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首
生:白居易為什么要寫草呢?
議答:白居易贊賞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告訴人們要學習草頑強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學生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
五、自學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內交流。
3.指導書寫。
原:半包圍結構,廠部,注意”小“上是“白”不是“日”。
盡:上下結構。
吹:左右結構,口部。注意書寫時候座窄右寬。
六、板書設計
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第三課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含義;
2體會詩歌的情感;
3朗讀、背誦詩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難點:相關拓展延伸的《黃鶴樓》、《江南春》、《贈孟浩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么?你們去過哪些地方呢?今天,我們所要去的也是中國的旅游名勝——黃鶴樓。上節課已經讓大家去搜集關于黃鶴樓的資料了,有誰能來展示一下?
(學生展示搜集的資料)
2.你們搜集到的資料真豐富,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黃鶴樓的魅力。老師這里也有關于黃鶴樓景致描寫的千古絕唱,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好么?(課件顯示《黃鶴樓》,請一名學生朗讀一下)
3.這首詩描寫的是作者登黃鶴樓追尋古人足跡,古人卻已經乘鶴歸去。面對著黃鶴樓的景色,作者只能留下深深的惆悵和惋惜,更因為他游歷在外的狀況,使得作者心中不由的涌上了一絲淡淡的鄉愁。
4.正是因為有了這首被后人推為“唐人七律壓卷之作”(課件顯示)的《黃鶴樓》,才會令后來者面對黃鶴樓的美景卻無從下筆,徒呼無奈。即使是李白也只能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課件顯示)。
二、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但李白畢竟是“詩仙”(引導學生回答),面對如斯的美景,他豈能雁過不留痕。李白以一首送別詩的千古絕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黃鶴樓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2.(視頻顯示黃鶴樓送別的動畫)同學們,你們從這幅動畫中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帆船,江水,人……)
3.那這些場景聯系到這首詩中,你們認為最適合眼前所見的是哪兩句呢?(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課件顯示)(齊讀這兩句詩)
4.那誰能聯系剛才所看的動畫說一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呢?(學生自由回答,在回答中互相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