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山羊(精選17篇)
9小山羊 篇1
教學目標
1.看懂圖意,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是不一樣的。
2.認識2個新偏旁。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是不一樣的。
2.識字、寫字。
3.學習朗讀人物的語言。
教具準備 圖片,田字格黑板,詞語卡片,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看懂圖意,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詞語意思。知道不同動物食物不同。
(二)能正確地朗讀課文。學習人物語言的朗讀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朗讀人物語言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讀題,導入 新課,題目是,我們看看有哪些好朋友,和好朋友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
(二)指導看圖,初讀課文。
1.這課書中一共有幾幅圖畫?從圖畫中可以看出有幾個好朋友?每幅圖畫中畫的和哪個好朋友在一起,他們在干什么?
2.練習看拼音讀課文。①要求讀準字音,讀成句子。②全課共有幾個自然段,標上序號。③哪個自然段和哪幅圖對應。
(三)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本課在題號后面帶個星花,是讓同學通過看圖和自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老師只做重點提示。
1.看第一幅圖,自讀第1自然段,思考問題:和誰是朋友?他的朋友請他吃什么?吃了嗎?為什么?
(1)讓學生理解小雞是的朋友,小雞愛吃小蟲,所以請吃小蟲;可是不吃小蟲,所以沒有接受小雞請他吃的食物。
(2)理解詞語:“請”是禮貌用語,本課是讓的意思。“謝謝”也是禮貌用語,對別人的好意表示感謝。
2.看第二幅圖,自讀第2自然段,按第1自然段的思考題,回答問題。
3.看第三幅圖,自讀第3自然段,自己獨立學習,說說一共幾句話,每句話什么意思。
4.讀1~3自然段課文,回答問題。
(1)有幾個朋友,他們請吃什么?為什么給吃這種食物?
(知道小雞、小貓、小狗分別愛吃蟲子、魚、骨頭,所以請好朋友吃這種食物)
(2)吃了沒有?為什么?
(不吃蟲子、魚、骨頭)
5.看第四幅圖,讀4、5自然段,思考問題,誰請吃什么?吃了沒有?為什么?
教師重點講明“一同”是一起,同時做一件事的意思。這兩段讓學生理解和小牛都是食草的動物。
(四)總結全文。
1.通過這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同。小雞愛吃小蟲,小貓愛吃魚,小狗愛吃骨頭,和小牛愛吃青草)
2.朗讀課文。(自讀,指名讀)
誰會讀讀回答朋友的話?教師加以指導。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認識2個新偏旁,口字旁、同字框。
(二)學會5個生字:和、吃、你、不、同。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
三、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二)認識新偏旁。
1.口,口字旁。
2.冂,同字框。
(三)學會生字。
1.和,h6,拼讀音節。
(1)識記字形。讓學生自學,指名說清楚①用什么方法記;②怎樣記的。(用部件組合法記,左右結構,左邊禾木旁,右邊“口”字,一共8筆)
(2)同桌互相背說一遍。(h6和,……,我和你的“和”)
2.吃,ch9,讀準字音,不要讀成c9。讀詞語:吃魚。
(1)識記字形,自學:自己邊看書上生字邊口述。指名說。(用部件或偏旁加筆畫的方法記字形,左右結構,左邊口字旁,右邊第一筆斜撇,二筆橫,三筆橫折大彎鉤。一共6筆,吃東西的“吃”)或說“氣”去掉一橫是“吃”的右邊。
(2)同桌互相背說一遍。
3.你,n!,拼讀音節。
(1)識記字形,自學后回答問題。(用部件加筆畫的方法,左右結構,左邊單人旁,右邊上面第一筆是斜撇“ ”,二筆橫鉤“ ”,下面是“小”字,“爾”一共7筆)
(2)自己練習背說一遍,同桌互相檢查。
4.不,b),拼讀音節,讀詞語:不吃。
(1)識記字形。(用數筆畫的方法記,一筆橫“一”,二筆斜撇“ ”,三筆豎“ ”,四筆長點“不”,一共4筆)
(2)自己記字形,互相檢查。
5.同,t$ng,拼讀音節,讀詞語:一同。
(1)識記字形。(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外面門字框,里面上面是“一”字,下面是“口”字。一共6筆。
(2)自己記字形,互相檢查。
(四)指導書寫。
1.和。
(1)整體位置:左寬右窄,左長右短。
(2)部件、筆畫位置,禾木旁壓豎中線,(禾本旁寫法前面講過,略)第二筆橫壓橫中線。右邊“口”字,橫中線上三分之一下三分之二。
(3)教師范寫,學生仿寫字頭。
2.吃。
(1)整體位置:左窄右寬,左短右長。
(2)左邊“口”字,第一筆豎,斜壓橫中線,上下各一半。第二筆橫折壓橫中線。右邊第一筆斜撇過豎中線,第三筆橫折大彎鉤,從中心點起筆斜壓橫中線頓筆折向左下方壓豎中線寫大彎,到離下邊線三分之一處寫橫,到離右邊線四分之一地方挑鉤。特別注意,右邊只有三筆,和“氣”字不同。
(3)教師帶寫,學生仿寫,尤其右邊的寫法要每一筆找準位置,否則就寫歪了。
3.你。
(1)整體位置:左窄右寬。
(2)部件和筆畫位置。左邊單人旁在左半格的右半邊,第一筆斜撇較長。右邊第一筆斜撇過豎中線,壓橫中線。第二筆橫鉤,在橫中線上邊。下面的“小”字,豎鉤過橫中線,側點壓豎中線。
(3)教師帶寫,學生仿寫字頭。
4.不。
(1)整體位置:占田字格正中間。
(2)筆畫位置:第一筆大橫,在上半格正中間。第二筆斜撇,從豎中線右邊起筆過中心點,撇向左下格中心點斜左上方。第三筆豎,壓豎中線出撇一點兒頭,直寫。第四筆長點,對中心點起筆,與斜撇對稱,點向右下方。
(3)教師帶寫,學生仿寫字頭。
5.同。
(1)整體位置:全字長方形占田字格中間。
(2)部件位置:同字框,左和右、上和下離邊線距離相等。第二筆橫折鉤比第一筆豎略長。同字框上面的橫、里面的一和口的第二筆橫折的橫,第三筆橫,四個“橫”距離相等,口字壓橫中線。
(3)教師帶寫,學生仿寫字頭。
6.學生獨立看田字格字帖練習寫字。
(五)鞏固練習。
1.讀詞語卡片。同學 一同 吃東西 吃玉米 不吃 和氣 和好 不同 不去好吃 愛吃
2.讀課文,老師讀敘述部分,同學讀說的話。
9小山羊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7個生字,認識新偏旁“ ”(同字框)
2.會認4個字。
3.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認識同字框。
2.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
1.正確、規范地書寫每個生字。
2.用簡練的句子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教學過程 :
一、故事導入 ,激發情趣,作好鋪墊。
一開課,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個《馬大哈管理員》的故事:從前,森林動物園來了一位新管理員—-猴子馬大哈先生。他認為動物園應該改變原先的生活方式,就對小羊說:“你太瘦了,不要再吃草了,改吃肉吧!這樣會使你變胖的。”又對小兔說:“別吃青菜蘿卜了,換換口味,吃魚吧!魚很有營養。”然后對小豬說:“現在流行瘦身體,你太胖了,不要吃飯了,還是吃草吧,這樣會變得苗條些。”小動物們一齊反對,可是猴管理員就是不聽。從此,小羊望著肉和骨頭,一口也吃不下,很快就病倒了;小豬整天吃草,身體苗條了,可連拿勺子的力氣都沒有了;小白兔沒有青菜蘿卜吃,哭著找媽媽,眼睛都哭紅了。森林里一下亂套了,猴管理員一心想把動物們管好,可是越管越槽,最后只好把他換了。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這個馬大哈先生到底錯在哪兒呢?那么他應該讓小羊、小兔、小豬吃什么呢?聽了這個故事,你們知道羊是吃什么的呢?對!羊是吃草的動物。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的故事。
板書:
17
二、結合插圖,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字,標出自然段。
2.分段讀課文,聽聽讀音是否正確。
3.讓學生縱觀全圖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和做朋友,學生可以邊看圖邊敘述。
三、進一步學習生字。
(一)學習生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讀生字
2.同桌互讀,比比誰讀得正確?
3.抽讀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
4.做拼音和生字的找朋友游戲。
(二)學習生字的形。
1.認識新偏旁“同字框”
2.自學生字的字形,理解字義。
3.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比比誰記憶字形方法最好,一會兒請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4.學生匯報學習字形字義的過程。
羊: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記憶,上面是八字頭,下面是三橫一豎。筆順是 ,組詞:山羊、羊肉。
和:合體字,左右結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口”字加上“禾木旁”就是“和”字。組詞:和氣、和平。
蟲:獨體字。用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中國的“中”字下面加上一提一點。組詞:蟲子。
你:左右結構。左邊是單人旁,右邊上面是撇,橫鉤,下面是個“小”字,合起來是“你”字。組詞:你好、你們。
牛:獨體字,可以用中午,“午”字來記,最后一豎要寫長些,上面露頭。
草:上下結構,用熟字加偏旁來識記,用“早上”的早字,上面加上“草字頭”就是草。組詞:小草,草原。
同:認識“ ”同字框。半包圍結構,同字框里面加上一筆橫,一個口字。
5.抽讀生字和詞語的卡片,鞏固生字和會認字的音。
(三)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1.自己認真觀察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2.學生在書上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3.請學生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4.教師范寫“你、草”。
5.學生在書上練習書寫。寫后同桌相互評議,相互糾正。
6.學生正確地書寫生字作業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四、朗讀課文,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邊讀邊和插圖對照,能用一句話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附:板書設計
17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一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一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
1.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同。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課的生字和詞,并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內容,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輕聲讀課文,看看哪一自然段和哪一幅圖是對應的。請同學說一說。
2.請學生說說的好朋友都是誰?
板書:
小雞圖
小貓圖
小狗圖
小牛圖
3.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導學法。
(1)電腦出示3個題目:①誰是的朋友?②它請吃什么③是怎么說的?請同學們讀讀這3個題目。
(2)自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并且看看第一幅圖,電腦出示第一幅圖,思考投影上的3個問題。
(3)同桌同學討論這3個問題。
(4)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并回答問題。
①小雞是的朋友。②小雞請吃蟲子。③說:“謝謝你!我不吃蟲子。”
(5)小雞為什么請吃蟲子?從“請”字可以看出什么?“謝謝你”又說明了什么?為什么不吃蟲子呢?請學生回答?
(6)朗讀這一段,想想應當怎樣讀?
小雞用真誠的態度請吃蟲子,說話很有禮貌,感謝小雞的好意。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7)指導背誦:
①自己練習背。
②師生對背,教師提問,學生背相應的內容。
師提問:誰是的朋友?生背第一句。
他請吃什么?說什么?
③指名背誦。
4.學習第二自然段,運用學法。
(1)按照投影的3個問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段,邊讀課文,邊看圖。(電腦出示第二幅圖)
(2)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3)思考:小貓為什么請吃魚,為什么還不吃?
(4)用同樣的方法指導背誦。
5.自讀第三自然段,鞏固學法。
(1)請學生獨立按照問題思考這段。出示第三幅圖。
(2)指名讀這段,學生匯報學會了什么?
(3)有語氣朗讀這段。
(4)師生對讀,對背。
6.學習第四自然段,通過對比,理解內容。
(1)想想投影上的3個問題?(出示第四幅圖)請學生回答
(2)和小牛一同吃青草,說明了什么?
分析比較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不同?理解“和”、一同的詞義:
7.感情朗讀,明白道理。
為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特別是“謝謝你”要讀出的感激、高興的語氣。
三、表演課文,受到教育。
在學生理解,牢記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扮演這些小動物,戴頭飾進行藝術創造,讓學生在表演中發展語言,進行創造性思維,在說和動的快樂氣氛中受到教育。
四、續編故事,激勵創新。
教師啟發:還可以和誰交朋友?請大家都來當小作家和小畫家,給課文和插圖續寫上幾個片斷,怎么樣?由于有開頭故事作鋪墊,學生很快就會編出“和小魚交朋友……等。”可讓學生先說再畫最后寫,學生興致一定很高。
附:板書設計
17
小雞 吃蟲子 不吃……
小貓 吃魚 不吃……
小狗 吃骨頭 不吃……
小牛 吃青草 一同吃
探究活動
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戴頭飾進行表演,不僅發展學生語言,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9小山羊 篇3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是不同的,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有規律的。
2.學會本課中的5個生字、兩個新部首,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3.看懂圖意,培養觀察能力。
4.朗讀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認識動物與食物之間的聯系是有規律的。
三、教具 掛圖、生字卡片(或相同內容的投影片)。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言。
今天,我們學習新課文《小山羊》。你們看見過小山羊嗎?知道小山羊愛吃什么嗎?知道小貓愛吃什么嗎?從上節課我們學的《小貓種魚》一課中,知道了莊稼生長在地里,魚兒只能生長在水里。莊稼是植物,魚是動物,它們各有不同的生長特點。都是動物也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如小山羊和小貓吃的食物就不一樣。學了《小山羊》一課后,你們就會知道更多的關于這方面的知識。
二、整體看圖,初讀課文。
1.指導看圖。把4幅圖連起來讓學生觀察,先說說每幅圖上都有哪種動物?(小山羊)再一幅一幅地說說圖的內容:
看第一幅圖,說說小山羊和誰在一起?小雞的前面有什么?想想小雞在向小山羊說什么?
看第二幅圖,小山羊和誰在一起?小貓端著什么?想一想它在干什么?
看第三幅圖,小山羊和誰在一起?小狗面前有什么?想想它在請小山羊干什么?
看第四幅圖,小山羊和誰在一起?小牛在干什么?小山羊在干什么?
2.初讀課文,看看課文里是怎樣講這幾幅圖的事情的?
(1)自由練習朗讀。要求:對照音節畫出生字,記住字音;標出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字音、朗讀和劃分自然段是否正確。
(3)再朗讀課文,思考:小山羊和誰做朋友?他們請小山羊吃什么?小山羊吃了嗎?
(4)讀后讓學生把思考的內容具體說一說,但不要要求太高,能說到什么程度就說到什么程度。
三、朗讀課文,熟悉各段內容,進一步思考上面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仔細看圖,分段學課文。
1.對照第一幅圖,學習第一段。
(1)朗讀后說說這一段有幾句話?哪幅圖畫的是這一段的意思?
(2)第一句話講的是什么?
(3)小雞怎樣做?(讀第二句回答)小雞用“請”不用“讓”說明什么?(有禮貌)看圖說說小雞是怎樣請小山羊的?他會怎樣說?(小雞正在對小山羊說:小山羊,請你吃蟲子吧,蟲子可好吃啦!)
(4)小雞為什么請小山羊吃蟲子,不請小山羊吃別的東西呢?(小雞愛吃蟲子,所以就請朋友吃蟲子)
(5)小山羊怎樣回答的?從小山羊的話里你明白了什么?(小山羊不吃蟲子。說話要有禮貌)
(6)朗讀,讀出有禮貌的語氣。
2.對照第二幅圖學習第二段。
(1)朗讀,找出對應的圖。
(2)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3)對照圖說一說小貓怎樣請小山羊吃魚的?(小貓端著盤子,很熱情地請小山羊吃魚)他為什么請小山羊吃魚呢?(小貓認為魚最好吃)
(4)小山羊怎么說?(謝謝你,我不吃魚)讀一讀,讀出很有禮貌的語氣。
3.指導學生用學習前兩段的方法學習第三段。
先說有幾句話,再對照圖說說每句話的意思,然后弄清小狗為什么請小山羊吃骨頭?小山羊為什么不吃?最后讀一讀,讀出有禮貌的語氣。
4.對照第四幅圖學習第四、五段。
(1)看第四幅圖,說說哪幾段是講這幅圖的意思的?
(2)讀第四段,回答小山羊和誰做朋友?小牛請小山羊吃什么?小山羊怎么說?
(3)讀第五段,說說小山羊怎么做的?小山羊和小牛吃青草與“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有什么不同?(前一句是說他們都吃青草,后一句不僅說都吃草,還說明他們是一起吃的。)看圖觀察小山羊和小牛是怎樣吃青草的?你從這里明白了什么?(他們是一類動物,都吃青草。)
(4)朗讀,注意語氣。
三、讀全文,說說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一是不同動物吃的食物不同。小雞吃蟲子,小貓吃魚,小狗吃骨頭,小山羊和小牛吃青草;二是對朋友說話要有禮貌。)
第三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
學生在理解課文時,已經明白了前4段都是按照小山羊和誰做朋友,誰怎樣做,小山羊怎樣說的順序講的,所以,可以著重指導背誦第一段。其它幾段只是把小雞分別換成“小貓、小狗、小牛”,把“蟲子”換成“魚、骨頭、青草”。第四段小山羊說的話少了一句,把說的話直接講成小山羊吃青草的行動,放在了第五段。
三、指導學生掌握字形,鞏固字音,加深理解字義。
和:可與剛學過的“秋”和“種”相比較,復習鞏固禾木旁。引導學生用“和”字說句話。
吃:右半部可與“氣”做比較,但不要多寫一橫。
你:提示學生把字義和偏旁聯系起來記,再練習用“你”說一句話。
如去掉“不”后,意思有什么變化。
同:半包圍結構。外面是“冂”,里面是“一口”。
四、指導書寫。可在分析字形時指導一個,寫一個,也可分析字形后再指導寫。還可以抓住“吃”“你”“不”“同”等不容易寫好的字集中指導,讓學生先注意看,然后對照田字格中的字,一個一個地練習寫。
五、練習課后作業 第2題。聽寫句子:你和他一同看小山羊吃青草。
(河北承德市教委教研室 高雅賢)
9小山羊 篇4
教學目的要求:
1、 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是不一樣的 ,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有規律的。
2、輔導學生學習 “羊 雞 朋 友 牛 ” 五個保底字,能用“ 朋友” “謝謝”說話。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和理解課文內容,認識五個保底字以及有關的詞語是教學的難點。
教具準備:
自制的投影片和小山羊,小雞等小動物頭飾,動物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謎語引趣,導入 新課。
老師出示謎語:“年紀不算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見了誰,咩咩叫媽媽。”小朋友們,猜猜看,是什么小動物?(小山羊),對,是小山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小山羊的課文。
板書課題21 小山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2、老師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生字。
yang niu peng you ji
羊 牛 朋 友 雞
(2)思考:課文寫了哪幾種小動物?它們在干什么?
三、圖文對照,學習課文
過渡語:誰最先和小山羊做朋友呢?它在課文的哪個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
(一)講讀第一全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出示第一張投影片,提問:圖上有誰?它們在干什么?它們在說些什么?
3、老師指導朗讀,學生圖文對照,再讀課文學會文中說話語氣。
(二)指導學生按第一自然段方法自學第二自然段。
1、男女生分別讀第二、三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1)小山羊和誰做朋友?
(2)小貓、小狗請小山羊吃什么?小山羊吃了嗎?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4、即興模擬表演。
老師是小山羊,你們當小雞、小貓、小狗,
想不想和我做朋友?你們怎么和“我”做朋友?
5、小結:
一、二、三自然段主要寫小雞、小貓、小
狗和小山羊做朋友,小山羊的朋友可真多!你們呢?在平常學習生活中,你什么時候像小山羊一樣有禮貌說“謝謝”呢?
(三)齊讀第二自然段
(1)出示幻燈,提問:
A、小山羊和誰做朋友?小牛請小山羊吃什么?
B、小山羊這次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說的?
(2)討論:小山羊為什么和小牛一起吃青草?
三、總結:
小山羊和2個動物做做朋友,2個朋友分別請小山羊吃自己愛吃的東西,但小山羊和小牛一起吃青草。因為小牛和小山羊都是吃草的動物,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是不同的,并且從中學到了,說話待人要有禮貌,會用禮貌用語。
四、指名按圖口述課文內容。
五、練習說話
課本劇表演
六、作業 (略)
9小山羊 篇5
北京市宣武師范一附小 劉敏貞
實錄
教學過程 :
一、檢查復習
復習與本課生字有關的部首和字:讠、口、犭、鳥、又、青、乞、身、寸、苗、句。
二、新課(以字詞教學為主)
(一)出示圖片,提問后貼在黑板上。
(二)導入 新課: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板書課題)。自己先學一學,想想這一課說的小山羊什么事。誰知道自學的要求是什么。
生:自覺的要求是:
1讀準字音,2分析字形,3想想詞義,4讀讀課文。
(三)開始自學:(5?分鐘)老師默默聽取和指導學生討論和擺弄與生字有關的卡片。
(四)字詞教學。
師:這一課寫的什么事?
生:這一課寫的是小山羊請客的事。
師:我們很快把生字學一學,再看小山羊是怎樣請客的。誰來說說你都學會了哪些生字?
生:我學會了jī(雞),小雞的“雞”。雞有兩只翅膀像小鳥,所以是“鳥字旁”;左邊加“又一次”的“又”,把“捺”變成“點”,就是公雞、母雞的“雞”。
生:我是用換一部分的方法來記的:小鴨子的“鴨”把左邊的“甲、乙”的“甲”換成“又說一遍”的“又”,把“捺”變成“點”,就是雞蛋、烤雞的“雞”。
師:(邊聽邊板書“雞”,“捺點”用紅粉筆標出。)誰還學會了什么字?
生:我學會了吃飯的“吃”,吃字是“乞丐”的“乞”加上“口字旁”。
師:(板書“吃”)。“吃”的右邊為什么是乞丐的“乞”呢?
生:乞丐沒有錢跟別人要飯吃,所以右邊是乞丐的“乞”。
師:對。我們接著往下學吧!
生:我學會了māo(貓)和gǒu(狗)兩個字,因為貓和狗都是動物,表示動物的字差不多是“反犬旁”,所以貓字是麥苗的“苗”加上“反犬旁”,“狗”字是一句話的“句”加上“反犬旁”。
師:舉起“貓”和“狗”字的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生:我知道因為貓是喵、喵地叫(學貓叫聲)所以右邊是“秧苗”的“苗”。
師:大家覺得這課書的生字哪個是最難寫的?
生:我覺得謝謝的“謝”最難,要是用分析結構的方法來分析字形就不難了。
師:好,請你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就不覺得難了。(舉起“謝”字卡片)
生:“謝”字是左、中、右結構的字,左邊是“言字旁”(這時老師把折疊的“謝”字卡片翻出言字旁),中間是“身體”的“身”(這時老師打開卡片的中間部分,露出身字),右邊是“尺寸”的“寸”。(老師打開右邊的折疊部分,出現“謝”字),組成感謝的“謝”。
生:我還有個好辦法來記謝謝的“謝”,言字旁加上“射箭”的“射”就是“謝謝你”的“謝”字。
師:你說得也對,但是得認識并且會寫射箭的“射”,“謝”字才不會寫錯。
生:我有個辦法比說的好記。因為要說謝謝,就得發言說話,所以左邊是言字旁,說謝謝時要點點頭表示感謝,一點頭身子就得動,所以中間是身體的“身”字,點頭的時候,頭動得不大,也就有一寸,所以右邊是一寸的“寸”。(大家笑了)
師:大家都說得很好,你這個方法更好記,請大家一齊寫一遍。(全班同學書空。)
生:還有一個難記的字是骨頭的“骨”,老師,“骨”字可以說是上、中、下三部分組成的嗎?
師:你先說說看。
生:(接著說)上邊是“豎、橫折、橫折”中間是“禿寶蓋”,下邊是月字底,“月”字把“撇”變成“豎”。
師:我認為可以這樣記(邊說邊板書“骨”第二個“橫折”用紅筆突出。)
生:我給老師提個意見,“骨”字不應該說成是“月”字底,我查字典,“月”字部里沒有這個字,媽媽說它是自己成一個部首的。
師:好!你說得很好,不但學前做了準備,還敢于在課堂上提出不同意見,我覺得在單獨分析“骨”字的時候,也可以說是月字底,我們以后再研究好嗎?這課的最后一個字誰來分析一下?
生:最后一個字是qǐng(請),請客的“請”,“請”字是青草的“青”加上“言字旁”。
生:請喝酒的“請”,我是用換一部分的方法來分析的。“清潔”的“清”把“三點水旁”換成“言字旁”。
生:“請坐”的“請”是形聲字,要請人家坐下,就要說話,所以言字旁給請字標義,青年的青和請字的讀音差不多,所以青字給它標聲。
師:你能用形聲字的方法來分析“請”字,很好,獎勵你一朵紅花!(大家鼓掌),誰會用“請”來組成詞語,說句子?
生:請坐、請進、請問。
生:“請”字是禮貌用語,是“請走好”,“請進去”的“請”。
生:小紅說:“老奶奶,請您坐在我這兒吧!”
生:我請爸爸吃蘋果。
師:你們都說得好,也說得好,每人得一朵小紅花。(大家鼓掌)
鞏固復習(略)
論文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識字教學,又要注意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能讀、能寫又必須多識字,這是一對相互制約的矛盾。讀比較容易,學生只要掌握字音,理解詞義即可解決;寫,就要注意字的準確性,否則就會出現大量錯別字,影響意思的表達,造成一個難以克服的缺點。
學生在識字中,音、形、義三方面,字形是難點,解決了這個問題就為提前讀寫創造了條件。因此,關于字形教學必需進行改革,突破難點。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學,很快了解和掌握字形特點,從中摸索規律,正確書寫和運用,這樣會終生受益,下面主要談談字形教學方法的改革體會。
一、集中學習,分散鞏固
教學方法的改革有時必然牽動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工具之一,尤其是低年級不宜大動,因此在改革教學中,對教材只是稍做修改。
(一)集中學習漢字的基本筆畫
漢語拼音三周結束后即開始集中學習一二兩冊的27種基本筆畫。兩天學完。學習量大,時間少,初入學的孩子記憶有困難,所以要求適當降低。集中學習時只要留有深刻印象,能正確書寫即可,以后在學習各課生字時再復習鞏固,達到牢固掌握的目的。比如:學習“九、牙、女、手、角、這、那”等字時,在檢查復習中強調“乙”等筆畫名稱和寫法。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解決了新課難點。
(二)增加獨體字
加大教材中獨體字部分的學習量,增加一些必要的在漢字中做為偏旁部首的獨體字,也有些是把課文中的獨體字提到前邊來學。如增加和提前了“父、巴、工、廠、文、化、王、玉……”約五六十個字。這些字的字義、字形簡單易學,好記好寫,減輕了學生今后學習合體字的困難。在學習獨體字中,又便于復習鞏固漢語拼音,使學生做直呼音節的練習,基本筆畫復現的機會也增多了。所學獨體字以后又在合體字中不斷出現,為自學生字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多得。
(三)集中學習常見的偏旁部首
很多偏旁部首的寫法和名稱已在獨體字中學過,認寫很容易。六年制一冊共50個部首,約四節課完成,教學時著重指導書寫時一般所占的格位和幾種部首筆畫的變化。例如:“王、土、女”等在做偏旁時,最后一筆變成“提”。“足”作偏旁,“撇”變成“豎”,“捺”變成“提”。“舟”作偏旁,“橫”右邊不出頭。“車、牛”做偏旁時,“橫”變成“提”,而且筆順也隨之變化等。
綜上所述,提前集中學習即使難點分散、任務單一,又為學生自學打下基礎。所學知識逐漸鞏固,步步加深,減少六歲兒童學習上的困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二、引導學生在識字過程中認識漢字的構字規律
提高教學質量,貴在得法。識字教學方法適當,才能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漢字的構字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引導學生在識字中逐漸了解、體會和總結漢字本身的規律,對于解決字形的難點是十分有利的。
開始識字時就要重視字形的分析,把常見的幾種漢字組成的特點教給學生。比如:像形字等,除去讓學生細致觀察圖畫以外,還要把它們演變到“日、牛、木、弓”等方塊字的過程告訴學生。又如:人、苗、尖等會意字也要直觀、形象地指給學生,幫他們記憶字形,了解詞義。尤其是形聲字在低年級出現較多,教學時強調形旁標義,聲旁標音的特點。(一
年級只讓學生認識聲旁尚能起標音作用的形聲字。隨著年級的升高再提高認識。)除此,結合合體字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漢字一般是:一個字加一部分、去一部分或換一部分成為另一個字。學生懂得這些后就要求他們獨立分析字形。開始時,讓學習好的同學說,其他同學聽、學;然后中等生說,其他同學聽;最后稍差的同學在大家帶動下,自然而然地能夠自己分析字形了,至此,可以說字形教學的難點就突破了。比如,“魚”字,可以在獨體字“田”的上邊加“■■”,下邊加“一”。“花”字可用加部首,換部首和形聲字三種方法記憶字形。堅持用以上方法分析字形、記憶字形,不但可以活躍學生思維,也訓練了他們的聽、說能力。
三、教學生在自學中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
過去的教學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改證明學生在充分自學中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是培養識字能力的捷徑。當然自學不等于老師不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疑點,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解決問題,獲得知識,這樣的所獲才扎實牢固,還可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規律。
漢語拼音教學開始即教給學生自學方法,試著從形象具體的圖畫中觀察思考所學字母的讀音和字形,經過一段時間的指導練習,學生初步了解了如何自學,自學的好處,對自學產生了興趣。學生學習獨體字時已會用漢語拼音識字,教學要求就以分析字形、思考詞義為主,大部分獨體字學生能用筆畫組成的方法分析字形,少部分教給學生用筆畫和構字部件來分析。自學要求也隨著教學的逐步深入不斷提高。比如:“馬”字,是“■、■、■”組成的。“蟲”字是中國的“中”下邊加上“提、點”、“米”字是木頭的“木”字左肩扛著“點”,右肩扛著“撇”。學習合體字時一般要求用會意、指事、形聲字的構字方法來分析字形。但大部分字是用“加一部分、去一部分、換一部分”的方法進行分析記憶。比如:“什么”的“什”是十個桃子的“十”加上單人旁。也可用中華的“華”把文化的“化”換成單人旁就是“什么”的“什”。有些字也可用猜謎語、順口溜等有趣的方法記憶字形,比如:“要”字,可說“西下一女子”。“左、右”二字可說“一橫一撇長,工字在里藏,是左。”“一橫一撇長,口字在里藏,是右。”這樣既記住字形又區分了左、右的寫法,學生不會混淆。“花”字,除去用加一部分,換一部分的方法以外,主要讓學生用形聲字來分析。如:一般表示植物花草的字是“草字頭”所以草字頭給花標義;文化的“化”跟“花”的讀音相似給它標聲。
對學生的自學要求是:1看拼音讀準字音;2借助讀音和結構分析字形;3看圖想想字義;4讀讀句子。堅持讓學生自學可以活躍學生思維,訓練聽、說能力,又可以解決識字中的字形難點。
四、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突破字形難點
剛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勞,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習情緒,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充分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促使有意注意的發展,所以每種方式練習前都要提出明確的目的和要求,并且老師要為解決困難創設情境,以促使學生思維敏捷、靈活、有創造性的發展。以下介紹幾種游戲方法:
(一)每人準備一份偏旁部首和常用獨體字的小卡片,要求學生在學每課生字的前一天把要用的卡片找出用膠皮筋捆好放在鉛筆盒中,課堂自學或鞏固復習時可讓學生邊擺邊說出字形。
(二)準備磁性小黑板一塊。分析字形時,學生邊說老師邊在小黑板上擺出這個字,也可以把所有生字的構字部件打亂,擺在小黑板上。復習鞏固時指名幾個學生用這些構字部件組成新學的生字。
(三)排隊組字。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卡片打亂,發給每人一張,讓他們到講臺前來組成老師讀出的生字,全體同學認讀和評議。
(四)搶卡片,老師把許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師讀的字音,找出有關的卡片組成字,讀后組詞或說一句話,誰搶得多誰就可得一面小紅旗。
(五)查字典,學習了偏旁部首,就教給學生部首查字法,要求學生看到課外讀物中的生字,就自己動手查讀音、分析字形。有的還把查到的字寫在寫字本上,借此學了大量生字,受到家長好評。
(六)說句子,寫句子。學生作業 時每人用一張小紙條或寫話本,選兩個新學的詞寫一句或兩句話交給老師,老師看后在“紅花本”上印一朵光榮花,每周比一比誰的紅花多。
通過以上的練習,學生能夠大量識字,而且提高了讀寫能力。
點評
這篇課堂教學實錄,體現了劉敏貞老師在改革識字教學方面的主要經驗和成效。
從課堂教學中可以看出學生已具有自學漢字的能力,初步做到了“無師自通”。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學生能運用漢字的基礎知識,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較好地學習字的音、形、義,特別是能根據生字的特點,用多種方法分析記憶字形。如:他們能用熟字加一部分或換一部分的方法學習“雞”字;能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學習“貓、狗、請”三字;能用分析字形結構的方法或聯系生活經驗學習“謝”字等等。
二、學生能自己找出學習難點,自己開動腦筋解決難點。從課堂教學中還可以看到,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如:學生從“謝”字的字形,聯系到人們向別人致謝時的形象;能從抽象的文字聯想到日常生活中有關的具體事物,說明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聯想、想象能力。學生能用多種方法分析記憶字形,反映出學生已具有分析、綜合、類比等能力。學生能夠獨立找出字的難點、解決難點,能想出獨特的記憶字形的方法,這說明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也得到了發展。學生回答問題或敘述自己自學生字的方法時,語言清楚明白、比較簡練,這標志著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識字過程中也得到了發展。
一年級小學生的識字、思維、語言能力達到了這樣的水平,這和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方法是分不開的。聯系劉老師所寫的經驗,就不難看出劉老師在識字教學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原因:
一、教師從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出發,提前集中教了漢字的筆畫、偏旁部首和較多的獨體字。在教識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漢字的構字規律,并有步驟地指導學生在自學中運用這些最基本的漢字方面的知識,掌握識字方法。這都有益于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的形成。
二、教師教學生識字與發展學生的思維、發展語言相結合。從學生識字開始,教師就指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自學,敘述自己自學的方法和結果,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這樣,學生在自學生字的過程中就要自己組織思維和語言,從而促進了思維和語言的發展;學生思維、語言的發展,又進一步提高了識字能力。
三、教師能從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運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提出的教學要求明確恰當,又注意教學內容的前后聯系。學生經常在愉悅的氣氛中樂學、會學,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這也是教師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9小山羊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7個生字,認識新偏旁“ ”(同字框)
2.會認4個字。
3.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認識同字框。
2.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
1.正確、規范地書寫每個生字。
2.用簡練的句子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教學過程 :
一、故事導入 ,激發情趣,作好鋪墊。
一開課,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個《馬大哈管理員》的故事:從前,森林動物園來了一位新管理員—-猴子馬大哈先生。他認為動物園應該改變原先的生活方式,就對小羊說:“你太瘦了,不要再吃草了,改吃肉吧!這樣會使你變胖的。”又對小兔說:“別吃青菜蘿卜了,換換口味,吃魚吧!魚很有營養。”然后對小豬說:“現在流行瘦身體,你太胖了,不要吃飯了,還是吃草吧,這樣會變得苗條些。”小動物們一齊反對,可是猴管理員就是不聽。從此,小羊望著肉和骨頭,一口也吃不下,很快就病倒了;小豬整天吃草,身體苗條了,可連拿勺子的力氣都沒有了;小白兔沒有青菜蘿卜吃,哭著找媽媽,眼睛都哭紅了。森林里一下亂套了,猴管理員一心想把動物們管好,可是越管越槽,最后只好把他換了。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這個馬大哈先生到底錯在哪兒呢?那么他應該讓小羊、小兔、小豬吃什么呢?聽了這個故事,你們知道羊是吃什么的呢?對!羊是吃草的動物。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的故事。
板書:
17
二、結合插圖,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字,標出自然段。
2.分段讀課文,聽聽讀音是否正確。
3.讓學生縱觀全圖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和做朋友,學生可以邊看圖邊敘述。
三、進一步學習生字。
(一)學習生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讀生字
2.同桌互讀,比比誰讀得正確?
3.抽讀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
4.做拼音和生字的找朋友游戲。
(二)學習生字的形。
1.認識新偏旁“同字框”
2.自學生字的字形,理解字義。
3.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比比誰記憶字形方法最好,一會兒請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4.學生匯報學習字形字義的過程。
羊: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記憶,上面是八字頭,下面是三橫一豎。筆順是 ,組詞:山羊、羊肉。
和:合體字,左右結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口”字加上“禾木旁”就是“和”字。組詞:和氣、和平。
蟲:獨體字。用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中國的“中”字下面加上一提一點。組詞:蟲子。
你:左右結構。左邊是單人旁,右邊上面是撇,橫鉤,下面是個“小”字,合起來是“你”字。組詞:你好、你們。
牛:獨體字,可以用中午,“午”字來記,最后一豎要寫長些,上面露頭。
草:上下結構,用熟字加偏旁來識記,用“早上”的早字,上面加上“草字頭”就是草。組詞:小草,草原。
同:認識“ ”同字框。半包圍結構,同字框里面加上一筆橫,一個口字。
5.抽讀生字和詞語的卡片,鞏固生字和會認字的音。
(三)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1.自己認真觀察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2.學生在書上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3.請學生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4.教師范寫“你、草”。
5.學生在書上練習書寫。寫后同桌相互評議,相互糾正。
6.學生正確地書寫生字作業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四、朗讀課文,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邊讀邊和插圖對照,能用一句話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附:板書設計
17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一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一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
1.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同。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課的生字和詞,并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內容,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輕聲讀課文,看看哪一自然段和哪一幅圖是對應的。請同學說一說。
2.請學生說說的好朋友都是誰?
板書:
小雞圖
小貓圖
小狗圖
小牛圖
3.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導學法。
(1)電腦出示3個題目:①誰是的朋友?②它請吃什么③是怎么說的?請同學們讀讀這3個題目。
(2)自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并且看看第一幅圖,電腦出示第一幅圖,思考投影上的3個問題。
(3)同桌同學討論這3個問題。
(4)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并回答問題。
①小雞是的朋友。②小雞請吃蟲子。③說:“謝謝你!我不吃蟲子。”
(5)小雞為什么請吃蟲子?從“請”字可以看出什么?“謝謝你”又說明了什么?為什么不吃蟲子呢?請學生回答?
(6)朗讀這一段,想想應當怎樣讀?
小雞用真誠的態度請吃蟲子,說話很有禮貌,感謝小雞的好意。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7)指導背誦:
①自己練習背。
②師生對背,教師提問,學生背相應的內容。
師提問:誰是的朋友?生背第一句。
他請吃什么?說什么?
③指名背誦。
4.學習第二自然段,運用學法。
(1)按照投影的3個問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段,邊讀課文,邊看圖。(電腦出示第二幅圖)
(2)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3)思考:小貓為什么請吃魚,為什么還不吃?
(4)用同樣的方法指導背誦。
5.自讀第三自然段,鞏固學法。
(1)請學生獨立按照問題思考這段。出示第三幅圖。
(2)指名讀這段,學生匯報學會了什么?
(3)有語氣朗讀這段。
(4)師生對讀,對背。
6.學習第四自然段,通過對比,理解內容。
(1)想想投影上的3個問題?(出示第四幅圖)請學生回答
(2)和小牛一同吃青草,說明了什么?
分析比較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不同?理解“和”、一同的詞義:
7.感情朗讀,明白道理。
為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特別是“謝謝你”要讀出的感激、高興的語氣。
三、表演課文,受到教育。
在學生理解,牢記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扮演這些小動物,戴頭飾進行藝術創造,讓學生在表演中發展語言,進行創造性思維,在說和動的快樂氣氛中受到教育。
四、續編故事,激勵創新。
教師啟發:還可以和誰交朋友?請大家都來當小作家和小畫家,給課文和插圖續寫上幾個片斷,怎么樣?由于有開頭故事作鋪墊,學生很快就會編出“和小魚交朋友……等。”可讓學生先說再畫最后寫,學生興致一定很高。
附:板書設計
17
小雞 吃蟲子 不吃……
小貓 吃魚 不吃……
小狗 吃骨頭 不吃……
小牛 吃青草 一同吃
探究活動
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戴頭飾進行表演,不僅發展學生語言,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9小山羊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7個生字,認識新偏旁“ ”(同字框)
2.會認4個字。
3.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認識同字框。
2.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正確、規范地書寫每個生字。
2.用簡練的句子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激發情趣,作好鋪墊。
一開課,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個《馬大哈管理員》的故事:從前,森林動物園來了一位新管理員—-猴子馬大哈先生。他認為動物園應該改變原先的生活方式,就對小羊說:“你太瘦了,不要再吃草了,改吃肉吧!這樣會使你變胖的。”又對小兔說:“別吃青菜蘿卜了,換換口味,吃魚吧!魚很有營養。”然后對小豬說:“現在流行瘦身體,你太胖了,不要吃飯了,還是吃草吧,這樣會變得苗條些。”小動物們一齊反對,可是猴管理員就是不聽。從此,小羊望著肉和骨頭,一口也吃不下,很快就病倒了;小豬整天吃草,身體苗條了,可連拿勺子的力氣都沒有了;小白兔沒有青菜蘿卜吃,哭著找媽媽,眼睛都哭紅了。森林里一下亂套了,猴管理員一心想把動物們管好,可是越管越槽,最后只好把他換了。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這個馬大哈先生到底錯在哪兒呢?那么他應該讓小羊、小兔、小豬吃什么呢?聽了這個故事,你們知道羊是吃什么的呢?對!羊是吃草的動物。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的故事。
板書:
17
二、結合插圖,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字,標出自然段。
2.分段讀課文,聽聽讀音是否正確。
3.讓學生縱觀全圖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和做朋友,學生可以邊看圖邊敘述。
三、進一步學習生字。
(一)學習生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讀生字
2.同桌互讀,比比誰讀得正確?
3.抽讀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
4.做拼音和生字的找朋友游戲。
(二)學習生字的形。
1.認識新偏旁“同字框”
2.自學生字的字形,理解字義。
3.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比比誰記憶字形方法最好,一會兒請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4.學生匯報學習字形字義的過程。
羊: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記憶,上面是八字頭,下面是三橫一豎。筆順是 ,組詞:山羊、羊肉。
和:合體字,左右結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口”字加上“禾木旁”就是“和”字。組詞:和氣、和平。
蟲:獨體字。用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中國的“中”字下面加上一提一點。組詞:蟲子。
你:左右結構。左邊是單人旁,右邊上面是撇,橫鉤,下面是個“小”字,合起來是“你”字。組詞:你好、你們。
牛:獨體字,可以用中午,“午”字來記,最后一豎要寫長些,上面露頭。
草:上下結構,用熟字加偏旁來識記,用“早上”的早字,上面加上“草字頭”就是草。組詞:小草,草原。
同:認識“ ”同字框。半包圍結構,同字框里面加上一筆橫,一個口字。
5.抽讀生字和詞語的卡片,鞏固生字和會認字的音。
(三)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1.自己認真觀察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2.學生在書上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3.請學生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4.教師范寫“你、草”。
5.學生在書上練習書寫。寫后同桌相互評議,相互糾正。
6.學生正確地書寫生字作業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四、朗讀課文,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邊讀邊和插圖對照,能用一句話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附:板書設計
17
第 1 2 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一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一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同。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課的生字和詞,并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內容,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輕聲讀課文,看看哪一自然段和哪一幅圖是對應的。請同學說一說。
2.請學生說說的好朋友都是誰?
板書:
小雞圖
小貓圖
小狗圖
小牛圖
3.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導學法。
(1)電腦出示3個題目:①誰是的朋友?②它請吃什么③是怎么說的?請同學們讀讀這3個題目。
(2)自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并且看看第一幅圖,電腦出示第一幅圖,思考投影上的3個問題。
(3)同桌同學討論這3個問題。
(4)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并回答問題。
①小雞是的朋友。②小雞請吃蟲子。③說:“謝謝你!我不吃蟲子。”
(5)小雞為什么請吃蟲子?從“請”字可以看出什么?“謝謝你”又說明了什么?為什么不吃蟲子呢?請學生回答?
(6)朗讀這一段,想想應當怎樣讀?
小雞用真誠的態度請吃蟲子,說話很有禮貌,感謝小雞的好意。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7)指導背誦:
①自己練習背。
②師生對背,教師提問,學生背相應的內容。
師提問:誰是的朋友?生背第一句。
他請吃什么?說什么?
③指名背誦。
4.學習第二自然段,運用學法。
(1)按照投影的3個問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段,邊讀課文,邊看圖。(電腦出示第二幅圖)
(2)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3)思考:小貓為什么請吃魚,為什么還不吃?
(4)用同樣的方法指導背誦。
5.自讀第三自然段,鞏固學法。
(1)請學生獨立按照問題思考這段。出示第三幅圖。
(2)指名讀這段,學生匯報學會了什么?
(3)有語氣朗讀這段。
(4)師生對讀,對背。
6.學習第四自然段,通過對比,理解內容。
(1)想想投影上的3個問題?(出示第四幅圖)請學生回答
(2)和小牛一同吃青草,說明了什么?
分析比較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不同?理解“和”、一同的詞義:
7.感情朗讀,明白道理。
為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特別是“謝謝你”要讀出的感激、高興的語氣。
三、表演課文,受到教育。
在學生理解,牢記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扮演這些小動物,戴頭飾進行藝術創造,讓學生在表演中發展語言,進行創造性思維,在說和動的快樂氣氛中受到教育。
四、續編故事,激勵創新。
教師啟發:還可以和誰交朋友?請大家都來當小作家和小畫家,給課文和插圖續寫上幾個片斷,怎么樣?由于有開頭故事作鋪墊,學生很快就會編出“和小魚交朋友……等。”可讓學生先說再畫最后寫,學生興致一定很高。
附:板書設計
17
小雞 吃蟲子 不吃……
小貓 吃魚 不吃……
小狗 吃骨頭 不吃……
小牛 吃青草 一同吃
探究活動
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戴頭飾進行表演,不僅發展學生語言,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第 1 2 頁
9小山羊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7個生字,認識新偏旁“ ”(同字框)
2.會認4個字。
3.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認識同字框。
2.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正確、規范地書寫每個生字。
2.用簡練的句子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激發情趣,作好鋪墊。
一開課,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個《馬大哈管理員》的故事:從前,森林動物園來了一位新管理員—-猴子馬大哈先生。他認為動物園應該改變原先的生活方式,就對小羊說:“你太瘦了,不要再吃草了,改吃肉吧!這樣會使你變胖的。”又對小兔說:“別吃青菜蘿卜了,換換口味,吃魚吧!魚很有營養。”然后對小豬說:“現在流行瘦身體,你太胖了,不要吃飯了,還是吃草吧,這樣會變得苗條些。”小動物們一齊反對,可是猴管理員就是不聽。從此,小羊望著肉和骨頭,一口也吃不下,很快就病倒了;小豬整天吃草,身體苗條了,可連拿勺子的力氣都沒有了;小白兔沒有青菜蘿卜吃,哭著找媽媽,眼睛都哭紅了。森林里一下亂套了,猴管理員一心想把動物們管好,可是越管越槽,最后只好把他換了。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這個馬大哈先生到底錯在哪兒呢?那么他應該讓小羊、小兔、小豬吃什么呢?聽了這個故事,你們知道羊是吃什么的呢?對!羊是吃草的動物。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的故事。
板書:
17
二、結合插圖,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字,標出自然段。
2.分段讀課文,聽聽讀音是否正確。
3.讓學生縱觀全圖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和做朋友,學生可以邊看圖邊敘述。
三、進一步學習生字。
(一)學習生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讀生字
2.同桌互讀,比比誰讀得正確?
3.抽讀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
4.做拼音和生字的找朋友游戲。
(二)學習生字的形。
1.認識新偏旁“同字框”
2.自學生字的字形,理解字義。
3.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比比誰記憶字形方法最好,一會兒請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4.學生匯報學習字形字義的過程。
羊: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記憶,上面是八字頭,下面是三橫一豎。筆順是 ,組詞:山羊、羊肉。
和:合體字,左右結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口”字加上“禾木旁”就是“和”字。組詞:和氣、和平。
蟲:獨體字。用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中國的“中”字下面加上一提一點。組詞:蟲子。
你:左右結構。左邊是單人旁,右邊上面是撇,橫鉤,下面是個“小”字,合起來是“你”字。組詞:你好、你們。
牛:獨體字,可以用中午,“午”字來記,最后一豎要寫長些,上面露頭。
草:上下結構,用熟字加偏旁來識記,用“早上”的早字,上面加上“草字頭”就是草。組詞:小草,草原。
同:認識“ ”同字框。半包圍結構,同字框里面加上一筆橫,一個口字。
5.抽讀生字和詞語的卡片,鞏固生字和會認字的音。
(三)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1.自己認真觀察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2.學生在書上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3.請學生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4.教師范寫“你、草”。
5.學生在書上練習書寫。寫后同桌相互評議,相互糾正。
6.學生正確地書寫生字作業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四、朗讀課文,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邊讀邊和插圖對照,能用一句話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附:板書設計
17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一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一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同。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課的生字和詞,并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內容,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輕聲讀課文,看看哪一自然段和哪一幅圖是對應的。請同學說一說。
2.請學生說說的好朋友都是誰?
板書:
小雞圖
小貓圖
小狗圖
小牛圖
3.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導學法。
(1)電腦出示3個題目:①誰是的朋友?②它請吃什么③是怎么說的?請同學們讀讀這3個題目。
(2)自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并且看看第一幅圖,電腦出示第一幅圖,思考投影上的3個問題。
(3)同桌同學討論這3個問題。
(4)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并回答問題。
①小雞是的朋友。②小雞請吃蟲子。③說:“謝謝你!我不吃蟲子。”
(5)小雞為什么請吃蟲子?從“請”字可以看出什么?“謝謝你”又說明了什么?為什么不吃蟲子呢?請學生回答?
(6)朗讀這一段,想想應當怎樣讀?
小雞用真誠的態度請吃蟲子,說話很有禮貌,感謝小雞的好意。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7)指導背誦:
①自己練習背。
②師生對背,教師提問,學生背相應的內容。
師提問:誰是的朋友?生背第一句。
他請吃什么?說什么?
③指名背誦。
4.學習第二自然段,運用學法。
(1)按照投影的3個問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段,邊讀課文,邊看圖。(電腦出示第二幅圖)
(2)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3)思考:小貓為什么請吃魚,為什么還不吃?
(4)用同樣的方法指導背誦。
5.自讀第三自然段,鞏固學法。
(1)請學生獨立按照問題思考這段。出示第三幅圖。
(2)指名讀這段,學生匯報學會了什么?
(3)有語氣朗讀這段。
(4)師生對讀,對背。
6.學習第四自然段,通過對比,理解內容。
(1)想想投影上的3個問題?(出示第四幅圖)請學生回答
(2)和小牛一同吃青草,說明了什么?
分析比較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不同?理解“和”、一同的詞義:
7.感情朗讀,明白道理。
為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特別是“謝謝你”要讀出的感激、高興的語氣。
三、表演課文,受到教育。
在學生理解,牢記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扮演這些小動物,戴頭飾進行藝術創造,讓學生在表演中發展語言,進行創造性思維,在說和動的快樂氣氛中受到教育。
四、續編故事,激勵創新。
教師啟發:還可以和誰交朋友?請大家都來當小作家和小畫家,給課文和插圖續寫上幾個片斷,怎么樣?由于有開頭故事作鋪墊,學生很快就會編出“和小魚交朋友……等。”可讓學生先說再畫最后寫,學生興致一定很高。
附:板書設計
17
小雞 吃蟲子 不吃……
小貓 吃魚 不吃……
小狗 吃骨頭 不吃……
小牛 吃青草 一同吃
探究活動
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戴頭飾進行表演,不僅發展學生語言,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9小山羊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7個生字,認識新偏旁“ ”(同字框)
2.會認4個字。
3.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生字,認識同字框。
2.結合插圖,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
1.正確、規范地書寫每個生字。
2.用簡練的句子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激發情趣,作好鋪墊。
一開課,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個《馬大哈管理員》的故事:從前,森林動物園來了一位新管理員—-猴子馬大哈先生。他認為動物園應該改變原先的生活方式,就對小羊說:“你太瘦了,不要再吃草了,改吃肉吧!這樣會使你變胖的。”又對小兔說:“別吃青菜蘿卜了,換換口味,吃魚吧!魚很有營養。”然后對小豬說:“現在流行瘦身體,你太胖了,不要吃飯了,還是吃草吧,這樣會變得苗條些。”小動物們一齊反對,可是猴管理員就是不聽。從此,小羊望著肉和骨頭,一口也吃不下,很快就病倒了;小豬整天吃草,身體苗條了,可連拿勺子的力氣都沒有了;小白兔沒有青菜蘿卜吃,哭著找媽媽,眼睛都哭紅了。森林里一下亂套了,猴管理員一心想把動物們管好,可是越管越槽,最后只好把他換了。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這個馬大哈先生到底錯在哪兒呢?那么他應該讓小羊、小兔、小豬吃什么呢?聽了這個故事,你們知道羊是吃什么的呢?對!羊是吃草的動物。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的故事。
板書:17
二、結合插圖,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字及自然段。
2.分段讀課文,聽聽讀音是否正確。
3.讓學生縱觀全圖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和做朋友,學生可以邊看圖邊敘述。
三、進一步學習生字。
(一)學習生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讀生字
2.同桌互讀,比比誰讀得正確?
3.抽讀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
4.做拼音和生字的找朋友游戲。
(二)學習生字的形。
1.認識新偏旁“同字框”
2.自學生字的字形,理解字義。
3.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比比誰記憶字形方法最好,一會兒請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4.學生匯報學習字形字義的過程。
羊: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記憶,上面是八字頭,下面是三橫一豎。筆順是 ,組詞:山羊、羊肉。
和:合體字,左右結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口”字加上“禾木旁”就是“和”字。組詞:和氣、和平。
蟲:獨體字。用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記憶字形。中國的“中”字下面加上一提一點。組詞:蟲子。
你:左右結構。左邊是單人旁,右邊上面是撇,橫鉤,下面是個“小”字,合起來是“你”字。組詞:你好、你們。
牛:獨體字,可以用中午,“午”字來記,最后一豎要寫長些,上面露頭。
草:上下結構,用熟字加偏旁來識記,用“早上”的早字,上面加上“草字頭”就是草。組詞:小草,草原。
同:認識“ ”同字框。半包圍結構,同字框里面加上一筆橫,一個口字。
5.抽讀生字和詞語的卡片,鞏固生字和會認字的音。
(三)正確、規范書寫生字。
1.自己認真觀察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2.學生在書上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3.請學生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4.教師范寫“你、草”。
5.學生在書上練習書寫。寫后同桌相互評議,相互糾正。
6.學生下確地書寫生字作業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四.朗讀課文,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邊讀邊和插圖對照,能用一句話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板書:
17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一樣。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一樣。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知道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同。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課的生字和詞,并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內容,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輕聲讀課文,看看哪一自然段和哪一幅圖是對應的。請同學說一說。
2.請學生說說的好朋友都是誰?
3.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導學法。
(1)電腦出示3個題目:①誰是的朋友?②它請吃什么③是怎么說的?請同學們讀讀這3個題目。
(2)自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并且看看第一幅圖,電腦出示第一幅圖,思考投影上的3個問題。
(3)同桌同學討論這3個問題。
(4)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并回答問題。
①小雞是的朋友。②小雞請吃蟲子。③說:“謝謝你!我不吃蟲子。”
(5)小雞為什么請吃蟲子?從“請”字可以看出什么?“謝謝你”又說明了什么?為什么不吃蟲子呢?請學生回答?
(6)朗讀這一段,想想應當怎樣讀?
小雞用真誠的態度請吃蟲子,說話很有禮貌,感謝小雞的好意。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
(7)指導背誦:
①自己練習背。
②師生對背,教師提問,學生背相應的內容。
師提問:誰是的朋友?生背第一句。
他請吃什么?說什么?
③指名背誦。
4.學習第二自然段,運用學法。
(1)按照投影的3個問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段,邊讀課文,邊看圖。(電腦出示第二幅圖)
(2)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3)思考:小貓為什么請吃魚,為什么還不吃?
(4)用同樣的方法指導背誦。
5.自讀第三自然段,鞏固學法。
(1)請學生獨立按照顧個問題思考這段。出示第三幅圖。
(2)指名讀這段,學生匯報學會了什么?
(3)有語氣朗讀這段。
(4)師生對讀,對背。
6.學習第四自然段,通過對比,理解內容。
(1)想想投影上的3個問題?(出示第四幅圖)請學生回答
(2)和小牛一同吃青草,說明了什么?
分析比較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不同?理解“和”、一同的詞義:
7.感情朗讀,明白道理。
為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特別是“謝謝你”要讀出的感激、高興的語氣。
三、表演課文,受到教育。
在學生理解,牢記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扮演這些小動物,戴頭飾進行藝術創造,讓學生在表演中發展語言,進行創造性思維,在說和動的快樂氣氛中受到教育。
四、續編故事,激勵創新。
教師啟發:還可以和誰交朋友?請大家都來當小作家和小畫家,給課文和插圖讀上幾個片斷,怎么樣?由于有開頭故事作鋪墊,學生很快就會編出“和小魚交朋友……等。”可讓學生先說再畫最后寫,學生興致一定很高。
板書:
9小山羊 篇10
教學理念:
采用多種讀書形式,讓學生能夠在讀中感悟,交流中理解。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自己獲取知識,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字5個,寫字8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心情。
3.復述課文內容,對小山羊和小灰兔做簡單評價。
4.懂得講信用的重要,自覺做到“說話算數”。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心情。
教學難點:
懂得講信用的重要,自覺做到“說話算數”。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 動物貼圖 課件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朋友,看看他們是誰?
出示小山羊和小灰兔圖片(貼圖或板畫),讓學生充分說一說。
2.板書課題,生讀。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聽老師配樂讀課文。
2.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字 。
3.檢查識字情況,出示詞語認讀。
4.小聲讀課文,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小山羊和小灰兔之間發生了什 么事?
指名回答,評議。
2.再讀,體會相約時的心情。
(個別讀、分角色讀、男女分讀、齊讀)
3.過度:小山羊和小灰兔好開心啊,因為他們可以一塊兒到森林里采蘑菇了。那么同學們,小灰兔回家拿來籃子,和小山羊去采蘑菇了嗎?你是從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知道的?
4.那么,小山羊和小灰兔之間到底又發生了什么事呢?出示自學任務
①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山羊做法的語句,用“——”畫出來。
②再讀課文,找出寫小灰兔表現的語句,用“﹏﹏”畫出來。
5.學生匯報,師相機板書
第一次
(1)小山羊是怎么做的?
小山羊在家里等啊等啊,等了很久也不見小灰兔來。
①生自讀這句話,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②交流感受(抓住“等啊等啊”、“等了很久”重點詞語,體會小山羊很守信用)。
③生體會讀。
④男女賽讀。
(2)小灰兔為自己的失約找了什么理由?
剛才在路上遇見了小刺猬,我們聊了一會兒,耽誤了一點兒時間,咱們吃了午飯再去吧。
①指名讀。
②談體會(結合“直到快吃午飯了,小灰兔才來”與“聊了一會兒,耽誤了一點兒時間”對比體會)。
③感悟讀,再次悟出小山羊很守信用。
④組內賽讀。
(3)總結學法
①分別找出小山羊和小灰兔表現的語句,讀一讀。
②抓重點詞交流感受。
③讀出感悟。
第二次
(1)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學第三自然段。
(2)小組展示讀。
6.因為小灰兔不講信用,所以當它讓小山羊第二天再等它時,小山羊還是那么堅決嗎?
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7.第二天早晨,小山羊會不會等小灰兔呢?
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8.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應該說話算數,做一個講信用的人。)板書:講信用
四、總結
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大家都能夠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在這里,老師送給你們兩句古語(完成“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背一背)
1.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2.言必信,行必果。
板書設計:
小山羊(圖)和小灰兔(圖)
第一次 等了很久 和小刺猬聊天
第二次 等到太陽下山 和小花狗玩
講信用
教學反思: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講信用中的第二課,主要是讓學生學做一個講信用的人,第一課《我必須去》從正面告訴學生如何做一個守信用的人,而本課則出現正反兩個人物的對比行為,讓學生體會不守信用時,對別人造成的傷害,致使他人對自己不信任繼而失去了朋友。
新課標特別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在出示課題時就讓學生對此質疑,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會讓學生有自己探究學習的興趣,自己發問,自己學找答案。
低年級學生對游戲充滿興趣,所以我在復習詞語時,利用詞卡、游戲等多種形式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氣氛達到良好的效果。
文中第一個自然段描寫了兩個好朋友相約采蘑菇的事情,讓學生揣摩他們的心情,加以體會,在讀中感悟。讓學生從自身體驗語言的重要。繼而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
在學習二、三自然段時,先由老師知道學習,接著回顧學習方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促進學生做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學習分組討論,每個孩子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利用指名讀、分角色朗讀、男女賽讀、集體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不守信用對別人造成的傷害。
在學習結束時,讓學生談自己的收獲,讓他們明白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以后的教學課堂中會多多注意糾正。
9小山羊 篇11
小山羊和小灰兔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主題單元《講信用》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字5個,寫字8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心情。
3.復述課文內容,對小山羊和小灰兔做簡單評價。
4.懂得講信用的重要,自覺做到“說話算數”。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心情。
2.懂得講信用的重要,自覺做到“說話算數”。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 動物貼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朋友,看看他們是誰?
出示小山羊和小灰兔圖片(貼圖或板畫),讓學生充分說一說。
2.板書課題,生讀。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聽課文錄音,聽準字音,標出段號,同時聽聽小山羊和小灰兔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同桌分段輪讀,相互評價正音。
4.出示詞語認讀,檢查識字情況:
早晨 做操 蘑菇 遇見 刺猬
耽誤 咱們 抱歉 順路 猶豫
試讀詞語,讀準字音。
同桌互讀互評。
齊讀,開火車讀。
5.指名分段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他生評價。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小山羊和小灰兔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指名回答,評議。
2.再讀,體會相約時的心情。
(個別讀、分角色讀、男女分讀、齊讀)
3.過度:小山羊和小灰兔好開心啊,因為他們可以一塊兒到森林里采蘑菇了。那么同學們,小灰兔回家拿來籃子,和小山羊去采蘑菇了嗎?你是從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知道的?
4.那么,小山羊和小灰兔之間到底又發生了什么事呢?出示自學任務:
①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山羊做法的語句,用“——”畫出來。
②再讀課文,找出寫小灰兔表現的語句,用“﹏﹏”畫出來。
5.學生匯報,師相機板書:
第一次:
(1)小山羊是怎么做的?
小山羊在家里等啊等啊,等了很久也不見小灰兔來。
①生自讀這句話,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②交流感受(抓住“等啊等啊”、“等了很久”重點詞語,體會小山羊很守信用)。
③生體會讀。
④男女賽讀。
(2)小灰兔為自己的失約找了什么理由?
剛才在路上遇見了小刺猬,我們聊了一會兒,耽誤了一點兒時間,咱們吃了午飯再去吧。
①指名讀。
②談體會(結合“直到快吃午飯了,小灰兔才來”與“聊了一會兒,耽誤了一點兒時間”對比體會)。
③感悟讀,再次悟出小山羊很守信用。
④組內賽讀。
(3)指導書寫“耽誤”,完成“語文天地”中的“描一描,寫一寫”。
(4)總結學法:
①分別找出小山羊和小灰兔表現的語句,讀一讀。
②抓重點詞交流感受。
③讀出感悟。
第二次:
(1)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學第三自然段。
(2)小組展示讀。
(3)指導書寫“歉”,完成“語文天地” 中的“描一描,寫一寫”。
6.因為小灰兔不講信用,所以當它讓小山羊第二天再等它時,小山羊還是那么堅決嗎?
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7.第二天早晨,小山羊會不會等小灰兔呢?
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8.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應該說話算數,做一個講信用的人。)板書:講信用
四、總結
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大家都能夠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在這里,老師送給你們兩句古語(完成“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背一背”):
1.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2.言必信,行必果。
附:板書設計
小山羊和小灰兔
小山羊 小灰兔
第一次 等了很久 和小刺猬聊天 講信用
第二次 等到太陽下山 和小花狗玩
9小山羊 篇12
作者:北京市宣武師范一附小 劉敏貞
教學過程 :
一、檢查復習
復習與本課生字有關的部首和字:讠、口、犭、鳥、又、青、乞、身、寸、苗、句。
二、新課(以字詞教學為主)
(一)出示圖片《小山羊》,提問后貼在黑板上。
(二)導入 新課: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小山羊》(板書課題)。自己先學一學,想想這一課說的小山羊什么事。誰知道自學的要求是什么。
生:自覺的要求是:
1讀準字音,2分析字形,3想想詞義,4讀讀課文。
(三)開始自學:(5?分鐘)老師默默聽取和指導學生討論和擺弄與生字有關的卡片。
(四)字詞教學。
師:這一課寫的什么事?
生:這一課寫的是小山羊請客的事。
師:我們很快把生字學一學,再看小山羊是怎樣請客的。誰來說說你都學會了哪些生字?
生:我學會了jī(雞),小雞的“雞”。雞有兩只翅膀像小鳥,所以是“鳥字旁”;左邊加“又一次”的“又”,把“捺”變成“點”,就是公雞、母雞的“雞”。
生:我是用換一部分的方法來記的:小鴨子的“鴨”把左邊的“甲、乙”的“甲”換成“又說一遍”的“又”,把“捺”變成“點”,就是雞蛋、烤雞的“雞”。
師:(邊聽邊板書“雞”,“捺點”用紅粉筆標出。)誰還學會了什么字?
生:我學會了吃飯的“吃”,吃字是“乞丐”的“乞”加上“口字旁”。
師:(板書“吃”)。“吃”的右邊為什么是乞丐的“乞”呢?
生:乞丐沒有錢跟別人要飯吃,所以右邊是乞丐的“乞”。
師:對。我們接著往下學吧!
生:我學會了māo(貓)和gǒu(狗)兩個字,因為貓和狗都是動物,表示動物的字差不多是“反犬旁”,所以貓字是麥苗的“苗”加上“反犬旁”,“狗”字是一句話的“句”加上“反犬旁”。
師:舉起“貓”和“狗”字的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生:我知道因為貓是喵、喵地叫(學貓叫聲)所以右邊是“秧苗”的“苗”。
師:大家覺得這課書的生字哪個是最難寫的?
生:我覺得謝謝的“謝”最難,要是用分析結構的方法來分析字形就不難了。
師:好,請你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就不覺得難了。(舉起“謝”字卡片)
生:“謝”字是左、中、右結構的字,左邊是“言字旁”(這時老師把折疊的“謝”字卡片翻出言字旁),中間是“身體”的“身”(這時老師打開卡片的中間部分,露出身字),右邊是“尺寸”的“寸”。(老師打開右邊的折疊部分,出現“謝”字),組成感謝的“謝”。
生:我還有個好辦法來記謝謝的“謝”,言字旁加上“射箭”的“射”就是“謝謝你”的“謝”字。
師:你說得也對,但是得認識并且會寫射箭的“射”,“謝”字才不會寫錯。
生:我有個辦法比說的好記。因為要說謝謝,就得發言說話,所以左邊是言字旁,說謝謝時要點點頭表示感謝,一點頭身子就得動,所以中間是身體的“身”字,點頭的時候,頭動得不大,也就有一寸,所以右邊是一寸的“寸”。(大家笑了)
師:大家都說得很好,你這個方法更好記,請大家一齊寫一遍。(全班同學書空。)
生:還有一個難記的字是骨頭的“骨”,老師,“骨”字可以說是上、中、下三部分組成的嗎?
師:你先說說看。
生:(接著說)上邊是“豎、橫折、橫折”中間是“禿寶蓋”,下邊是月字底,“月”字把“撇”變成“豎”。
師:我認為可以這樣記(邊說邊板書“骨”第二個“橫折”用紅筆突出。)
生:我給老師提個意見,“骨”字不應該說成是“月”字底,我查字典,“月”字部里沒有這個字,媽媽說它是自己成一個部首的。
師:好!你說得很好,不但學前做了準備,還敢于在課堂上提出不同意見,我覺得在單獨分析“骨”字的時候,也可以說是月字底,我們以后再研究好嗎?這課的最后一個字誰來分析一下?
生:最后一個字是qǐng(請),請客的“請”,“請”字是青草的“青”加上“言字旁”。
生:請喝酒的“請”,我是用換一部分的方法來分析的。“清潔”的“清”把“三點水旁”換成“言字旁”。
生:“請坐”的“請”是形聲字,要請人家坐下,就要說話,所以言字旁給請字標義,青年的青和請字的讀音差不多,所以青字給它標聲。
師:你能用形聲字的方法來分析“請”字,很好,獎勵你一朵紅花!(大家鼓掌),誰會用“請”來組成詞語,說句子?
生:請坐、請進、請問。
生:“請”字是禮貌用語,是“請走好”,“請進去”的“請”。
生:小紅說:“老奶奶,請您坐在我這兒吧!”
生:我請爸爸吃蘋果。
師:你們都說得好,也說得好,每人得一朵小紅花。(大家鼓掌)
鞏固復習(略)
論文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識字教學,又要注意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能讀、能寫又必須多識字,這是一對相互制約的矛盾。讀比較容易,學生只要掌握字音,理解詞義即可解決;寫,就要注意字的準確性,否則就會出現大量錯別字,影響意思的表達,造成一個難以克服的缺點。
學生在識字中,音、形、義三方面,字形是難點,解決了這個問題就為提前讀寫創造了條件。因此,關于字形教學必需進行改革,突破難點。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學,很快了解和掌握字形特點,從中摸索規律,正確書寫和運用,這樣會終生受益,下面主要談談字形教學方法的改革體會。
一、集中學習,分散鞏固
教學方法的改革有時必然牽動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工具之一,尤其是低年級不宜大動,因此在改革教學中,對教材只是稍做修改。
(一)集中學習漢字的基本筆畫
漢語拼音三周結束后即開始集中學習一二兩冊的27種基本筆畫。兩天學完。學習量大,時間少,初入學的孩子記憶有困難,所以要求適當降低。集中學習時只要留有深刻印象,能正確書寫即可,以后在學習各課生字時再復習鞏固,達到牢固掌握的目的。比如:學習“九、牙、女、手、角、這、那”等字時,在檢查復習中強調“乙”等筆畫名稱和寫法。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解決了新課難點。
(二)增加獨體字
加大教材中獨體字部分的學習量,增加一些必要的在漢字中做為偏旁部首的獨體字,也有些是把課文中的獨體字提到前邊來學。如增加和提前了“父、巴、工、廠、文、化、王、玉……”約五六十個字。這些字的字義、字形簡單易學,好記好寫,減輕了學生今后學習合體字的困難。在學習獨體字中,又便于復習鞏固漢語拼音,使學生做直呼音節的練習,基本筆畫復現的機會也增多了。所學獨體字以后又在合體字中不斷出現,為自學生字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多得。
(三)集中學習常見的偏旁部首
很多偏旁部首的寫法和名稱已在獨體字中學過,認寫很容易。六年制一冊共50個部首,約四節課完成,教學時著重指導書寫時一般所占的格位和幾種部首筆畫的變化。例如:“王、土、女”等在做偏旁時,最后一筆變成“提”。“足”作偏旁,“撇”變成“豎”,“捺”變成“提”。“舟”作偏旁,“橫”右邊不出頭。“車、牛”做偏旁時,“橫”變成“提”,而且筆順也隨之變化等。
綜上所述,提前集中學習即使難點分散、任務單一,又為學生自學打下基礎。所學知識逐漸鞏固,步步加深,減少六歲兒童學習上的困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二、引導學生在識字過程中認識漢字的構字規律
提高教學質量,貴在得法。識字教學方法適當,才能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漢字的構字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引導學生在識字中逐漸了解、體會和總結漢字本身的規律,對于解決字形的難點是十分有利的。
開始識字時就要重視字形的分析,把常見的幾種漢字組成的特點教給學生。比如:像形字等,除去讓學生細致觀察圖畫以外,還要把它們演變到“日、牛、木、弓”等方塊字的過程告訴學生。又如:人、苗、尖等會意字也要直觀、形象地指給學生,幫他們記憶字形,了解詞義。尤其是形聲字在低年級出現較多,教學時強調形旁標義,聲旁標音的特點。(一
年級只讓學生認識聲旁尚能起標音作用的形聲字。隨著年級的升高再提高認識。)除此,結合合體字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漢字一般是:一個字加一部分、去一部分或換一部分成為另一個字。學生懂得這些后就要求他們獨立分析字形。開始時,讓學習好的同學說,其他同學聽、學;然后中等生說,其他同學聽;最后稍差的同學在大家帶動下,自然而然地能夠自己分析字形了,至此,可以說字形教學的難點就突破了。比如,“魚”字,可以在獨體字“田”的上邊加“■■”,下邊加“一”。“花”字可用加部首,換部首和形聲字三種方法記憶字形。堅持用以上方法分析字形、記憶字形,不但可以活躍學生思維,也訓練了他們的聽、說能力。
三、教學生在自學中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
過去的教學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改證明學生在充分自學中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是培養識字能力的捷徑。當然自學不等于老師不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疑點,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解決問題,獲得知識,這樣的所獲才扎實牢固,還可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規律。
漢語拼音教學開始即教給學生自學方法,試著從形象具體的圖畫中觀察思考所學字母的讀音和字形,經過一段時間的指導練習,學生初步了解了如何自學,自學的好處,對自學產生了興趣。學生學習獨體字時已會用漢語拼音識字,教學要求就以分析字形、思考詞義為主,大部分獨體字學生能用筆畫組成的方法分析字形,少部分教給學生用筆畫和構字部件來分析。自學要求也隨著教學的逐步深入不斷提高。比如:“馬”字,是“■、■、■”組成的。“蟲”字是中國的“中”下邊加上“提、點”、“米”字是木頭的“木”字左肩扛著“點”,右肩扛著“撇”。學習合體字時一般要求用會意、指事、形聲字的構字方法來分析字形。但大部分字是用“加一部分、去一部分、換一部分”的方法進行分析記憶。比如:“什么”的“什”是十個桃子的“十”加上單人旁。也可用中華的“華”把文化的“化”換成單人旁就是“什么”的“什”。有些字也可用猜謎語、順口溜等有趣的方法記憶字形,比如:“要”字,可說“西下一女子”。“左、右”二字可說“一橫一撇長,工字在里藏,是左。”“一橫一撇長,口字在里藏,是右。”這樣既記住字形又區分了左、右的寫法,學生不會混淆。“花”字,除去用加一部分,換一部分的方法以外,主要讓學生用形聲字來分析。如:一般表示植物花草的字是“草字頭”所以草字頭給花標義;文化的“化”跟“花”的讀音相似給它標聲。
對學生的自學要求是:1看拼音讀準字音;2借助讀音和結構分析字形;3看圖想想字義;4讀讀句子。堅持讓學生自學可以活躍學生思維,訓練聽、說能力,又可以解決識字中的字形難點。
四、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突破字形難點
剛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勞,教學時要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習情緒,使他們在興趣盎然中邊玩邊學,充分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同時促使有意注意的發展,所以每種方式練習前都要提出明確的目的和要求,并且老師要為解決困難創設情境,以促使學生思維敏捷、靈活、有創造性的發展。以下介紹幾種游戲方法:
(一)每人準備一份偏旁部首和常用獨體字的小卡片,要求學生在學每課生字的前一天把要用的卡片找出用膠皮筋捆好放在鉛筆盒中,課堂自學或鞏固復習時可讓學生邊擺邊說出字形。
(二)準備磁性小黑板一塊。分析字形時,學生邊說老師邊在小黑板上擺出這個字,也可以把所有生字的構字部件打亂,擺在小黑板上。復習鞏固時指名幾個學生用這些構字部件組成新學的生字。
(三)排隊組字。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卡片打亂,發給每人一張,讓他們到講臺前來組成老師讀出的生字,全體同學認讀和評議。
(四)搶卡片,老師把許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師讀的字音,找出有關的卡片組成字,讀后組詞或說一句話,誰搶得多誰就可得一面小紅旗。
(五)查字典,學習了偏旁部首,就教給學生部首查字法,要求學生看到課外讀物中的生字,就自己動手查讀音、分析字形。有的還把查到的字寫在寫字本上,借此學了大量生字,受到家長好評。
(六)說句子,寫句子。學生作業 時每人用一張小紙條或寫話本,選兩個新學的詞寫一句或兩句話交給老師,老師看后在“紅花本”上印一朵光榮花,每周比一比誰的紅花多。
通過以上的練習,學生能夠大量識字,而且提高了讀寫能力。
點評
這篇課堂教學實錄,體現了劉敏貞老師在改革識字教學方面的主要經驗和成效。
從課堂教學中可以看出學生已具有自學漢字的能力,初步做到了“無師自通”。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學生能運用漢字的基礎知識,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較好地學習字的音、形、義,特別是能根據生字的特點,用多種方法分析記憶字形。如:他們能用熟字加一部分或換一部分的方法學習“雞”字;能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學習“貓、狗、請”三字;能用分析字形結構的方法或聯系生活經驗學習“謝”字等等。
二、學生能自己找出學習難點,自己開動腦筋解決難點。從課堂教學中還可以看到,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如:學生從“謝”字的字形,聯系到人們向別人致謝時的形象;能從抽象的文字聯想到日常生活中有關的具體事物,說明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聯想、想象能力。學生能用多種方法分析記憶字形,反映出學生已具有分析、綜合、類比等能力。學生能夠獨立找出字的難點、解決難點,能想出獨特的記憶字形的方法,這說明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也得到了發展。學生回答問題或敘述自己自學生字的方法時,語言清楚明白、比較簡練,這標志著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識字過程中也得到了發展。
一年級小學生的識字、思維、語言能力達到了這樣的水平,這和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方法是分不開的。聯系劉老師所寫的經驗,就不難看出劉老師在識字教學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原因:
一、教師從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出發,提前集中教了漢字的筆畫、偏旁部首和較多的獨體字。在教識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漢字的構字規律,并有步驟地指導學生在自學中運用這些最基本的漢字方面的知識,掌握識字方法。這都有益于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的形成。
二、教師教學生識字與發展學生的思維、發展語言相結合。從學生識字開始,教師就指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自學,敘述自己自學的方法和結果,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這樣,學生在自學生字的過程中就要自己組織思維和語言,從而促進了思維和語言的發展;學生思維、語言的發展,又進一步提高了識字能力。
三、教師能從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運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提出的教學要求明確恰當,又注意教學內容的前后聯系。學生經常在愉悅的氣氛中樂學、會學,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這也是教師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9小山羊 篇13
教學過程 :
一、檢查復習
復習與本課生字有關的部首和字:讠、口、犭、鳥、又、青、乞、身、寸、苗、句。
二、新課(以字詞教學為主)
(一)出示圖片《小山羊》,提問后貼在黑板上。
(二)導入 新課。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小山羊》(板書課題)。自己先學一學,想想這一課說的小山羊什么事,誰知道自學的要求是什么。
生:自學的要求是:1.讀準字音;2.分析字形;3.想想詞義;4.讀讀課文。
(三)開始自學。老師默默聽取和指導學生討論,擺弄與生字有關的卡片。
(四)字詞教學。
師:這一課寫的什么事?
生:這一課寫的是小山羊請客的事。
師:我們很快把生字學一學,再看小山羊是怎樣請客的。誰來說說你都學會了哪些生字?
生:我學會了jī(雞),小雞的“雞”。雞有兩只翅膀像小鳥,所以是“鳥字旁”;左邊加“又一次”的“又”,把“捺”變成“點”,就是公雞、母雞的“雞”。
生:我是用換一部分的方法來記的:小鴨子的“鴨”把左邊的“甲、乙”的“甲”換成“又說一遍”的“又”,把“捺”變成“點”,就是雞蛋、烤雞的“雞”。
師:(邊聽邊板書“雞”,“捺點”用紅粉筆標出)誰還學會了什么字?
生:我學會了吃飯的“吃”,吃字是“乞丐”的“乞”加上“口字旁”。
師:(板書“吃”)“吃”的右邊為什么是乞丐的“乞”呢?
生:乞丐沒有錢跟別人要飯吃,所以右邊是乞丐的“乞”。
師:對。我們接著往下學吧!
生:我學會了māo(貓)和gǒu(狗)兩個字,因為貓和狗都是動物,表示動物的字差不多是“反犬旁”,所以貓字是麥苗的“苗”加上“反犬旁”,“狗”字是一句話的“句”加上“反犬旁”。
師:舉起“貓”和“狗”字的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生:我知道因為貓是喵、喵地叫(學貓叫聲)所以右邊是“秧苗”的“苗”。
師:大家覺得這課書的生字哪個是最難寫的?
生:我覺得謝謝的“謝”最難,要是用分析結構的方法來分析字形就不難了。
師:好,請你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就不覺得難了。(舉起“謝”字卡片)
生:“謝”字是左、中、右結構的字,左邊是“言字旁”(這時老師把折疊的“謝”字卡片翻出言字旁),中間是“身體”的“身”(這時老師打開卡片的中間部分,露出身字),右邊是“尺寸”的“寸”,(老師打開右邊的折疊部分,出現“謝”字)組成感謝的“謝”。
生:我還有個好辦法來記謝謝的“謝”,言字旁加上“射箭”的“射”就是“謝謝你”的“謝”字。
師:你說得也對,但是得認識并且會寫射箭的“射”,“謝”字才不會寫錯。
生:我有個辦法更好記。因為要說謝謝,就得發言說話,所以左邊是言字旁,說謝謝時要點點頭表示感謝,一點頭身子就得動,所以中間是身體的“身”字,點頭的時候,頭動得不大,也就有一寸,所以右邊是一寸的“寸”。(大家笑了)
師:大家都說得很好,你這個方法更好記,請大家一齊寫一遍。(全班同學書空)
生:還有一個難記的字是骨頭的“骨”,老師,“骨”字可以說是上、中、下三部分組成的嗎?
師:你先說說看。
生:(接著說)上邊是“豎、橫折、橫折”,中間是“禿寶蓋”,下邊是月字底,“月”字把“撇”變成“豎”。
師:我認為可以這樣記(邊說邊板書“骨”,第二個“橫折”用紅筆突出)
生:我給老師提個意見,“骨”字不應該說成是“月”字底,我查字典,“月”字部里沒有這個字,媽媽說它是自己成一個部首的。
師:好!你說得很好,不但學前做了準備,還敢于在課堂上提出不同意見,我覺得在單獨分析“骨”字的時候,也可以說是月字底,我們以后再研究好嗎這課的最后一個字誰來分析一下?
生:最后一個字是qǐng(請),請客的“請”,“請”字是青草的“青”加上“言字旁”。
生:請喝酒的“請”,我是用換一部分的方法來分析的。“清潔”的“清”把“三點水旁”換成“言字旁”。
生:“請坐”的“請”是形聲字,要請人家坐下,就要說話,所以言字旁給請字標義,青年的青和請字的讀音差不多,所以青字給它標聲。
師:你能用形聲字的方法來分析“請”字,很好,獎勵你一朵紅花!(大家鼓掌)誰會用“請”來組成詞語,說句子?
生:請坐、請進、請問。
生:“請”字是禮貌用語,是“請走好”“請進去”的“請”。
生:小紅說:“老奶奶,請您坐在我這兒吧!”
生:我請爸爸吃蘋果。
師:你們都說得很好,每人得一朵小紅花。(大家鼓掌)
鞏固復習(略)
重在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小山羊》課堂教學評析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 寧德琮
這篇課堂教學實錄,體現了劉敏貞老師在改革識字教學方面的主要經驗和成效。
從課堂教學中可以看出學生已具有自學漢字的能力,初步做到了“無師自通”。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 學生能運用漢字的基礎知識,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較好地學習字的音、形、義,特別是能根據生字的特點,用多種方法分析記憶字形。如:他們能用熟字加一部分或換一部分的方法學習“雞”字;能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學習“貓、狗、請”三字;能用分析字形結構的方法或聯系生活經驗學習“謝”字等等。
2. 學生能自己找出學習難點,自己開動腦筋解決難點。從課堂教學中還可以看到,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如:學生從“謝”字的字形,聯系到人們向別人致謝時的形象;能從抽象的文字聯想到日常生活中有關的具體事物,說明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聯想、想象能力。學生能用多種方法分析記憶字形,反映出學生已具有分析、綜合、類比等能力。學生能夠獨立找出字的難點、解決難點,能想出獨特的記憶字形的方法,這說明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也得到了發展。學生回答問題或敘述自己自學生字的方法時,語言清楚明白、比較簡練,這標志著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識字過程中也得到了發展。
一年級小學生的識字、思維、語言能力達到了這樣的水平,這和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方法是分不開的。聯系劉老師所寫的經驗,就不難看出劉老師在識字教學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原因:
1. 教師從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出發,提前集中教了漢字的筆畫、偏旁部首和較多的獨體字。在教識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漢字的構字規律,并有步驟地指導學生在自學中運用這些最基本的漢字方面的知識,掌握識字方法。這都有益于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的形成。
2. 教師教學生識字與發展學生的思維、發展語言相結合。從學生識字開始,教師就指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自學,敘述自己自學的方法和結果,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這樣,學生在自學生字的過程中就要自己組織思維和語言,從而促進了思維和語言的發展;學生思維、語言的發展,又進一步提高了識字能力。
3. 教師能從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運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提出的教學要求明確恰當,又注意教學內容的前后聯系。學生經常在愉悅的氣氛中樂學、會學,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這也是教師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9小山羊 篇14
教學課題
小山羊和小灰兔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備課教師
鐵西區躍進小學楊丹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使學生了解講信用是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品質。
2、識字3個,學寫8個生字。3、繼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講信用”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及手段
課件、小山羊和小灰兔的圖片
教 學 流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來認識兩位動物朋友,它們是誰呢?(板書課題、出示小動物圖片)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
指導學生簡要復述
2、提出自讀要求
3、檢查自學情況(課件出示生字)
小游戲:摘蘋果
4、檢查朗讀情況
三、 細讀課文,感悟文意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引導學生發現句尾的兩個標點:問號和感嘆號,讀出語氣
2、學習第二自然段(課件出示自學任務)
⑴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⑵課件出示句子
理解重點詞語:等啊等啊,等了很久,一會兒,一點兒
⑶小結:小山羊很守信用;小灰兔對自己的錯誤輕描淡寫,好像很有理。
3、學習第三自然段(課件出示自學任務)
⑴板書小山羊和小灰兔的做法
⑵理解重點詞語:等啊等啊、直到、才來
⑶小結:小山羊相信朋友會守信用;小灰兔又為自己找借口,表面上看他很抱歉,其實一點兒也不慚愧。
4、學習第四自然段
啟發思考:小山羊猶豫什么?
四、拓展思維
1、第二天早晨,小山羊會不會等小灰兔呢?為什么?
2、讀了這個故事,你想對小灰兔說些什么?想對小山羊說些什么?如果你是小山羊,會怎么面對小灰兔?
3、小結: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應該說話算數,做一個講信用的人。(板書)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大家都做個言而有信的人(課件出示古語)
六、課外延伸
1、收集關于守信用的格言。
2、續寫故事。
齊讀課題
邊聽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聽后指名用一兩句話說一說小山羊和小灰兔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喜歡誰?不喜歡誰?
自由讀文,標出生字和自然段,想辦法解決字音
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組詞,說一說怎樣記住這個字
指名讀詞語,讀對的其他同學跟讀
四名學生接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字音讀得準不準確,
簡單評議
指名讀,思考:小灰兔提出了什么建議?小山羊是怎么說的?
分別用“商量”“高興、爽快”的語氣來試讀、齊讀
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
找出小山羊和小灰兔做法的語句畫出來,進行匯報交流
自由練讀,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同桌練讀
男女生比賽讀(男生:小山羊;女生:小灰兔)
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學課文
畫一畫,讀一讀
指名談一談自己讀后的想法和體會
同桌分角色讀
指名匯報讀
齊讀最后一段
理解“猶豫”一詞,自由發言,說明理由
展開想象,各抒己見
學生暢所欲言
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懂得講信用的重要性
加深情感體驗
齊讀兩則古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言必信,行必果。”
激發學生情感
課后完成
板書設計
小山羊 和 小灰兔
第一次 等了很久 和小刺猬聊天
第二次 等到太陽下山 和小花狗玩
守信用
9小山羊 篇15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識記生字“北、路、過、讓、辦、法、歡、迎”。認識部首“走之底”,能認真描寫“過、路、辦、法”4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按標點停頓。
3、背誦小熊和小山羊的對話,與伙伴合作演一演。
4、了解小熊和小山羊各自處事的行為,感受到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
教學重點:
能在語言環境中識記生字“北、路、過、讓、辦、法、歡、迎”。認識部首“走之底”,能認真描寫“過、路、辦、法”4個字。
教學難點:
了解小熊和小山羊各自處事的行為,感受到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問: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課題:39、小山羊和小熊
2、齊讀課題。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錄音,說說小山羊和小熊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2、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讀讀課后的生字,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好方法。
(3)小山羊和小熊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各在什么時候?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交流反饋:小山羊和小熊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各在什么時候?
出示句子。
一個冬天的夜晚,北風呼呼地刮著,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
一個夏天的夜晚,下著傾盆大雨。
①交流學習生字的情況:北、路、過。
②指導書空“北”。
③理解:北風呼呼、紛紛揚揚、傾盆大雨。
你還知道哪些詞語也是描寫天氣惡劣的?
(電閃雷鳴、雷聲隆隆、風雨交加、鵝毛大雪、大雪紛飛、雪花飄揚等等)
④朗讀句子。
2、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請用直線劃出小山羊說的話,請用曲線劃出小熊說的話。
出示句子。
(1)“熊哥哥,外面風大雪大,能讓我在您這兒住一夜嗎?”
“不行!不行!”
(2)“山羊弟弟,外面風大雨大,讓我在您這兒住一夜吧!”
“歡迎,歡迎,您睡床上,我睡地上。”
①交流學習生字:讓、歡、迎、辦、法。
②認識新部首“走之底”。
③朗讀句子,要求:不添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
學生自由練讀,老師對朗讀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抽生讀,老師隨時指導并讓學生體會兩次對話的不同語氣。
讀小山羊和小熊說的話。
3、聽了小山羊和小熊說的話,你喜歡誰?說說你的理由。
4、齊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讓學生把文中的對話背一背,再找自己的好朋友帶上頭飾演一演。
四、發揮想象,續編故事
1、師:聽了小山羊的話,小熊為什么會“紅著臉”走進了小山羊的家?
2、以小小組為單位,續編故事:小熊走進小山羊家后,它們各說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3、抽一小小組上臺表演。
五、復習鞏固,指導書寫。
1、抽讀字詞。
2、游戲鞏固。(聽音找卡片,看誰又準又快。)
3、讀一讀課后“讀”中第2句句子。
小馬熱情地說:“貓弟弟,要下雨了,請快上我的車吧!”
4、出示“過、路、辦、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里描摹“過、路、辦、法”。
9小山羊 篇16
《小山羊和小灰兔》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下冊《小山羊和小灰兔》是一篇關于信用的童話故事。小山羊和小灰兔是朋友,但是小灰兔對朋友不講信用,一再失信。小山羊應該怎樣對待小灰兔呢?他的問題也是所有學生在生活中會面對的問題,該如何講解才能讓孩子們感同身受,更易理解呢?
在教學中我進行了如下設計:教學第二自然段“小山羊在家等啊等啊……”這一句時,我沒有簡單地讓學生讀了了事,而是引導說:“小山羊在家里等的時候,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孩子們思維的閥門打開了,爭先恐后地說:“小山羊可能會想:啊,我一定要采最大最好的蘑菇!”“今天中午我可以做香噴噴的蘑菇湯了。”孩子們說得興高采烈,這時我又說:“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去了,小山羊又會想什么呢?”孩子們想了想,紛紛舉起了小手,說:“咦,小灰兔怎么還不來?”“他去哪兒了呢?”“他遇上什么事了嗎?”“他是不是忘了?”“哎,我采不成蘑菇了。”……孩子們嘆氣的樣子,活靈活現的展示了小山羊焦急等待的情形,這時再來指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自然是水到渠成。同時,我又抓住了文中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們體會小灰兔晚了兩次,而小山羊卻在家里焦急地等待了漫長的一天。講到此處,孩子們對守時守信有了更深地認識。
如何引導孩子們更好地走進文本,與文本親切地對話。我認為老師不僅是緊抓教材,更要深入教材,挖掘教材背后地內容,引導學生成為文中的主人公,設身處地地去想、去說、去做。
《小山羊和小灰兔》反思——從生活出發
本單元的兩篇主體課文都是圍繞著誠實守信這一主題來講的,而這些道理應該從學生的生活中去尋找。二課時首先從課文中的問題入手,先拋出問題——這時小山羊會怎么想?小灰兔會怎么說?然后用學生生活中最常見的事例來入手解答。例如——你的同學和你約好下午去打籃球,你在等的過程中心情怎樣?請你把你想說的話說出來,再帶著體會讀一讀這句話。這樣拋出去以后再回到文本中,不僅沒有偏離課文,還生動的使學生體會到了當時的情感,不過在處理的時候比較容易脫離文本。我在上第二課時的時候加強了談話理解,而忽視了情感的朗讀,讀書的時間還是太少,沒有達到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至少有部分后進生沒有達到這個水平,總之,低段的語文課再怎么說也不是品德課,一定要突出書聲朗朗。
9小山羊 篇17
教學目標:
1、認識“蘑、菇、猬、耽、歉”五個生字,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積累耽誤、抱歉、猶豫等詞語。指導學生書寫“灰、晨”等七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簡單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心情。
教學難點:
懂得講信用的重要,自覺做到“說話算數”。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 動物貼圖 課件 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字詞,隨文理解猶豫、抱歉的意思。
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人物對話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表達的語氣。
3、通過理解課文,對小山羊和小灰兔做簡單評價,激發守信意識。
4、練習續編故事,懂得在生活中做一個守信的人。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表達的語氣。
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課文、續編故事,懂得在生活中做一個守信的人。
教學準備:
多媒體、生字卡片
一、復習詞語,復述課文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相約時的高興
1、體會小灰兔邀請時的語氣。
2、體會小山羊的高興
范讀 : 小山羊高興地說:“好啊,快走吧!”
我這只小山羊怎么樣?(高興,快樂。板書)
抽讀,讀出小山羊的快樂。
全班一起來當一當這只高興的小山羊。
3、小灰兔是怎么說的,翻開書42頁,一起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
4、師:你們的朗讀熱情把老師也吸引了。分角色朗讀第一段。男生當小山羊,女生當小灰兔,老師讀剩下的部分。
(二)、學習二---三段
1、變序提問,掌握心情變化
小山羊高興地答應了小灰兔的邀請,可是最后它的心里變得-----板書猶豫
鼓勵孩子質疑。
自由讀課文2---3段,思考:這中間都發生了什么事?
2、匯報: 小山羊一共等了小灰兔幾次?
3、重點突破學習二自然段
①那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次等的情景。找出小山羊怎么做的語句,用“——”畫出來。找出小灰兔怎么說、怎么做的語句,用“﹏﹏”畫出來。再讀一讀。
②檢查反饋:出示小山羊表現的句子。指導朗讀
③檢查反饋:出示小灰兔表現的句子。
從他怎么說、怎么做中,你覺得他對朋友怎么樣?同桌討論讀出不同的感受。體會小灰兔的不守時,不尊重朋友,為自己的錯找藉口。
4、簡略學習三自然段
第一次小山羊從早晨一直等到中午,小灰兔卻失約了。那第二次小山羊又是怎么做的?引讀第三段小山羊的做法。
小灰兔呢?它又找了什么藉口呢?引讀小灰兔的做法。
理解態度的變化:這次小山羊還像第一次一樣滿不在乎嗎?你從哪里看出的?(抱歉)出示詞語卡片,隨文理解抱歉。
他完全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嗎?再次引讀。是啊,他又讓小山羊等了半天。全班一起再讀第三段。
(三)、學習第四段
①連連失約的小灰兔,當它再次邀請小山羊時,小山羊猶豫了。齊讀第四段。
②想象說話,理解猶豫。誰來幫老師填一填
小山羊想,我很愿意去 ,但是,如果 ,怎么辦呢?
是啊,小山羊又想去踩蘑菇,又擔心小灰兔不來,矛盾極了。文中用了一個詞,是----猶豫。出示卡片。現在你們明白猶豫的意思了嗎?
兩次的說話不算話,造成了朋友的不信任,帶著矛盾的心情讀。
三、思維訓練,突破難點
1、第二天早晨,小山羊會不會等小灰兔呢?你是小山羊,你會等嗎?
小組討論
2、反饋討論結果
3、拿出手中的筆,你們也來當一當小作家。續寫故事。
4、反饋讀。
四、總結
如果你不守信用,朋友會不不相信你。老師有句話要送給你們。
言必信,行必果。指導孩子們讀。
師解釋意思:說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善始善終。
(板書講信用)希望你們在生活中都做一個講信用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講信用
小山羊和小灰兔
高興
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