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2.通過朗讀感悟,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抓住貫穿全文的情感主線——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在訓練語言文字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已初步學習了第三課——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齊讀課題,相機板書)。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
2.交流。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師:是啊,當波蘭十分之九的領(lǐng)土落到沙皇俄國手里時,肖邦滿懷悲憤,不得不忍痛離國(相機板書:忍痛離國)就在肖邦離國祖國波蘭的途中,發(fā)生了感人的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輕讀第二自然段。
2.指名說。(相機板書:師生送別)
3.在這深情離別的時刻,文中哪個畫面最令你感動?再去讀讀第二自然段,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來。
4.交流:
(1)“在城郊,馬車突然被一大群人攔住,原來是肖邦的老師埃斯內(nèi)爾和同學們來為他送行。他們站在路邊,詠唱這埃四內(nèi)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
師:面對著自己朝夕相處而又即將遠走異國他鄉(xiāng)的同學肖邦,此時,送行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想對他說。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你會對肖邦說些什么呢?
出示:“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
師:我想,同學們的千言萬語,都化作了那首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的歌詞。出示歌詞:
“不論你在哪里逗留/不論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遠不會把祖國遺忘/愿你懷著一顆溫暖志誠的心/永遠不停對祖國的愛/”
師:讀歌詞,說說你從中讀出了什么?(依依不舍、濃濃的愛國之情)
師:讓我們將這依依惜別的情感,濃濃的愛國情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2)“埃斯內(nèi)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說:“孩子,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啊!”
師:你能讀好這段話嗎?從中你又讀出了什么?(深厚的師生情、滿腔的愛國情)
指導朗讀。
(3)“這時,埃斯內(nèi)爾又捧過一只閃閃發(fā)光的銀杯,深情地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
師:如果沒看課文,你覺得埃斯內(nèi)爾送給肖邦的特殊禮物會是什么?為什么?
師:埃斯內(nèi)爾為什么把波蘭的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肖邦?從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告訴弟子,時刻不要忘記自己的波蘭人,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用心良苦)
5.面對老師和同學的深情送別,肖邦又是怎么表現(xiàn)的呢?引讀:當老師和同學詠唱《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為他送別時,肖幫_____________________;當埃斯內(nèi)爾把盛滿波蘭泥土的銀杯作為特殊禮物送給他時,肖幫_____________________;當他鄭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銀杯時,肖幫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肖邦始終沒有說話,他真的沒有話說嗎?不!他心中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老師和同學訴說!他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拿出紙和筆,將肖邦心中所想說的話寫下來。
6.交流。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3-4自然段)
師:肖邦帶著對祖國的千般依戀,對老師和同學的萬般不舍,登上馬車,離開了波蘭首都華沙。可是,就他離開祖國的那幾天,發(fā)生了一件令他悲憤欲絕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1.自讀思考。
2.交流。追問:什么叫悲憤欲絕?肖邦“悲”的是什么?“憤”的又是什么?(悲的是起義失敗,波蘭人民又將陷入被欺凌、被壓迫的深淵;憤的是沙皇俄國的侵略暴行)從中你讀出了什么?(肖邦對祖國的無限忠誠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