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問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引導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2、了解議論文的一般知識以及舉例論證的方法。
重點難點
1、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2、體會引用事例進行說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出示幾句關于勤學好問的名言)老師這里有幾句名言,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生齊讀)
指名說是關于什么的?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學而不思則罔(wáng),思而不學則殆(dài)。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一、板書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的一篇文章就是關于這個話題的。(板書:學與問)齊讀課題。
二、檢測自學情況
師:課前,同學們已經認真地去預習了,接下來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1、出示生字詞,解決閱讀中的障礙。
鑰匙殿堂不懈追求瞬息萬變哥白尼沈括相輔相成翱翔
①開火車讀,相機正音。(鑰匙的“匙”讀輕聲)
②釋詞
懈:松懈。
哥白尼:杰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是波蘭人。他從小熱愛科學,大學讀書時萌發了地球是運動的思想。20多歲去意大利留學,攻讀數學、天文學、法律學、哲學和醫學,并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大部分時間是潛心于天文學的觀察和研究,不論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儀器來觀測、計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據豐富的觀測資料和細致的計算研究,寫出了劃時代的巨著〈天體運行論〉。哥白尼的“日心說”,第一次沖破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沈括:北宋著名科學家,在天文、歷法、數學、物理、地學、生物、化學、醫藥、水利、兵工、治金、建筑、文史、樂律等多學科領域,都有很高造詣。著作有《夢溪筆談》。
③字形:瞬(容易寫成日字旁)
④齊讀詞語
2、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道理?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清楚的?
①師生交流:先寫學與問的重要性。再用兩個具體事例來說明問在探索奧秘、取得新知中的作用。最后總結全文,提出只有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板書:勤學好問)
②追問:哪兩個事例?
生說,師板書:哥白尼沈括
③過渡:文章的作者主要講了“問”,那為什么要問呢?誰來讀讀這句話?(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問很重要)
師:同學們,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問就顯得更加重要。讀——(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3、知道了“問”有這么重要,那我們又該“怎樣問”呢?
三、精讀2-4小節
下面,就請同學們去細細地讀一讀2-4小節,他們是怎么學,怎么問的呢?可以在給你感受深的地方寫上批注。
1、生默讀,師巡視。
2、交流
(一)哥白尼
①師:誰來談談哥白尼是怎么問的?
生說(說說你讀懂了什么,你從哪里讀懂的?)
出示: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問。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么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為什么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了?小雞為什么要從雞蛋里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里出來?……哥白尼對科學奧秘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么”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