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精選13篇)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1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我采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知道“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以讀促思,讀中感悟。抓住切入口——課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井然有序。
教學此課時,我設計了三個有層次地復述環(huán)節(jié)。一是學生初讀課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談談感受和啟發(fā)。學生精確地找出了課文中啟迪性的語句。這一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了對課文初步感知的復述,較零碎,膚淺;二是讓學生細讀課文后,叫老師做學問,這次,學生不光能用書上的具體語言,而且能結(jié)合實踐指導教育老師,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復述得既有條理,又深入,并且有創(chuàng)造性;三是讓學生精讀課文后,教師將一則小故事,讓學生想象自己為故事中的智者為老二指點迷津。學生再一次地運用書上語言,并加上自己的感悟,發(fā)言真是精彩紛呈,課文的中心觀點已滲入學生的心中。
另外,這篇文章先寫“問”的重要性,再舉例證實;接著寫向誰“問”;然后寫“問”與“思”要結(jié)合,最后有理有據(jù)提出觀點: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文章的結(jié)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如何讓學生初步感悟這種文體的結(jié)構特點,平時在表達自己的某種觀點或給別人講明某種道理時能自覺地借鑒本文的結(jié)構。我設計了這樣的一種訓練方式,以下是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課堂部分實錄: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大膽地暢想了學習《學與問》這一課后,自己今后的學習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情真意切,F(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看課文,不難發(fā)現(xiàn),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都在1、3、5小節(jié)中,作者為什么還要在文中插入兩個小故事呢?好好想想,與周圍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沉思了一會,便開始交流起自己的想法。三分鐘,安靜下來)
學生1、老師,我想可能是作者害怕我們看了他的文章不相信他說的道理,加上兩個名人的小故事讓我們更加得相信。(同學們哈哈大笑)
學生2:我同意剛才同學的意見,如果沒這兩個小故事,光講道理的話,別人會不太相信。
學生3、這兩個故事是作者有意寫的,是有力的證據(jù),證明了作者說的話是正確的。
……
師:是啊,這兩個故事對于這篇文章很重要,這就是說理性文章所具有的結(jié)構特色,大家今后講道理或教育幫助別人時可要多想想這篇課文的寫法。
師:為了檢驗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個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jié)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各位同學你們現(xiàn)在就是這位智者,我就是這家的老二,請利用課文內(nèi)容,你該如何幫助我這位只知“學”的青年呢!
學生們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寫得寫,在書上劃的劃。五分鐘后,個個躍躍欲試。他們不僅能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生動地給我這個“老二”上了一課,有的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故事來說服我。不知不覺中,大部學生不僅能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內(nèi)容,還繪聲繪色地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關“學與問”的名人小故事,可謂一舉多得。
反思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讓學生進行了充分地角色體驗。通過智者身份的體驗,學生不僅鞏固了課本知識,體驗了文體的結(jié)構,更重要的是學生將自己已有的知識與新知識進行了融合,把已積累的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了。角色體驗在德育課中經(jīng)常使用,已被證明是一種好方法,為什么我們的語文課堂就不能大膽地使用了。新課標強調(diào)學生的情感體驗,角色體驗不就是情感體驗的基礎嗎?我想只要我們平時結(jié)合每篇教材的特點,多想辦法,角色體驗定會在語文課堂上發(fā)揮重要作用。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2
佚名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 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激發(fā)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 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jié)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jié)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fā)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lián)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qū)κ裁串a(chǎn)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jié)全文,布置作業(yè)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nèi)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 18 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jié)合 養(yǎng)成習慣
好問
教學后記: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2、通過閱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系,養(yǎng)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板書“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生:知識、學識、文化……)
2、板書“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學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齊讀課題。
4、介紹文體及寫作方法
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議論文。議論文通常在開頭鮮明地提出觀點,然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jié)論。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又是怎樣把這個觀點說清楚的呢?讓我們共同走進第二十三課。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nèi)容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討論:
出示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齊讀
課文還有一處也說了作者這個觀點,請同學找一找。
出示2:“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齊讀
2、這兩句話一句在開頭,起的作用是——總領,一句在結(jié)尾起的作用是——總結(jié)。兩句話又形成的關系是——首尾呼應。
3、這兩句話的意思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說就是要——勤學好問。
板書:勤學好問
“好”就是“喜歡、喜愛”的意思。齊讀詞語兩遍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第一、第五小節(jié)擺出了勤學好問這個觀點,圍繞這個觀點,課文中間三小節(jié)各寫了什么?(請學生朗讀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相機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斷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相機理解“瞬息萬變”指變化速度快!叭招略庐悺敝缸兓。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jié)合起來。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過渡:這三個小節(jié)中,寫到了兩個人物,一個是哥白尼,一個是沈括,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哥白尼。
2、(課件出示圖片及人物的生平簡介)看,這就是哥白尼。請同學把這段文字讀一讀,想一想,他給你怎樣的印象?
3、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簡介,請你談談哥白尼給你的印象。(哥白尼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4、為什么哥白尼會有這么大的成就?拿起書,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討論。
。ê脝。)
5、你從哪里體會到他的好問的?
出示“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jīng)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么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為什么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了?小雞為什么要從雞蛋里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里出來?……”
、俳(jīng)常:說明他思考的問題多,提出的問題多。
、诶p著:A、什么叫纏著?
B、說明哥白尼有韌勁;問問題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問題的不懈探求。
、凼÷蕴枺罕硎臼裁矗恳舱f明了什么?(省略了許多其它問題;也說明哥白尼“非常喜歡問”。)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3、指導朗讀。
從“經(jīng)!薄ⅰ袄p著”、省略號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問,下面我們來朗讀這段話,注意讀好這些詞。
4、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書上所說:(出示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5、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名人勤學好問的例子嗎?(牛頓根據(jù)蘋果下落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瓦特根據(jù)水壺的蒸汽發(fā)明了蒸汽機)
6、小結(jié):從哥白尼和同學們剛才所列舉的事例上,我們真正認識了“問”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我們有疑惑,我們該怎么做?——(教師接讀——拜“能者為師”)
2、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fā),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① 朗讀
、 理解:什么叫“能者”?(確實能給別人啟發(fā),給別人幫助的人)
說明:根據(jù)書上的句子解釋詞語是一種好方法,但有時應稍作修改。
、凼裁唇小澳苷邽閹煛? (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fā),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3、關于這個道理,孔子也說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不恥下問。
講解: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說明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
不認為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是恥辱。
齊讀
4、小結(jié):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五、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過渡:拜能者為師固然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態(tài)度。但是,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去獲得問題的答案。這一點沈括是我們的榜樣。
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的第四段,完成練習。
2、練習
A、這段話中的總起句是( )。
[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jié)合起來。]
B、說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
C、( )時期的沈括是個( ),他讀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時,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 )?但是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后來他在深山的寺廟里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了:原來( )。
[北宋;大科學家;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深山上的溫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六、總結(jié)拓展:
1、過渡:課文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懂得我們從小應該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導讀)“我們從小應該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2、是的,勤學好問,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有許多的名人名言也驗證了這一點,下面請大家看幾則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獫h 王充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清 鄭燮(xiè)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獝垡蛩固
。4)有教養(yǎng)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樟袧h諾夫
七、作業(yè):
過渡:下面老師想檢驗一下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一塊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jié)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假如你是這位智者,你會怎樣來說服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僅可以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說服“老二”,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來說服“老二”。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4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剛拿到這篇文章,通讀一遍。與我們學過的《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很相似,在文體和結(jié)構方面幾乎都如出一轍。應該說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nèi)容簡單。
文中第一個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導學生抓住“經(jīng)!焙汀袄p著”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這對哥白尼后來的成長有什么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lián)系起來!斑@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抓住省略號讓學生說說哥白尼還可能提哪些問題。并列舉古今中外名人因為勤學好問而成功的例子。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lián)系。
第二個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想結(jié)合解開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
通過“我們現(xiàn)在現(xiàn)在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應該怎么辦?”自然過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jié)合起來。)再由“能者為師”讓學生說說與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不恥下問”等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jié)合起來,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課末,總結(jié)升華,拓展延伸,補充有關學與問得名言警句,學生交流然后出示齊讀,最后出示陶行知先生的《問到底》,讓學生課后讀讀并理解。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5
如何指導學生歸納中心思想
課文簡介:
第七單元的課文以讀書有方為主,其中《學與問》和《養(yǎng)成讀報的好習慣》兩篇文章都是以怎樣讀書、讀書的方法來教育學生要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并且課文的重點突出,層次清楚,語言樸實,是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的教育的生動教材。
課堂實況
師:我知道大家預習過了這篇課文,課文的中心是什么?
生:文章在開頭就提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生:在文章的結(jié)尾又強調(diào):“學問學問,既學又要問。”
師:我們在讀書時,抓住中心,就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說明的道理。
師: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生:五個自然段。
師:我想請五位同學分別來讀這五個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停學們分別預習得怎么樣。
。ㄎ鍌學生分別讀)
師:剛才五位同學讀得都非常流利。
每讀一次閱讀,我們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現(xiàn)在我想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一遍全文,想一想,你又讀懂了哪些?
生:很多有學問的人,小時候都是非常好問的。
生:學和問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
生:只有多問問題,才能學到知識。
生:學和問不能分開。……
師:對于整篇文章來說,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文章的總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用來證明第一自然段所說的道理,那么我們就先看看作者引用的第一個事例。課文先說了誰呀?
生:哥白尼。
師:那我們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們了解哥白尼嗎?
生:天文學家。
生:他是波蘭人。
師:看來同學們對哥白尼還是比較了解的,為了使大家對哥白尼有個全面地了解,老師找了一些資料,請同學們看一看。
。ǔ鍪就队埃
看了哥白尼的介紹,你對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
生:勤學好問。
生:愛提問題。
生:留心觀察。
生:充滿好奇。
……
師:是呀,哥白尼能成為一名偉大的天文學家是和他小時候的這些習慣分不開的,讓我們繼續(xù)走近哥白尼。
師:請大家先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讀完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他從小愛問問題。
生:他什么都愛問。
生:他問的問題都和自己的生活有關……
師:你從這段中的那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學、好問得?
生: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問。
生:經(jīng)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哪。
……
師:下面請一個同學將這一自然段讀一下。
。▽W生讀)
師:麗華同學讀得非常流利,但總覺得缺少點兒什么。
(生沉默)
師:如果我們思考一個非常吸引自己的問題,我們應該以怎樣的語氣讀?
生:(恍然大悟)注意讀出哥白尼的好奇。
師:非常正確。下面再請一位同學帶著好奇的語氣讀一遍。
。▽W生讀課文)
師:小小的哥白尼和咱們差不多大,老師相信在平時,你也一定提過問題吧?能說說你提過哪些問題嗎?
。▽W生你一言我一語說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師: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問是成功的開始。
生: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師:我想大家對這些話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
……
師:學完了這篇課文,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它的主要內(nèi)容。下面我們共同來討論一下他的中心思想。先來回憶一下,歸納中心思想的幾種方法:
生:找中心句歸納法,
生:還可以在文章的開頭語結(jié)尾找。
生:也可以根據(jù)課文所寫的人與事來概括中心思想……
師:對,你們記得真好,那么,在寫法上要注意什么呢?
生:中心思想要與主要內(nèi)容區(qū)分開來。
生:要注意它的書寫格式……
師:下面我們先來說說,在動筆寫下來。
反思:
反思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在教學《學與問》這這篇課文的時,以尊重主題,張揚個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題,思考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因此,我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以“你們了解哥白你嗎?”“你對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等看似平常的問題,給了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這樣,既使學生學到了語文知識,又指導了學生歸納課文的中心思想,使他們在今后的閱讀中能更好的把握文章內(nèi)容。但在教學設計時,由于沒有考慮到時間的安排,所以前松后緊。在今后的教學中有待改進。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6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課文脈絡,精讀課文1-3節(jié)。
【課前預習】
1. 讀準、讀通、讀熟課文。(不少于3遍)
。1)標出小節(jié)號;
(2)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會生字,理解新詞。
(1)識記生字,描紅后再將生字組詞各寫2遍。
【方法小貼士】:雖然課文中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寬,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瞬”字右半部分的筆畫較復雜,可要仔細觀察、準確書寫喲!
(2)補充下列成語,并用合適的方法理解成語的意思。(標注在字里行間。)
堅持不( ) 五彩( )( ) ( )新( )異
( )( )萬變 相( )相成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清楚的?
。1)在文中的開頭和結(jié)尾分別畫出全文的中心句。;
(2)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請用鉛筆在段尾分別寫一句話概括。)
【方法小貼士】:摘句法、串聯(lián)法、取舍法、綜合法,你要根據(jù)情況使用喲!
4.搜集哥白尼的資料,準備在小組內(nèi)交流。
【知識鏈接】
說理文的方法:①、舉例論證;②、道理論證;③、比喻論證;④、對比論證;⑤、引用論證。
【預習反饋】
1.讀課文給小組內(nèi)同學聽(相互正音,相互評點);
2、小組內(nèi)書寫生字詞展評,評出“書寫之星”;
3.交流已經(jīng)理解的新詞,提出不理解的詞語,相互討論;
4.交流: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清楚的?
5.參加全班交流:哥白尼人物資料
【質(zhì)疑探究】
1.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哪些詞語最能看出哥白尼好問?朗讀第2段,注意重點讀好這些詞語。
2.結(jié)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談談“‘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這句話的含義。
3.搜集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或名言,與同學交流。
4.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5.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當堂檢測】
1.用“”畫去不合適的漢字或讀音。
。ò 遨)翔 不(邂 懈) 奧(秘 密)
鑰匙(chi shi) 興(xìng xīng)許 包括(guō kuò)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湃藗兂0延兄R說成“有學問”,這是很有道理的。這是因為
。
⑵文章為了充分說明要講的道理,作者還舉了中外著名科學家的兩個事例:① ;
、 。
3.我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課后預習】
1.精讀課文4-5自然段。
2.搜集沈括的資料,準備小組內(nèi)交流。會背、能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詩。
3.思考書后第2題。
4.領悟“例舉典型事例表達觀點”的寫作方法。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7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文章說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本課的教學中,可以圍繞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共同探究:“學”除了貴在“問”之外,還貴在哪些地方?什么樣的學習者才能稱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結(jié)合自身實際情況各抒己見,暢談自己對學問之道的見解。學問之道既貴問,也貴勤,還貴恒,等等。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聯(lián)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的字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4、 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2、通過閱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系,養(yǎng)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學習文中的生字、新詞。
2.把課文讀熟、讀正確,理清課文段落。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知識是怎樣得來的嗎?——
知識是學習得來的,也是問來的。所以有人把知識又叫做“學問”。
板書:學與問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
1、 劃出生字,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 用簡潔的話,概括每一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
3、 學與問有什么關系?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內(nèi)容回答問題。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出示生字,指名讀生字,詞語。
“雞 繽 瞬 察 菲 輔 翱 翔”
“繽紛 瞬息萬變 翱翔 輔導 觀察”(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平時的詞語積累情況,將生字組成新的詞語或成語跟大家交流。)
2、指名朗讀課文。
師:化那么短的時間能把課文中的部分段落讀通順,讀流利,是一件不簡單的事,誰來朗讀課文(自己選擇認為讀得比較流利的段)
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組織評價。
4、 交流初讀課文后的感受收獲。
(什么是學問?知識與學問之間有什么關系?)
四、精度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ㄒ唬 指名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讀句子,交流自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嗎?(師簡要介紹哥白尼)哥白尼成為一個偉大的天文學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師:雖然很多人知道,學問就是學與問,知識不僅是學得的,也是問得的。但在顯示生活中。人們往往較多的重視學,而忽視“問”。殊不知“問”在知識的獲得中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以什么來證明這一個觀點呢?課文是從那幾個方面來講述這一個問題的呢?
請同學們自由閱讀課文下面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出課文下面內(nèi)容的要點。
五、指導生字書寫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8
【學習目標】
1.精讀課文4-5自然段。
2.通讀全文,明白學與問的密切聯(lián)系,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3.領悟“例舉典型事例表達觀點”的寫作方法。
【預習反饋】
1.參加全班交流:沈括人物資料(可以相互補充)
2.先小組內(nèi)背誦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詩句,并交流詩意。
【合作探究】
1.精讀課文4-5自然段。完成:
、 時期的沈括是個 ,他讀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時,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 ?但是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后來他在深山的寺廟里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了:原來 。
、谱髡哂蒙蚶ǖ氖吕M一步說明什么道理?
、锹(lián)系書后第2題,說說怎樣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縱覽全文,我們發(fā)現(xiàn)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都在第一、三、五自然段,作者為什么還要在文中插入兩個小故事呢?你還能講出類似的一些小故事嗎?
【當堂檢測】
1.這篇課文讓我明白了學與問的關系是: ,只有 , ,才能 。作者例舉哥白尼的事例說明 ,例舉沈括的事例說明 。
2.做學問離不開“學”和“問”,除此之外,你覺得還需要什么?想一想,再寫下來。
【知識積累】
1.哥白尼創(chuàng)立了“ ”。沈括是北宋科學家,創(chuàng)作了科學巨著《 》。西方人稱他“ ”。
2.摘記并背誦兩句啟示我們要勤學好問的格言警句。
①
、
【我的收獲】
【課后作業(yè)】
1.
仿寫句子:
“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
問
”
常常是
常常是
。
2.
閱讀課文第4自然段,并完成練習。
、耪涍@一段的中心句:
。它在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媽媽的回答沒能揭開沈括的疑團,他
仍然
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你從
“仍然”
一詞體
會到
、俏闹小洞罅炙绿一ā返暮髢删涫
⑷讀了這段話,你覺得沈括是個什么樣的人?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9
師:看到同學們求知若渴的眼神,陽光燦爛的笑臉,我感覺擁有知識的冬天將不再寒冷。課前我先寫一個詞語,大家都認識,可以伸出手指和我一起來寫——“學問”;讀,聲音再大點(板書時,學問兩字之間留點距離)
生:讀
師: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有學問的人?
生:學富五車,博古通今,博學多才,飽學之士,學貫中西
師:同學們真有學問,用了這么多的詞語來形容。老師在中間加個“與”字,同學們再讀讀,看看“問”的讀音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生: “學問”的“問”,是前鼻音,讀輕聲。“學與問”的“問”讀四聲。
師:帶著這位同學的提示,我們齊讀課題。科學的進步源于對世界的好奇,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踏著《學與問》的足跡,一起探究做好學問的方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通過讀課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生:怎樣學,怎樣問
生:學與問是什么關系?
生:怎樣才能做好學問呢?
師:同學們的思考很有深度,請大家?guī)е@些問題走進課文,朗讀課文。在讀之前,老師先提個要求:身體坐端正,朗讀要專心,圈出不懂字,括起重點句,遇到生字詞請查字典。聽清楚了嗎?
生:讀課文。
師:剛才沉浸在同學們沸沸沸揚揚的朗讀中,我被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深深感染著。通過讀課文,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必須多問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生:……
師:同學們的眼光非常敏銳,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寫作重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請同學們在文中劃出這句話,誰來讀一下?
生:讀
師:你覺得這句話在讀的時候,應重讀哪幾個字?
生:我認為應該把重音放在“學”和“問”上
師:你很會抓關鍵詞語,請帶著你自己的理解,再來讀一下。齊讀一次。
生:讀
師:這篇課文舉了兩個有學問的人勤學好問的例子。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請把你掌握的有關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我了解哥白尼,我知道他創(chuàng)立了“日心說”。
師:你能具體說說什么是“日心說”嗎?
生:“日心說”就是地球繞著太陽轉(zhuǎn)。
師。是啊,在日心說創(chuàng)立之前,人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zhuǎn),這叫“地心說”,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還知道哥白尼寫了本《天體運行論》。
生:我知道哥白尼當時寫這本書,頂住了教會的巨大壓力,還有別人的嘲笑。
師:是的。要想成為真正有學問的人,還需要追求真理的勇氣。
生:我知道沈括寫了本《夢溪筆談》
生:我知道沈括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物理學家。
師:(微笑)你真是個有學問的人。世事洞明皆學問,勤學好問益無窮。古今中外,凡成大業(yè)者,必是勤學好問,孜孜不倦的學者。就讓我們懷著對兩位科學家的敬仰,再次走進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朗讀,隨著作者條理清晰的寫作思路,品位一下文章的構思之妙。思考:課文中為我們講述這兩個故事,請用“我敬佩 ,因為他 ”的句式說一句話。
示例:我敬佩哥白尼,因為他思維敏捷。
不動筆墨不讀書,請拿起手中的筆,邊讀邊思考,邊圈點。
請同學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師:同學們都很會學習,有的邊讀邊想,并把自己的理解寫在一邊,在小組內(nèi)同其他同學分享。哪個同學先來說一下你的理解。
生:我敬佩哥白尼,他很好問。
師:(微笑)句式很簡短,卻一語中的。
生:我敬佩哥白尼,他遇到事情總能問出個究竟來。
師:打破沙鍋問到底,小時哥白尼提出的問題很多。
生:我敬佩沈括,他能夠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jié)合起來
師:說得真好,請你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寫在黑板上好嗎?
師:這位同學非常認真,一筆一畫寫得非常條理。寫字如做人,橫平豎直才會有魅力。
生:齊讀這兩個詞語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從兩個人的身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一種勤學好問的可貴品質(zhì)。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哥白尼從小就擁有了這把金鑰匙,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jīng)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為什么……
生1:(接)太陽從東方升起
師:為什么……
生2:(接)晴朗的夜空里……
師:為什么……
生3:(接)小雞從雞蛋里出來……
師:為什么……
生4:(接)一年有四季……向日葵向陽開……一天有晝夜
師:(微笑)同學們有著和哥白尼一樣的天賦。
師: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板書)。哥白尼與沈括這兩位來自中外的科學家,穿梭了科學數(shù)百年,以其理程碑式的成功向我們昭示著勤學好問的重要性,他們的好奇在今天看來也許是幼稚的,但正是這童真的好奇才構成了人類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個人的認識、科學的進步不正是從這懵懂的好奇開始的嗎?要想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必需要保持濃厚的好奇心,不停的發(fā)問。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一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生:學與問是怎樣的關系?
師:誰能幫他解決?
生:我來回答。學與問是相……
師:對這個答案滿意嗎?
生:嗯。
師:學與問就如同我們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其他同學的問題呢?
生:如今世界日新月異,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應該怎樣做呢?
生: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
師:如果有了問題可以——
生:上網(wǎng)搜索
師:新科技給我們提供了方便。如果有了問題,你還可以請教——
生:
師:可以請教——
生:
師:爺爺奶奶可以請教嗎?
生:可以
師:弟弟妹妹可以請教嗎?
生:可以
師:能者為師什么意思?
生: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fā),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
師:你真會讀課文。三人行,必有我?guī)。也是這個道理。
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到這句話,再來齊讀這句話。
生:讀
師: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今天學的課文與平時的學的課文有區(qū)別嗎?
生:平時的課文都是寫事情,寫人的多。
生:這篇文章既不寫人也不寫景,這篇課文是說道理的。
師:是的,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開頭說出作者的觀點,結(jié)尾總結(jié),中間舉例說明這個觀點。
除了舉例說明,還可以用引用名言等方法來證明觀點,這就是此類文章的特點。
師:課前同學們搜集了關于勤學好問的名人故事,或名言警句,你們能夠向書上一樣用事例或明言來說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個觀點嗎?注意:說的時候最后用上“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個觀點。準備一分鐘。
生:準備(學生自由交談)
師:誰來說?
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所以說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師:就這樣。還有誰能像這位同學這樣有理有據(jù)地說說?
生:紙上學問無遺力……
師:知行合一,才能學得知識。你很會積累,調(diào)用古詩說明事理。
生:聰明的人懂得說;智慧的人懂得聽;高明的人懂得問.
在學習中,你的腦子里首先得進三個字----為什么!牛頓被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砸到,他問了個“為什么”,于是他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瓦特看到被蒸汽鼓動的水壺蓋,問了個“為什么”,發(fā)明了蒸汽機。所以說……
生:李時珍在寫《本草綱目》的幾十年里,讀過八百多種典籍。在研究古書時,發(fā)現(xiàn)許多醫(yī)學家的說法不一致,他便多方深入實際,親自“采藥”,同時向許多有實踐經(jīng)驗的醫(yī)生、漁夫等人請教,終于寫成了《本草綱目》。所以說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生: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每次有行人路過,他就拉住他們問故事。經(jīng)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chuàng)作,終于完成了輝煌巨著《聊齋志異》。所以說: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師:同學們真有學問。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故事:我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小時候好奇心強,腦子里好像裝滿了“為什么”似的。一天,他在玩耍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石板上排列著一行小坑。咦,這是誰鑿的呢?鑿這一溜小坑有什么用呢?他把父親從屋里拉出來接連問了幾個為什么?父親一看笑著說:“小傻瓜,這些坑不是人鑿的,是檐頭水滴出來的!古人老話‘滴水穿石’呀!學知識也要靠一點一滴積累,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同學們,聯(lián)系一下自己的學習,你認為怎樣才能做好學問。
生:我認為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10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或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jié)合起來。第5自然段: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的字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指名讀齊讀)
鑰匙
(輕聲)
日新月異
堅持不懈
翱翔
瞬息萬變
。N舌音)
相輔相成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要點:先寫問的重要性;再寫向誰問;接著寫怎樣問?最后教育學生要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ǘ、精讀課文,深入悟解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這道填空題,把它完成。
填空:知識就是指有,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常常是,是。
。ㄖ该x一讀練習的答案,教師相機理解后評點,(重點講比喻,明確問的重要性)最后齊讀)把什么比作什么?
1)對于整篇文章來說,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文章的總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觀點。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來證明第一自然段所說的道理,那么我們就先看看其中的一個事例。
讓我們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們了解哥白尼嗎?(生自由回答)
。▽W生根據(jù)自己的了解情況介紹指名說)
介紹資料:杰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是波蘭人。他從小熱愛科學,大學讀書時萌發(fā)了地球是運動的思想。20多歲去意大利留學,攻讀數(shù)學、天文學、法律學、哲學和醫(yī)學,并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大部分時間是潛心于天文學的觀察和研究,不論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儀器來觀測、計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據(jù)豐富的觀測資料和細致的計算研究,寫出了劃時代的巨著〈天體運行論〉。哥白尼的日心說,第一次沖破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是啊,哥白尼能成為偉大的天文學家是和他小時侯的學習好習慣分不開的,讓我們繼續(xù)走進哥白尼?凑n文第二段。
2)請大家先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時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從小愛問問題;他什么都愛問;他問的問題都跟自己的生活有關)
(板書:好問)
3)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ㄐr候就喜歡問、經(jīng)常纏著、世界、問這問那、省略號)
。ㄏ鄼C讀句子,注意讀出哥白尼的好奇、好問。指導朗讀。)
(指導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聯(lián)系哥白尼提出的問題,理解后補充省略號中省略的內(nèi)容再指名讀、齊讀這一自然段,要求讀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語氣。)
不懈探求(理解懈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們差不多大,老師相信在平時,你也一定提過問題吧?能說說你提過哪些問題嗎?(指名回答)
5)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么?(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6)我想大家對這些話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
7)結(jié)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這是一篇說理性文章,議論文就是要通過大量的例子來證明作者的觀點。這篇文章中作者的觀點就是第一段,那么列舉哥白尼的例子就是為了證明第一段。
2、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教師導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離我們已經(jīng)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xiàn)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又該怎么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哪幾個詞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1)具體舉例子說明對這兩個詞語的感受。
。2)是啊,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問題,我們該怎么做?
3)自由讀3自然段。問:讀了這一段,你們知道可以怎么做嗎?(我們應該多提問題)
4)是呀,古人云:能者為師,你們知道是什么意思嗎?書上是如何來解釋它的意思的?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fā),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指名回答,然后齊讀一遍)
5)誰能結(jié)合剛才我們讀的這句話,想到什么名言?說說是什么意思嗎?
投影出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7)小結(jié):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愉快地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板書:勤學)
3、自學第4段
過渡:剛才我們學習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請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簡介)師讀簡介。讀了介紹后你有什么感受?
。ㄉ蚶ê苡谐删、了不起)沈括是多么優(yōu)秀呀,咱們一起回到沈括小時候生活的那個年代吧,看看他小時候是什么樣的?
2)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第4自然段,試著完成屏目上的題目。
題目:
(1)、沈括小時候?qū)κ裁串a(chǎn)生疑問?(理解詩句)
(2)、后來沈括是怎樣解開這個疑問的?
。3)、從這個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3)(勤學好問;留心觀察;愛動腦筋)是呀,課文中列舉了沈括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讀第一句話)
三、總結(jié)
1、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那就是:(勤學、好問)
2、那學與問是什么關系呢?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板書:學與問結(jié)合)
3、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呢?(板書:養(yǎng)成習慣)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嗎?
5、同學們,剛才你們大膽地暢談了學習〈學與問〉這一課后,自己學習的收獲,情真意切,F(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看課文,不難發(fā)現(xiàn),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為什么還要在文中插入兩個小故事呢?好好想想,與周圍的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是有力的證據(jù),證明的作者的觀點。)
是!這兩個故事對于這篇文章很重要,這就是說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寫作特色,大家今后講故事或教育幫助別人時可要多想想這篇課文的寫法。
四、拓展:
1、講故事,學生討論。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語言、用名人的事例)
2、為感謝大家的幫助,老師搜集了幾句名言共享。
五、課外:結(jié)合四年級學的《說勤奮》和五年級學的《談禮貌》,尋找說理性文章的特點。
附板書:
勤學
23、學與問
學與問結(jié)合
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好問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的字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11
教材分析:
六年級(上)冊,是一闡明事理的課文。
這課文提出了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求得真知的觀點,舉出了中外著名科學家勤學好問、問思結(jié)合的事例來加以證明,給我們以深刻啟發(fā)。
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出觀點。這一自然段有如高屋建瓴,樹起了全文的中心。第二至四自然段論證觀點。這一部分是全文主體:舉例證明成功是從問開始的,世界千變?nèi)f化必須“問”,而且要以“能者為師”,接著又舉例證明問思結(jié)合。第五自然段作出結(jié)論。這一段對應開頭觀點、中間論證的結(jié)論,給我們指明了方向,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提觀點——做論證——下結(jié)論,結(jié)構上符合一般闡明事理文章的特點,同時例證充分,說理有據(jù),更添說服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中詩句的意思。
3.學會收集勤學好問的小故事或名言,懂得與同學交流。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fā)揚勤學好問的,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fā)揚勤學好問的,做知識的主人。
設計理念及思路: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指出:在語文閱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閱讀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論述方法。從整體入手,是閱讀的一般規(guī)律。在揭題時,就要讓學生閱讀全文,抓住中心,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說明的道理。然后,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悟”的能力。
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自讀感悟,合作交流;拓展,實踐升華。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舊知,揭示文體。
同學們,我們在四、五年級學過《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這兩課文有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什么文?(板書:說理文)說理文往往有這樣的規(guī)律:作者一般都是在開頭提己的觀點,然后通過名人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jié)論,給我們讀者以啟發(fā),使我們對他的觀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板書:提出觀點 事例證明 得出結(jié)論)
今天我們又要學一說理文,齊讀《學與問》。
二、整體感知,亮出觀點。
過渡: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共同觸摸作者的脈搏。
快速瀏覽,整體感知,看看作者介紹了哪些名人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了結(jié)論。(板書:哥白尼 沈括)
同學們輕聲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亮出了怎樣的觀點?
這段話作者把“問”比作________、________,說明了______________。
。ò鍟航痂匙 鋪路石)
三、閱讀事例,感悟。
1.是啊!“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出示句子,齊讀,讀出重要性。)相信同學們學了哥白尼的事例后一定會更明白“問”為什么這么重要。
2.請同學們閱讀了哥白尼的資料(出示) ,誰來說說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指名學生簡介哥白尼)
3.哥白尼真是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他是怎樣走上探求科學奧秘的道路的?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二節(jié),思考。
4.指名回答:你從這一節(jié)中知道了什么?
5.師: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ㄐr候就喜歡問、經(jīng)常纏著、世界、問這問那、省略號)
(聯(lián)系哥白尼提出的問題,理解后補充省略的內(nèi)容再指名讀、齊讀)
6.你還知道哪些名人好問的故事?(學生根據(jù)的資料說一說)
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指名說。
。▽W生可能說到:要愛問問題,要多問問題,要敢于問問題等)
7.這么多名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問,看來引讀…… “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讓我們牢牢記住這句話好嗎?再次出示齊讀。
8.名人好問的故事讓我想起這樣兩句名言: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后為德。 ——荀況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異議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 ——巴爾扎克
。ǔ鍪,指名讀,齊讀)。
四、交流探討,深入理解。
過渡:現(xiàn)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世界……學會從平常事物中發(fā)現(xiàn)問題。(課文第三節(jié)前四句話)
1.有了問題該向誰請教呢?你們以前都向誰請教過?(指名學生說)
2.課文中告訴我們要向誰請教呢?
3.指名說什么叫“能者為師”。(出示文字)
4.說到能者為師,老師想送兩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guī)。——孔?/p>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鬃
5.這兩句名言就是告訴我們要不問年齡,不看地位,以能者為師。把這幾句話說給自己聽好嗎?
出示: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fā),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古人說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指名說,齊說。(說時把“你”改成“我”)
五、自學質(zhì)疑,學思結(jié)合。
1.過渡:有了問題要向別人請教,不過有時問題不能完全靠別人來解答,因為別人也有不知道的時候。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辦呢?
。x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時侯碰到什么疑問,他是怎么做的?)
2.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3.北宋科學家沈括小時侯是怎么解決這個疑問的呢?(自由讀第四節(jié)思考)
A.指名回答
B.從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阂粋善問的人,不會滿足于別人給的模糊的解釋,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己的大腦去思考, 得出科學的答案。(板書:觀察思考)
出示: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jié)合起來。
沈括就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就現(xiàn)學現(xiàn)問。
4.(學生質(zhì)疑) 相機出示: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句詩____代詩人__________的《 》。
“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后兩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讓我們記住這句名言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齊讀總起句: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jié)合起來。
六、全文,理性升華。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個怎樣的結(jié)論呢?你是怎樣理解的?
出示最后一段。
指名說說“相輔相成”的意思。(他們誰也離不開誰……),因此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2.怪不得作者說:我們從小養(yǎng)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就好比插上了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宇宙的奧秘將任你探求,你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A.“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書:勤學、好問的習慣)
指名讀好這句話,突出強健有力。指導朗讀,齊讀。
B.能夠自由地翱翔知識的天空,探求宇宙的奧秘你會感到怎樣?(高興、自豪……)就把這種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讀當中。指名讀,齊讀。
3.全文:學完了《學與問》這說道理的文章,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除了和我們講道理,還舉了哥白尼、沈括的兩個事例介紹,這種寫法是說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文章才有說服力。以后想要和別人講道理時,可以想想這文章的寫法。
4.最后老師要送一首小詩
問到底
(陶行知)
天地是個悶葫蘆,
悶葫蘆里有妙理。
你若不問你怕它,
它一被問它怕你。
你若愿意問問看,
一問直須問到底。
指名讀,齊讀。
5.送三張電子書簽。名言指讀,誰讀送給誰。
七、課外作業(yè),拓展實踐。
1.選擇你喜歡的勤學好問名言摘抄下來,做成書簽,送給同學和朋友。
2.寫話練習:古時候有一戶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個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jié)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你們現(xiàn)在就是這位智者,你該如何幫助這位只知“學”的青年呢。ㄓ亚樘崾荆嚎梢岳谜n文內(nèi)容及自己搜集的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名言等寫勸說的話。)
板書設計 :
23. 學與問
提出觀點 金鑰匙 鋪路石
哥白尼
說理文 舉例證明 勤學好問 觀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結(jié)論 相輔相成 養(yǎng)成習慣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12
一、教學目標
C: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B: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流感情地朗讀課文。
A: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C:了解課文大概內(nèi)容,認識到“問”的作用。
B:通過讀文品句,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A:體會“學”與“問”的關系,教育學生發(fā)揚勤學好問的,做知識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胄抡n
1. 師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
2. 板書課題:學與問,齊讀題目。
3. 圍繞題目質(zhì)疑:自己讀了題目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師:同學們讀了題目已經(jīng)知道了些知識,也有許多的疑問,那么學與問到底有什么關系呢?讀了課文同學們的疑問就會弄明白了。
。ㄈ┏踝x課文
1. 自由讀課文。
C:邊讀邊畫出生字。
B:邊讀邊理解生詞的意思。
C:邊讀邊思考全文共分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ㄈ┰僮x課文,理解層次
1. 再讀課文
B:學與問有什么關系?(:人在學習知識,探索奧秘的過程中,“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默讀課文
A: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連一段話說說。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學與問”中“問”的重要性,然后用具體事例說明了“問”在探索奧秘,求得新知中的作用;最后全文。提出要“從小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B、A:根據(jù)剛才所說把課文分為三段。
3. C讀全文
(四)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表中生字的筆畫與結(jié)構
2、C:交流:每個生字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3、A、B指導C書寫。
。ㄎ澹┻_標測評與拓展
C:抄寫生字新詞
B:熟讀課文
A: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探求( ) 疑問( ) 興許( )
奧秘( ) 啟發(fā)( ) 強。 )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知
1、自由讀全文
2、C:認讀生字新詞、說說課文列舉了幾個事例來說明?
B:分別是什么事例?
二、精讀課文,深入悟解
。ㄒ唬⿲W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我們先學習作者引用的第一個事例。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么事?
2、交流。
3、哥白尼“喜歡問”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課文里找答案。
4、交流。
5、因為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因此他成了偉大的天文學家,你們還知道哥白尼的哪些情況呢?
6、交流。
7、B、A:從哥白尼這個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多多提問,才能 ……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才會成功。)
。ǘ⿲W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所以,我們小學生應該怎么做了?看課文第三自然段。
1、C:指名讀、思考:當今世界有什么特點?小學生該怎么做?(文中找答案)
2、B、A交流。
A: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B:向誰問?
B、A:理解。“能者為師”(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ㄈ⿲W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在求知過程中,光向別人請教行了嗎?不行,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jié)合起來。我們再來學習作者引用的第二個事例。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C:沈括小時候?qū)κ裁串a(chǎn)生疑問?
B:他又是怎樣解開疑團的呢?
2、交流。
A:(理解詩意)課件出示古詩。
3、A:以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不僅要勤學好問,還要善于思考)
。ㄋ模┚x第五段
過渡:通過2、3、4自然段的學習,“學”與“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繼續(xù)學習第五自然段。
1、C:指名讀,B、A: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學與問有什么聯(lián)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2、交流。
四、拓展交流
1、四人小組交流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或名言。
2、全班交流反饋。
五、全文
1、小組輪流讀課文。
2、師:這是一明事理的文章,文章強調(diào)了人在學習知識,探索奧秘的過程中,“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過列舉科學家的事例,說明“勤”學好問的習慣必須從小養(yǎng)成。
六、板書設計
23、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jié)合 養(yǎng)成習慣
好問
復述課文中的角色體驗 ——《學與問》教學一得 篇1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發(fā)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18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jié)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疑團殿堂日新月異好奇強健探求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結(jié)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fā)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lián)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qū)κ裁串a(chǎn)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jié)全文,布置作業(yè)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nèi)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18學與問
勤學問思結(jié)合養(yǎng)成習慣
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