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石》教案設計(精選14篇)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1
《黃山奇石》(五、六年制第四冊第七單元第18、19課)是一篇文質兼美、圖文并茂的看圖學文教材。教學時,應以圖悟文,由文生圖,圖文結合,訓練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和理解等能力。
一、談話揭題,激發情趣
新課開始,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有哪些名山嗎?(生答后師揭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介紹黃山的課文,題目叫《黃山奇石》。(師板書課題,學生讀題,師據題設疑)看了這個題目,同學們想問哪些問題呢?(黃山在哪里?黃山是怎樣的?黃山的奇石又是怎么樣的?)學生為了弄懂這些問題,就會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情趣。
二、看圖識文,訓練觀察
當學生進入急切求知情境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彩圖的作用,借助畫面中的具體鮮明的形象,采用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啟發學生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觀察,了解圖意,感知文意,具體可這樣引導:首先觀察第一幅黃山整體景觀彩圖,提示學生邊看邊想:圖上畫了些什么?這個地方的風景怎么樣?使他們初步了解黃山有陡峭的山峰,茫茫的云海,蒼翠的樹木,一派壯美秀麗的景色;然后分別觀察第二、三、四幅黃山“怪石”的彩圖,啟發學生從整體入手,看看每幅圖上的主要景物像什么?次要景物有哪些?如觀察第二幅圖時,可問學生:這幅圖主要突出了什么?(山頂的大石頭)你們說,這塊石頭像什么?(像大桃子)它所在的位置像什么?(大石盤)教師再指著遠方起伏的山巒,問:我們為什么不能清晰地看出遠處連綿不斷的山峰的樣子呢?(因為大霧彌漫)遠山近霧,如同仙境一般,所以人們給形似桃子的巖石取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叫——(生:仙桃石)。每幅圖都看完了,再讓學生一幅一幅依次連起來觀察一遍,了解它們與整個黃山景觀的聯系,初步感知那些怪石的確十分有趣。而后,教師引導學生把圖意和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通讀課文,邊讀文邊對照彩圖,了解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什么?哪幾段和彩圖相對應?分別和哪幅圖對應?哪些段沒和彩圖對應?
三、圖文結合,訓練語言
圖文結合,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教好看圖學文的關鍵。因此,在學生看懂圖意,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即引導他們圖文對照,逐段細讀課文,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第一自然段可圍繞“這段課文是怎樣介紹第一幅彩圖的”這個問題進行引導:
、僦该x這段課文,并思考這段寫了幾句話,每句寫什么?
、诶斫獾谝痪渲孛鞔_:
A.黃山在哪里?(出示地圖,找位置)
B.怎樣的地方可稱“風景區”?(學生說“風景區”,“區”字前面還可以搭配什么詞是指什么地區的?如:游覽區,住宅區等)
C.我國的風景區很多,黃山風景區很有名,句中哪個詞告訴了我們?(學新詞“聞名”)句中的“中”和“外”各指哪里?
、劾斫獾诙渲饕
A.句子中的“那里”指的是哪里?
B.黃山風景區景色怎樣?句中哪個詞告訴我們?(借圖釋“秀麗神奇”)
C.這清秀美麗,非常奇妙的景色中,什么最有趣?你從句中哪個詞看出來的?(學生說“尤其”,“尤其”可以換成哪個詞,表示相同的意思?如:特別)
、苄〗Y本段內容并按課后習題3(1)的形式進行引讀,加深理解句與句間的聯系和兩句話的意思。
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四個景點,敘述的方式基本相同。教學時,可采取舉一反三的方法,先指導讀文第二段:點叫(仙桃石),這塊奇石落在(石盤上),它像個(大桃子)。
再引導學生按第二段“讀讀文,看看圖”的讀書方法自學第三、四、五段,邊讀邊畫邊填好下表后幾個空橫欄,并匯報自學情況。
在匯報交流時,注意啟發學生結合圖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如:通過“抱、蹲、望”等詞感受猴子觀海的形象,抓住“陡峭”體會山峰的險峻;通過與翻滾的大海比較,明確“翻滾的云海”的樣子。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理解只有文沒有圖的內容。如第四段“仙人指路”,可以讓學生想象屹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的巖石的樣子,把“伸著手臂”的樣子同“指路”聯系起來,把“遠遠望去”同山峰的云霧繚繞聯系起來,想象出如同在仙境中一位仙人為游人指示方向,“仙人指路”的名稱由來就迎刃而解了。同樣,那些在第六段中沒有詳細描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伴隨著學生豐富想象,在他們頭腦中也會出現栩栩如生的畫面,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深刻理解這些內容。
四、賞圖誦文,訓練朗讀
低年級的朗讀訓練要指導具體,落到實處。這篇課文想象豐富,感情充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輕快、活潑的感覺,讀起來瑯瑯上口。因此,在學生看懂圖意,理解文意之后,教師即指導他們再次看圖,將畫面攝入腦海,充分調動形象思維,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體會作者贊美自然風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第二段“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一句,應邊讀邊想到這塊狀如大桃的巖石,與眾不同,險踞山巔的情景;第三、五段要分別抓住“抱、蹲、望”和“升起、變成、伸著、啼叫”等詞語,讀出句中的停頓和有趣、快活的語氣,讀到“翻滾的云!本蛻氲缴介g厚厚的云層像大海一樣翻騰不息的氣勢;讀到“金光閃閃的雄雞”要通過想象幾塊巨石的形狀像雄雞,體會它由于受陽光照射,巨石上金光閃閃,就像一只美麗的“金雞”的情景?梢姡@樣根據景物的特點,引導學生用輕緩、舒暢的語氣誦讀全文,使他們在誦讀中領略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增強審美情趣、激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邱衍霖)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2
[案例] 《黃山奇石》片斷
過渡:看了“仙桃石”這樣一塊神奇的石頭,現在再來看看“猴子觀!庇质且粔K怎樣的石頭呢?
1、 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用“——”劃出寫這一節的主要意思的詞。(有趣)
2、 “猴子觀!钡挠腥,奇特表現在哪里?
歸納板書:1、外形奇2、位置奇 動作奇4、樣子奇
3、 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理解。用“〇”圈出三個動詞——“抱、蹲、望”,反饋。
4、 模仿猴子動作,自由表演“猴子觀!保◣熥x生做)
5、 理解“陡峭”和“翻滾的云海”。
6、 擴散性思維:“猴子在陡峭的山峰上想些什么?”
7、 齊讀并小結:通過朗讀,我們了解了“猴子觀海”是塊奇特,有趣的石頭。
[反思]
為了讓學生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在設計教案時,我參考了網絡上的教案,以第三自然段的“猴子觀海”為例。
網絡教案a
。ǔ鍪尽昂镒佑^海”投影片)齊讀寫“猴子觀!钡脑,“猴子觀海”奇在什么地方?
1、在哪里觀海?
2、觀什么“!保
3、怎樣觀海?圈出3個動詞
網絡教案 b
過渡:猴子觀海是塊怎樣的石頭呢?
1、自由朗讀第三節,找出寫這一節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劃出。
交流板書:形象逼真
2、再讀課文,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理解這一段是怎樣把“猴子觀!睂懢唧w的。
(一動不動,蹲,仿佛在觀看)——擬人手法。
網絡教案c
1、“猴子觀!睍r“猴子”的樣子,按課文中的動詞順序說一說。(“抱”、“蹲”、“望”,為了加深理解,可讓學生上臺表演)
2、(理解“翻滾的云!。)可配上動作
。▎l:平時我們看到的天空的云,在一般情況下大多層次很低分明,而且基本是靜止的。就是動,也是朝一個方向飄去。黃山的云很特別,四周都是高山高峰,大片大片的云層積得很厚,風一時吹不來,去一時出不去,加上山底下大量的熱空氣不斷上升,因而,云就像海浪那樣“上下左右翻滾”。這樣就形成了著名的“黃山云海”奇觀。)
3、我們說“猴子觀海”是根據“猴子”的哪個神態來想像的?(奇在“一動不動”地觀看)
4、指導閱讀,讓學生在“抱”、“蹲”、“望”等字下加點,讀時讀出趣味來。
綜合網上三則教案,我自備了第三自然段的“猴子觀!钡钠瑪唷
課堂上我讓學生有規律地尋找黃山奇石的奇妙,并逐漸引入理解。如“猴子觀!本,奇妙之處在于:
1、外形奇,它真像一只猴子,感覺神奇。
2、位置奇。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很神奇。
3、動作奇。文中用了“抱、蹲、望”三個動詞把這只石猴子寫活了。
4、樣子奇。猴子生性活潑好動,跳上跳下,但這只猴子卻一動不動,讓人好奇。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奇特的樣子,老師讓學生模仿猴子,由老師讀課文,學生根據內容表演“猴子觀!钡臉幼,時間在3分鐘左右,要求學生一動不動地模仿,這樣就有了切身的體會。
從而引出一:這只猴子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險的山峰上呢?答案是猴子為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滾的云海。
引出二、理解“翻滾的云!薄N覀兛创蠛J菑纳贤驴,但我們平時看藍天白云是從下往上看。很多時候,天空中的云層幾乎是靜止不動的,就是動,也是朝一個方向飄去。黃山的云很特別,四周都是高山高峰,大片大片的云層積得很厚,風一時吹不來,去一時出不去,加上山底下大量的熱空氣不斷上升,因而,云朵就像海浪那樣“上下翻滾”而猴子正由于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從上往下看到的云層,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這樣,反過來也可以理解“陡峭”一詞,也明白黃山的高,黃山的另一奇觀“黃山云!。
學生明白了這一番道理,再讀課文,自然地為“猴子觀!边@一奇石大聲叫“絕”。
引入三、想象“猴子觀!钡睦m集。
老師獨白:“幾千年來,這只神奇的石猴為什么一動不動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問猶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他們有的編故事,有的大膽猜想,“猴子觀!钡睦m集在愉快而熱烈的討論中產生了,學生既表達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也深深體會到了黃山奇石的有趣。
通過網絡備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自己的教案更加完善,更方便操作,課堂效果更好。
。╠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黃山奇石)
此文轉載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黃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從文字和圖片中感受他們的樣子。
3、正確認讀十八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個生字。
教學準備:課件、彩筆、白紙、鋼琴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同學們,你們去過黃山嗎?那里有無數的奇石、怪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你們想去看看嗎?
(出示課件)先出示黃山全景圖,然后分別出示“仙桃石”、“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
教師:這些奇石究竟神奇在哪里呢?下面我們就走進第4課《黃山奇石》中去領略一番吧!
二、朗讀課文。
1、范讀課文。(學生在優美的鋼琴曲中,聆聽老師朗讀課文。)
2、分組分段讀課文。(五個學習小組每組讀一段,最后一段全班一起讀。)
3、指名分段讀課文。(請六個學生到前面,每人讀一段。)
三、理解課文。
1、圖文對照,在書上畫出作者寫了哪些奇石,說說分別是哪幅圖。(學生在書上畫,老師板書。)
2、教師:本課作者抓住這些石頭的外形特點,運用準確的詞語,把“靜”的石頭寫“活”了。下面就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一找、說一說、畫一畫。(最后全班交流,老師板書。)
3、根據課文的描述展開想像,體會這讀一讀。
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奇石,具體說說是什么樣子的,象什么,談談自己的感受。(配有課件出示)
5、聽老師說奇石的特點,猜猜奇石的名字。(配有課件出示)
6、教師:課文還提到了哪些奇石呢?為什么沒有象前面那些奇石那樣,作詳細地描寫呢?(教師板書)
7、想一想、試一試。
教師:你能根據“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名字想像出它們的具體樣子嗎?
8、總結: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也有趣。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被描繪得活靈活現,不僅能引發我們的聯想,而且吸引著我們去游覽,去想像,去嘗試著起名字。通過對本課地學習,誰能談一談黃山風景區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黃山的奇石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師板書:秀麗神奇、奇形怪狀)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
板書設計:
仙桃石——飛、落
猴子觀海——抱、蹲、望
黃山奇石 仙人指路——站、伸、指 秀麗神奇
金雞叫天都——變、伸、啼叫 奇形怪狀
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第二課時
一、指名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分組分段讀課文。
二、識字。
1、認讀詞語。
教師:這篇課文中有不少詞語用得可好了!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認得最快,讀得最準,記得最牢。
(1)出示課件,把學生帶入一片花叢中,將十個認讀字組成詞語藏在每朵花的后面。點擊花朵,逐個顯示詞語,指名讓學生讀,讀對的獎勵一朵小紅花。
(2)比一比。
小組開火車比賽,比比哪組的火車開得好。最后全班齊讀。
2、認讀生字。
。1)教師:剛才我們認識的詞語中有很多是今天要求認識的生字。(課件出示認讀生字)請同學用筆在課文中圈出這些生字,并大聲練讀。
(2)小組互相讀一讀,聽一聽,評一評。
。3)小組開火車比賽,比比哪組的火車開得好。
。4)學生聽讀音找生字卡片。
。5)小組學習: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這些字的字形?(小組討論)
三、寫字。
1、指導生字結構、部首、筆順。
2、區別形近字。
區——巨 神——伸
3、指導書寫。(教師范寫)
要求學生描紅,把生字寫在田字格正中,要寫勻稱,寫好看。
4、組詞、造句。
(1)讓學生給生字組詞,能組多少就組多少。
(2)教師選擇詞語讓學生造句。
四、你說,我也說。
完成課后習題,說一說“你曾經去過哪些地方?給同學介紹一下那里都有什么?”
五、作業:寫寫我的采蜜集。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4
【案例】
過渡: 看了“仙桃石”這樣一塊神奇的石頭,現在再來看看“猴子觀!庇质且粔K怎樣的石頭呢?
1、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用“ ”劃出寫這一節的主要意思的詞。(有趣)
2、“猴子觀!钡挠腥ぃ嫣乇憩F在哪里?
3、歸納板書:
、拧⊥庑纹。
⑵ 位置奇。
⑶ 動作奇。
⑷ 樣子奇。
4、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理解。用“〇”圈出三個動詞──“抱、蹲、望”,反饋。
5、模仿猴子動作,自由表演“猴子觀!。
6、理解“陡峭”和“翻滾的云海”。
7、擴散性思維:“猴子在陡峭的山峰上想些什么?”
8、齊讀并小結:
通過朗讀,我們了解了“猴子觀!笔菈K奇特,有趣的石頭!
【反思】
1、為了讓學生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在設計教案時,我參考了網絡上的教案,以第三自然段的“猴子觀海”為例:
⑴ 網絡教案a:
(出示“猴子觀海”投影片。)齊讀寫“猴子觀!钡脑,“猴子觀!逼嬖谑裁吹胤?
、佟≡谀睦镉^海?
、凇∮^什么“!?
、邸≡鯓佑^海?圈出3個動詞。
、啤【W絡教案b:
過渡:
猴子觀海是塊怎樣的石頭呢?
① 自由朗讀第三節,找出寫這一節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 ”劃出。
交流板書:形象逼真!
② 再讀課文,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理解這一段是怎樣把“猴子觀!睂懢唧w的!
(一動不動,蹲,仿佛在觀看。)──擬人手法。
、恰【W絡教案c:
① “猴子觀!睍r“猴子”的樣子,按課文中的動詞順序說一說。
(“抱”、“蹲”、“望”,為了加深理解,可讓學生上臺表演。)
② (理解“翻滾的云!。)可配上動作。
啟發:平時我們看到的天空的云,在一般情況下大多層次很低分明,而且基本是靜止的。就是動,也是朝一個方向飄去。黃山的云很特別,四周都是高山高峰,大片大片的云層積得很厚,風一時吹不來,去一時出不去,加上山底下大量的熱空氣不斷上升,因而,云就像海浪那樣“上下左右翻滾”。這樣就形成了著名的“黃山云!逼嬗^!
、取∥覀冋f“猴子觀!笔歉鶕昂镒印钡哪膫神態來想像的?
(奇在“一動不動”地觀看。)
、伞≈笇ч喿x,讓學生在“抱”、“蹲”、“望”等字下加點,讀時讀出趣味來。
2、綜合網上三則教案,我自備了第三自然段的“猴子觀!钡钠瑪唷!
3、課堂上我讓學生有規律地尋找黃山奇石的奇妙,并逐漸引入理解。如“猴子觀!本,奇妙之處在于:
、拧⊥庑纹妫
它真像一只猴子,感覺神奇。
、啤∥恢闷妫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很神奇。
、恰幼髌妫
文中用了“抱、蹲、望”三個動詞把這只石猴子寫活了。
、取幼悠妫
猴子生性活潑好動,跳上跳下,但這只猴子卻一動不動,讓人好奇。
4、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奇特的樣子,老師讓學生模仿猴子,由老師讀課文,學生根據內容表演“猴子觀!钡臉幼,時間在3分鐘左右,要求學生一動不動地模仿,這樣就有了切身的體會,從而引出:
、拧∵@只猴子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險的山峰上呢?答案是猴子為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滾的云海。
、啤±斫狻胺瓭L的云!保
我們看大海是從上往下看,但我們平時看藍天白云是從下往上看。很多時候,天空中的云層幾乎是靜止不動的,就是動,也是朝一個方向飄去。黃山的云很特別,四周都是高山高峰,大片大片的云層積得很厚,風一時吹不來,去一時出不去,加上山底下大量的熱空氣不斷上升,因而,云朵就像海浪那樣“上下翻滾”而猴子正由于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從上往下看到的云層,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這樣,反過來也可以理解“陡峭”一詞,也明白黃山的高,黃山的另一奇觀“黃山云海”。學生明白了這一番道理,再讀課文,自然地為“猴子觀!边@一奇石大聲叫“絕”。
⑶ 想象“猴子觀海”的續集:
老師獨白:“幾千年來,這只神奇的石猴為什么一動不動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問猶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他們有的編故事,有的大膽猜想,“猴子觀!钡睦m集在愉快而熱烈的討論中產生了,學生既表達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也深深體會到了黃山奇石的有趣。
5、通過網絡備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自己的教案更加完善,更方便操作,課堂效果更好。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初步辨別區分課文描寫內容的詳略。
2、通過與小伙伴合作交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
3、喜愛黃山,向往去黃山看奇石。
重點難點:
區分課文描寫內容的詳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
山奇石的贊嘆。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
學習方法:
看圖學文、讀文想象、合作交流。
教學流程:
【熱身】
。úシ耪n件)同學們,讓我們在快樂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感受快樂。上課之前,請你像我這樣做:學會自信、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好了,上課!
一、錄像引入,激趣質疑。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許多名山大川:桂林山水甲天下,西湖美景人人夸。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安徽省南部,那里有一座的山——黃山!景鍟狐S山。】
2、你們知道黃山四絕嗎?(課件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苯裉,我們就來一睹黃山奇石的風姿!景鍟浩媸。】齊讀課題。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錄像(播放錄像。)看了錄像之后,你對這個“奇”字是怎樣理解的呢?再讀。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二、進入文本,初讀感知。
1、(出示讀文提示)帶著問題按照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找一名同學讀要求)
。1)標上自然段序號。
。2)選擇你喜歡的辦法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3)找到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一句話,用你喜歡的線畫出來。
2、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6個。)請同學們按照自然段讀課文,喜歡讀的同學就可以直接站起來讀。注意不要唱讀。教師糾正讀音。
三、研讀文本,深入探究。
。ㄒ唬├砬逶斅浴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jǐng)區在我國安徽(huī)省南部。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yóu)其是那些怪石,有趣(qù)極了。】
1、課文讀完了,你一定找到了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句子了吧?(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板書:神奇、有趣。】 “尤其”的近義詞是什么呢?(特別。)你能把“尤其”換成“特別”,再讀一讀這句話嗎?第一自然段還告訴了我們什么?“聞名中外”是什么意思?黃山在哪里?讀這個自然段的時候,注意重讀“聞名中外、秀麗神奇、尤其、極”,誰還能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2、(課件出示文后思考題“說”。)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要求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課文描寫的奇石的名字。
3、匯報:詳寫“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略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ǘ┥钊胩骄。
這四種詳寫的奇石中,你對哪種最感興趣?課文中有兩幅插圖,看看是什么奇石的圖片呢?那么我們就先來游覽下這兩處奇石。引導學生先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
【在一座陡(dǒu)峭(qiào)的山峰(fēng)上,有一只石猴。它兩只胳(gē)膊(bo)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dūn)在山頭,望著翻滾(gǔn)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
1、課件出示猴子觀海的圖片
(1)觀察:看,這是什么?【板書:猴子觀海!亢镒釉谀哪?他在干什么?
。2)讀文:看看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的是“猴子觀海”?誰來讀給大家聽?和小伙伴討論一下,寫得好嗎,哪些詞語用得好?“陡峭(山非常高、直上直下的)”“翻滾(云海的動態)”;動詞“抱”“蹲”“望(向遠處看)”。這個自然段寫出了猴子觀海的位置、動作。如果把這句話改為:在面對著云海的山峰上,有一塊大石頭,這就是“猴子觀海”。好不好?(不好,原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得很生動。)請同學們學生做動作體會一下。
(3)想象:一名學生讀短文,其他同學看圖片。想象:為什么猴子這樣望著翻滾的云海?抓住“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蹲”。
。4)有感情地再讀課文。
【過渡:剛才我們按照“觀察、讀文、想象”的方法學習了課文。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接下里我們就繼續按照這種方法學習,好嗎?】
2、仙人指路:【“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bì)指向前方。】
課文還有一張插圖,畫的是什么?【板書:仙人指路。】
。1)觀察:看到了什么?(用文中或者自己的話回答。)
。2)讀文:看圖,找一名同學讀文,注意動詞“站、指”。全班同學做動作。這是一個比喻句,十分形象。
。3)想象:我們現在就在這黃山奇石的世界中,看到這位仙人你會和他說什么,他又會和你說什么呢?(提示:仙人既然在指路,就應該有人——問路。)
。4)再讀。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按照“觀察——讀文——想象”的方法自學第2和第5自然段,然后把你想象到的內容寫一寫或者畫一畫。學生自學、交流收獲。教師巡視,匯報:通過剛才的自學,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說說觀看圖片的感受;也可以讀讀課文,說說課文哪里寫得好;還可以說說自己想到了什么?】
抓住以下幾方面進行點撥。
3、仙桃石:【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是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板書:仙桃石!
(1)看圖說仙桃石的樣子。
。2)讀課文,什么樣的,什么地方的?(用書中句子回答。)注意動詞:飛、落。(動畫演示。)
。3)如果這樣說:就說“仙桃石”吧,它是山頂石盤上的一塊桃形的石頭。好不好?
(4)看到“仙桃石”你想到了什么?結合課件觀察、聯想。
4、金雞叫天都:【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巨(jù)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xióng)雞。它伸著脖(bó)子,就像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tí)叫。不用說,這就是著(zhù)名的“金雞叫天都”了!
。1)看圖描述。【板書:金雞叫天都!
。2)讀文。注意動詞“伸、啼叫”,“天都”是什么意思?如果讓你畫一畫“金雞叫天都”你會畫些什么?化成什么樣?為什么?
。3)讀文。
(三)創造提升。
1、讀最后一自然段!军S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shī)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略寫了什么?
2、想象:“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是什么樣子的?省略號是什么意思?還會有什么樣的奇石?
3、讀最后一句!景鍟浩嫘喂譅睢
四、總結升華,激發欲望。
1、品悟“奇”:黃山奇石“奇”在哪里——奇形怪狀、引起想象。
2、記得徐霞客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比五岳的景色還要美、還要神奇。如果你們有機會,一定要去黃山看一看那奇石的美景。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
3、喜愛黃山,向往去黃山看奇石。
重點難點:
區分課文描寫內容的詳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前通過大家的收集資料,我們已經知道黃山是我國的風景區,現在讓我們跟著作者的腳步,去看看黃山的奇石。
二、揭示課題
1、師生一起板書。
2、全班美美的讀一遍課題。
3、這里的“奇”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三、教師小結
一個課題就吸引了我們全班同學的眼神,那么課文又介紹了哪些奇石呢?那些奇石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趕緊去看看吧!
四、初讀課文
1、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
2、用——畫出文中寫了幾種奇石。
五、生字學習
1、出示生詞第一組;風景區安徽省神奇尤其仙桃石盤
齊讀,開火車讀,說說你是這樣記住這幾個生字的?
2、第二組:每當脖子啼叫搶救彈琴奇形怪狀巖石
自由讀小老師領讀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六、整體感知
1、課文一共寫了幾種黃石奇石?
歸納: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緊急叫天都天狗*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2、這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怪不得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1)指名讀。
2)提醒筆畫“尤”“其”這兩個字的哪些筆畫需要提醒?
3)生寫生字,教師范寫,學生描一個寫一個。
4)齊讀。
七、教師小結
是啊,多美神奇秀麗的怪石啊,那么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這些石頭的?讓我們繼續跟課文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教師導入:我們的祖國幅原遼闊,景色秀美。有靈動的流水,廣袤的森林,遼闊的草原,險峻的高山。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南部,“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四絕之一的“怪石”是大自然巧奪天工和人類奇思妙想的結晶,吸引著中外游客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今天,我們繼續走進《黃山奇石》。
板書課題,學生讀。
二、復習鞏固生字的認識。
1、首先我們來復習一下上節課中認識的字朋友。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2、課件出示生字,開火車讀,第二遍組詞讀。
三、深入感悟,理解課文。
1、同學們字認的很好,相信課文讀的也很棒,下面把書*12頁,把課文朗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不多字,不少字,要停頓得當。
學生自由讀課文。
指名分段朗讀。
2、理解第一段。
指名讀第一段。
提問:第一段時告訴了我們黃山的位置,誰能說一下它在哪里?
學生回答。
問:誰知道“聞名“的意思?
結合課件引導學生注釋在書上。
問:黃山最有趣的景色是什么?
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這句話,解釋“尤其”的意思,出示,尤其句式,學生練習說話。
3、學習第二段。
師:第一個介紹的是什么怪石?
學生答,出示圖片,板書“仙桃石”。
問:為什么叫它仙桃石?
它是怎么來的?
學生答,課件出示“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請學生找出其中表示動作的字,引導學生做上標記,并重讀這兩個字。
學生試讀,指名讀,示范讀,齊讀。
4、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誰知道“陡峭”是什么意思?用動作理解后,學生學著注釋在書上。
問:這只猴子是什么樣的?
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句子。
找出句子中表示猴子動作的詞,學生自己標注,試讀,指名讀,齊讀。
板書“猴子觀!薄
5、出示“仙人指路”及“金雞叫天都”圖片,學生說出名字后,自讀第四五自然段,然后請學生當小導游介紹兩塊奇石。
師:課文里是怎么為我們介紹仙人指路的?
學學它的樣子。
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指名向大家介紹“金雞叫天都”。(讀相關段落)
問:這只公雞漂亮嗎?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金光閃閃)
怎么會是金光閃閃的呢?
師:太陽就像一個魔術師,把雄雞變得金光閃閃,在變化的一剎那,我們的心里充滿驚喜和興奮,大家試著把這種驚喜和興奮讀出來。
指名讀。
7、學習第六自然段。
師:黃山的奇石只有這么多嗎?
生回答,說出其它三塊怪石的名字,師板書。
師:黃山的每塊石頭的名字都起的形神兼備,通過名字我們就能想像出石頭的樣子,看到這三個名字,你的腦海里是不是已經出現了它們的樣子。下面,我們每個小組選一塊怪石,討論一下怎么樣向大家介紹它,每組派代表進行介紹。
小組討論。
代表介紹。
師:黃山的怪石只有這么多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解釋“等等”,等同于學過的省略號,板書。
8、根據板書回顧課文內容。
問:用課題里的哪個字概括這些怪石最恰當?
突出一個“奇”字。
學生齊讀課題。
師問:黃山的奇石美不美?喜歡嗎?讓我們帶著對它的喜歡齊讀課文!
配樂齊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
同學讀得真美啊,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巖石在等著你們給起名字呢,課下,發揮自己的想像,想像一下還有什么形狀的巖石,把它畫下來,再為它起個名字,寫上一小段簡短的介紹。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引導學生運用講、讀、演等各種方式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結合觀察圖畫,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讀中真切體會黃山石的奇特,有趣。
難點:如何發揮學生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自讀中自悟。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揭題
(1)(師板書:“黃山”)同學們,你們知道黃山嗎?誰能介紹一下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2)師簡介黃山:黃山之美,堪稱中國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偉,廬山之飛瀑,衡山之清涼,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其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并稱黃山“四絕”。今天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去欣賞一下“四絕”之一的“奇石”(師板書)
2、提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讀順。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2)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并能正確書寫生字。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黃山石的奇。(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并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4)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順序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它同學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我會讀生字詞。(小組長帶讀、單獨讀、開火車讀等)
2、我會認。(說說自己識記生字的好辦法)
3、我會說。(用生字擴詞或說句子)
4、我會寫生字。
5、我會流利的朗讀課文。(單獨讀、合作讀、分自然段讀等)
(二)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詞。
2、小組出自編的字謎讓同學猜。
3、小組展示字開花。
4、小組展示用生詞各說一句話。
5、小組展示書寫的生字。
6、看看讀讀說說:看圖讀文,說黃山石的奇。
7、會用書上的一個四字詞語來概括黃山石的奇。(奇形怪狀)
三、激發知識沖突
你喜歡黃山石嗎?為什么?
四、作業設計
1、在括號里對上合適的詞語。
的云海的山峰的畫家
的風景的巖石的雄雞
2、該句子,劃去括號申不合適的字。
(1).“仙桃石”是黃山巖石中的一種(其、奇)石。
(2).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雞蛋的形(壯、狀)又各不相同。
(3).課程表里的各門功課都要學好,其中語文、數學(尤、龍)為重要。
(4).人能產生(巨、具)大的力量。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聽寫詞語。
2、提出學習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段來體會黃山石的奇。
。2)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3)課外資料搜集展示。
二、展示學習成果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順序展示。
(一)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
1、我會讀。
(1)看圖讀,讀出黃山石的奇,表達出對黃山石的贊嘆之情。(如我喜歡猴子觀海這塊石頭,作者把它寫得非常生動有趣,我們要通過朗讀把它的奇、美表現出來,讓石猴動起來等。)
。2)想象讀,邊讀邊想象黃山奇石的樣子。
2、我會說。
。1)看了圖讀了課文,我會用自己的話說說“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四塊黃山奇石。
(2)學了文中的比喻句,我也會說一句比喻。
3、我會想象。
會根據課文的描述,自畫“金雞叫天都”。
我會想象“天狗*”“獅子搶球”“仙女搶球”這幾塊奇石的樣子,想挑一塊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個性化朗讀。
小組表演讀,像導游給游客介紹一樣朗讀,是背誦。
2、小組展示自畫圖。
3、小組展示仿寫的一塊石頭。
4、課外資料搜集展示
三、激發知識沖突
黃山石的奇體現在哪里?
四、知識拓展延伸
1、自編童話
挑自己喜歡的一塊奇石,根據課文的介紹,發揮想象,編個故事。
2、圖片繪畫展
找找黃山奇石的圖片,或畫畫你想象中的“天狗*”“獅子搶球”“仙女搶球”,每個小組布置一個圖片繪畫展。
五、作業設計
1、給下面的句子加標點符號,再讀一讀。
。1)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
(2)黃山的怪石多有趣啊
(3)你去過黃山嗎
。4)媽媽,你帶我去黃山玩一趟吧
2、補充完整句子,再讀一讀。
(l)“猴子觀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指路”遠遠望去,真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雞叫天都”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桃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別人展示時,其它同學學會傾聽、并做好點評。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8
師:出示書中四幅掛圖。
師: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嗎?
生:知道。第一幅圖是“仙桃石”,第二幅圖是“猴子觀海”,第三幅是“仙人指路”,第四幅圖是“金雞叫天都”。
師:同學們想象一下,這個大“仙桃‘是哪來的?
生:是孫悟空去蟠桃園摘桃子,不小心從天上掉下來的桃子。
師:想象力真豐富,還知道《西游記》的故事,可真了不起,再想象一下“猴子“看到了什么樣的大海?
生:無邊無際的大海。
生:波濤洶涌的大海。
師:用詞真準確,如果你是那位指路的“仙人“會對游客說些什么?
生:你們好,歡迎到黃山來旅游。
生:你們好,那邊的石頭多有趣呀!讓我們帶你們去吧!
師:他們可是個優秀的小導游,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名小導游?(生:想。)這四幅圖就是黃山的四個景點,選擇你喜歡的景點向游客介紹。為了同學更出色地完成這次導游任務,老師建議大家把你選擇的內容先練習讀一讀。
生:(練讀)
師:(指一名同學讀)
師:你覺得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他把“大桃子”這個詞讀得很重。
師:你也能讀一讀嗎?
生:(讀課文)
師:誰愿意做小老師,為同學們師范讀下一段。
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你覺得這位小老師讀得怎么樣?
生:很好,因為她讀得很流利,
生:還可以,我有信心比她讀得更好。
師:你能有勇氣向別人挑戰,你一定讀得一定很棒。
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同學們讀出了對黃山奇石的喜愛之情,既然同學們這么喜歡這些有趣的石頭,那你想不想把你知道的介紹給游客?
生:想!
師:那就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怎樣背才能背得快呢?
生:看圖來背。
生:抓重點詞來背。
生:反復讀,讀熟了再背下來。
師: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選擇一種適合你的,練習背一背。
生:(練背)
師:(指名背)
師:下面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部分編成導游詞。先自己練說,再說給同組的同學,然后,各組推薦一名代表到前面來說。
生:(同組練說)
師:(巡視,指導學生準確使用詞語)
生:(推薦代表)
師:在他們說之前,你們有什么要囑咐的嗎?
生:說話要有禮貌,要先問客人好,并介紹一下自己。
生:還可以展開想象,詳細介紹以下石頭的樣子和周圍的景物。
生:說話的聲音要宏亮。
師:現在就請小導游帶領我們游覽一下黃山奇石。
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一教學片斷,教師注意保持了對話雙方的平等意識,處處與學生交流溝通。比如,師生共同探討怎樣有感情地讀,怎樣背得快,都是老師與學生共同商討,解決問題。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崇尚個性發展。讓每個學生的生命價值都得以體現,生命的花朵都得以綻放。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這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設計圖文并茂,通過描述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景觀。文章總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介紹了黃山的位置,點明奇景之一的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為第二部分,描述了四個有特色的奇石的樣子,分別是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和金雞叫天都,作者根據巖石的形狀展開想象,把巖石描述的形象生動;第六自然段又各寫了一些奇石的名字,激發學生觀景起名的興趣。在字里行間,作者無不流露出對這奇石美景的贊嘆之情,令每一位讀者情不自禁地生出熱愛之情。
【教學要求】
1、知識與能力:
、拧×私庹n文內容,了解黃山的知識。
、啤∨囵B學生觀察能力與想像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⑶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拧≡陂喿x文章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啤≡陂喿x的過程中,培養語感,體會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的贊美祖國河山的感情。
⑶ 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把作者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贊嘆,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1、會認本課的14個生字,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
2、在看圖和理解重點詞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對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的理解,通過理解“尤其”一詞弄清句意及句子內部之間的關系;第五自然段中“幾塊巨石”如何變成“雄雞”和“金雞”的。
【教學設想】
1、教學語言的兒童化,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2、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讓學生有多方面的信息交流。
3、在閱讀的基礎上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樂于表達。
5、注重實效,不走過場,在一堂課中讓學生從不敢表達到敢于表達,樹立學生表現自己的信心。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電腦、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們和父母一起旅游去過許多地方,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2、誰了解黃山的知識,向同學們介紹一下。
。ń裉煳覀兙鸵黄鸪塑嚾ツ抢锟纯。)
二、從圖入手,初讀課文
課文寫了一些什么內容,哪些地方使你很感興趣?
三、圖文結合,細讀課文
1、看,那塊石頭像什么?(出示掛圖一:仙桃石)
2、請同學們讀課文中的描寫段落。誰能讀出這塊石頭的神奇?
3、它為什么不叫“大桃石”而叫“仙桃石”呢?那又該怎樣讀呢?(指導讀)
4、再看那一塊石頭,誰能讀出它的神奇?(比讀)
。ㄔ谶@一時段的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生自選喜歡的段落來讀。)
5、那個石頭真的變成了“雄雞”了嗎?后來為什么又叫它是“金雞”呢?
6、看圖想象,指導朗讀,訓練語感。
四、巧設活動,訓練表達
1、我們現在想請一個小導游來給大家介紹黃山的美景,誰敢來試試?(在訓練的過程中,除要注意學生生字的發音和認讀之外,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整理語言,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并鼓勵學生的創意表達。)
2、看風景片,練說其中的一景。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哇,黃山的石頭可真──(補充詞語)
2、那里是一般的有趣嗎?
3、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應準備怎么讀?
你們知道嗎?那里除了有怪石外還有奇松,云海,溫泉,想你去了一定會陶醉在那美景中的。請同學們回家后收集一些黃山的資料,下節課向同學們做個景觀介紹。
【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仙桃石
秀麗 猴子觀海
神奇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教學反思】
在授課當中,我認為已經設計得很有創意了,可是事實上我忽略了一點是備學生。上課伊始,談話導入課文后,讓學生介紹有關黃山的知識,還有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可能是學生有些膽小,方向找不到了,讓我好一陣子著急;在讀的方面也有些欠缺,所以在讀的方面,好用了一番力氣,尤其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則出力更多,所以時間安排上顯得前松后緊。雖然心里感到很著急,但是為了尊重學生的表現欲望,一節課有一節課的收獲,我仍然穩下心來讓學生們慢慢地讀,一點兒一點兒地進步,聽到學生們能有感情地讀了,心里也高興了許多。結果時間不夠了,任務完成的不好,但欣慰的是我讓學生們得到了能力的訓練。還有一點是我放得還不夠,第二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放開讓學生去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不必讓教師牽著走,那樣反而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一點我應該作為我今后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提示。今后在備課中一定要注意,備課本,更要備好學生,打開學生的視野的同時也要打開學生的思路。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
1.通過看這文,了解黃山巖石的神奇,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選背其中的兩段。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把握2~5自然段的內容,體會黃山巖石之奇。
2.教學難點 ──多數學生未去過黃山,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課前準備:
1.《黃山》錄像資料片。
2.多媒體課件。
3.薄型卡片。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聽記句子。
1.四川的峨眉山風景秀麗,到處鳥語花香。
2.無錫的五里湖好像一面鏡子,清晰地映出藍藍的天,白白和云,紅紅的花,綠綠的樹。
二.整體感知,揭示課題。
1.過渡:是!我們的祖國山清水秀,風景非常美麗。今天,老師將帶你們一起去黃山風景區游覽。
2.看錄像,范背課文。(多媒體顯示:填空)
3.完成填空,相機學習部分詞語。
指名完成填空。
生字詞正音。
理解詞意。
你看到了哪些秀麗神奇的景色?
4.齊讀第1自然段。
5.指導背誦。
6.揭示課題。板書:黃山奇石
7.釋題。奇石就是指──(怪石)
奇石、怪石也就是說──(出示卡片:奇形怪狀的巖石)
8.質疑。
看了課題,小朋友有什么問題提出來?
三.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層次脈絡。
1.自由輕讀課文。
課文里邊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奇石。
2.讀后交流。
介紹了哪些奇石?
板書:“仙桃石”“猴子觀!薄跋扇酥嘎贰薄敖痣u叫天都”……
哪些是具體介紹的?哪些只是簡單舉了名字?
小結。
四.品詞析句,理解文意,學習第2、3自然段。
學習第2自然段
1.過渡:剛剛有個小朋友問:“這些奇石‘奇’在哪兒呢?”咱們先來看這塊“仙桃石”。(指板書)
2.指名讀第2節。
課文哪一自然段作了介紹,大家邊聽邊找,什么詞語你有懂。
3.質疑問難。
4.理解。
。ǚ配浵瘢骸跋商沂保┱l來指指“石盤”在哪兒?
為什么說“仙桃石”是奇石呢?
板書:好像……飛落
5.指導朗讀。
6.背誦。
學習第3自然段
7.過渡:黃山的奇石多有趣呀!你瞧,這塊奇石就像一只猴子。
(多媒體顯示:“猴子觀海”)
課文中是怎樣介紹的?
8.默讀第3節。
找找這一段幾句話?(多媒體顯示:①②③)
9.指名分句讀。
10.分句理解。
第1句說什么?
看圖理解“陡峭”
第2句說什么?
誰來學學這只猴子有趣的樣子。表演時要注意哪幾個動作?
板書:抱蹲望
指名分解動作表演。
評議。
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保ㄖ赴鍟
11.看圖練說。
。ǘ嗝襟w顯示:第2自然段填空)
12.指導朗讀。
13.指導背誦。
五.小結談話。
六.學習生字。
1.復習鞏固新詞。(多媒體顯示:詞語)
2.指導書寫:翻、滾。(多媒體演示:“翻、滾”的筆順)◆
附板書:
┌ “仙桃石”好像……飛落
│ “猴子觀!北Ф淄
黃山奇石┤ “仙人指路”
│ “金雞叫天都”
└ ……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11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去過哪些風景區游玩?有些什么感受?
2、在我國安徽省南部,有一處聞名中外的風景區,叫黃山。那里的巖石真讓人叫絕,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板書課題。
[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抓住學生心理,由課外引入課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概讀
1、學生自讀2—6自然段,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有名的“奇石”,劃上記號。
2、學生說出奇石的名稱,教師板書。
3、質疑:
、僮髡邔戇@些石頭有何不同?
②省略號在這里省略了什么?
[這一環節的安排,達到了三個目的:一是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二是指導了學生讀書的方法。三是提出了問題,讓學生邊讀邊疑邊思,為后文展開想象打下了伏筆。]
三、導讀
根據學生興趣,從寫得詳細的四種奇石里選一段導讀。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它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學生點出的奇石圖象),指名對圖回答,教師板書重點動作詞。
3、小結:這一段先告訴奇石的名稱(樣子),后告訴我們奇石的樣子(名稱)。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遵循主體教育的思想,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來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選擇;其次抓住“奇石的樣子”讓學生理解具體內容,落實基礎知識;最后讓學生于讀中進一步領悟情感。整個環節既體現了現代教育思想與傳統語文教育理論的融合,又注重知識、能力和情感的和諧統一。]
四、仿讀
1、總結學習方法;境绦驗椤白宰x思考——圖文對照說樣子——小結寫法——感情朗讀”。
2、同法學習詳寫的余下三段。
3、比較寫法。
作者寫這四種奇石,有的先告訴名字,后寫樣子,如“仙桃石”、“仙人指路”,有的先寫樣子,后寫名字,如“猴子觀!、“金雞叫天都”。這樣寫富有變化。
[通過前文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在后文的學習中,教師放手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學習,真正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實現了學法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同時四段的構段方式放在一起比較,引起學生注意其中的變化,這是通過“變式”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寫作方法的領悟。]
五、品讀
1、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兩段練習感情朗讀。可分小組展開讀、評。
2、推舉2—3名代表進行朗讀比賽,師生共同指導、評議。
3、教師小結學生的朗讀效果、技巧及方法等。
[這里突出“讀”的訓練,由學生自主選擇讀的內容,再次強化學生的選擇能力、情感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讀中進一步感悟前面所學知識,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在讀中品味黃山之美、奇石之趣。]
六、創造性讀
1、齊讀最后一段。
2、想象“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巖石的樣子,同座互相說一說(出示怪石的圖象,讓學生觀察)。提示學生可以先說名字,后說樣子,也可以先說樣子,后說石頭的名字。
3、指2—3名學生邊演邊說,師生共同評議。
4、啟發學生從省略號中展開想象,給“叫不出名字奇形怪狀的巖石”取名字。[乘著品讀所調動的學生高漲的興致以及對語言的感悟,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試著仿說一段,這既是一次聽、思、說的綜合訓練,培養了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實踐能力,又通過發散思維訓練,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同時省略號意義的再次理解,又使得教學前后呼應,整體感強。]
七、總結
1、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想?
2、師述:我們偉大祖國還有許多名山大川,還有許多秀麗神奇的自然風景區,在我們的周圍就有許多美麗的景區,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依照《黃山奇石》的方法,仔細看一看、說一說、寫一寫。
[讓學生來總結,暢抒心中之情的同時,又培養了說話能力。教師順勢而結,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同時課內與課外結合,教材與生活結合,體現了語文綜合課的趨勢。]
附板書設計 :
黃山奇石
奇形怪狀有趣極了
仙桃石 飛 落 天狗望月
猴子觀海 抱 蹲 望 獅子搶球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仙女彈琴
金雞叫天都 伸 叫……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12
【預設目標】
1、隨文學習生字及通過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詞的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能力的當堂熟讀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看圖、學文,運用講、讀、寫、畫等形式體會黃山石的奇特,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準備】
介紹黃山風景錄像/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看錄像,揭“奇”
師:(播放介紹黃山風景錄像片斷。)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黃山奇石(點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奇”
師:誰來讀讀課題,你覺得“奇”是什么意思?
學生甲:我覺得是奇怪的意思。
學生乙:我覺得是奇特的意思。
師:帶著你們對“奇”的理解,一齊把題目讀一遍。
生:(齊讀課題)
師: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具體寫了哪塊奇石的樣子?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用“____”標出這些奇石,在具體介紹的石名旁打個“☆”,讀好后小組交流一下。
生:(自由讀課文,找奇石,劃奇石,小組內交流)
師:(指名學生匯報)
生甲:課文介紹了黃山上的“猴子觀!、“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奇石。
生乙:具體介紹的石頭是“猴子觀!薄ⅰ跋扇酥嘎贰、“仙桃石”、“金雞叫天都”。
師:(課件依次點擊石名,指名一學生讀這些奇石)
師:你們覺得黃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樣?它們有什么特點?
生甲:我覺得這些石名取得很好,很有趣。
生乙:我覺得這些石名大多數都跟動物有關。
生丙:我有補充,人們都把黃山上的石頭比作一樣東西,這樣讀起來很有趣。
師:是啊,黃山“奇石”連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猴子”、“仙人”、“金雞”都在黃山聚會了。我們一齊的把這有趣的石名讀一讀吧!
三、品讀探“奇”
師:課文介紹了很多奇石,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一塊奇石“猴子觀!保c出“猴子觀海”圖),哪塊石頭像猴子?(指名學生上臺指出)同學們看圖,你覺得猴子在干什么?
生甲:猴子在看海。
生乙:猴子蹲在山上看海。
生丙:猴子蹲在山上一動不動地看著翻滾的云海。
……
師:課文是怎樣寫這塊石頭的呢?(學生找出相關句子,讀讀,教師點出課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課文這幾句話,寫得怎么樣?小組討論一下。
生:(朗讀、小組內交流)
生甲:這幾句話比剛才我們的寫得好,寫得更具體了。
生乙:我們組認為,這幾句話把怎樣的“猴子”,在哪兒,干什么都寫得很具體。
生丙:我們組認為,這幾句話把石頭寫活了。
師:對!作者通過觀察,抓住了石猴的動作,通過想象寥寥幾句,就把石頭寫活了。我把這幾名話讀一讀你們覺得這塊石頭怎么樣?(范讀)
生甲:我覺得這塊石頭很奇特。
生乙:我覺得這塊石頭很有趣。
生丙:我覺得這塊石頭真可愛!
師:正如你們所說的,這塊石頭的確奇特、有趣,甚至是可愛,用你們的朗讀來表現一下,好嗎?
生:(練讀)
師:(指一名學生讀)
你覺得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
生甲:他把“一動不動”讀得很輕,這樣讀很好。
生乙:他把“有趣”讀得很重,突出了這塊石頭的奇怪。
師:你也能讀一讀嗎?
生:(讀課文)
師:誰有信心比她讀得更好。(指名舉手學生)
師:你讀得很棒,勇氣也可嘉。愿意讀的同學一齊把這段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猴子觀!庇腥,“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c擊課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圖及相關文字:遠遠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讀這幾句話,誰來學做一下這塊石頭的樣子。
生:(自由讀,學做仙人指路樣)
師:誰愿意到講臺前學做一下。(指一名學生模仿)
同學們假如你在黃山游玩,山路一轉,突然看到遠處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塊這樣的石頭,你會覺得怎樣?
生甲:真是太神奇了。
生乙:我想走上前去看個究竟。
……
師:請同學們表演讀這幾句話。
生:(表演讀)
師:(指名其中一位較活躍學生)請問仙人,去“猴子觀!钡穆吩趺醋?
生:(猶豫了一下)噢,一直往前走,再右轉就到了。
師:謝謝!同學們,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會對游客說些什么話?
生甲:歡迎你,遠方的朋友。
生乙:歡迎你們來黃山玩,在看奇石時,你可要注意安全噢!那邊還有許多奇石,我帶你們去。
……
師:謝謝各位小仙人。在黃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塊酷似猴子觀海的石頭,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讓我們一起美美地把這一段話讀一讀。
生:(齊讀課文)
四、觀圖聯想,寫“奇”
師:作者經過觀察,抓住黃山石的樣子,展開合理的想象,通過打比方,把靜止的石頭寫活了,寫具體了。(點擊課件,投出“仙桃石”、“金雞叫天都”圖片)下面我運用這種方法,選擇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塊石頭,抓住它的樣子,寫幾句話。
生:(觀看圖片,寫話)
師:(小組間巡視,個別指導)
生甲:“仙桃石”像一個大桃子,饞得我都流出了口水,如果它是真的話,我一定把它給吃了。
生乙:“仙桃石”也非常有趣,大概是孫悟空偷仙桃時不小心掉到黃山上的大圓盤上。
生丙:“金雞叫天都”就像一只金色的公雞,站在山峰上對著天都峰不停啼叫:“天亮了,天亮了……”
……
師:寫得不錯,你們也會展開想象寫石頭了。課文是怎樣寫這兩塊石頭的呢?請你們閉上眼睛。(師配樂朗讀課文第3段)
你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
生甲: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大仙桃,可我上前一咬,它卻是一塊石頭。
生乙:我好像看到一只雄難雞,它全身鑲滿了金子,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美麗極了!
……
師:聽了課文里的描述,我想信,你們再寫石頭,能寫得更生動,更具體了。
五、讀畫誦說,贊“奇”
師:能讓你們產生如此豐富想象的是作者筆下的“仙桃石”和“金雞叫天都”,可見黃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尋常,多么神奇。來讓我們一起認認真真讀這段話,如果你朗讀比較好,就用感情朗讀,讀出它們的神奇;
如果你畫畫比較好,就用簡筆畫畫出它們的神奇。
如果你記性比較好,就用書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話說出它們的神奇。
生:(各自根據自己的特點、喜好準備。)
師:(組間巡視,個別指導)
生:(通過朗讀,簡筆畫,口述介紹奇石等形式,表現了黃山石的奇,贊美了黃山景的美。)
師:看了,聽了你們表現,讓我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的一句話:(大屏幕點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確如此,你們有機會的話隨父母去黃山游玩一下。
【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以“奇”見長,在教學“猴子觀!睍r,組織學生看圖學文后,請他們說說對這塊石頭的印象,然后著手進行朗讀指導。本以為學生說的除了“奇怪”、“特別”以外,沒有其他不同的感覺。在師生平等的對話中,想不到有許多學生道出“可愛”之感。心理學家盧梭說過“兒童有他們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毙抡n標也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的體驗。于是,我就讓他們懷著這塊石頭的“可愛”之情,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神奇。學生朗讀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語文學習,最終是學以致用。在原先的備課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課文的朗讀指導上,想讓瑯瑯的書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勺屑氁幌氍槵槙暯o學生留下什么?40分鐘學生學到了什么?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做寫作資源的開發者。于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后學習和兩組不同奇石環節中,增加“看圖聯想,寫‘奇’”這一環節,想不到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后,通過兒童特有的思維,現學現賣,寫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
我想這樣,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生命之花得以綻放。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13
一、 回憶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黃山奇石》,并且學習了生字新詞和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們還記得嗎?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
(引導聯系第一段回答,板書:神奇、有趣)
二、激趣導入
這節課,老師來當導游,帶大家去欣賞黃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領略祖國山河的壯麗。好嗎?
三、學習課文
。ㄒ唬 整體感知
首先,請聽老師范讀課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學們邊聽邊看課文的相關畫面,同時留心觀察:課文中介紹了哪幾處奇石?
。▽W生回答,相機板書: )
(二) 分層學習
1、學習第二段
(1)課文中哪個自然段介紹了仙桃石?翻開書找一找。(出示圖片)
。2)誰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樣子?你從哪兒看出來?(看著圖說一說)
。3)仙桃石這么大,又在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來的呢?加上想像說一說。
。4)指導朗讀
說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穩穩當當的放在了石盤里,像招待客人一樣。其實這是誰的功勞呀?對,是大自然創造出來的,讓我們讀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對大自然的贊美吧!
2、學習第三段
(1)同學們,剛才老師引導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樣子,加上豐富的想想體會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課文中是怎么介紹“猴子觀!钡哪兀浚ǔ鍪緢D片,指名朗讀。)
。2)你從哪兒體會出“猴子觀海”的神奇、有趣?請你們小組四人先一塊兒讀一讀,然后互相說一說。(指名回答,從樣子、位置來引導。)
、、哪句話寫出了猴子的樣子?看看圖,再從課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幾個詞寫出了猴子的動作?(變紅)請你坐在凳子上學一學。有趣嗎?
、邸⒏腥さ氖牵镒泳谷辉诟墒裁?(看云海)
。ㄐ蕾p云海:云上下翻滾,十分壯觀,能看到這么美的云海,是因為黃山太高了。)
、、課文中哪個詞也講了黃山高呢?(陡峭)(出示圖片)
(3)指導朗讀
同學們,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讀出“猴子觀!钡纳衿妗⒂腥?
3、學習第四段、第五段
剛才,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從猴子的樣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觀海”的神奇、有趣。接下來,老師請你們從“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兩處奇石中選一出你喜歡的,自己讀一讀,然后看看圖從它的位置、樣子加上想象說一說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學指導。指名回答,抓住一出體會到位,多請人補充。)
(1)“仙人指路”
、、仙人在什么地方?(學一學動作)
②、仙人是什么樣子?
、、仙人好像在告訴人們什么?
、堋⒅笇Ю首x
。2)“金雞叫天都”
、佟⒔痣u在什么地方?
、、它是什么樣子?
③、金雞在叫什么呢?
④、指導朗讀。
。3)齊讀第四、五自然段。
4、指導背誦
同學們,神奇的大自然創造了人間奇跡,創造了黃山那一處處奇石,請選一處你喜歡的,看看圖,讀讀課文,試著背一背,練好了像小導游一樣介紹給你的同桌,好嗎?
誰來背一背?
誰愿意來當小導游介紹黃山的奇石?(放音樂和畫面)
5、學習第六段
同學們,黃山的奇石何止這四種啊,還有很多很多。課文中只提到名字的奇石有哪些?(出示第六段)
(1)自由朗讀,找一找。
。2)請你選一處,模仿著課文的寫法,想一想:他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樣子?加上豐富的想象說一說。(練習,指名說)
(3)黃山還有許多沒有名字的奇石呢,請你們仔細觀察,展開想象起個名字,好嗎?
。ㄒ来纬鍪荆合扇讼缕、天鵝孵蛋、駱駝峰)
(4)指導朗讀。
你們大膽、豐富而又合理的想象使黃山奇石有趣極了,下面,咱們來共同體會它的多、奇、趣吧!(齊讀)
四、總結談話
五、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教案設計 篇14
。ㄎ、六年制第四冊第七單元第18、19課)是一篇文質兼美、圖文并茂的看圖學文教材。教學時,應以圖悟文,由文生圖,圖文結合,訓練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和理解等能力。
一、談話揭題,激發情趣
新課開始,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有哪些名山嗎?(生答后師揭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介紹黃山的課文,題目叫。(師板書課題,學生讀題,師據題設疑)看了這個題目,同學們想問哪些問題呢?(黃山在哪里?黃山是怎樣的?黃山的奇石又是怎么樣的?)學生為了弄懂這些問題,就會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情趣。
二、看圖識文,訓練觀察
當學生進入急切求知情境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彩圖的作用,借助畫面中的具體鮮明的形象,采用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啟發學生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觀察,了解圖意,感知文意,具體可這樣引導:首先觀察第一幅黃山整體景觀彩圖,提示學生邊看邊想:圖上畫了些什么?這個地方的風景怎么樣?使他們初步了解黃山有陡峭的山峰,茫茫的云海,蒼翠的樹木,一派壯美秀麗的景色;然后分別觀察第二、三、四幅黃山“怪石”的彩圖,啟發學生從整體入手,看看每幅圖上的主要景物像什么?次要景物有哪些?如觀察第二幅圖時,可問學生:這幅圖主要突出了什么?(山頂的大石頭)你們說,這塊石頭像什么?(像大桃子)它所在的位置像什么?(大石盤)教師再指著遠方起伏的山巒,問:我們為什么不能清晰地看出遠處連綿不斷的山峰的樣子呢?(因為大霧彌漫)遠山近霧,如同仙境一般,所以人們給形似桃子的巖石取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叫——(生:仙桃石)。每幅圖都看完了,再讓學生一幅一幅依次連起來觀察一遍,了解它們與整個黃山景觀的聯系,初步感知那些怪石的確十分有趣。而后,教師引導學生把圖意和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通讀課文,邊讀文邊對照彩圖,了解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什么?哪幾段和彩圖相對應?分別和哪幅圖對應?哪些段沒和彩圖對應?
三、圖文結合,訓練語言
圖文結合,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教好看圖學文的關鍵。因此,在學生看懂圖意,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即引導他們圖文對照,逐段細讀課文,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第一自然段可圍繞“這段課文是怎樣介紹第一幅彩圖的”這個問題進行引導:
、僦该x這段課文,并思考這段寫了幾句話,每句寫什么?
、诶斫獾谝痪渲孛鞔_:
A.黃山在哪里?(出示地圖,找位置)
B.怎樣的地方可稱“風景區”?(學生說“風景區”,“區”字前面還可以搭配什么詞是指什么地區的?如:游覽區,住宅區等)
C.我國的風景區很多,黃山風景區很有名,句中哪個詞告訴了我們?(學新詞“聞名”)句中的“中”和“外”各指哪里?
、劾斫獾诙渲饕
A.句子中的“那里”指的是哪里?
B.黃山風景區景色怎樣?句中哪個詞告訴我們?(借圖釋“秀麗神奇”)
C.這清秀美麗,非常奇妙的景色中,什么最有趣?你從句中哪個詞看出來的?(學生說“尤其”,“尤其”可以換成哪個詞,表示相同的意思?如:特別)
、苄〗Y本段內容并按課后習題3(1)的形式進行引讀,加深理解句與句間的聯系和兩句話的意思。
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四個景點,敘述的方式基本相同。教學時,可采取舉一反三的方法,先指導讀文第二段:點叫(仙桃石),這塊奇石落在(石盤上),它像個(大桃子)。
再引導學生按第二段“讀讀文,看看圖”的讀書方法自學第三、四、五段,邊讀邊畫邊填好下表后幾個空橫欄,并匯報自學情況。
在匯報交流時,注意啟發學生結合圖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如:通過“抱、蹲、望”等詞感受猴子觀海的形象,抓住“陡峭”體會山峰的險峻;通過與翻滾的大海比較,明確“翻滾的云海”的樣子。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理解只有文沒有圖的內容。如第四段“仙人指路”,可以讓學生想象屹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的巖石的樣子,把“伸著手臂”的樣子同“指路”聯系起來,把“遠遠望去”同山峰的云霧繚繞聯系起來,想象出如同在仙境中一位仙人為游人指示方向,“仙人指路”的名稱由來就迎刃而解了。同樣,那些在第六段中沒有詳細描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伴隨著學生豐富想象,在他們頭腦中也會出現栩栩如生的畫面,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深刻理解這些內容。
四、賞圖誦文,訓練朗讀
低年級的朗讀訓練要指導具體,落到實處。這篇課文想象豐富,感情充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輕快、活潑的感覺,讀起來瑯瑯上口。因此,在學生看懂圖意,理解文意之后,教師即指導他們再次看圖,將畫面攝入腦海,充分調動形象思維,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體會作者贊美自然風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第二段“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一句,應邊讀邊想到這塊狀如大桃的巖石,與眾不同,險踞山巔的情景;第三、五段要分別抓住“抱、蹲、望”和“升起、變成、伸著、啼叫”等詞語,讀出句中的停頓和有趣、快活的語氣,讀到“翻滾的云!本蛻氲缴介g厚厚的云層像大海一樣翻騰不息的氣勢;讀到“金光閃閃的雄雞”要通過想象幾塊巨石的形狀像雄雞,體會它由于受陽光照射,巨石上金光閃閃,就像一只美麗的“金雞”的情景?梢,這樣根據景物的特點,引導學生用輕緩、舒暢的語氣誦讀全文,使他們在誦讀中領略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增強審美情趣、激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