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賣火柴的小女孩
教學目標1、能正確讀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并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關注課文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的悲慘,深入體會小女孩第一次擦亮火柴時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虛實結合寫法的表達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回答問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學生同情心和人道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體會當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慘與心酸。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有誰知道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嗎? 安徒生是丹麥人,一生寫過168篇童話,被譽為“童話之王”。他出生于貧苦的鞋匠家庭,從小受盡顛沛流離之若,整個童年十分不幸和寂寞,因此他的童話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窮人。
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寫的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發表于1846年。當時有個朋友要求他為一幅拿著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畫寫一篇童話。這幅畫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親的苦難童年。他的母親幼年討過飯。安徒生說:“媽媽告訴我,她沒有辦法從任何人那里討到一點東西,當她在一座橋底下坐下的時候,感到餓極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幾滴水滴到舌頭上,因為她相信,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饑餓。最后,她終于睡過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懷著這種感情創作了這篇感人的童話的。
二、初步感知,了解學情
1、同學們已經充分預習了課文,回憶一下,在預習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2)這篇課文寫小女孩擦了幾次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看到這些呢?
課件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點寫了小女孩 次擦然火柴,眼前出現了 次幻景。
第一次看到了 ,因為小女孩非常 ,她渴望得到 。
第二次看到了 ,因為小女孩非常 ,她渴望得到 。
第三次看到了 ,因為小女孩非常 ,她渴望得到 。
第四次看到了 ,因為小女孩非常 ,她渴望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