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僧
教學目標:通過預習課文掌握本課5個生字和新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看注釋,對照譯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重點詞語及句子的意思。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明白故事所說明的道理——要把事情辦成,起決定作用的是人的主觀努力,有志者事竟成。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明白故事所說明的道理——要把事情辦成,起決定作用的是人的主觀努力,有志者事竟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結合上下文理解部分詞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從影視、書刊、廣播、網絡等媒體上接觸了很多古典文學作品。它們都因對后人有教益而流傳至今。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人彭端淑的作品《蜀僧》(板書)
二、學法交流:
請同學們互相介紹一下學習古文的經驗。
出示:
1 讀課文,查字典,看注釋,對照譯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2、理解書后帶點字的意思。
3、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想想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提出不懂問題。
4、查找有關資料。
三、依據提示自主學習:
四、檢查自學情況
1 指名讀:正確、流利、停頓適當。
2、理解詞語:自由發言
3、逐句理解:
4、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5、思考:兩個和尚都“欲之南海”為什么窮和尚做到了,而富和尚“猶未能也”?
6、全班交流。
7、小結:貧者憑著一瓶一缽和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實現了自己的心愿。 富者兩次的“子何恃而往”先是懷疑,繼而是嘲諷,但現在卻面有慚色。你想對他說什么?
此時的富者最需要我們給予他幫助——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漂洋過海,無志者寸步難行!
……
五、總結。
我們對富者說的話,恰恰是作者要對我們后人說的話,也正是本文的寫作目的。 看來,我們今后無論是對待學習,還是鍛煉,以及各種各樣的事情上,不能光是空想或者只停留在口頭上,要身體力行,樹立遠大的志向。所謂“立志”不僅是樹立奮斗目標,而且要有百折不撓、知難而進的精神……
六、作業:結合課文,展開想象,寫一寫貧僧在去南海的路上遇到了那些困難?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板書設計:
蜀 僧
有志者事竟成!
課后反思:學生能結合注釋,對照譯文,理解重點詞語及句子的意思,并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明白了故事所說明的道理——要把事情辦成,起決定作用的是人的主觀努力,有志者事竟成。通過與第5課進行對比,學生感受到了兩篇課文,有著相同之處即同在逆境中,只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并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