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雜記 相關資料
課文選段請到本篇最底部看!
山中雜記 內容簡介冰心最喜愛的文學形式是散文,她的散文常給讀者一種近似抒情詩和風景畫的美感。母愛和童真的內容占重要地位,她的散文文筆清倩靈活,清新雋麗。《山中雜記》就是用孩子般的天真、固執(zhí)、極端的語氣,談“海”與“山”的比較,從顏色,從動靜,從視野,從透視力,力爭“海比山強得多”,甚至詛咒發(fā)誓:“假如我犯了天條,賜我自殺,我也愿投海,不愿墜崖”!而對于諸如顏色的感受與思索卻又是成熟的,在顏色的議論里包含了豐富的、哲學的、歷史的,甚至心理學的內容,由此而產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評價完全是現(xiàn)代的,文中描寫“海”的文字,最能顯示冰心的散文藝術個性。
山中雜記 本書目錄我做小說,何曾悲觀呢?
作者簡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福建長樂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 。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作“最神圣的人”。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詩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山中雜記——遙寄小朋友
大夫說是養(yǎng)病,我自己說是休息,只覺得在拘管而又浪漫的禁令下,過了半年多。這半年中有許多在童心中可驚可笑的事,不足為大人道。只盼他們看到這幾篇的時候,唇角下垂,鄙夷的一笑,隨手的扔下。而有兩三個孩子,拾起這一張紙,漸漸的感起興味,看完又彼此嘻笑,講說,傳遞;我就已經有說不出的喜歡!本來我這兩天有無限的無聊。天下許多事都沒有道理,比如今天早起那樣的烈日,我出去散步的時候,熱得頭昏。此時近午,卻又陰云密布,大風狂起。廊上獨坐,除了胡寫,還有什么事可作呢?
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三日,沙穰。
(一)我怯弱的心靈
我小的時候,也和別的孩子一樣,非常的膽小。大人們又愛逗我,我的小舅舅說什么《聊齋》,什么《夜談隨錄》,都是些僵尸、白面的女鬼等等。在他還說著的時候,我就不自然的惴惴的四顧,塞坐在大人中間,故意的咳嗽。睡覺的時候,看著帳門外,似乎出其不意的也許伸進一只鬼手來。我只這樣想著,便用被將自己的頭蒙得嚴嚴地,結果是睡得周身是汗!
十三四歲以后,什么都不怕了。在山上獨自中夜走過叢冢,風吹草動,我只回頭凝視。滿立著猙獰的神像的大殿,也敢在陰暗中小立。母親屢屢說我膽大,因為她像我這般年紀的時候,還是怯弱的很。
我白日里的心,總是很寧靜,很堅強,不怕那些看不見的鬼怪。只是近來常常在夢中,或是在將醒未醒之頃,一陣悚然,從前所怕的牛頭馬面,都積壓了來,都聚圍了來。我呼喚不出,只覺得怕得很,手足都麻木,靈魂似乎蜷曲著。掙扎到醒來,只見滿山的青松,一天的明月。灑然自笑,——這樣怯弱的夢,十年來已絕不做了,做這夢時,又有些悲哀!童年的事都是有趣的,怯弱的心情,有時也極其可愛。
(二)埋存與發(fā)掘
山中的生活,是沒有人理的。只要不誤了三餐和試驗體溫的時間,你愛做什么就做什么,醫(yī)生和看護都不來拘管你。正是童心乘時再現(xiàn)的時候,從前的愛好,都拿來重溫一遍。
美國不是我的國,沙穰不是我的家。偶以病因緣,在這里游戲半年,離此后也許此生不再來。不留些紀念,覺得有點過意不去,于是我?guī)缀趺咳兆雎翊媾c發(fā)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