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說課設計(精選12篇)
《白鷺》說課設計 篇1
各位老師:
早上好!
我今天說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的一篇課文——《白鷺》。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條理清楚,主要寫了白鷺的外形和活動之美,語言流暢而傳神,營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濃郁綿遠的意韻,恰如清風拂過讀者的心田,又似純凈的溪水蕩滌內心的焦躁與煩悶。
因此教學本文除了帶領學生學會生字詞并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從而感受白鷺的美,感受文章描繪的意境的美。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我將在課前制作好課件,用形象直觀的動畫演示以及優美的音樂熏染,幫助學生感受白鷺的美,使他們如見其形,如臨其境。
我打算用一課時教學全文,具體環節如下:
首先多媒體演示白鷺的畫面,老師引說課題:清清的水田里,兩只水鳥正在垂釣。它們就是——(學生齊讀課題)
然后小黑板出示古詩《白鷺》,老師有感情地朗讀:“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魚兒溪水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這是大詩人杜牧筆下的白鷺。我國現代杰出的文學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雋永的筆墨描寫了白鷺,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賞讀這篇如詩如畫的美文。老師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聽清每一個字。接著出示“蓑毛、長喙、嗜好、玻璃框”,檢查朗讀,并指導用“嗜好”造句。(你自己有什么嗜好?你的爸爸、媽媽呢?)
生字詞障礙掃除后,很快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在作者眼中白鷺是怎樣的呢?讓學生用文中的話來回答,老師相機板書:“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接著讓學生輕聲讀2——5小節,體會白鷺的精致、巧妙,畫出有關的句子。接下來,大家交流,老師相機點撥,重點指導賞讀第5小節:“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這一節的朗讀指導我想這樣處理:指名朗讀后組織學生看白鷺的圖體會“流線型”,直觀感受白鷺絕美的外形,從而不露痕跡地引導學生讀出美感。這一節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對白鷺的喜愛,為了引導學生體會到這一點,我想安排一個比較讀的環節,讓他們將文中的四個“兒”去掉后讀一讀,從而啟發讀出對白鷺的喜愛之情。當然,“橫看成嶺側成峰”,對于同一個文本,從不同的視角來審視它,我們就會發現它的不同的教學價值,讀這一節光引導孩子領悟到白鷺的外形精巧如詩還不夠,我還想啟發他們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語言優美如詩,從而使他們自然而然地熟讀成誦。
在閱讀了課文的二至五自然段之后,可以讓學生試著填補句子:“白鷺實在是一首精巧的詩,你看”讓學生描述白鷺絕美的外形。學生借鑒文本語言來對白鷺進行描述的過程,是讓學生對文本語言進行模仿,將文本語言通過內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通過這一進一出,便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機會。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白鷺還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在學習6——9小節時,先讓學生輕聲讀六至九小節,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現了哪幾幅白鷺的畫面?學生很快就會進入“釣魚圖”、“了望圖”、“低飛圖”所勾勒出的優美的意境。
在欣賞“釣魚圖”時,先讓學生自由讀讀這一節,找出最喜歡的句子,讓他們在品讀中體會擬人句表達出的喜愛之情以及比喻句的韻味十足,“詩”趣橫生。再通過多媒體演示,讓白鷺在田間垂釣的畫面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使他們得到美的熏陶。
在欣賞“了望圖”時,重點引導學生想象:白鷺真的是在了望嗎?它可能在干什么?提示學生通過“早晨”、“孤獨”、“悠然”等詞想象出白鷺也許在等待早出的同伴、欣賞清晨的美景……就這樣,學生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望圖的回味無窮。
如果說“釣魚圖”讓學生感到詩趣橫生,“了望圖”使學生回味無窮,那么“低飛圖”則給學生帶來無窮樂趣。欣賞“低飛圖”時,重點引導學生從“樂”字中體會白鷺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帶來無窮樂趣,并讓學生動起來,邊讀邊用雙手輕輕地做出飛行的動作,此時,整個教室出現了一幅白鷺群飛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那無窮的樂趣。
白鷺不僅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而且是一幅畫,一幅活的畫。然而。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作者是怎么看的呢?通過引導學生朗讀第9節,體會白鷺就像一首優美的歌,同樣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欣賞完這組畫后,我會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的部分練習背誦。學生練背好后,出示第十小節:讓他們由衷地跟著作者一起感嘆——“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并從“實在”和“韻味無窮”這兩個詞中體會作者對白鷺的真切喜愛和熱烈贊美。
最后我讓學生為課文選一段合適的音樂旋律做背景音樂,使朗誦更能打動人,擁有極強的美感。大家暢談完后,老師播放旋律如行云流水般優美的音樂《寂靜山林》,師生一起配樂朗讀根據課文創作的小詩:
比白鶴柔婉
比朱鷺輕巧
比蒼鷺清純
像畫一樣悠然
如歌一樣優美
似詩一樣精巧
賞讀完全文,我想給學生留這樣幾道作業:
1、細細揣摩第七節,展開合理的想象,以《白鷺真的是在了望嗎?》為題,用“晴天的早晨,白鷺常常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為開頭寫一段話。
2、這篇精美的散文,為我們介紹了白鷺這種高雅、美麗的水鳥,優美的語言及其蘊涵的美妙的意境,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選擇一部分,精心準備,把自己的朗讀灌進磁帶,參加朗讀競賽。
3、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鳥的資料,準備開展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白鷺》說課設計 篇2
課前交流:
引導背誦贊美春天的詩詞,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詩詞的魅力。
導入:
1、 揭示課題:板書 白鷺
2、 引導學生背誦關于白鷺的詩(要求學生把詩的韻味誦讀出來)
3、 在你的心目中,感覺什么是詩呢?指名說說。
引導學生體會詩是精煉的,是美好的,是我們的國粹。要學會邊讀邊想象(詩中要有畫)
4、 導入:白鷺明明是水鳥,而大文豪郭沫若卻說它是…..(引:詩)是……(引:精巧的詩),是……(引韻味無窮的詩)白鷺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
三、自讀感悟:
1、自由朗讀1----5自然段,想一想白鷺是什么樣子的?
2、指名讀描寫白鷺樣子的句子.
指導:怎樣讀才能讓我看的清清楚楚呢?
再讀,指名讀(教師強調顏色和身段)
3、 出示幻燈:(白鷺)感覺怎么樣?引導學生對照圖畫來讀。讀出白鷺的美。
指名學生朗讀。
4、 白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引導學生理解“適宜、身段、精巧等)
整體又給你留下什么感受呢?你會用什么詞語來贊美它呢?
5、 引導讀書:是詩就要讀出詩的味道來,指名學生朗讀,引導學生評議。
6、 6---8 自然段是寫什么的?自由朗讀。
7、 在你的腦海中形成畫面了嗎?如果給畫面起名字的話,你想起一個什么樣的名字呢?
讀是思考
8、 合作交流。
9、 指名小組匯報:教師相機引導:
(1) 悠悠釣魚者:引導學生說,加什么語言才能使圖畫更沒呢?
朗讀思考,交流討論,小組匯報(引導:藍天、碧草、清水等用詩一樣的語言來描述)齊讀再次體會。
(2) 悠悠嘹望者:幫助學生理解:你如果站在小樹的絕頂,你有什么感受呢?而白鷺又是怎樣的?(讀讀)你認為它是在嘹望嗎?(引導學生討論,甚至是爭論)
引導:白鷺的一種嗜好就能引起我們許多幻想,所以作者說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3) 悠悠飛行者:齊讀:你看到了什么?
我不由得想起了王勃的一句詩—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怎樣改能用在白鷺的飛行上呢?
10、 出示圖畫:(幾幅活動的圖)這么美的白鷺,這么優美的文章,又能引起我許多幻想,我愛上了
齊讀最后一段體會。
11、 讀全文,讀出你的感受來。
四、課堂延伸:
1、有什么感受和發現想對大文豪說幾句呢?
引導學生暢談:
可以這樣:
(1)用文中描寫白鷺的語言來夸夸同學或其衣服什么的。
(2)深化寫作 的背景:2天寫出了3篇,寫作的目的是什么等
(3)學會遷移應運:大文豪抄襲別人的文章:模仿楚國辭賦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中描寫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白鷺》說課設計 篇3
有效教學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節課所追求的目標。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的設計和學法的精心指導,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的方面發展的效果比較顯著。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收獲不大,這就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教者教得費勁,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白鷺》是一篇語言優美、行文詩化的教學文本,全文洋溢著詩情畫意,這是一篇引導學生語言欣賞的好教材。我在和學生交流過程中,采用多種方法,實施了有效的教學。
一、“畫面題名”導入,先聲奪人
【師:白鷺真是一首精巧的詩。人們常說,詩中有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能不能找出幾幅優美的畫面?如果給你看到的畫面題名,那該用什么名字好呢?】
啟發學生說出“白鷺形巧圖、垂釣圖、t望圖、低飛圖。”然后借助多媒體展現四幅圖,給學生欣賞。
教學反思:課的伊始,其精彩的導入就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符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首先應是一篇流淌著詩意的美的散文。教者以給“畫面題名”導入,恰到好處。不但能夠很快地渲染一種氛圍,而且創設了“先聲奪人”的審美情境,讓課堂教學充滿詩情畫意,體現出鮮明的抒情格調,讓學生思考的'同時接受美的熏陶,這種熏陶不僅有利于語文學習本身,而且有利于學生心靈與人格的健康發育。這樣的導入,展現了教學環節的新穎性,吸引學生、激起學習興趣。每個學生會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
二、緊扣四幅圖,感受意境美。
【師:你最喜歡哪幅畫面?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幅細細品讀,看看哪些描寫使得畫面如此生動,從而吸引了你。在你認為值得品味的詞句下作上記號。】(學生自讀后交流)
1、啟發學生說出喜愛“白鷺巧形圖”的原因。
從“顏色的配合”“身體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的概括描寫,再從白鷺“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線型結構”以及“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的具體描寫中感受白鷺的精巧。之后,讓學生將白鷺與白鶴、蒼鷺進行對比,從“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中進一步感受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和諧之美。
2、啟發學生說出喜愛“白鷺垂釣圖”的原因。
作者說它在站著“釣魚”,把它當作人來寫了。我仿佛看到詩一般迷人的白鷺,靜悄悄地站在清水田里,垂著釣竿,悠然地等待魚兒上鉤,神態是那么閑適自在。確實,青青水田,倒影其中,韻味悠然,怎不令人不知不覺中牽入那特定的意境之中。
3、啟發學生說出喜歡“白鷺t望圖”的原因。
小樹微顫,身披霞光,白鷺在“t望”什么呢?這就增加了啟迪藝術想象的空間:它的雙眼透出柔和的光芒,它或許在領略清新美好的晨光;它的眼睛靈活的轉動著,那樣伶俐,或許在選擇理想的活動場所;白鷺深情地凝視著遠方,雙眼就像一泓深潭,它或許正等待遠出未歸的同伴。它也許在心中呼喚:親愛的朋友,你快回來吧。
4、啟發學生說出喜愛“白鷺低飛圖”的原因。
夕陽西下,暮色漸濃,炊煙裊裊。這時你或許想起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或許想象到白鷺低飛時那那舒展、輕緩、自由自在的形態多么迷人啊!
教學反思:葉瀾老師曾經說:“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為生命的涌動。”啟發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圖畫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思考中探究,在觀察中發現,并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發表自己的觀點,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者采用精當而富有詩性的教學語言,引領學生放飛想象,指導學生咀嚼品味;學生靈動的思維被激活,發現的火花被點燃,詩意的表述被引發。這樣,整個的教學過程就是一首詩,一首老師、文本、學生互動共享的詩。教師運用濃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韻律和諧而又優美動聽的語言去講課,就能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感情,充分顯示出教學語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抓住課文的語言特色,引導學生感受、品味、鑒賞作品那詩一般的語言,身臨其境、如癡如醉,進而引導學生模仿作品的語言風格即興創作。《白鷺》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三、感情朗讀,展開豐富想象。
感情朗讀要貫穿始終,讀中品味,有一種繞梁三日,余音裊裊之意境。白鷺的形美部分讀時語氣輕緩,美在大小適宜,色彩和諧。三幅白鷺圖流淌著寧靜、優美、含蓄、飄逸的詩意。這是三首抒情詩,朦朧詩。要讀出“靜中寓動”的美。讓學生仿佛看見白鷺正翩翩起舞,姿態是那樣高雅迷人;看見白鷺身著白紗裙,悠然又恬靜地微笑著。散文教學要啟發、引導學生讀出詩文的意境美、意蘊美、語言美。朗讀是活的、躍出紙外的,是綜合的、融貫顯現的,是靈動的,如同給人以生命。成功的朗讀賦予課文新的藝術生命,是對課文藝術的再創造。
教學反思:朗讀的過程是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過程。朗讀,特別是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從多方面立體化感知教材的美,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美的感受。可以盡情地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的共鳴,在愉悅的審美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強烈的思想教育,陶冶了情操,豐富了精神世界,美化了心靈,指導了言行。
在教學中,有結合白鷺組圖的誦讀,有再現生活中的白鷺的品讀,有體現白鷺無窮韻味的想象讀等等,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經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鮮活的語言,學生口念心誦,感受著清新活潑的文字,想象著美好的圖景,品味著作者的意趣。一遍又一遍吟誦,從感知到領悟,學生胸中有文,腦中有畫,對課文所蘊涵的形象美、意境美、情趣美以及語言之美有了深切的感受和體驗,朗讀時全情投入,朗朗書聲盡顯白鷺之美。
四、巧設“吟詩繪圖”作業,拓展抒懷。
(一)吟詩贊美。
【師:白鷺像芭蕾舞演員,是美的精靈。你們是小詩人,愿意拿起筆,寫幾句詩來贊美白鷺嗎?】
例1:“你像畫一樣悠然,如歌一般優美,似詩一樣精巧。你比白鶴柔婉,比朱鷺輕巧,比蒼鷺清純。”
例2:“你如春天一樣輕盈,夏天一樣浪漫,秋天一樣高遠,冬天一樣純潔。”
例3:“像一道清泉,一縷陽光,自在悠閑;像會唱歌的花朵,會跳舞的白云,盡情翱翔在藍天。”
(二)繪圖留影。
【師:你們真心喜歡白鷺,都成小畫家了。你們愿意拿起畫筆,來描繪白鷺嗎?】
教學反思:“吟詩繪圖”的作業設計旨在促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加深印象,獲得意味深長的心靈震動。看似樸素平常,其內在空間卻是廣遠的。走向生活的實踐容易操作,走向內心的實踐容易忽略,而人的心靈又是一個無限廣闊的空間。通過這樣的實踐作業直抒胸臆,學生被濃濃的詩意和詩情所感染,最大程度地發揮拓展延伸對孩子發展的影響力,讓學生在充滿詩意的教學中獲取文本的人文精神和言語智慧。
這節課的教學緊扣“美”展開文本,通過師生、生生間的對話,讓學生到文中去尋找白鷺的外在美,發現文中的語言美。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現了自主、自悟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讀、悟、練方面下功夫,在激情導法上把學生引向深入,真正體現了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仿、自說,牢固建立了知識結構,既發展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留足了空間。教學效果頗佳,學生在興趣盎然中感受到白鷺的優美,激發了學生熱愛鳥類和大自然的情感。
《白鷺》說課設計 篇4
《白鷺》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郭老用詩一樣的語言介紹了白鷺那精巧的外形,韻味無窮的動作,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傳統教學的遺憾
一直以來,我上課很少用課件,總認為,一些現代化的設備會剝奪學生想象權力,可能這是我為自己的懶找的一個借口,的確,在我的語文課上,我一直都是“素面朝天”很少有課件音樂這些輔助的工具,但是在上了《白鷺》第一課時后,我后悔了。在課前,我查了大量有關于白鷺的資料,在預習時候我讓有條件的學生也去網上找找有關白鷺的資料,在第一課時,學生交流自己對白鷺的了解,很多同學都提到“白鷺很嬌小,身高只有54厘米,全身上下雪白,除了鐵色的長喙和青色的腳”學生不能真切感受到對于一只鳥來說54厘米意味什么,他們通過文字在頭腦中很難形成一個畫面,他們對精巧的白鷺還是沒有一個直觀印象,其實,白鷺的精巧對于下面的學習有重要,當然家里有電腦的學生他們已經看到了白鷺,留下精巧的印象,可是無論他們怎么描繪,沒有親眼看過的同學始終無法真切體會白鷺的精巧,哪怕在第二課時我們學習了“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雖然在結束這篇文章的教學后我找來了一幅白鷺和其他鳥共存的畫,滿足了同學的好奇心,但是從一篇文章的教學來說,還是失敗了,如果在上課初出示,我想效果會更好。正如一位名師執教《大江保衛戰》時,在品讀人民子弟兵舍身保大堤時,適時播放了98年抗洪救災的真實畫面,當同學們看到波濤洶涌的激流中,戰士們不顧一切用自己的生命著成人堤時,當一首《為了誰》在耳畔想起時,我想你不感動都難,這樣的視覺聽覺震撼,能夠震撼心靈,這樣的震撼時品讀達不到的,這樣用現代化教學工具不是對我們的課堂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嗎?
填補文章想象空白處
郭老的文章的確很美,詩一樣的語言,在感受美的時候又給我們無盡的想象,郭老在描繪白鷺時這樣寫到“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見白鷺孤獨地站在小樹地絕頂,看來象是不大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地鳥少有地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嗎?”尤其是作者最后一個問句,在學習這段文字時,我讓學生結合作者的文字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鳥?” “我很佩服這只白鷺,因為它站在小樹絕頂,還很悠然。”,“我覺得這是一只能珍惜晴天的早晨,能珍惜明媚的陽光”,“懂得生活的白鷺。”“我覺得白鷺有和其他鳥不同的嗜好。這是一只灑脫的白鷺。”……學生將白鷺的個性特點說出來了,在知道朗讀后,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問號的答案:“它真的是在瞭望嗎?也許?”“也許也許它是在--------享受生活。”,“也許它是在--------享受晴天的早晨那大自然的風光。”,“也許它是在--------享受陽光。”在合理的想象后學生對白鷺更多了幾分了解。
《白鷺》說課設計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82
《白鷺》教學設計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第16課
如皋市下原鎮下原小學 朱亞紅
【教材解讀】
這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語言樸實流暢,優美如詩。尤其是字里行間飽含的那份濃濃的詩意,使人回味無窮。
課文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寫白鷺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適宜,十分精巧;
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寫白鷺在覓食、棲息、飛行時充滿韻味,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第四段(第十自然段),寫白鷺實在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整篇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流暢。全文看似狀物,讀來卻優美如詩。白鷺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字——美!它的顏色美,形體美,覓食、棲息、低飛的畫面更美!它給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無窮的樂趣。白鷺本身蘊含的這種無盡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傳達的!
【設計理念】
1、以讀為主,以讀為本。讀中品味白鷺如詩如畫的美,讀中積淀課文詩一般的語言。
2、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滲透語感訓練。重視學生個體對白鷺外形美、意境美的領悟和感受。
3、拓寬語文資源,創設詩意化的情境。通過貫穿整堂課的舒緩優美的輕音樂和意蘊無窮的白鷺畫面,創設一個詩意的教學情境,將如詩如畫的白鷺與如詩如畫的語言、音樂有機融合,引領學生達到“詩意化”的學習境界。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3、在品讀課文的同時,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舒緩優美的輕音樂。(可供播放40分鐘)
2、白鷺課件共四組。
第一組:白鷺與朱鷺、蒼鷺、白鶴的對比圖。
第二組:白鷺的外形圖及文字描述。
第三組:白鷺生活場景圖四幅及文字。(覓食、棲息、了望、飛行)
第四組:白鷺全部生活場景圖及文末一段文字。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激趣:
1、點擊課件,音樂聲起——
[音樂的伴隨,營造一種舒緩優美的課堂氛圍,為全文的品讀打下感情基調。]
2、導入:同學們,上一堂課,我們剛剛認識了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鳥,那就是——板書: 白鷺
3、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將一起欣賞郭沫若先生的這篇散文,用心走近白鷺,感受白鷺!——板書:16
二、賞讀1—5自然段,感悟白鷺的“精巧”美。
1、直入開篇,抓住中心:白鷺這種常見的鳥,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卻是一首——“精巧的詩”。
板書: 精巧的詩
2、指名回憶詩的特點:在你們印象中,詩有哪些特點呢?(大體感知即可)
3、布置自由朗讀課文1—5自然段,體會白鷺詩一般的“精巧美”。
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呢?打開課本,讀讀1—5小節,邊讀邊想邊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鷺的精巧?
[整體感知,讀出學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鷺外形的詩一般的精巧美。]
4、集體交流,引導,感悟。相機使用多媒體展示白鷺的外形圖和對比圖。
第二小節——概括描寫:白鷺顏色、身段搭配的和諧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并通過觀察課件中的白鷺感受它外形的和諧優美,讀出和諧美。)
第三小節——對比描寫:白鷺與白鶴、朱鷺、蒼鷺相比,有其獨特的小巧美和尋常美。(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受白鷺的美:小巧、玲瓏、柔和、平常。伴隨音樂,讀中感受如詩般精巧、美麗的白鷺。)
第五小節——具體描寫:白鷺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奪!(引導學生觀察白鷺的近景圖,說出白鷺的外形,讀中體會白鷺形體一切都很適宜,像詩一樣精巧,優美。)
[以讀為主,以讀為本,讀中品味“白鷺精巧如詩”——形美!無需教師過多的分析和贅述,從課文對白鷺外形的三處描寫入手,讀中體會白鷺外形的美麗。著重緊扣第5小結具體描寫白鷺外形的語言文字,引領學生品詞析句,在圖文結合中,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感受白鷺美在“色彩搭配和諧”,美在“身段大小適宜”。這樣,學生對“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就不難理解了。]
▲白鷺真是一首“精巧的詩”啊!古往今來,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聽聽課文6—9自然段,也許大家能從“白鷺”這首詩中找到優美的、富有詩意的畫面!
三、賞讀6—9自然段,感悟白鷺的“韻味美”。
1、范讀課文6—9小節。(音樂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關于白鷺生活的畫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鷺生活的哪些畫面呢?(覓食、棲息、低飛)
3、布置學生自讀自悟:哪些畫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讀一遍,畫出使你回味無窮的詞句,并寫下你的感受!
4、學生自讀自悟自寫,教師巡視指導。
5、指名學生集體交流,相機使用媒體展示畫面,師生導讀導悟。
第一幅圖——白鷺覓食(第6小節)
(1)、指名讀或說出讀后的感受。
(2)、展示畫面“覓食圖”:是啊,白鷺覓食恬靜安詳,如詩般迷人!
(3)、欣賞畫面并取畫名:多美的一幅畫,你們能給它取個畫名嗎?
(4)、精讀第一句,體會擬人手法的絕妙,體會白鷺與水田的和諧搭配。
文中不說白鷺“叼魚”,卻說它“站著釣魚”,你是怎樣理解的?
(5)、指名給畫配上畫外音,指導有感情地配樂朗讀課文,讀出詩一般的韻味。
第二幅圖——白鷺棲息(第7小節)
(1)、指名讀或說出讀后的感受。 。
(2)、展示畫面“棲息圖”是啊,白鷺垂釣美妙絕倫,白鷺登高棲息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3)、看看圖,讀讀畫面下的文字,再說說你們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點擊畫面隱藏的文字“人們說它是在了望,可它真的是在了望嗎?,質疑激趣,啟發想象:你們說,在晴天的早晨,白鷺悠然登高,獨處小樹的絕頂,真的是在了望嗎?
(6)、指名給畫配上畫外音。
(7)、配樂齊讀課文。的確,郭沫若的這一疑問,真能引起我們讀者無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尋味的生活畫面啊。用心讀一遍,讀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圖——白鷺低飛(第8小節)
(1)、指名讀或說出讀后的感受。
(2)、展示畫面“低飛圖”及第8小節的內容。
(3)、指導朗讀,讀出內心的悠然和快樂。白鷺低飛,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以無窮的樂趣!看白鷺乘著夕陽歸去,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4)、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目睹白鷺的親身經歷。
▲當我們再次聚焦白鷺生活的畫面不得不驚嘆于白鷺全身流瀉的詩一般的美!
第四幅圖——白鷺全部生活場景
(1)、展示白鷺生活場景組合圖,配樂讓學生靜靜地欣賞。
(2)、質疑:此時此刻,你覺得白鷺美嗎?它美中還有不足嗎?
(3)、指名集體交流,體會“白鷺本身就是優美的歌”!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4)、教師描述:是啊,白鷺真是如詩如畫如歌!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5)、全景圖中顯示第10小節文字: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6)、齊讀第10小節。讓我們和郭老一樣,面對這可愛的小精靈,發出內心的贊嘆吧!
(7)、板書: 韻味無窮的詩
[讀悟結合,讀思結合,圖文結合,讀中領悟“白鷺詩中有畫,韻味無窮”——意美!課文第一部分白鷺外形的直觀美是顯而易見的。如何讓學生感悟白鷺本身所蘊含的那種無窮無盡的韻味美,這是本堂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細細品味不難發現三幅富有詩意的畫面:覓食圖、棲息圖、低飛圖。教學中抓住三幅畫面,引導學生讀中品味,讀中遐想無窮的韻味,寫下自己讀中的感受,并根據畫面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策略。三幅圖先逐個展示,再同時展示,先部分,再整體,飽含濃濃的詩意,無窮的意蘊,加上詩一般的語言,以及多媒體課件中播放的優美柔和的輕音樂,孕育出美的品味,美的震撼,美的享受,使得學生對“白鷺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理解水到渠成!]
四、賞讀全文,總結全文。
1、賞讀全文。
也許白鷺這首精巧的詩,這首韻味無窮的詩,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誕生了這篇如詩如歌如畫的美文,細細品讀,感覺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白鷺深深的贊美和喜愛。讓我們伴著音樂,齊讀全文,盡情享受白鷺無盡的美!
2、齊讀。(音樂漸高)
3、指名說說欣賞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師總結:老師最想說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們人類發現美的眼睛。真誠地祝愿同學們人人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鷺這樣如詩如歌如畫的美!
五、布置課外作業。
1、背誦全文。
2、閱讀類似課文白鷺這樣的美文,寫下自己的感受。
[課外拓展延伸,增加閱讀積累,語言積累,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并使書面語言漸漸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形成語言表達的特色,為學生終生學習語文打下扎實的基礎。]
【自我評點】
1、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學設計中舒緩優美的輕音樂,意蘊無窮的白鷺外形及生活的畫面展示,為本堂課的學習創設了一個極富詩情畫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和諧悅耳的音樂聲中,直觀地欣賞白鷺的生活畫面,感受白鷺無窮的韻味,品讀課文流暢優美的語言文字,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對第一范文的喜愛。
2、以讀為主,以讀為本,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訓練
教學設計是簡單的,學生的學習是快樂的!在讀中享受白鷺“色彩搭配和諧,身段大小適宜”的形美;在讀中感悟白鷺“詩中有畫,韻味無窮”的意美,并在詩意化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個別入情朗讀,集體入境誦讀,努力達到詩意化的最高讀書境界。在讀中積淀課文詩一般的文學語言,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3、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在第一部分“讀中品味白鷺精巧如詩”的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著力從對白鷺外形的三處描寫入手,根據個體閱讀的閱讀感受尋找白鷺詩一般的“精巧美”,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受可言。在第二部分“讀中品味白鷺詩中有畫,韻味無窮”的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讀中遐想白鷺韻味無窮的生活畫面,并寫下自己獨特的感受,提煉自己獨具匠心的“畫名”,根據自己的感受為畫配上“畫外音”,再給課文想象補白,加上多媒體課件的適時運用,全方位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在極其開放、自由的對話平臺中,師生、生生間的交流魅力四射,孕育出學生獨特的感悟和想象,美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孕育出充滿濃濃語文色彩的快樂課堂! 3、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白鷺》說課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作者從哪幾方面寫出了白鷺的美?
(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鷺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過渡: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
二、賞讀課文第二段
1、作者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請朗讀第二段,分別找出與白鷺是“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相對應的語句。
2、學生交流。(2、5小節與白鷺是“精巧的詩”相對應;6、7、8小節與白鷺是“韻味無窮的詩”相對應。)
3、再讀第二段,邊讀邊想:這段主要寫了什么?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顏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這段是概括描寫,哪小節對應這一節進行了具體描寫?(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節。
“顏色的配合”從哪里可以體現出?(雪白的蓑毛、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讀后有何感覺? “身段的大小”從哪里可以體現出?(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你有什么體會?
(身段精巧,顏色和諧,一切都很適宜,的確精巧如詩。)白鶴、朱鷺、蒼鷺與它相比呢?
5、指導朗讀,體會作者語言優美如詩。
三、精讀第三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段作者為了表現“白鷺是韻味無窮的詩”,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白鷺?(覓食、棲息、飛行及白鷺不會唱歌)
2、其實這幾方面在作者的筆下恰如幾幅優美的畫,讓我們來品味品味。指名分節讀6、7、8、9小節。你能概括這幾幅畫面嗎?(白鷺釣魚圖、白鷺瞭望圖、白鷺晚飛圖)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小節,你最喜歡哪一幅圖?說說你的體會。四人小組交流。
4、匯報:
白鷺釣魚圖:
作者聯想豐富,用擬人的手法將捕魚的白鷺想象成在釣魚,以比喻的方法把整個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生動地描繪出白鷺在清水田里覓食時的迷人景象,韻味十足。
指導朗讀。
白鷺了望圖:
畫面富有詩意:孤獨、站在小樹的絕頂、看來不大安穩、卻很悠然、一種嗜好。引導學生感受白鷺孤獨站立在小樹絕頂悠然自得的獨特的美。
指導朗讀。
白鷺飛行圖:
指名讀。你是怎么體會“偶爾”這個詞的?(說明白鷺低飛并不常見)
“悠然地觀看這情景,可說是鄉村生活中的一大樂事”你體會到什么?(白鷺低飛給人以美的享受,帶來無窮樂趣。)
教師范讀。指導學生體會悠然的心境,讀出享受的情趣。
5、盡管白鷺的無聲會讓人覺得美中不足,但“無聲勝有聲”,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優美的歌嗎?齊讀第九小節。
你有什么體會?(白鷺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動那么高雅脫俗,它就是能給人們帶來快樂的一首無聲的歌。)
自由練讀。
6、這幾幅優美的圖畫令人沉醉,讓我們把它們記在腦海中,指導學生背誦第二段。
四、回讀第四段
現在你知道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韻味無窮的詩了嗎?(白鷺外形精巧,給人類美的享受;白鷺靜靜地“釣魚”、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飛行,高雅脫俗,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帶給人無比的快樂。)指導朗讀。
這段話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與第一段首尾呼應,總結全文)
五、總結全文
1、練讀全文,將你讀得最有意境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
2、生活中有沒有哪些情景也充滿韻味?(竹濤聲聲;白鴿群飛;日升日落……)
3、白鷺是一首詩,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作者的語言也精美如詩如畫,大家要反復咀嚼。
《白鷺》說課設計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76
《白鷺》詳案
作者:宋亮
執教者:宋亮 時間:XX年4月
內容:教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白鷺》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白鷺的美——如詩如畫如歌。
2、品味好詞佳句,鼓勵學生談自己獨特的感受,學習用詩一樣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過程:
1、同學們見過白鷺嗎?
2、我們來看有關白鷺的錄像,(播放白鷺的生活資料篇)。
3、白鷺看似平常,可在郭沫若的筆下是一首精巧的詩。(板書:精巧的詩)
4、仔細看看圖,試著再讀§1-5,試著自己描述白鷺的樣子。(生答)
5、剛才同學們都描繪了白鷺高貴、典雅的氣質,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試著自己練讀。
6、誰先來試一下?
哪一小節感受最深就讀哪一節?
7、看來,白鷺的外型已經吸引了你的關注。
讓我們再讀§1-5. ( 讀完后師述:白鷺真是一首精巧的詩。)
8、郭沫若先生對白鷺情有獨鐘,這讓他關注白鷺的一舉一動。
請你讀讀§6-8,注意白鷺的生活習性,注意自己的感受
9、自讀完后交流:
一生§6:先讀給大家聽,談談自己讀書的感受 (因為白鷺站在清水田里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圖畫。)
一生§7:認為這一段寫得比較好。讀給大家聽,最后一句寫得非常深刻。(人們說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嗎?)
一生§8:讀給大家聽,然后說了自己的感受。(學生說到白鷺在低低地飛,悠然地觀看這情景,是鄉村生活中的一大樂事。)
10、§7:出示白鷺圖,(同時音樂起) 師范讀§7
看了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話想說?白鷺站在那兒,它想干什么? (有個學生說白鷺在為遠方的朋友祈禱,有個學生說白鷺在欣賞太陽出來時美景,有個學生說白鷺在為朝陽添上一抹美麗的色彩……)這個孩子讀, 齊讀§7
11、這么美的一幅情景,誰愿意為它取個名字?
晨光下的天使(說理由)
藍天下的精靈(靈動的小鳥)
把這種天使、精靈、靈動的小鳥的感覺讀出來。
12、還有什么畫面給你感受深,讓你心馳神往。
§6:一生說,出示又一幅畫。(白鷺站在清水田里釣魚圖)
13、這么美的畫,可惜缺少畫外音。用你們的朗讀配上畫外音, 試著讀讀看。( 指名讀)你的朗讀讓我沉醉,同學們滿意嗎?試著一起讀。
14、這么美的畫,想不想為它取個名字?
15、§8圖畫非常美麗,驚鴻一瞥。出示圖:師讀,拉得近些,多么具有詩意的畫面,希望通過你們的朗讀把這種詩意讀出來。
你為什么讀是時候帶著甜甜的微笑?
生答:我想起了王勃的詩一句,落霞與孤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覺得人與自然、白鷺融為一體。
師:不妨讓我們再來感受一次。(讀)
16、讓我們再次回眸,再去讀§6——8(電腦出示剛才的三幅圖)
17、白鷺真是如詩如畫如歌
再看白鷺各種圖(生活習性)
18、師:我聽到了一聲聲驚嘆,你們在驚嘆什么?
生:白鷺是一首歌,一首撥動我們心弦的歌
生:白鷺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板書:韻味無窮的詩)
19、師:自然界的什么動物曾經帶給你神往,你們一定會說出很多,但一定會有它——白鷺(出示白鷺圖與題目,讀課題)
《白鷺》說課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如何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外開展讀課外書的活動,體驗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閱讀的愉悅,感受閱讀的樂趣。
2.在交流課上,與同學說說自己讀了哪些有關神話的課外書,分享讀書的快樂
3.在充分的閱讀中,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重點】與同學說說自己是怎樣讀有關神話的課外書的。
【教學難點】在充分的閱讀中,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故事書嗎?最近讀了什么書?書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有沒有關于神話的書?快來給老師講一講。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快樂讀書吧”享受讀書的快樂吧。
【設計意圖:通過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初步交流讀書帶來的樂趣,從而樂于閱讀更多課外書。開課伊始,就營造出一種濃濃的語文味,感受書香氛圍。】
二、了解神話
三、你讀過這些書嗎?
1.學生自由讀課本內容,標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在小組內交流疑難問題,不明白的可以在班上討論。
3.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教師進行引導。
(1)神話產生于人類遠古時代,是人類最早的幻想性口頭文學作品。是原始人類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并結合自己的想象力所產生的。當時生產工具簡陋,變幻莫測的自然力對人類形成嚴重的威脅,但原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處于極為幼稚的階段。日月的運行、晝夜的變化、水旱災害的產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們迷惑、驚奇和恐慌。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于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和人一樣,因此,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神話是原始人在那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企圖認識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種精神活動,同時也寄托了人類的向往和宗教的實化展現。
(2)神話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創世神話、神佛神話、英雄神話。
(3)神話中充滿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勞動者的愿望和世界萬物的生長變化都蒙上一層奇異的色彩。神話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類的`認識和愿望的理想化 。
(4)西方的神話更加豐富,古希臘神話是成體系的,神與神的關系復雜而且完整,主要見于兩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還有《神譜》、《變形記》等,以及古希臘的悲劇和喜劇。
就被史家統稱為"希臘神話",四、如何讀書
怎樣讀書呢?
1.小組交流討論。
2.教師指導。
教師小結:
(1)品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感受神話人物形象。
(2)品讀傳奇的故事情節,講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3)拓展課外閱讀資料,感受神話人物形象。
五、選擇閱讀類型
1.除了中國古代神話,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古希臘神話。
2.小組交流:向同學介紹你帶來的神話故事書,告訴他故事主要講什么,哪個地方最有趣。
【設計意圖:通過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讀過的故事,學生暢談自己的讀書感受,把自己讀到的故事說給小組里的同學聽,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訓練了他們的傾聽能力。】
六、精彩片段我先讀
《山海經·黃帝大戰蚩尤》黃帝帶領兵士乘勝追殺,忽然天昏地黑,濃霧迷漫,狂風大作,雷電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黃帝的兵士無法繼續追趕。原來蚩尤請來了“風伯”和“雨師”來助戰。黃帝也不甘示弱,請來天上的“女魃”幫忙,驅散了風雨。一剎那之間,風止雨停,晴空萬里。蚩尤又用妖術制造了一場大霧,使黃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黃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遠指向北方的現象,造了一輛“指南車”,指引兵士沖出迷霧。
《中國古代神話·吳剛伐桂》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古希臘神話·丘比特之箭》丘比特一直被人們喻為愛情的象征,相傳他是一個頑皮的、身上長著翅膀的小神,他的箭一旦插入青年男女的心上,便會使他們深深相愛。
《白鷺》說課設計 篇9
一、課前交流:
引導背誦贊美春天的詩詞,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詩詞的魅力。
二、導入:
1、 揭示課題:板書 白鷺
2、 引導學生背誦關于白鷺的詩(要求學生把詩的韻味誦讀出來)
3、 在你的心目中,感覺什么是詩呢?指名說說。
引導學生體會詩是精煉的,是美好的,是我們的國粹。要學會邊讀邊想象(詩中要有畫)
4、 導入:白鷺明明是水鳥,而大文豪郭沫若卻說它是…..(引:詩)是……(引:精巧的詩),是……(引韻味無窮的詩)白鷺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
三、自讀感悟:
1、自由朗讀1----5自然段,想一想白鷺是什么樣子的?
2、指名讀描寫白鷺樣子的句子.
指導:怎樣讀才能讓我看的.清清楚楚呢?
再讀,指名讀(教師強調顏色和身段)
3、 出示幻燈:(白鷺)感覺怎么樣?引導學生對照圖畫來讀。讀出白鷺的美。
指名學生朗讀。
4、 白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引導學生理解“適宜、身段、精巧等)
整體又給你留下什么感受呢?你會用什么詞語來贊美它呢?
5、 引導讀書:是詩就要讀出詩的味道來,指名學生朗讀,引導學生評議。
6、 6---8 自然段是寫什么的?自由朗讀。
7、 在你的腦海中形成畫面了嗎?如果給畫面起名字的話,你想起一個什么樣的名字呢?
讀是思考
8、 合作交流。
9、 指名小組匯報:教師相機引導:
(1) 悠悠釣魚者:引導學生說,加什么語言才能使圖畫更沒呢?
朗讀思考,交流討論,小組匯報(引導:藍天、碧草、清水等用詩一樣的語言來描述)齊讀再次體會。
(2) 悠悠嘹望者:幫助學生理解:你如果站在小樹的絕頂,你有什么感受呢?而白鷺又是怎樣的?(讀讀)你認為它是在嘹望嗎?(引導學生討論,甚至是爭論)
引導:白鷺的一種嗜好就能引起我們許多幻想,所以作者說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3) 悠悠飛行者:齊讀:你看到了什么?
我不由得想起了王勃的一句詩—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怎樣改能用在白鷺的飛行上呢?
10、 出示圖畫:(幾幅活動的圖)這么美的白鷺,這么優美的文章,又能引起我許多幻想,我愛上了
齊讀最后一段體會。
11、 讀全文,讀出你的感受來。
四、課堂延伸:
1、有什么感受和發現想對大文豪說幾句呢?
引導學生暢談:
可以這樣:
(1)用文中描寫白鷺的語言來夸夸同學或其衣服什么的。
(2)深化寫作 的背景:2天寫出了3篇,寫作的目的是什么等
(3)學會遷移應運:大文豪抄襲別人的文章:模仿楚國辭賦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中描寫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白鷺》說課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白鷺的美――如詩如畫如歌。
2、品味好詞佳句,鼓勵學生談自己獨特的感受,學習用詩一樣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過程:
1、同學們見過白鷺嗎?
2、我們來看有關白鷺的錄像,(播放白鷺的生活資料篇)。
3、白鷺看似平常,可在郭沫若的筆下是一首精巧的詩。(板書:精巧的詩)
4、仔細看看圖,試著再讀師1-5,試著自己描述白鷺的樣子。(生答)
5、剛才同學們都描繪了白鷺高貴、典雅的氣質,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試著自己練讀。
6、誰先來試一下?
哪一小節感受最深就讀哪一節?
7、看來,白鷺的外型已經吸引了你的關注。
讓我們再讀師1-5. ( 讀完后師述:白鷺真是一首精巧的詩。)
8、郭沫若先生對白鷺情有獨鐘,這讓他關注白鷺的一舉一動。
請你讀讀師6-8,注意白鷺的生活習性,注意自己的`感受
9、自讀完后交流:
一生師6:先讀給大家聽,談談自己讀書的感受 (因為白鷺站在清水田里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圖畫。)
一生師7:認為這一段寫得比較好。讀給大家聽,最后一句寫得非常深刻。(人們說它是在t望,可它真的是在t望嗎?)
一生師8:讀給大家聽,然后說了自己的感受。(學生說到白鷺在低低地飛,悠然地觀看這情景,是鄉村生活中的一大樂事。)
10、師7:出示白鷺圖,(同時音樂起) 師范讀師7
看了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話想說?白鷺站在那兒,它想干什么? (有個學生說白鷺在為遠方的朋友祈禱,有個學生說白鷺在欣賞太陽出來時美景,有個學生說白鷺在為朝陽添上一抹美麗的色彩……)這個孩子讀, 齊讀師7
11、這么美的一幅情景,誰愿意為它取個名字?
晨光下的天使(說理由)
藍天下的精靈(靈動的小鳥)
把這種天使、精靈、靈動的小鳥的感覺讀出來。
12、還有什么畫面給你感受深,讓你心馳神往。
師6:一生說,出示又一幅畫。(白鷺站在清水田里釣魚圖)
13、這么美的畫,可惜缺少畫外音。用你們的朗讀配上畫外音, 試著讀讀看。( 指名讀)你的朗讀讓我沉醉,同學們滿意嗎?試著一起讀。
14、這么美的畫,想不想為它取個名字?
15、師8圖畫非常美麗,驚鴻一瞥。出示圖:師讀,拉得近些,多么具有詩意的畫面,希望通過你們的朗讀把這種詩意讀出來。
你為什么讀是時候帶著甜甜的微笑?
生答:我想起了王勃的詩一句,落霞與孤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覺得人與自然、白鷺融為一體。
師:不妨讓我們再來感受一次。(讀)
16、讓我們再次回眸,再去讀師6――8(電腦出示剛才的三幅圖)
17、白鷺真是如詩如畫如歌
再看白鷺各種圖(生活習性)
18、師:我聽到了一聲聲驚嘆,你們在驚嘆什么?
生:白鷺是一首歌,一首撥動我們心弦的歌
生:白鷺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板書:韻味無窮的詩)
19、師:自然界的什么動物曾經帶給你神往,你們一定會說出很多,但一定會有它――白鷺(出示白鷺圖與題目,讀課題)
《白鷺》說課設計 篇11
課型
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鷺、嫌”等8個生字,會寫“素、宜” 等11個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
3.學習作者通過對比、直接描繪等方法體現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贊美之情,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本課通過對比的手法和從多角度描寫白鷺的美。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對比、直接描繪等方法體現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贊美之情,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鷺、嫌”8個生字,會寫“素、宜” 11個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本課通過多角度描寫白鷺的美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白鷺的圖片
設計意圖
一、謎語引入,介紹資料。(出示課件2)
1.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則謎語,這是一首古詩。“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魚兒溪水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嗎?對,是白鷺,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筆下的白鷺(出示白鷺的圖片)今天我們就學習現代杰出文學家郭沫若的《白鷺》這篇課文,同學們知道郭沫若嗎?(板書:白鷺)
2.展示交流有關郭沫若的資料。(出示課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四川樂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學。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星空》;劇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選自《郭沫若全集·文學篇》,寫于1942年10月31日。《白鷺》也作《鷺鷥》。白鷺就是鷺鷥,它是鷺的一種,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魚蝦等。
3.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運用謎語引入,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增加學生的詩歌積累。
新課教學
X分鐘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出示課件4)
2.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帶著以下問題默讀課文:(出示課件5)
(1)課文主要描寫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
(2)作者描繪了幾幅圖?分別給這幾幅圖取一個名字。
(3)作者對白鷺是怎樣的情感?你能找出相應的句子嗎?
(4)你能給課文分成幾部分?每部分的內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學成果,解決問題。
師:這篇課文主要描寫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這個特點希望同學們用一個詞語總結出來。
(板書:白鷺-----外形美)
作者描繪了幾幅圖?你分別給它們取了什么名字?
《白鷺》說課設計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09
《白鷺》賞析
鳳凰語文網友純純桂花影
一、{本課學習目標}
1.了解文章如何抓住白鷺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準確地描摹白鷺的大小、形狀、顏色,表現白鷺的神韻。
2.體會作者對平凡而高潔、質樸而美好的事物的贊美和向往之情,了解作者如何把這種感情融入對白鷺的狀寫中。
3.認識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在狀物中的作用。
二、{重點提示}
1、本文的層次安排:
本文狀寫了白鷺的形、色和神態,贊頌了尋常的白鷺所蘊含的內在美,抒發了作者對平凡而高潔、樸素而美好的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贊美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這里以精練、優美、含蓄的詩喻白鷺的形美和神美,創造出深邃的意境,引人想像。詩是一種文學體裁,它形象性強,語言凝練,具有音樂美,能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飽滿、強烈的思想感情。作者開篇把白鷺比作一首精巧的詩,來贊美它的形美和神美,凝練、概括、含蓄、有韻味。
第二部分(第2—8段)具體描寫白鷺。這部分可分為兩層。
第三部分(第9、10段)進一步贊美白鷺。
這里作者先抑后揚,先說白鷺沒有美妙動聽的歌聲,似乎在批評它的不足,而后隨之一揚,“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優美的歌嗎?”那又何必再會唱歌呢?接著又一揚,“不,歌未免太鏗鏘了。”是說白鷺勝過優美的歌——它像詩一樣,沒有鏗鏘的曲調,但富有音樂美。這種含蓄的音樂美要勝“歌”一籌。這樣寫比直接贊揚白鷺完美,更有感染力,既照應了上文對白鷺外形和內在美的描繪,又能表達出作者對白鷺的極度喜愛之情。最后作者再用詩作比,照應開頭,并進一步把白鷺比作“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更突出表現了白鷺尋常、樸素卻含有無限美的內蘊,這種美是需要人們去尋求的,是在尋求中才能理解到的。不但照應了前文對白鷺的描寫刻畫,表達了作者對平凡而美好的事物的贊美,對樸素高潔的境界的追求、向往,同時還啟示人們去尋求平凡事物中美好的東西。
2、 對于第二部分的具體賞析:
第一層(第2—5段)描摹白鷺的形體、顏色。先概括寫白鷺的大小、顏色都很“適宜”。接著用白鶴、朱鷺、蒼鷺作比較,具體表現白鷺大小的適宜。再用“然而”一轉,對人們不注重平凡的白鷺、忽略了它的美而深表遺憾。緊接著用了一連串生動形象的排比句,以夸張的手法,具體狀寫白鷺的蓑毛、’長喙、身段、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十分精當地贊美白鷺平凡樸素的外在美。
第二層(第6—8段)刻畫白鷺的神態,揭示它的內在美。
作者就白鷺愛活動于水田、湖沼,主食小魚等水生動物和愛棲息于樹頂的生活習性,巧妙地把白鷺放在不同的自然風光的映襯中進行描繪,突出了白鷺的神韻,揭示了它詩一樣深邃的內在美。
3、 對于三幅描寫白鷺的圖畫的欣賞:
第二部分的第二層的三幅畫面,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構成生動美妙的意境,讓讀者展開聯想,從中領略白鷺所蘊含的美。
第一幅畫,清水田里釣魚。清幽、明凈的背景中,一兩只白鷺站著釣魚,悠閑自在,而且“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出的鏡匣”。這說明由于白鷺的存在,整個大自然便充滿詩情畫意。 。
第二幅畫,清晨小樹絕頂上望哨。晴朗的天空下,清新的晨風中,居高臨下的位置上,一只白鷺姿容端莊凝重,神情嫻靜肅穆,動作優雅矜持。透過畫面給人一種清新高潔之感,一種超凡脫俗之美。“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肯定句后面緊接加上個疑問句,給白鷺和畫面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愈發引人遐想。
第三幅畫,黃昏的空中低飛。黃昏的空中白鷺低飛的畫面把人們所向往的安定、和平、純潔、恬美的境界具體地、活生生地展示出來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是極好的享受,因此說這“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白鷺的外表既尋常又有一種恰如其分的美妙,它置身于大自然中又以它特有的神韻給大自然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顯露出它內在的美。這部分上下兩層緊密結合共同展現了白鷺平凡而美好,樸素而高潔的素質,賦予白鷺特有的藝術感染力。
4.本文的寫作特點:
(1)對白鷺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抓得準,摹形、繪色準確、生動又飽含深情。
(2)把白鷺放在三幅不同背景的畫面中描繪其神韻,使其充滿詩情畫意。
(3)首尾照應,結構嚴謹;語言凝練、優美,感情充沛。
(4)修辭方法運用靈活、恰當,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關于《白鷺》一文的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42年,屬于作者第二創作高潮時期的作品。當時正值抗戰第二階段,蔣介石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若于1942年10月31日被迫辭去國民黨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職務,言行受到反動派的限制。他說:“中國目前是最為文學的時代,美惡對立、忠奸對立異常鮮明,人性美發展到極點,人性惡也發展到極點”,“只等有耐心的,謙抑誠虔、明朗健康的筆來把它寫出”。所以他這個時期的雜文以愛國反奸為中心內容,贊頌愛國者的忠義,揭露賣國者的奸惡。本文作者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征,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抒發了作者對平凡中的高潔而樸素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