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四首
教學目標:學生能夠學會本課8個生字;解釋帶點的詞語;了解每首詩的意思;朗讀、背誦課文;默寫《示兒》《春望》想象詩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重點:掌握動口、動腦、動手的學習方法,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用動口、動腦、動手的學習方法學習古詩。動腦,指認真思考,邊讀邊想;動口,指讀一讀,說一說,不懂的問一問;動手,指圈畫詞句,寫眉批旁注等。要提示學生經常在閱讀中運用這一方法,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誦讀古詩,培養語感。體會詩中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掌握動口、動腦、動手的學習方法,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掌握新字詞,積累詞語,靈活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知道讀書方法,養成良好讀書習慣。
教學難點:
個別生獨立識字方法和能力的培養。語言情感的體會和表達。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學自己喜歡的一首詩。(可采用小組學習。)
1、學生借助字典、詞典、注釋自學,大體了解詩句。
2、小組匯報。
3、匯報成果:
1)說說古詩大概意思。
2)結合已學過的詩理解本課詩的內容
《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南望王師又一年”對比理解,體會詩人情感。
3)知道理解古詩中的字、詞含義。
4、指導感情朗讀,培養學生語感。
5、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積累語言。(配樂)
二、根據詩意或書上提供的圖片,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描繪詩中的景象。
1、生準備。
2、小組匯報。
3、匯報成果,積累語言。
4、帶著自己的想像,誦讀詩句,培養語感。(配樂)
5、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三、布置作業:(選其一)
1、搜集四位詩人寫的其他古詩。
2、搜集有關邊塞的古詩。
課后反思:學生在閱讀中能夠用動口、動腦、動手(圈畫詞句,寫眉批旁注等)的學習方法學習古詩,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誦讀古詩的過程培養了語感,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背誦并默寫課文。根據學生實際,擴展學習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二、背誦古詩。(本課)
三、默寫其中的任意一首古詩:
四、拓寬學習內容:
1、將自己收集的古詩在小組中交流。
2、匯報交流詩的含義,理解作者感情。
3、評價:
4、熟讀古詩,(積累語言)背誦收集的故事。
五、布置作業:背誦并默寫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