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案及教材分析3
設計意圖:
1、以制作“成長紀念冊”為軸心,以“師恩難忘”為切入口,教材引路,巧妙地將課內(nèi)外的學習與活動融會貫通,使學生在交流、匯報、探討中,從不同角度回顧追憶,感受老師的辛勤付出,感受濃濃師情。
(“語文綜合性學習”一切均是從語文學科目標、特點和性質(zhì)出發(fā)來進行的,正如“語文課標”所建議的那樣,“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jié)合”。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綜合”主要指:一是語文知識的綜合,如,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二是語文能力的綜合,如組織學生參加語文趣味活動,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三是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綜合,如根據(jù)對各門學科的了解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訂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guān)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四是語文實踐過程的綜合,讓學生在讀書、寫作、調(diào)查、研究等多種學習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2、以學生為本,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展開學習和探究活動,彰顯語文綜合學習的語文性、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個體性。(綜合性、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趣味性、靈活性)
3、重視有效的小組評價和教師的激勵評價、情境評價,保護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幫助學生逐步完善在綜合性學習中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策略。
(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中應樹立新的評價觀,變“一元評價”為“多元評價”,變“終結(jié)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
4、階段性的回顧和過程性指導相結(jié)合,指導學生積累成功的經(jīng)驗,不斷深入和充實探究的內(nèi)容,為確保下階段活動質(zhì)量奠定基礎。
課時目標:
1、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用心感受老師的辛勤耕耘,在濃濃的師恩中找尋成長的足跡,并以此為動力,繼續(xù)前進。
2、通過對活動過程的階段性回顧、個性化匯報展示,使學生體驗探究的成就感,培養(yǎng)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3、通過引導學生分類篩選評語、給相片加小標題、個性化作文,培養(yǎng)學生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達能力。
4、承前啟后,為下階段的活動做好鋪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這段時間為了制作好我們的成長記錄冊,大家都在積極地活動開了。
前兩節(jié)課,我們就“同學情深”“集體榮譽”兩個欄目進行了交流討論,這兩天大家又進行“師恩難忘”材料的搜集活動。今天我們就一起商量商量怎樣把這個欄目制作得更好,讓我們繼續(xù)踏著成長的足跡,去感受濃濃的師恩吧!
[評語]
任務驅(qū)動的學習。本節(jié)課圍繞制作班級紀念冊這個任務展開。
二、師恩難忘,活動載情
1、“教誨深深”(評語組)
、俳涣骰顒佑媱,介紹活動過程
生:大家好!我們是tl小組(teacher's love),因為閱讀材料中的《作文上的紅批注(雙圈)》給了我們很大的觸動,我們就想:是啊,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老師用他們的心血為我們寫了多少的評語呀!于是我們就進行了一次評語大搜索。大家看,我們小組就是按這份活動計劃行動的(出示活動計劃,并簡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