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學與問
指導朗讀,注意讀出哥白尼的好奇、好問
3、引讀
4、再次領會第一段觀點
五、學習第四段,懂得問思結合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沈括小時侯對什么產生了疑問?他又是怎樣解開疑團的呢?
2、思考,交流
相機出示古詩,結合文中句子理解“芳菲盡”“始”的意思
3、找出這一段的觀點,分層朗讀。
4、比較兩段的異同
課文第二、四自然段分別舉了例子,兩段在寫法與內容上有什么相同與不同處?
(寫法相同:都是圍繞中心寫。內容相同在都是圍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寫的,不同的是第二個事例進一步指出不光要問,還要觀察思考。)(相機出示中心句)(板書:觀察思考)
六、學習第三段,理解“能者”意思
1、自學第三自然段:1.把這一段分兩層2.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又該怎么做呢?
2、學習第一層
找出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再補充幾個(天翻地覆 稍縱即逝)
相機訓練加合適的關聯詞(第1-3句)
3、學習第二層 結合課文理解何為能者
4、出示孔子的名言: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結合文章說意思
5、小結
四、理清前四段層次,學生設疑
擺出觀點-舉例說明-該向誰問―問思結合―深化主題
學生質疑,留待解決
五、課堂作業
1、小練第1題
2、大練第5題
3、大練第6題
六、課后作業
1、完成大練1-4題
2、瀏覽故事,了解一代考據大師戴震。不恥下問的孔子,膽大好問的伽利略。
3、讀讀背背《拓展》中的名言警句。
勤學好問
23 學與問 }結合-養成習慣
觀察思考
第二課時
一、練習導入(小練)、默詞
二、學習最后一段
三、理清文章脈絡,知道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安排材料
四、延伸練習(大練第7題)
五、課堂練筆(二選一)
1、讀后感,中心:問的重要性
2、由學貴問導入學貴勤(肯學、善學)、學貴恒(堅持、巧妙)等選擇一個話題進行仿作。
教學反思:
《學與問》一課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緊緊抓住“勤學好問”這一點進行敘述。層次清楚,中心鮮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課伊始,我就請學生用摘錄法劃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導概括。學生根據我的指導,分別把課文的五個部分歸納出來,分別是: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2、哥白尼對科學奧秘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么”開始的;3、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該像哥白尼一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4、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5、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在透徹理解文章后再來了解材料安排的目的,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也得到了一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