】
1.哥白尼創立了“ ”。沈括是北宋科學家,創作了科學巨著《 》。西方人稱他“ ”。
2.摘記并背誦兩句啟示我們要勤學好問的格言警句。
、
②
【我的收獲】
【課后作業】
1.
仿寫句子:
“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
問
”
常常是
常常是
。
2.
閱讀課文第4自然段,并完成練習。
⑴摘記這一段的中心句:
。它在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⑵“媽媽的回答沒能揭開沈括的疑團,他
仍然
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你從
“仍然”
一詞體
會到
、俏闹小洞罅炙绿一ā返暮髢删涫
、茸x了這段話,你覺得沈括是個什么樣的人?對你有什么啟發?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哥白尼和沈括如何做到“勤學好問”的;感悟重點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
3.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4.通過學習本文,進一步體會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人物的“勤學好問”。
2.進一步體會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搜集哥白尼和沈括的資料
課時分配: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哥白尼的勤學好問,結合哥白尼的事例,理解重點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4、體會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我們經常評論一個人很有“學問”,這是什么意思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學”“問”有關的文章。(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過了課文,誰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文章和它相類似呢?
4、這些文章有什么相似之處呢?
——都是借事說理的文章(板書:借事說理)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請同學分小節給咱們朗讀一下課文,看看大家是否已經可以把課文讀的既正確又流利。(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正音。)
其余同學思考:文章說了一個什么理呢?借了哪些事?
注意:
不“懈”:懈,松懈,松散。不懈,不松懈,不松散。
鑰匙(輕聲)芳菲 翱翔 五彩繽紛 瞬息萬變 相輔相成 日新月異
2、課文讀完了,我們一起來交流剛才的問題:文章說了一個什么理呢?在哪幾個小節?
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勤學好問。(板書:勤學好問)
3、作者是用哪兩個人的事例說清楚這個道理的?在哪幾個小節?
4、這篇文章就是借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例子告訴了我們“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三、精讀課文
1、過渡:作者在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請同學們都來讀一讀,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么?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A設;問有這么重要嗎?竟被稱為“”金鑰匙“鋪路石”?)
問到底有沒有這么重要呢?讓我們走進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的事例,你就會知道了。
3、默讀第二小節,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哥白尼好問?標一標,畫一畫,寫一寫。(出示第二小節)
a抓重點詞句:
引導生交流想法,注意理解:
。1)經常:說明他思考的問題多,提出的問題多。
。2)纏著:①什么叫纏著?(可以找同學做動作)
、谡f明哥白尼有韌勁;問問題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問題的不懈探求。
。3)省略號:說明了什么?(看書,不僅要抓字詞,甚至連一個標點都不放過。)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b列舉問題
4、指導朗讀。
5、同學們,我們知道了哥白尼好問的事例,那你了解哥白尼的成就嗎?(強調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
6、交流哥白尼的成就
7、哥白尼獲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什么幫他打開了科學的大門,又是什么為他得成功鋪就了道路呢?
。——好問)
8、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往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結合哥白尼的事例,再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齊讀。
9、“常常”是什么意思?僅有“問”行嗎?哥白尼的偉大成就還來自于什么?
(——不懈追求)這就與“學”有關。
所以,問只是求知的第一步,除了好問,還要勤學。
10、既然問這么重要,那么生活在這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得我們有了疑惑,應該怎么做?
—有了問題?呻S時隨地請教別人。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都應該向他請教。
也就是說,要拜“能者為師”。
11、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a. 朗讀 b. 理解:什么叫“能者”?(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c.什么叫“能者為師”? (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12、關于這個道理,孔子也說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a三人行,必有我師。 b 不恥下問。
13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哥白尼小時候的事情,知道了“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23課。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聯系課文理解《大林寺桃花》的詩意。
2、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沈括如何做到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相結合;感悟重點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
3.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4.進一步體會說理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3課《學與問》,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誰還記得文章告訴我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又是怎樣說明這個道理的?
2.哥白尼的事例告訴了我們什么?
二.精讀課文
1.有了問題要向別人請教,當別人也不知道時該怎么辦呢?默讀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時侯碰到什么疑問,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指名簡要介紹一下?
3.誰來介紹沈括身上發生的事,其余同學思考:舉沈括的例子要說明什么?
4.出示練習:(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1)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句詩出自____代詩人_______的《 》。“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是: 。 后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齊讀《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詩中發現了什么問題?
。ɑ卮痤A設: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
7.他是如何解決這個疑問的呢?
8.從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結:一個善問的人,不會滿足于別人給的模糊的解釋,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己的大腦去思考, 得出科學的答案。可見,學除了貴在問,還貴在 ?(思、勤、恒……)
10.出示名言:(讀一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小結
1.為了證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作者分別舉了哪兩個事例?只舉一個事例行不行?為什么?
2.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結論?
3.說說“相輔相成”和“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的含義。
4.今后我們該怎么做呢?
四、總結
1.課文學到這里,咱們大家都懂得了我們應該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引讀:)“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
2、是的,勤學好問,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有許多的名人名言也驗證了這一點,下面請大家看幾則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漢 王充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清 鄭燮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愛因斯坦
(4)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 ——普列漢諾夫
五、作業
搜集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或名言,與同學交流。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18 學與問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3、探索問的方法,激發學生問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認識他嗎?哥白尼 從課文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對他你還有什么了解他?(那誰知道日心說?是啊在哥白尼之前,人們所信奉的都是地心說,堅實的大地是運動的這一點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難以接受的,而哥白尼在1543提出了日心說,在幾百年前就有這樣的發現實在是極為了不起)
認識他嗎?沈括 從課文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對他你還有什么了解?(沈括可說是一個科學通才,他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所著的《夢溪筆談》,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2、想成為像他們一樣有知識、有學問的人嗎?(想)今天老師就送給大家能打開知識大門的妙計,這妙計就在這錦囊中。誰想要?
3、師:誰先來讀一讀其中的妙計?
出示:
問號是開辟一切科學的鑰匙!蜖栐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醭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4、師:請大家認真讀一讀這幾條妙計,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要想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就必須要勤學好問。)
相機板書:(勤學 好問)
二、 精講第四小節
1、那你們現在知道學是什么意思?(勤學 好好學習)
2、問呢?(好問)
3、那現在老師在中間加了“與”字,你又知道了什么?
。▽W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4、我們全班來讀一遍。
三、精讀課文,尋找妙計,理解實踐
這篇課文中,也能找到一些有助于我們學習的妙計?去畫一畫,找一條你最喜歡的寫在彩紙上。誰想上來寫一寫,(找最快的)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寫一寫。按順序放在黑板上。
。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2、“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3、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4、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5、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6、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就好比插上了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
。1) 我請人來讀一讀,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2) “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你讀懂了些什么?
。ㄎ易x懂了問是極其重要的,問能讓我們獲得知識,取得成功。)
(3) 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
、倌銈兌@句話的意思嗎?(懂)當真懂了
、谀俏覀儸F在就找一個平常的事物(在平常事物字下畫勾)來試一試看,能不能發現問題,這個事物在平常不過了吧。看到它你想說些什么?
。ㄟ@是什么?(蘋果)有沒有想說的?這是中國的?這個蘋果還爛了?
聽了三個問題,你們覺得哪個問題最好?所以啊,我們還要善問<相機板書:善問>,接著問。這是什么國家的?如果把它放在我們國家的土壤里會是什么樣的?生產在什么莊園里?它什么時候來到中國的?)
、酆芎茫銈冋龝^察,這就叫作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老師告訴你們,其實這是蛇果,果實呈圓錐形,顏色較紅。果肉微脆,較甜?磥碇灰覀儚钠匠5氖挛镏邪l現問題,就會有收獲。所以我們說問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這個妙計理解得非常好,接著讀。
。4) 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倮斫膺@句話了嗎?真理解了?那我們就來試試看,怎么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老師請大家看幾副圖片,仔細觀察,你都有什么問題?
、诂F在請你們四人為一小組,選擇一幅圖,仔細觀察,細細思考,你有哪些疑問?
、厶釂。其他同學認真聽,有沒有你能解答的問題。
、芴崃诉@么多問題,有誰能回答嗎?
、荩ㄓ懻摗O胫来鸢竼?出示答案)
、抻腥?誰能替我回憶對這些奇妙圖畫的學習過程?(先看再問然后思考最后解決了問題)是的,你看有了問題去解決,就能有新的知識,新的收獲。所以我們說“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5)、接著讀下面的妙計(兩條)。
三、課外拓展
1、 老師這里有一本書,你讀(《上下五千年難解之謎》),上面的許多問題都是科學家勤學好問,觀察思考的結果,誰來給我們讀一讀?(出示迷團)世界上還存在著 很多很多的問號,等待著我們去發現,等待著我們去解答。只要(出示: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就好比插上了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 將任你翱翔,宇宙的奧秘將任你探求,你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往下讀。
2、總結:是啊,只要我們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就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老師添加號。完成板書: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
四、寫一寫
我們再去讀讀黑板上的這些妙計,學完了這篇課文,你能試著也寫兩句嗎?就寫在這彩色紙的反面。(動筆,匯報)
總結:希望同學們養成勤學好問、觀察思考的習慣,在知識的瀚海中盡情地遨游,成為學習的主人。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16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文的5個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輔相成”等詞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脈絡,明白“擺事實講道理”是說理文的一大特點。
3、通過比較引用具體事例的段落,感悟論證的嚴密性。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自學反饋。
1、讀課題,聽寫詞語,糾正讀音和字形。
金鑰匙鋪路石相輔相成
哥白尼稀奇古怪不懈探求
沈括勤學好問觀察思考
2、課件出示詞語,理解了字詞意思幫助記憶詞語;相機講解詞語意思(不懈探求:懈怠,松懈;不斷地探索追求。相輔相成:輔助;成全;互相補充,互相配合。)
3、齊讀詞串,用上一兩個詞語說說文章的內容。(初步探知文章內容)
二、結合說理文特點,梳理文脈,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師: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課文,說理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擺事實,講道理。(板書:擺事實、講道理)
2、教師: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又擺了哪些事實呢?(直接交流,節約時間)
3、交流:
相機出示:
。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陳述觀點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總結觀點
。2)(注意這里要提示:概括大意一定要說清人物、事情和結果。)
哥白尼從小喜歡“問”,促使他對科學不懈探求。
沈括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解開了大林寺桃花開花遲的謎團。
。3)(教師引導:第三自然段則告訴小學生遇到問題需要——)
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4、小結:文章開頭提出觀點,中間通過實例證明觀點,結尾總結觀點,說理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特點鮮明。
三、自主學習。
1、教師:課文又是怎樣通過擺事實來講道理的呢?(重點學習第2—4自然段)
出示自學任務:
自學2—4自然段,完成學習任務:
1、自由朗讀兩個事例,想一想:每個事例側重說明什么?從文章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
2、對比朗讀兩個事例,想一想:為什么選取這兩個事例?
自學過程中可以作適當圈畫批注,想好后也可以同桌討論討論。
四、任務一。
1、自由朗讀兩個事例,想一想:每個事例側重說明什么?從文章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
2、擺事實是很講究的,先看課文擺的.第一個事實。
。ǔ鍪镜诙匀欢危
。1)指名讀課文,思考:這個例子側重說明了什么呢?(喜歡問)
。2)從文中哪些詞語、句子感受到哥白尼喜歡問?(放手讓學生發言,教師及時點撥即可)
。ㄗァ袄p”“經!眱蓚詞語,感受到哥白尼問得多,問得徹底,不解決問題不罷休——不懈探求)
。ㄗァ叭龁枴本渥樱该x三問,——一問,問天上的太陽;二問,問天上的星星;三問,問地上的小雞;有意思的問題,從課文列舉的三個問題中你發現了什么?(1、范圍廣,天上、地下,宇宙中的一切問題都愛問;2、……問題多的數也數不清;3、問題是我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充分說明了哥白尼喜歡問,樂于追問到底呀。
(2)練習朗讀出他的好奇。指名讀
(3)哥白尼后來從事科學研究以及他取得的成績,課文為什么不寫?
。4)由此可見,擺事實要注意(具有典型性,所舉的例子所擺的事實證實要講的道理,事實和道理是相互印證的)
3、再看第二個例子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這個例子側重說明了什么呢?沈括觀察了嗎?思考了嗎?(仍然、放在心上、發現、才)
。3)說理的課文應該怎樣朗讀呢?我們來看第四自然段,這一段包含兩個部分,一是講道理,一是講故事,朗讀時有區別,講道理就要講得言辭懇切;語重心長,講故事要講得生動,繪聲繪色;人物的語言要讀出相應的語氣,有一句詩要吟誦;心里想的要讀低一些。
。4)先練一練,再指名讀,齊讀。
五、任務二。
1、對比朗讀兩個事例,想一想:為什么選取這兩個事例?(你又有什么發現?)
在總體來看課文所擺的兩個事實,(都是古代科學家,一個中國,一個外國;他們的研究領域不同;都是勤學好問的典范,一個側重多問,一個側重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2、教師小結:擺了兩個事實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說明了課文所要闡述的道理,也就是(齊讀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課結尾總結的觀點,齊讀。
六、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七、布置作業。
1、課后學習《大林寺桃花》
2、搜集關于勤學好問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遴嵺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獫h王允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招兄
板書:
學與問
(典型性)擺事實講道理
語文《學與問》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通過閱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系,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一、激趣導入
1、 板書“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
。ㄉ褐R、學識、文化……)
2、板書“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么意思呢?
。ㄉ簩W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齊讀課題。
4、介紹文體及寫作方法
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議論文。議論文通常在開頭鮮明地提出觀點,然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又是怎樣把這個觀點說清楚的呢?讓我們共同走進第23課。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在開頭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討論:
出示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問和學在掌握知識過程中一樣重要。)齊讀
課文還有一處也說了作者這個觀點,請同學找一找。
出示2:“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齊讀 “相輔相成”?
2、這兩句話一句在開頭,起的作用是——總領,一句在結尾起的作用是——總結。兩句話又形成的關系是——首尾呼應。
3、這兩句話的意思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說就是要——勤學好問。 板書:勤學好問 “勤”就是勤奮,“好”就是“喜歡、喜愛”的意思。齊讀詞語兩遍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第一、第五小節擺出了勤學好問這個觀點,圍繞這個觀點,課文中間三小節各寫了什么?自由讀課文思考,交流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過渡:這三個小節中,寫到了兩個人物,一個是哥白尼,一個是沈括,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哥白尼。
2、誰了解哥白尼。學生介紹
3、教師簡介:
杰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是波蘭人。他從小熱愛科學,大學讀書時萌發了地球是運動的思想。20多歲去意大利留學,攻讀數學、天文學、法律學、哲學和醫學,并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大部分時間是潛心于天文學的觀察和研究,不論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儀器來觀測、計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據豐富的觀測資料和細致的計算研究,寫出了劃時代的巨著〈天體運行論〉。哥白尼的“日心說”,第一次沖破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4、哥白尼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為什么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呢?拿起書,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討論。 (好問。)
5、你從哪里體會到他的好問的?
出示“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么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為什么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了?小雞為什么要從雞蛋里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里出來?……”
、俳洺#赫f明他思考的問題多,提出的問題多。
、诶p著:a、什么叫纏著?
b、說明哥白尼有韌勁;問問題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問題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號:表示什么?也說明了什么?(省略了許多其它問題;也說明哥白尼“非常喜歡問”。)
小哥白尼都問了些什么呢?齊讀。 這些問題都是和生活有關,我們習以為常、不去思考的問題,可謂是——稀奇古怪。“稀奇古怪”?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3、引讀第二節最后一句。 “不懈探求”?
4、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書上所說:(出示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這句是比喻句,把“問”比作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和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說明了問的重要性。
5、正是因為哥白尼喜歡問,敢于問,勤于問,他才能夠發現科學的無窮奧秘,他才會不懈探求,最終獲得成功!其實不僅僅是哥白尼他從小好問,還有許多名人小時侯也很好問。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名人勤學好問的例子嗎?
(牛頓根據蘋果下落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根據水壺的蒸汽發明了蒸汽機)
6、小結:從哥白尼和同學們剛才所列舉的事例上,我們真正認識了“問”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我們有疑惑,我們該怎么做?——(教師接讀——拜“能者為師”)
2、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1) 朗讀
(2)理解:什么叫“能者”?(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說明:根據書上的句子解釋詞語是一種好方法,但有時應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為師”? (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3、關于這個道理,孔子也說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三人行, 必有我師。——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講解: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說明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
(孔圉)聰敏又勤學,不認為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是恥辱。
4、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五、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我們有了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但不光要靠別人,還要靠什么?讀讀第4小節,
2、沈括小時侯遇到了什么問題?
結合理解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
3、那么,沈括又是怎么解決問題的?
1)、問媽媽。指導朗讀,體會“興許”。
2)、問了媽媽就到此為止了嗎?指讀。沈括是怎么解開疑團的?
“發現”一詞說明什么?
4、從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5、小結:(勤學好問;留心觀察;愛動腦筋……)是呀,課文中列舉了沈括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讀第一句話)
記住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
五、學習第5自然段
師:是啊,大千世界,茫茫宇宙,在我們身邊有無數的為什么,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呢?
1、齊讀第5小節。
2、指名說說,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指導理解:兩只翅膀等
六、總結拓展:
過渡:下面老師想檢驗一下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一塊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假如你是這位智者,你會怎樣來說服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僅可以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說服“老二”,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來說服“老二”。
板書 學 與 問
勤學 + 好問 + 觀察思考 = 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