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復習資料
課后第3題: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很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
答:老人的耳朵并沒有聾。之所以說自己耳朵聾了,是因為老人是一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老人聽出“我”拉得并不好,更從“我”被人發現后“準備溜走”的舉動中,發現“我”缺乏自信。出于對“我”的愛護,老人謊稱自己耳聾。
有一次,她竟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 。我也常常忘記她是個聾子。
答:因為在“我”心中老人是唯一的知音,在“我”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個聾子,她在用心感受琴聲,“我”和她是用音樂在相互交流。
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答:因為從老人的眼睛里“我”讀出了她對我的關切、鼓勵,讀出了老人為我琴技的點滴進步而感到欣慰,讀出了老人對我更高的期望。因此,我覺得她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13《只有一個地球》
這是一篇 文藝性說明文,讀了《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我們知道地球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我們要 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難怪宇航員發出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地球的可愛、破碎表現在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但是,如果不加節制地開采,地球上的礦產資源必將越來越少。課文采用了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用詞嚴謹,表達生動。
課后第2題: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生長,長期給人類作貢獻的。
答:“本來”即原來。這句話的意思是資源在合理利用、積極保護的情況下應該能夠再生,長期為人類貢獻。“本來”一詞點明了這些資源原來是可以再生的,但人類無節制開采和破壞卻改變了它。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答:“至少”是副詞,最小限度。“至少”一詞點明了到現在為止,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人類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警告人類,地球是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我們應積極保護它。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屬于總分總的結構。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復出現,好處是產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 文章的中心句是 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課后第2題:
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答:起伏的群山蘊藏著寶貴的資源,流淌的河水養育著萬物的生命;動物與植物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生存,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朋友。
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答: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類生活在大地上,沐浴著陽光雨露,感受著風霜雨雪,在大地母親的懷抱里成長。如果家園受到破壞,而人們不能及時醒悟,不懂得及時補救挽回,那么任何對大地的影響,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
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