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第7組復習教案(精選3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7組復習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將真摯的情感寫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2.識記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3.積累《馬詩》。
4.完成復習資料中第七單元的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sù liào bǐnɡ ɡàn jié zòu yuè pǔ jí xiánɡ qǐ pàn jí sù rì kòu
huá ɡuì yīnɡ wǔ qì ɡài shānɡ ɡǎn cānɡ mánɡ xiānɡ yī xiānɡ suí
yì yánɡ dùn cuò shí bēi jiāo zào bù ān màn bù jīnɡ xīn jiǔ bié chónɡ fénɡ
yù xuè bó shā zhèn ěr yù lónɡ hénɡ zāo bú xìnɡ chǔ bèi ɡān cuì shī zōnɡ
xián ɡuànɡ juān kè yuán ɡù àn dàn xiāo shòu zhī jué kōnɡ luò luò
ɡuānɡ tū tū lěnɡ qīnɡ qīnɡ zhí ɡōu ɡōu bù ɡān luò hòu qiān fānɡ bǎi jì
kū xiào bù dé chánɡ tú bá shè dà yáo dà bǎi wú yǐnɡ wú zōnɡ
二、成語填空
揚頓 相相 不安 不心 久別
不幸 耳聾 搏殺 不甘 不得
長途 大大
三、理解課文內容填空
1、《老人與海鷗》前半部分通過老人 、 和
等事例表現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部分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面前 、 、 、 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令人震撼的情。
2、《最后一頭戰象》作者_________,被稱為“ ”,作品有《 》《 》《 》。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中幸存的最后一頭戰象,在臨死前做了四件事情,課文以 為序,扣住四個感人片段: 、 、 、 。
四、按原文填空
1、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 ),飛成一篇( )。
2、老人望著高空( )的鷗群,眼睛里帶著( )。
3、海鷗們( )翅膀,( )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 )的親屬。
4、過了一會兒,海鷗( )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 ),像是為老人守靈的( )。
5、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 )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 ),像是見到( )。
6、土坑約有三米深,嘎羧( )在坑底,( )著臉,鼻子( )在腿彎,一只眼睛( )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7、它站在江灘的( )上,( )著( )的江面。然后,它( )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 ),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 )的吼叫。這時,他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 ),吼聲( ),驚得江里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8、大漠沙如雪, 。 ,快走踏清秋。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7組復習教案 篇2
復習教案(八)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特點把人、事結合起來描寫的寫作方法。
2.背誦《伯牙絕弦》,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月光曲》的第九自然段。
4.背誦識記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5.積累日積月累中的十六個詞語。
6.完成復習資料中第八單元的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pǔ xiěyōu jìnɡlà zhúshī mínɡchún shǔmò shēnɡ(qīnɡ yōuqín jiànáo zuìsū xǐnɡfēi bēnjì lùlái yīn hé
shà shí jiānwēi bō lín líntàn fǎnɡjiāo shèfēnɡ cǎifù yuēdàn yǎzhuō mōchèn tuō
huàn jué shēn yuǎnyì lìjiànɡ shēnɡmó fǎnɡzào jiùshēn duànkànɡ yìfēnɡ dùliàn jiù
dà yánɡ bǐ`ànyǒu zhāo yí rìwú yán yǐ duì bù jiě zhī yuánàn wú tiān rì
yǎn mào jīn xīnɡyì fǎn chánɡ tàiwéi suǒ yù wéishǔ qù hán lái
bú zài huà xiàqiè qiè sī yǔ diāo liánɡ huà dònɡɡǔ sè ɡǔ xiānɡ
qiǎo duó tiān ɡōnɡdú jù jiànɡ xīn yǐn rén rù shènɡyú yīn rào liánɡbú luò kē jiù
yǎ sú ɡònɡ shǎnɡ měi bú shènɡ shōubié jù yì ɡé
kuài zhì rén kǒuqǔ ɡāo hè ɡuǎmiào bǐ shēnɡ huāyánɡ chūn bái xuě
bǐ zǒu lónɡ shébù tónɡ fán xiǎnɡ jié zé `ér yúxiǎnɡ `è hánɡ yún
二、成語填空
1、填字組詞,選擇恰當的填入括號中
余音繞妙筆生引人入
美不勝雅共賞獨匠心 巧天工膾人口
⑴小作者真是 ,寫出的文章構思 內容 。
⑵音樂會上,既有 的流行音樂,也有 的世界名曲,一曲終了, ,令人回味無窮。
⑶這些冰雕藝術品太美了,真是 、 。
2、將成語補充完整
微波( ) 有一( )日 大洋 梁( )棟
古( )古( ) 不落 龍蛇 曲高( ) ( )白雪
不同( ) 別一 不解( ) ( )天日 ( )金星
一反( ) 為( )為 去來 不再( ) ( )私語
( )有神 無( )對
三、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伯牙絕弦》這個傳說,人們用 比喻朋友間友誼深厚;用
比喻知音難覓或者樂曲高妙。
2、《月光曲》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
和 ,又表現了他 和 ,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 ,更要依靠 的情感。作者在敘事中進行恰當的 ,使文章的表達更 、感情更
。貝多芬是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尊稱為 。
四、按原文填空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 ”
2、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 。
3、伯牙 ,鐘子期必 。
4、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正從 的地方 。
的海面上, 灑滿了 。月亮 ,穿過
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 ,卷起了
。被月光照得 浪花, 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臉上,照著她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 照耀下的
的大海。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7組復習教案 篇3
第六組
教學內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第六組課文基礎知識
教學目標:
1、搜集和閱讀詩歌,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能搜集并按一定標準給詩歌分類。
2、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通過朗誦詩歌、欣賞詩歌、學寫童詩等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4.能辨析古詩中的小問題,區別古體詩與現代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背誦指定詩文,能分析詩歌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詩、詞、曲是古代詩歌的三種形式
一、古詩與現代詩的區別
古詩,一般講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
現代詩,不像古詩那樣在字數和押韻上要求那么嚴格,它的寫法比較自由,句子長短自由,分為若干小節。
(1) 么是古代詩歌: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
①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
(2)什么是現代詩:
①按照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劃分:敘事詩和抒情詩。。
② 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
一、 詩歌分類
• (可以按內容分: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關于秋天的詩、關于春天的詩……
可以按題材分: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
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按國家和作者分:外國詩、中國詩
按創作方法分:詩歌、民歌或童謠
按時間分:古代詩、近代詩、現代詩、當代詩)
三 詩歌特點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
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四、課文中的詩歌復習
《詩經•采薇》
寫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西江月:詞牌名(它不是這首詞的題目,它與這首詞的內容沒有關系,這首詞的題目是夜行黃沙道中。如我們學過的《憶江南》)
這首詞盛行于宋代,它的調有定格,句子有定數,字有定聲。詞有單調、雙調之分。單調就只有一段,如《憶江南》,雙調就是分為兩大段,即上下兩片(闕),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是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詞人將(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等這些景物巧妙地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整首詞體現了(詞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也正是作才忘懷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詩,體現了詩人對雨的(喜悅之情)。作者是(唐)代的(杜甫),詩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天凈沙•秋》
天凈沙:曲牌名(這首曲的題目是秋。)《天凈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種),曲盛行于元朝,體式與詞相近,它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多使用于口語,句式較為靈活,語言也比較通俗。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樸描寫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沒有秋景的清蕭,沒有悲涼的情緒。贊美了色彩鮮明的美麗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紅葉”“黃花”三個詞語,讓我們感覺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鮮明。同時,全曲沒用一個“秋”字,卻傳達出了濃郁的秋意。整首曲詩人巧妙地并列六組名詞來描摹了一幅地面與天空的和諧畫面:日頭平西,落霞滿天,小村披拂著斜暉;炊煙裊裊幾如凝止,老樹枝椏不動紋絲,烏鴉樹羽輟立枝頭。在這一片寧靜的秋景當中,突然掠過一只大雁,飛下地面。曲中,靜中有動,動靜結合。
《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中,詩人( )運用聯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麗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無數的街燈,然后聯想到天上的人們提燈在夜游。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光明、自由、幸福、快樂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樺》
《白樺》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也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的美感。白樺那么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對家鄉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 詩歌中的修辭手法
• 1.巧用比喻: 3.運用夸張
云 交通警察
云象一個忙碌的畫家 世界上力氣最大的人
在天空中畫出一幅又一幅的圖畫 就是交通警察
云象一個貪玩的小搗蛋 因為他有“氣功”
常常忘了回家 只要單手輕輕一推
2.妙用擬人: 幾十輛車子就一動不動了
風 4.運用假設
風兒微笑 如果我變成風
在樹上蕩秋千 如果我變成風
在草原上賽跑 就到媽媽工作的地方
在院子里拿樹葉玩飛鏢游戲 替媽媽
把臉上的汗珠
風最討厭了 一顆一顆吹干
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邊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氣死我了
六、熟練掌握:
1、清風( )細柳,淡月( )梅花。蘇小妹給詩加的“腰”好在哪里?(課文110頁最后一段)
2、《之夜吳歌•秋歌》――長安一片月,( )。
王維《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 )。( ),清泉石上流。
3、《尋陸鴻漸不遇》―――近種籬邊菊,( )。
4、《送李少府貶陜中王少府貶長沙》――青楓江上秋帆遠( )
5、《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 )。
( ),行人臨發又開封。
6、《逢人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 )。
馬上相逢無紙筆,( )。
7、背誦《詩經.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太陽的話》、《白樺》
七、讀詩的方法?
①從詩的意象(詩人意中之象)創造的具體氛圍中,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啟迪讀者的東西。
②要注意詩中的比喻、象征的內涵,避免理解上的實指性。
③許多詩本身側重于虛寫,讀詩需要一種“猜測”的穿透力,要通過意象的表面呈現,
找出它背后的深層意蘊。
讀詩,還要學習詩歌精粹的語言。詩歌遣詞造句講究精練、優美、音樂性,講究變化。讀詩,還要注意掌握一些詩歌常識,特別是古代詩歌常識。
8、我喜歡的課外古詩?喜歡的理由?
9、我喜歡的詩歌?喜歡的理由?
10、古今中外涌現出許多著名的詩人,列舉你熟悉的?你最喜歡誰的什么作品?
古代:屈原、李白、杜甫……
現代:郭沫若、徐志摩……
外國:拜倫、普希金……
11、古詩競答題
七、課標古詩
1、( ),( )。
( ),( )。斜風細雨不須歸。―――《漁歌子》
2、( ),萬 徑 人 蹤 滅。( ),獨 釣 寒 江 雪。《江雪》
3、慈 母 手 中 線,( )。( ),意 恐 遲 遲 歸。
( ),( )。――《游子吟》
4、( ),江楓漁火對愁眠。
( ),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
5、( ),千朵萬朵壓枝低。
( ),( ).---《江畔獨步尋花》
6、( ),春 風 花 草 香。( ),( )。《絕句》
7、好 雨 知 時 節,( )。( ),潤 物細 無 聲。
( ),江 船 火 獨 明。曉看紅濕處,( )《春夜喜雨》
8、兩個黃鸝鳴翠柳,( ),( ),
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