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課堂實錄(通用16篇)
《藏戲》課堂實錄 篇1
看了那么多輔導書,考試時字詞題、閱讀題還是做不出來;讀了那么多讀物,寫作文仍然抓耳撓腮……家長常常抱怨孩子學語文難,沒頭緒。其實,作為基礎工具學科,語文難在認清本質和規律。
濮家小學的鮑海淞老師,給我們帶來了這堂閱讀課。雖說語文是綜合性強的學科,每堂課都不可能只積累一種能力,不過她在認識語言規律上的側重,為學生打開了另一扇門。如果不能認識、掌握語言規律,那么無論小學還是將來,學語文都會很吃力。
課堂實錄
執教人:鮑海淞(濮家小學教育集團中學高級教師、省教壇新秀、市優秀教師)
評課人:黃鳳英(濮家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省特級教師、省首批科研型校長)
戴玉梅(濮家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小學高級教師、市優秀教師)
王國紅(濮家小學教育集團語文教研組長、小學高級教師、省市區優秀作文指導教師)
內 容:《藏戲》
品“戲”
夏日的夜晚,現在的孩子喜歡做啥?答案不約而同:“吹空調,看動畫!”
“你們知道嗎?鮑老師小時候最喜歡——看戲。”星空是背景,草地是席,樹上知了聲聲,臺上美輪美奐的溫婉越劇……
孩子愛聽故事,一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暗示老師:我們對戲“來電”啦!鮑老師繼續“添火加薪”,大屏幕上連播了好幾段“戲”:
長袖一甩,就能變出個臉譜,是什么戲?“川劇!”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示曾開言我心內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聲情并茂、鏗鏘有力,這是哪出?“京劇,《蘇三起解》。”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云剛出岫……很清脆、很溫婉、很熟悉,它是什么劇?“越。”孩子們這次絕對是異口同聲。
還有黃梅戲,最經典的一段是?“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夫妻雙雙把家還。”
……
“其實,還有一種戲,它廣泛流傳于世界的最高處,它叫?”
“藏戲!”課堂上有喜悅和騷動聲。
匠心拆解
旁征博引
藏戲相比大眾戲劇,稍微偏門一點。“先把孩子熟悉的生活經驗引進來,讓課內外知識互相補充。”鮑老師說,學習的過程,都是從陌生到熟悉,要孩子不懼怕,就要掌握運用以往經驗的技巧。這樣,孩子對課文很親切,也能間接了解其他劇種知識,收獲更多。
入“戲”
“細心的同學發現,這篇課文帶星號,我們知道閱讀課文要抓住什么?”
“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有個男生反應敏捷。
大屏幕上亮出“提示”:
……下面這篇課文,講的是藏族的傳統劇種——藏戲。默讀課文,想一想藏戲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哪兩個詞和課文緊密相連?”鮑老師提問。
生一:“藏族。”
生二:“應該是藏戲的‘形成’和‘特色’。
“聰明的孩子抓住幾個詞,就知道課文寫的是什么了!”
匠心拆解
細讀課文前提示語
“閱讀課文一般很長,有些段落需重點閱讀,有些可能一帶而過,怎么讓孩子們學會抓重點?”鮑老師說,有很多小技巧的。要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如課文前閱讀提示,能事半功倍地提高“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說“戲”
“還是從西藏高僧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講起吧。”每場藏戲開演前,雄謝巴會先從戲神講起;這出《藏戲》,當然少不了“雄謝巴”。
老師稍作提示后,兩位男生“雄謝巴”開演了——
要說藏戲戲神,那就是偉大的唐東杰布,下面由我來介紹他的傳奇故事。
那時候(關鍵詞),雅魯藏布江上沒有橋梁,很多船只被掀翻在江流中,百姓也不能過江。年輕時唐東杰布發誓:要為百姓架橋。
于是(關鍵詞),唐東杰布在山南瓊結結識了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組成了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用歌舞說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歷史傳說等,換來人們的善心和造橋的錢財。
就這樣(關鍵詞),身無分文的唐東杰布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他成為藏戲的戲神。
其實,這三個詞就是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匠心拆解
復述課文時抓關鍵詞
學會抓關鍵詞很重要,它就像你要打開一扇門得先找到門把手一樣。
“把長段讀成句子,把句子讀成關鍵詞,這其實是一種復述能力。”鮑老師說,很多小學語文學不好的孩子,到中學后他的理綜成績也不好,因為他讀題時感到吃力,不能在有限時間內找準關鍵句詞。
寫“戲”
藏戲除了“演出時間長”和“沒有舞臺”外,最大特點就是面具了。
看著七彩斑斕、風格迥異的面具時,孩子們讀了很多遍課文: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純潔;
國王的面具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威嚴;
王妃的面具是綠色的,綠色代表柔順;
活佛的面具是黃色的,黃色代表吉祥;
……
為什么作者用排比段去寫面具?學生們早已“入戲”:“一目了然、個性鮮明啊,寫作手法和面具的特征相一致了。”
學生反復誦讀,鮑老師精心講解后,帶來一道填空題: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戲的藝人們(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為其伴奏。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
“填完詞后,你們有沒特別的感受?”
生一:我能感受到,藝人們很豁達,只要你來看戲,他就很高興;
生二:藏民們很快樂,在吃喝玩樂中看戲,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很自由豪放;
生三:很親切,仿佛身臨其中,藏戲也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匠心拆解
發現語言規律,感悟寫法,積累語言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今天動筆有兩種形式,一是做批注,還有就是做填空題。”從學生反映情況看,再一次證明這句格言的正確性。
同時,引導學生去發現語言規律、感悟作者寫法、積累佳詞好句,這也是鮑老師課堂的“重中之重”。
《藏戲》課堂實錄 篇2
7、藏 戲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咆哮、曠野、吉祥、恐怖、一無所有、能歌善舞、”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學習過程:
一、初學課文
1、讀課文,要推薦的生字詞有:
2、熟讀課文,思考: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藏戲的?
3、藏戲的開山鼻祖是 ,他組成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是為了
4、藏戲具有鮮明的特點。藏戲的演員必須戴著 演出,表示戲中的人物身份;演出時以 作背景;藏戲有固定的演出程式,開場:
正戲:
結尾:
藏戲的唱腔、動作:
藏戲的演出時間 :
二、互動交流
1、課文的開關連續寫了三個反問句,你覺得有什么好處?
2、藏戲為什么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得以保留?
3、面具是怎樣運用象征和夸張的手法,讓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
三、拓展:
我們生活的地區有什么劇種,你看過那些戲曲演出?
《藏戲》課堂實錄 篇3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傳奇、咆哮、曠野、吉祥、柔順、象征、妖魔、恐怖、一無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贊嘆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教學難點:
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
搜集關于藏戲的圖片、音樂集文字資料;搜集感興趣的其他劇種的資料。
整體設計意圖:
《藏戲》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的特色。文章結構清晰,語言生動傳神,富有文學色彩。教學本課,我采用先“明確學習任務,再學習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學習任務,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明確學習任務
1、不同的地方不僅有不同的節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樣式,比如,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東北的二人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藏族的傳統劇種——藏戲。(板書課題)
2、默讀“文前提示”,看看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戲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設計意圖】
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檢查讀文,相機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理解“咆哮、吞噬、雄渾、開山鼻祖”等詞語。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理解詞語,更容易掌握。
三、 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 默讀課文,思考:藏戲與其它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畫出相關段落。(8~20自然段)
2、 交流討論
(1~3概括藏戲的特點;4~7開山鼻祖唐東杰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8~20介紹藏戲的特點;21總結全文。)
【設計意圖】
理清思路,更好地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了解藏戲的傳奇故事,感受藏戲魅力和文化內涵
1、齊讀課文最后用一句話說:“藏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2、藏戲的創始人是誰?關于他又怎樣的故事呢?讀4~7自然段。
3、交流匯報
4、補充有關唐東杰布資料。
5、感情朗讀,表達出藏族人民對唐東杰布的愛戴。
【設計意圖】
通過學習藏戲的傳奇故事,交流搜集到的有關唐東杰布的資料,了解唐東杰布,感悟藏民對他的愛戴。
五、了解藏戲的特點,感受藏戲魅力和文化內涵
1、藏戲的特點是什么?小組合作探討。
、“面具”的特點及作用。
、谖枧_簡樸;
、蹌∏榭拷庹f、說唱來描述;
、荛_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
⑤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
2、交流匯報
3、交流搜集到的藏戲資料
4、感情朗讀,感受藏戲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
【設計意圖】
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了解別人的觀點。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全面、深刻,使課堂學習更有效。“交流藏戲資料”可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藏戲,感受藏戲的獨特魅力。
六、學習第一部分,感受藏戲的獨特魅力
1、齊讀三個反問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意思,把句子改成陳述句。
改成:①世界上沒有幾個劇種是帶著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沒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
、凼澜缟蠜]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2、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表現出藏戲的特色、對擁有藏戲感到自豪)
【設計意圖】
通過朗讀,體會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情感。
七、朗讀全文,體會寫法
1、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⑴ 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 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 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20自然段。
⑷ 師生合讀:21自然段。
2、回顧全文,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從內容看,本文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
從表達順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
從表達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問、象征、夸張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3、背誦喜歡的段落。
【設計意圖】
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八、總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九、作業
模仿本課的寫法,寫一寫其它劇種的形成及特色。
【設計意圖】
讓學生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板書設計:
藏戲
怎樣形成:唐東杰布
獨特魅力:面具 ( 人物不同面具不同 運用象征、夸張)
背景 劇情 固定程式
唱腔、動作豐富多彩,不一而足一出戲演三五天
《藏戲》課堂實錄 篇4
教材分析:
《藏戲》一文系人教課標版六(下)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作者按說明事物(藏戲)的不同方面為序,以總—分—總的關系結構文章。
先用三個排比句概括介紹了藏戲的主要特點,接下來描述了藏戲開山鼻祖——唐東杰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歷程,緊接著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征和主要特色,最后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
本文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作者行文脈絡清楚,點面結合,詳略得當,頗具文學色彩。
學情分析:
農村六年級學生在語言積累、閱讀能力上已有一定水準,但受限于經濟文化條件,孩子們眼界尚不開闊,文化風俗、地理人情了解博度不夠,而閱讀習慣(方法)、獨立閱讀、個性閱讀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強,因此教學本文,須借助一些媒體資源,豐富學生對藏戲的文化內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達到對文本的深層理解。
教學方法:以學生自讀為主,了解藏戲的特點以及藝術特色。同時,借助媒體資源幫助學生感受藏戲的藝術魅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藏戲來歷及特點。
2、過程與方法:熟讀課文及補充閱讀材料,從中提取相關信息,進行復述。
3、情感與態度:了解并認同各民族獨特的民風民俗,尊重多元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教學重難點
1、引領學生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地表達。
2、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特色,感受藏戲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各地方戲的經典片段視頻。
2、學生準備:收集自己家鄉的地方戲劇情況,甚至可以學唱幾句。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播放地方戲經典片段。
2、板書課題《藏戲》,解題,走進藏族的傳統戲劇文化,激趣閱讀。
二、初讀知意
1、翻開課本,自由地輕聲讀課文。遇見不熟的地方停下來多讀幾遍,直到熟練為止。
2、分層次檢查讀書情況。學習吃力一些的孩子由教師指名學生一一讀一遍,注意正音,并可以帶讀,再由能力強的同學帶讀。
3、出示本課生字新詞,認讀過關。
4、邊讀邊想,有感受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了解藏戲的傳說及特點。
三、細讀明趣
1、交流你的發現,將課文歸結為兩個方面:“藏戲的傳說”、“藏戲的特點”。
2、重點研讀其中一部分,交流其中的哪一點讓你印象最深品味作者譴此用句的順心遂意,同時感受藏戲與藏族文化的魅力。
3、提出閱讀中不明白的地方,相互交流。
四、才情展示
1、成語聽寫大比拼。
2、一起哼唱家鄉戲。
五、作業
擴展閱讀,了解有趣的民風民俗。
板書設計:
藏 戲
為民造福 戴面具 師傳身教
開創 特色 沒有舞臺 傳承
(唐東杰布)
開創藏戲 三五天沒結束 長盛不衰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七課,本冊第二單元選文關注多元文化,將視界投諸民風民俗,《藏戲》一文就是對藏戲傳統劇種的生動闡述,可以放手讓學生朗讀,并盡可能多地了解相關資訊,相互交流,彼此溝通,在此過程中獲得新知,對各民族豐富多采的文化形式、民風民俗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第一環節的設計,我依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聲光色的沖擊,電子媒體的包圍,已經讓他們遠離了傳統的戲劇,對那些距離自己更為遙遠的戲劇形式自是一無所知,先從學生耳熟能詳的一些有名的劇種開始介紹,能極大地調動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對藏戲的認知欲望。
同時,在本堂課的設計上,我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是最基本的學習前提和根本指向。不忽視優等生,不漠視學困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實實在在地發展。扎扎實實地引領他們讀書,享受閱讀的樂趣,享受文字的快感,受到美的熏陶。
《藏戲》課堂實錄 篇5
《藏戲》從藏寫的形成和特色兩方面對藏戲進行了詳細具體的說明。文章在內容、寫作順序和表達方式上都有其獨特之處。如何把知識點不露痕跡地融合在教學過程中,是教者要認真考慮的。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藏戲》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藏戲》教案設計意圖
《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六年級的孩子
也具備了比較強的自學能力,本課的設計,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教師重在引導和點撥。運用余映潮板塊式教學設計思路,設計成“初讀,知曉文章大概”、“細讀,了解形成及特點”、“再讀,賞析寫作方法”三個學習板塊。
學習目標
1. 讀讀記記“劇種、面具、激流、發誓、曠野、布施、鼻祖、柔順、壓抑、能
歌善舞、別無所求、蜂擁而至、鋪天蓋地、肅然起敬、美不勝收”等詞語。
2. 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
的文化內涵。
3. 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教學難點
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3分鐘)
1、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臺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伴奏;復雜到每個角色都要帶著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長到要演出三五天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藏戲是怎樣形成的,有著怎樣的特色。
2、板書課題。
二、授課
板塊一:初讀,知曉文章大概(7分鐘)
1、自主學習: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作者介紹了藏戲的哪些知識。
2、小組合作學習: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全班簡單交流。
①指名讀詞語:劇種、面具、激流、發誓、曠野、布施、鼻祖、柔順、壓抑、能歌善舞、別無所求、蜂擁而至、鋪天蓋地、肅然起敬、美不勝收
、谡n文介紹了藏戲的形成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板塊二:細讀,了解形成及特點(14分鐘)
1、教師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主學習:
自學提示:
①自由讀4-7段,思考藏戲是怎么形成的,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谘凶x8-19段,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并在課文相關語句上作批注。
2、引導學生交流,并相機指導學生朗讀。
藏戲形成:
“那時候,雅魯藏布江上沒有什么橋梁,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練準確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寫,再現了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間接歌頌了唐東杰布的高尚品質,說明他許下宏愿、發誓架橋的思想根源,也說明民間藝術源于生活,根據時代的需要而產生。
藏戲特點:
“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抓住三個排比句品讀)
藝術魅力:
、倜婢撸憾鄻印⒖鋸、形象鮮明。
、谖枧_:沒有固定舞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垩莩汗潭ǖ某淌、唱腔及動作豐富、不受時間限制
板塊三:再讀,賞析寫作方法(12分鐘)
1、選自己喜歡的句段畫畫批批,交流收獲體會(可以是受到啟發的,可以是好詞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寫法的,可以是讀書方法的),積累語言。
2、分析本文與《北京的春節》表達上的異同點。
3、交流:從表達順序看,《北京的春節》以時間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從表達的方法看,《北京的春節》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問、象征、夸張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看,《北京的春節》的語言自然、平實、準確、精練,京味濃郁,耐人尋味,而本文的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三、結課(4分鐘)
1、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之后,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實中的假、惡、丑。可以說,她是藏族群眾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造的一個藝術奇珍。
2、仿照《藏戲》的表達方法寫寫自己熟悉的一種藝術形式。
板書設計
7* 藏戲
傳奇來歷: 為民造福 開創藏戲
戴著面具演出
特 點: 沒有固定舞臺
不受時間限制
《藏戲》反思結束課堂回到辦公室已是一身的疲憊,上午外出參加活動,中午改作業,下午連續上課,但還是勉勵自己堅持在這兒留下片言只語。
《藏戲》一文沒有接觸之前,說實在的我也不是太了解這樣的劇種,于是一遍又一遍地閱讀教材,學在學生前面,與學生一同學習,雖然“藏戲”距離孩子的生活比較遙遠,但本課條理清晰,內容比較易懂,語文生動傳神,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學生理解起來并不難。本課,我按照“預習課文我先知”(鏈接藏戲的相關知識背景)“檢查字詞我奪冠”(引導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語,還有文中一些比較少見的藏語,如咆哮、吞噬、婀娜、招徠、雄謝巴、阿基拉姆、唐東杰布等,小結理解詞語方法)“課文分段我能行”(結合導語要求:藏戲是怎么形成的?藏戲有什么特色?引導學生梳理課文分段,概括段意)“美文品讀我做主”(引導學生聚焦重點段落,以導語問題進行自主研讀交流、匯報,教師小結,概括全文內容回歸整體)“對比閱讀我清晰”(引導學生比較《藏戲》和《北京的春節》有什么不同?有了充分的學習鋪墊,學生還是能很清晰地說出兩課在表達內容、表達順序、表達方法和語言特色上的區別)“拓展知識我來試”(除了“藏戲”你還了解其他劇種嗎?這個問題難倒了學生,可見課前對信息的處理和吸收能力弱,這時我把事先查找的有關“川劇”的資料介紹給了他們,就我們閩南地區而言,也有一些特殊的劇種,南音、歌仔戲、高甲戲,可惜孩子們都不清楚!)課堂環節銜接較好,學生參與度、參與面有進步。遺憾也有,一是在第四環節研讀學習中,學生“自主”不夠,教師牽引太多,時間耗費較長;二是對于教案原有安排的短文補充閱讀無法擠進來。
《藏戲》課堂實錄 篇6
《藏戲》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藏戲》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歡。
《藏戲》教案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傳奇、咆哮、曠野、吉祥、柔順、象征、妖魔、恐怖、一無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贊嘆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教學難點:
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
搜集關于藏戲的圖片、音樂集文字資料;搜集感興趣的其他劇種的資料。
整體設計意圖:
《藏戲》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的特色。文章結構清晰,語言生動傳神,富有文學色彩。教學本課,我采用先“明確學習任務,再學習課文”的方法,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學習任務,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明確學習任務
1、不同的地方不僅有不同的節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樣式,比如,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東北的二人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藏族的傳統劇種——藏戲。(板書課題)
2、默讀“文前提示”,看看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戲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設計意圖】
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檢查讀文,相機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理解“咆哮、吞噬、雄渾、開山鼻祖”等詞語。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理解詞語,更容易掌握。
三、 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 默讀課文,思考:藏戲與其它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畫出相關段落。(8~20自然段)
2、 交流討論
(1~3概括藏戲的特點;4~7開山鼻祖唐東杰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8~20介紹藏戲的特點;21總結全文。)
【設計意圖】
理清思路,更好地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了解藏戲的傳奇故事,感受藏戲魅力和文化內涵
1、齊讀課文最后用一句話說:“藏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2、藏戲的創始人是誰?關于他又怎樣的故事呢?讀4~7自然段。
3、交流匯報
4、補充有關唐東杰布資料。
5、感情朗讀,表達出藏族人民對唐東杰布的愛戴。
【設計意圖】
通過學習藏戲的傳奇故事,交流搜集到的有關唐東杰布的資料,了解唐東杰布,感悟藏民對他的愛戴。
五、了解藏戲的特點,感受藏戲魅力和文化內涵
1、藏戲的特點是什么?小組合作探討。
①“面具”的特點及作用。
、谖枧_簡樸;
③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
、荛_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
、莩弧幼髫S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
2、交流匯報
3、交流搜集到的藏戲資料
4、感情朗讀,感受藏戲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
【設計意圖】
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了解別人的觀點。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全面、深刻,使課堂學習更有效。“交流藏戲資料”可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藏戲,感受藏戲的獨特魅力。
六、學習第一部分,感受藏戲的獨特魅力
1、齊讀三個反問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意思,把句子改成陳述句。
改成:①世界上沒有幾個劇種是帶著面具演出的。
、谑澜缟蠜]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
③世界上沒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2、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表現出藏戲的特色、對擁有藏戲感到自豪)
【設計意圖】
通過朗讀,體會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情感。
七、朗讀全文,體會寫法
1、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⑴ 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啤熥x: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恰熥x: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20自然段。
、取熒献x:21自然段。
2、回顧全文,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從內容看,本文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
從表達順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
從表達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問、象征、夸張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3、背誦喜歡的段落。
【設計意圖】
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八、總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九、作業
模仿本課的寫法,寫一寫其它劇種的形成及特色。
【設計意圖】
讓學生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板書設計:
藏戲
怎樣形成:唐東杰布
獨特魅力:面具 ( 人物不同面具不同 運用象征、夸張)
背景 劇情 固定程式
唱腔、動作豐富多彩,不一而足 一出戲演三五天
《藏戲》反思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同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從內容上看非常簡單,行文結構僅僅是孩子們平時總是見到的“總分總”結構,本文主要是通過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藏戲的特點、形成及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所以在設計這課的時候就抓住我們班級學生的特點,從學生的好奇心出發,以課文為基礎從而展開對文本的探討。
一、學習課文導讀,明確課文要求和自己這節課的任務。開課伊始,導課后讓學生自己閱讀自讀提示,明確自己的任務。這個時候找一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借此機會給他們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
二、整節課分三步進行。首先,藏戲的形成,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很快發現了答案。其次,藏戲的特點,這一部分借助學生小組活動的形式展開了學習,很快學生從課文中發現了不同的面具有不同的含義和象征,從而導出面具的形狀、顏色和象征意義順勢出現,這一部分引起了同學們的濃厚興趣,通過一個練習題更加鞏固了這一部分的學習。第三,本文的寫作特點。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文章開頭的三個自然段,通過學生齊讀的方式,學生很快就知道了文章開頭的特點是連續使用三個反問句,這樣的句式不僅使得文章的寫作有了獨特之處,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藏戲的與眾不同的特點。
總之,這一節課進行的比較順利,預設和生成的都達到了預計的效果,尤其是后面的一部分拓展聯系,學生的興趣很濃厚,通過學習也讓學生了解了很多課外的知識。
《藏戲》課堂實錄 篇7
教學目標:
1、讀記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2、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模式學習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分析課文的寫作方法,學習作者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重點難點: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現力的句段,分析作者的寫作順序,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人課文
1、板書:藏戲
同學們,誰了解藏戲或在哪見過藏戲,它是什么樣的?(讓學生談自己的見解)同學們知道嗎?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有據可考的就有275個劇種。生活在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他們創造的藏戲,是祖國百花藝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藏戲藝術有600多年的歷史,比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藏戲》,去了解它,感受它的魅力吧!
設計理念:我們的學生對藏戲了解的太少,讓同學們其嘴八舌的談論可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老師對藏戲的介紹會激發同學們急于了解藏戲的激情。
二、讀學課文
。ㄒ唬、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1、速讀課文,了解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2、細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文章的寫作順序和文章的結構。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總結,班上交流,老師明確)
全文可分為四段:
開始用三個設問句揭示藏戲的特點;接著講藏戲的形成;然后介紹藏戲的藝術特色;最后總結全文,照應開頭。
設計理念:
讓學生走進課文,去探討,去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是為了不教”是所有施教者的最終目標。了解課文內容和探究課文寫作順序與結構兩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也便于學生對課文整體印象的形成。
(二)、朗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與特色。
1、藏戲是怎樣形成的?
(引導學生讀唐東杰布的故事,了解藏戲的形成,采用交流的形式,不作過細的分析。)
2、感情朗讀第三段,具體了解藏戲的特點,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ㄒ龑W生選出自己喜歡的句段畫畫批批,交流收獲體會,積累語言。)
設計理念:
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促進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僅穿針引線,釋疑解惑,歸納提煉,鼓勵士氣,活躍氣氛。
。ㄈ、再讀課文,賞析寫作方法。
學過課文,我們領略了藏戲的藝術魅力,不愧為藏文化的“活化石”,作者是運用了什么方法把這一獨特藝術展示出來的?
。ㄒ龑W生分析本文與《北京的春節》表達上的異同點,同學們各抒己見,教師引導歸納。)
此環節不必要面面俱到,可從表達的內容,表達的順序,表達的方法,語言的風格幾個方面進行比較明晰。教學目標:
1、讀記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2、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模式學習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分析課文的寫作方法,學習作者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重點難點: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現力的句段,分析作者的寫作順序,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人課文
1、板書:藏戲
同學們,誰了解藏戲或在哪見過藏戲,它是什么樣的?(讓學生談自己的見解)同學們知道嗎?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有據可考的就有275個劇種。生活在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他們創造的藏戲,是祖國百花藝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藏戲藝術有600多年的歷史,比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藏戲》,去了解它,感受它的魅力吧!
設計理念:我們的學生對藏戲了解的太少,讓同學們其嘴八舌的談論可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老師對藏戲的介紹會激發同學們急于了解藏戲的激情。
二、讀學課文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1、速讀課文,了解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2、細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文章的寫作順序和文章的結構。
。▽W生在小組內討論總結,班上交流,老師明確)
全文可分為四段:
開始用三個設問句揭示藏戲的特點;接著講藏戲的形成;然后介紹藏戲的藝術特色;最后總結全文,照應開頭。
設計理念:
讓學生走進課文,去探討,去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是為了不教”是所有施教者的最終目標。了解課文內容和探究課文寫作順序與結構兩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也便于學生對課文整體印象的形成。
。ǘ⒗首x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與特色。
1、藏戲是怎樣形成的?
(引導學生讀唐東杰布的故事,了解藏戲的形成,采用交流的形式,不作過細的分析。)
2、感情朗讀第三段,具體了解藏戲的特點,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引導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句段畫畫批批,交流收獲體會,積累語言。)
設計理念:
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促進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僅穿針引線,釋疑解惑,歸納提煉,鼓勵士氣,活躍氣氛。
(三)、再讀課文,賞析寫作方法。
學過課文,我們領略了藏戲的藝術魅力,不愧為藏文化的“活化石”,作者是運用了什么方法把這一獨特藝術展示出來的?
(引導學生分析本文與《北京的春節》表達上的異同點,同學們各抒己見,教師引導歸納。)
此環節不必要面面俱到,可從表達的內容,表達的順序,表達的方法,語言的風格幾個方面進行比較明晰。
《北京的春節》 《藏戲》 表達內容 節日風俗 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 表達順序 時間 事物的不同方面 表達方法 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 比喻、反問、象征、夸張 語言風格 自然、平實、準確、精練、京味濃郁、耐人尋味 豐富多樣、生動傳神、 文學色彩濃厚
設計理念:這一教學環節中我讓學生運用比較法進行學習,在合作中探究、交流、爭辯,既增強了對本文的認識,又讓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復習鞏固,使課文彼此之間產生聯系,更加有利于語文素養的形成。
三、激情朗讀,品悟情感。
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風雨洗禮之后,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的雪蓮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是高原兒女創造的藝術奇珍。請同學們帶著這份自豪,帶著這份喜愛,大聲地朗讀這篇課文。
設計理念:通過讀使學生對課文再次進行觸摸,體會作者對祖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板書設計:
7* 藏 戲
特點:
多樣 夸張 形象的面具
沒有固定的舞臺
固定的程式 唱腔及動作豐富
《藏戲》課堂實錄 篇8
學習目標
1.學習并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通過默讀,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一、導入新課
1. 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臺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伴奏;復雜到每個角色都要帶著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長到要演出三五天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藏戲是怎樣形成的,有著怎樣的特色。
2.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理清文脈
1、生瀏覽全文,帶筆閱讀——圈詞標段,記感受
2、匯報讀書聽課。
師:藏戲都有哪些藝術特點呢?也就是不同于其他劇種的地方?
生匯報。(戴面具、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
師:除了藏戲的這些藝術特點外,你在讀中還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簡述藏戲形成過程。
三、研讀藏戲特色,感悟表達特點
(一)出示研讀主題
(1)( )的面具 (2)( )的舞臺 (3)( )的演唱風格
要求:反復閱讀相關段落,把藏戲的某一特點用一句話或幾個詞概括出來。
(二)閱讀交流展示
面具:
1、生交流面具特點(多樣、夸張、形象鮮明)。
2、師拓展其它劇種中面具或臉譜。
(1)展示藏戲面具圖片。(2)出示京劇概念化臉譜。
舞臺:
1、指名讀相關詞句。
2、交流特色(沒有固定舞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演唱:
1、生生交流演唱特色(沒有固定舞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2、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
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具簡陋到了極點。
(三)對照開頭,體會表達
1、再讀8-19段,請你試著用幾句話概括藏戲特色。
2、指名讀1-3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概括的?
3、評一評這樣開頭的好處。
四、了解藏戲形成,積累魅力語言
1、小組討論:唐東杰布開創藏戲有哪些傳奇色彩?
2、全班交流:
○藝術的傳奇:一位僧人→開山鼻祖
○藝術力量的傳奇: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
○勇敢的傳奇:偉大的宏愿→兇險的自然
…………
重點體會“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五、總結
1、師:時至今日,藏戲如雪原上一朵雪蓮花盛開不衰深深扎根在高原人民的心靈深處?
她是怎樣永葆藝術生命的呢?
生:師傳身授,言傳身教。
2、進一步引導,讓學生明晰,藝術只有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才會長盛不衰,才會永褒魅力。
六、作業
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藏戲的來歷。
板書設計:
藏 戲
為民造福 戴面具 師傳身教
開創 特色 沒有舞臺 傳承
開創藏戲 三五天沒結束 長盛不衰
《藏戲》課堂實錄 篇9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課題7 、藏戲主備教師審核人教學課時11
授課教師學習目標
1.會讀并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找出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3.說說表達上的特點。
目標制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課文和自己的經驗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語句的意思,體會表達效果。
2、教材分析:《藏戲》隨著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繼續引領學生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形象地表達;二是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3、學情分析:孩子們對戲劇缺乏興趣,特別是對藏戲一無所知,所以老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藏戲的有關感性資料,讓孩子先從感官上認識藏戲,然后產生了解藏戲的.興趣,從而體會藏戲這種傳統戲劇藝術的獨特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評價任務
1、通過課件出示檢測糾正完成目標一。
2、通過課中教師提問、出示的練習、小組檢查完成目標二。
3、通過課堂上教師提問,教師檢查、小組檢查完成目標三。
學習重點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找出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學習難點說說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查詢藏戲的由來教學流程二次備課
一、談語導入
1、師:同學們,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僅有豐富……
2、展示資料,了解藏戲
二、初讀課文
1、讀通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想一想藏戲是怎么形成的
3、和同學交流藏戲的藝術特色
4、指名交流藏戲藝術特色
三、深入探究
(一)檢查讀通情況,積累詞語
1、詞語卡片認讀詞語
2、指名分段讀文,檢查讀通情況
3、說說藏戲的形成過程
4、再讀藏戲形成過程的部分,想想自己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四、了解藏戲的藝術特色
1、默讀課文,找出作者概藏戲藝術特色的語句
2、指名反饋,指導感情朗讀
3、引導學生結合上面的語句以導游的身份為大家介紹藏戲的哪一特色最感興趣?
五、總結
師:藏戲歷史悠久,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
六、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藏戲》課堂實錄 篇10
1、說教材:《藏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 它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 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 在說明角度、表達順序、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別具一格,內容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 頗具文學色彩。
2、說學情:六年級學生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學習體系,具備了對具體事物的認知能力,但學習缺乏穩定性,所以,針對這種趣味性較強的文章,關鍵在于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出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
3、說目標:1、認、讀、記文章中的九個詞語。積累好詞佳句。
2、了解藏戲特點以及形成程。
3、激發學生對藏戲的喜愛之情 。
4、說重點:
1.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2.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的表達。
5、說準備 1、通過網絡查詢藏戲的歷史、劇目、圖片、錄像等
6、說方法
1、以讀代講,讓學生采取多種朗讀形式充分讀文,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
2、創建學生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合作性。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培養學生的說話、思考、總結能力。
7、說過程
一、播放錄像,懸疑導入:即利用個開頭的三個排比式反問句進行導入。 “世界上……”
二、閱讀質疑,自主探究:學生解決生字詞,體會文章大意。
三、多元互動,合作探究:
1、學生自主研讀藏戲的形成部分,了解了一個年輕的僧人唐東杰步帶著僅有七位姑娘組成的班子勸人行善積德,為民修橋造福,沒想到竟然創造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藏戲的感人故事后,孩子們被唐東杰布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和七位姑娘的義舉深深的打動了,這時孩子們興趣濃厚,在愉悅中積極朗讀,朗讀出了唐東杰布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朗和七位姑娘的善舉。
2、同桌間互相提問、閱讀讀文章中介紹藏戲特色的部分,感受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秘。最后老師問,學生讀,營造朗讀氣勢,再次感受藏戲的無窮魅力和中華文化的悠久。
3、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將藏戲的形成、特色進行匯總發言,不完整的學生間進行補充,教師適當引領和總結。在此穿插欣賞藏戲的圖片。
四、訓練檢測,目標探究:難理解、易混淆字詞的解釋。預設問題解答。學生自主總結中心思想。
六、遷移應用、拓展探究:將藏戲和其他的劇種做對比,進一步感受藏戲的獨特藝術魅力。
七、說板書設計:藏戲
唐東杰布—為民造福—開創藏戲。戴面具—沒有舞臺—演出三五天
八、說時間安排:導課(3分鐘)閱讀:(7分鐘)互動(25分鐘)訓練(5分鐘),拓展(5分鐘).
《藏戲》課堂實錄 篇11
藏戲》是小學語文新課標12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從藏寫的形成和特色兩方面對藏戲進行了詳細具體的說明。文章在內容、寫作順序和表達方式上都有其獨特之處。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藏戲》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
《藏戲》教案教學理念:
《課程標準》中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這是第三學段也就是五六年級孩子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
教材分析:
本文所處的單元是以感受“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其內容關注多元文化,將視界投諸民風民俗。“藏戲”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戲》一文就是對藏族傳統劇種的生動闡釋。課文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絢麗多彩,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頗具文學色彩?梢苑攀肿尯⒆觽兝首x,并盡可能多地了解相關資訊,相互交流,彼此溝通,在此過程中獲得新知,對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民風民俗產生濃郁的興趣。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在語言積累、閱讀能力上已有一定水準,但受限于經濟、文化等條件,孩子們的眼界仍然不夠開闊,文化風俗、地理人情等方面了解博度不夠,而且,他們的閱讀習慣(方法)、獨立閱讀、個性閱讀這些方面也不夠成熟,仍需要進一步加強訓練,因此,教學《藏戲》這樣的民俗散文,務必借助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對藏戲的喜愛之情,豐富學生對藏戲文化內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達到對文本的深層理解。
知識與能力
1、讀通課文,積累言語中的好詞佳句。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藏戲以及藏戲的形成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自讀為主,了解藏戲的特點以及藝術特色。同時,借助媒體資源幫助學生感受藏戲的藝術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藏戲的喜愛之情,了解藏族文化。
教學重點: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突破方法:按閱讀提示自學,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圍繞主題進行研讀,教師適當進行指導。
教學難點:體會寫法,感受語言特點。
突破方法:點撥、引導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及搜集到的關于藏戲的圖片、文字資料;搜集感興趣的其它劇種的資料。
學生:1、通過網絡或者圖書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2、熟讀課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今天在開課前老師就想請同學們欣賞一下幾個戲曲片段,看看大家能分辨出它們是什么劇種?(川劇、豫劇、越劇、京劇、黃梅戲)
1、播放視頻:京劇、豫劇、黃梅戲、越劇片段;同學們猜
2、簡介藏戲
還有一種戲,它比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它叫“藏戲”( 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關于藏戲,你了解多少?
學生簡介自己收集到的資料
師:藏戲顧名思義,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的一個劇中,在祖國百花藝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
3、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7*藏戲 板書課題:藏戲 齊讀課題
師:首先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詞語指名讀詞語,指名讀,正音,齊讀,理解詞語。
2、細心的同學發現,這篇課文帶星號,是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怎么學?
3、生讀導讀提示,看看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板書形成、特色)
【設計意圖】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4、師:課文哪些自然段介紹藏戲的怎樣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紹了藏戲的特色呢?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三、研讀課文
(一)自主研讀,了解藏戲的形成。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4-7段,想想藏戲是怎么形成的,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友情提示:學會抓關鍵詞很重要,它就像你要打開一扇門得先找到門把手一樣。課文中有三個詞連接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相信你一定能借助這三個關鍵詞很快地把故事復述下來。
2、每場藏戲開演前,雄謝巴都會先從藏戲的歷史講起;今天這出《藏戲》,當然少不了“雄謝巴”。誰來愿意擔當“雄謝巴”向觀眾們來介紹藏戲的形成。
師:老師來給你起個頭:(課件出示)要說藏戲戲神,那就是偉大的唐東杰布,下面由我來介紹他的傳奇故事。
3、師:同學們聽得真認真,傾聽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了解了這個傳奇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師總結:這個傳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東杰布不愧被譽為藏戲的開山鼻祖,時至今日,在每一個藏戲劇團,都會供奉有他的畫像,接受著一代代藝人的膜拜,也讓我們頓生出幾分神圣和肅穆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讀唐東杰布的故事,了解藏戲的形成,采用交流的形式,不作過細的分析。
(二)自主研讀,了解藏戲的特點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藏戲的形成,那么藏戲有什么特色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師:藏戲有什么特色呢?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說,教師板書(面具、舞臺 演出時間長)
師:關于面具,你還了解到了哪些?
看著七彩斑斕、風格迥異的面具時,請大家多讀幾遍課文: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純潔;
國王的面具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威嚴;
王妃的面具是綠色的,綠色代表柔順;
活佛的面具是黃色的,黃色代表吉祥;
關于面具,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些圖片,請大家欣賞,師生對,白色是什么面具,代表什么藏戲的面具還有,屏顯欣賞
師:除了面具,藏戲其他方面還有哪些特色呢?我們繼續交流。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讓學生充分自讀,整體感悟,使學生在自讀中有所發現,有所獲得,以逐步養成學生自我閱讀,讀中思、讀中疑的讀書習慣。
四、再讀課文,賞析寫作方法。
學過課文,我們領略了藏戲的藝術魅力,藏戲不愧為藏文化的“活化石”,那么作者又是怎樣把藏戲這一獨特藝術展示出來的?在寫作方面,你有什么收獲?
1、 詳略得當,舉例子哪是詳寫哪是略寫。 板書:詳略得當
2、師:同學們看,1-3和8-20都寫的是藏戲的特色,那3和8段中間插入敘述了藏戲的形成傳說。這種敘述方法就叫插敘。板書:插敘
3、排比、反問開頭,抓住了讀者的心、埋下伏筆 板書:排比、反問
五、拓展練筆:練習寫反問式開頭篇方式
1、出示圖片,了解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流傳在陜西省北部安塞縣一帶的一種民間廣場群體藝術,是陜北民間藝術中獨特而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它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了粗獷豪放,剛勁激昂,氣勢磅礴,渾厚雄壯,鏗鏘有力,流暢飄逸,快收猛放,有張有弛,群而不亂,變化多端等特點。安塞腰鼓融舞蹈、武術、體操、打擊樂、吹奏樂、民歌為一體。集中表現了陜北人奪取勝利和豐收后的喜悅心情,融合了黃土高原人憨厚、實在、樂觀開朗的性格。同時,它是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再現,是黃河流域文化的組成部分。因而,它不僅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而且名揚海外,堪稱“中國一絕”和“中國第一鼓”。安塞腰鼓從農村打到城市;從黃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從農家小院打到天安門前;從自編自演走向電影電視屏幕;從農運會打到亞運會;從陜北的窮山溝走上世界領獎臺。安塞腰鼓以它獨特而精湛的藝術打遍全國,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讓學生通過總結再整體感悟文章的寫法。并嘗試著運用所學到的開頭方法。
五、總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開頭部分。
六、作業布置
1、學了本課,老師相信你一定對中國的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網上有很多相關的資料,回家之后利用網絡了解其他地方的戲劇,增加對戲劇的了解,豐富自己的知識。
2、模仿本課的寫法,寫一寫其它劇種的形成及特色。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讓學生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另一方面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其他劇種,豐富自己的知識。
板書設計
藏 戲
形成 為民造福 開創藏戲
戴面具演出
特色 沒有舞臺
三五天沒結束
《藏戲》反思一、由“藏”導入了解藏戲
藏字本身在字型和字音上都有可挖掘之地,藏字里面的“臣”的筆順是學生容易忽略的,教師在板書課題的時候強調學生注意。同時學習這個多音字,組詞。再寫“戲”組成課題,讓學生匯報相關資料。這個導入在教學伊始就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全身感官跟隨老師節奏開始學習。
二、圍繞提示問題讀書,有章可循
我們都知道閱讀課教學就是要把精讀課學到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當中。學課文之前,老師讓學生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問題,然后帶問題讀書,使學生學習任務清晰明了。本課中的問題是1、藏戲是怎么形成的?2、它有什么特色?
學生自學過程中,邊讀書邊思考問題。這兩個問題并不難,六年級學生閱讀能力已經很強,大部分學生在讀書過程中完全能把握主要內容?稍诮M織學生匯報的過程中,由于我的問題,卻使學生的匯報有些亂。這個問題還沒有說完,說透,老師已經引導學生說另外的內容了,弄得學生無所適從,老師也顯得手忙腳亂。如學生在回答藏戲特色的時候講了藏戲的隨心所欲,本來我應該繼續讓學生在此特色上繼續補充,可不知道為什么卻把學生引導到了開頭三句概括性的句子中,就這樣藏戲視頻的播放時機就被錯過了。彌補終究顯得牽強!這完全是我把握教材的能力欠缺的原因造成的。值得反思!
三、學習作者表達方法并運用
本課重點是文章的表達方法,其一是文章的寫作順序。為了把這個知識點講解清楚,我在板書上用了一點心思,那就是把“形成”和“特色”用黃顏色的粉筆寫成。當學生對藏戲的形成和特色了解之后,依照板書老師說:“像課文這樣圍繞藏戲從藏戲的形成和特色兩方面安排材料,進行說明是一種什么寫作順序?”當時課堂上一片安靜。是啊關于此種寫作順序,學生是比較陌生的。他們對事情發展順序和時間順序、地點轉換順序更為熟悉一些。此刻的安靜是在預料之中的。我靜靜地等待,并提醒學生其它寫作順序,有學生想起來了,他講出了事物幾個方面的寫作順序,然后我進行板書。其實課堂上需要有這樣的靜。然后老師強調本課中一個事物是指“藏戲”,幾個方面是指“形成和特色。”馬上問圍繞一個事物通過幾方面來進行寫作的順序是什么順序?(事物的幾個方面)由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這個問題到此并沒有結束,我馬上追問:“以前我們學過的哪篇課文是按照這個順序寫作的?”《鯨》《新型玻璃》等。關于此種寫作順序,我想學生肯定熟記在心了。
四、體會句子的獨特魅力
本文中開篇的三個反問句既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情感,又引出下文,如何讓學生透過這三個句子體會出作者在語言表達上的效果呢?朗讀是必不可少的,讓學生讀出反問的語氣,指名讀,齊讀,老師范讀相結合,再讀出自豪之情。然后讓學生將這三個反問句變成陳述句,將兩種句式進行比較,體會反問的妙處——表達的情感更強烈。
這三個句子除了具有以上優勢外,它還具有引領全文的作用,好的開頭讓人過目不忘。
教學完此文,發現自己的教學功底依然很薄弱,比如戴面具的戴我竟然寫成了“帶”。羞愧不已!有學生悄悄告訴我,本想糾正,可卻忘記了。還有學生告訴我,他想說了,但一想有人聽課就沒有說。還有就是自己的語言,隨意性非常強,由于語速快,總有表達不清楚的地方,一有人聽課,就更為嚴重了。這些都是我在課堂教學中很嚴重的弱點,以后一定要注意。
《藏戲》課堂實錄 篇12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傳奇、咆哮、曠野、機箱、柔順、象征、妖魔、恐怖、一無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贊嘆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重點:
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難點:
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的表達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觀看錄象,感受豐富多樣的戲曲種類。
學生:聽一聽,看一看,猜猜這些分別屬于那個劇種。
二、授新
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去領略有著悠久歷史,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藏戲。由上一課我國豐富多彩的節日風俗引入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那么作者都介紹了藏戲的哪些方面,又是如何組織材料的呢?
組織學生交流并適當引導
小組分別匯報所搜集到的關于藏戲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以及視頻資料等等。
三、整體感知
藏戲是如何形成的呢?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文章講了哪幾部分內容?作者又是如何將這些材料組織起來的?
(明確:形成和特色,從事物的不從角度對其進行了介紹)
四、具體分析
這個傳奇故事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指名12名績優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藏戲的形成,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后提出需要補充的內容。
學生自由表達,如唐東杰布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義舉,
第二課時
藏戲有哪些特色呢?
找出文中描寫藏戲特色的段落,并概括藏戲都有哪些特色?
出示幻燈片的面具的舞臺的演唱風格
引導學生具體分析介紹藏戲特色的段落
出示相關圖片
組織學生交流
體會作者是怎樣概括的?
小組討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讀內容,反復閱讀相關段落,把藏戲的主要特點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出來。
組織學生交流,說說你是從哪體會到的?
、俳Y合具體的面具,說一說顏色象征了什么,對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張
②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劢Y合看戲人,來體會輕松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讀課文第一部分:
連用三個反問句,并構成排比
小組合作討論:
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呢?
明確:
更加突出了藏戲的特點,為下文做鋪墊;其中還有著民族的自豪感,同時吸引讀者。
1、學習文章第一部分的寫法,運用三個排比的反問句式,介紹本班某位同學的特點
2、完成相關練習題
板書設計
《藏戲》
傳奇來歷:為民造福 開創藏戲
特色:
。 )的面具多樣、夸張、形象鮮明
。 )的舞臺沒有固定舞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 )的演唱風格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動作豐富、不受時間限制。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以總-分-總的關系結構文章。先用三個反問句概括介紹藏戲的主要特點,接下來詳細寫唐東杰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緊接著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點及作用。然后簡略說明其他特色。最后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作者敘述脈絡清楚、點面結合、有詳有略,把藏戲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
學習目標
1.學習并積累“傳奇、咆哮、曠野、吉祥、柔順、妖魔、恐怖、鼻祖、曠野、一無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贊嘆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文章準確生動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學習文章準確生動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的原因,多數學生對于戲曲本身就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們平時沒有這方面的閱讀背景,因此本文所描寫的藏戲這一地方戲很陌生,給這節課的學習、感悟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提前觀看戲曲錄象資料。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教師準備藏戲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看過戲曲節目嗎?看了些什么戲?(可能有的同學跟隨父母或祖父輩看過。比如《五女拜壽》《黛玉葬花》《花木蘭》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出它們所屬的劇種。)想不到你們對戲曲還了解這么多!你們知道嗎?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哪個民族有戲劇,就標志著這個民族走向成熟!鄙钤谖覈髂喜壳嗖馗咴系牟刈澹褪且粋相當成熟的民族。她所創造的舉世矚目的藏戲藝術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去領略一下藏戲的魅力。。(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步閱讀,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自然段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在書上做好標記。
2.交流初讀收獲?茨銈冏x得如此從容沉靜,想必心中早有答案了吧?那么你為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藏戲的形成?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藏戲的藝術特色呢?(4-7自然段寫了藏戲的形成;8-20自然段寫了藏戲的特色。)那么,課文的1-3自然段呢?齊讀這三個自然段,從中你讀出了什么?(藏戲的三個特點:帶這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三五天還沒結束)
三、自主研讀8-20自然段,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1.課文開篇以飽含激情的三個反問句概述了藏戲的三個特點,在8-20自然段又濃墨重彩地詳細描述藏戲的藝術特色,大家快速朗讀課文,劃出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做好批注,準備交流。(學生讀書,教師指導。)
2.集體交流最感興趣的部分。
藏戲有什么特色呢?我們一起來交流。
A、關于藏戲的面具。
。1)誰能說說藏戲的面具有什么特點?它為什么能歷經幾百年仍保留到現在?(顏色多樣、性格鮮明、同樣性格的人戴同樣的面具)
。2)藏戲的面具到底是如何運用象征、夸張的手法的呢?從文章中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3)你覺得藏戲的面具與京劇的臉譜有什么異同?(二者都有多彩的顏色。但京劇的臉譜直接勾勒在演員的臉上,藏戲的面具卻是用布、革、絨等材料作成,戴在演員的面部。)
了解了藏戲的面具,我們就真切地感受藏民的智慧和藝術天分。這也是藏戲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除此而外,藏戲還有那些獨特的地方?
B、關于藏戲的舞臺。與現在的流行音樂、其他地方戲的舞臺對比,藏戲的舞臺簡單到什么程度?(板書: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只要)藏戲的藝人們不求高檔的舞臺,不求華麗的服裝,只要一鼓一鈸,只要有觀眾即可,他們在面具下盡情演繹著各種故事,多高尚的.一群人!
C、關于藏戲的演出。
1.(如果學生不談這部分的內容,教師可以:說:“老師對藏戲的演出非常感興趣,誰愿意幫老師讀一下這部分內容?”)指名朗讀后,問:“藏戲在演出的程序、時間、唱腔、動作上有什么特點呢?”找一找,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班級交流后,相機板書:固定的程序、唱腔及動作豐富、不受時間限制。
2.老師在網上查到了這樣一段文字,相信你們讀了之后一定會對藏戲的唱腔音韻有更深的了解。出示補充閱讀材料如下:
有人跟我說,一聽到藏戲,尤其是身在他鄉,就仿佛又回到在遼闊的草原上,感受著高原的藍天白云。這話并不夸張。藏戲的聲音悠遠而鏗鏘,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勁的疾風,它是唱者全身氣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豐富,曲調跳動而激越,帶點悲傷,帶點憂郁,更包含滄桑;藏戲是高原的藝術,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氣魄與雄渾。它那類似西洋詠嘆調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緊緊抓住,一頓一揚,忽高忽低之間,貫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因此聽藏戲實際也是在感悟和體會,一曲一調,一章一節也許正應和了你心靈深處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聽時便邊舞邊合,這便是藏戲唱功的神奇了。
3.讀了這段文章后,你對藏戲的地域特色有沒有更深刻的認識?學生自由交流讀后的認識。
四、學習藏戲的形成(4-7自然段)
1.這樣風格獨特的藏戲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默讀4——7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板書:為民造福 開創藏戲)
2.這個傳奇故事,深深打動你的是什么?(可能是唐東杰布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也可能是五位姑娘的義舉,也有可能是那成千上萬的工匠……)帶著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內容。
3.媒體展示一段藏戲片段讓學生欣賞。
五、回顧全文,體會寫法。
快速瀏覽全文,思考: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說明藏戲的特點的?與《北京的春節》在寫法上有何不同?
。1.寫作順序不同:《北京的春節》以時間為序,《藏戲》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2.語言風格不同:《北京的春節》運用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的手法,語言樸實,如話家常;《藏戲》運用比喻、反問、夸張等手法,語言生動傳神、文學色彩濃厚。)
六、作業
藏戲猶如盛開在高原的雪蓮,開在藏族人民的心中,作為全國大省的山東,我們齊魯大地肯定也有自己的獨特的藝術樣式,課后搜集這方面的資料,準備出一期手抄報。.
板書設計
藏戲
形成: 為民造福 開創藏戲
藝術特色: 面具 顏色多樣 性格鮮明
舞臺 不要……不要…… 不要…… 只要……只要
演出 程序化 唱腔、動作豐富 時間長
這篇課文按說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以總—分—總的關系結構文章。先用三個反問句介紹藏戲主要特點:“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杰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然后簡略地說明藏戲的特色。最后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
讀完課文,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藏戲藝人。他們的演出是純粹的,沒有舞臺,沒有燈光,有的只是觀眾,只是悠哉游哉的一份隨意!難怪,藏戲可以一代一代流傳下來,靠的就是藏戲藝人的那種精神,娛樂觀眾的無私精神!他們不計名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表演著!
本課除了有了人名,地名生僻詞以外,文章通俗易懂。于是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饒有興趣地流利朗讀課文。
2、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
3.學習作者生動形象的描述和準確地說明方法。
4、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我也設計得非常簡單:
1、朗讀課文,勾畫出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勾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者句子,多讀幾遍,嘗試著理解。
2、默讀課文,找出文中介紹藏戲形成的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3、藏戲有哪幾個特點,你從哪里知道的?反復朗讀具體描寫藏戲特點的自然段,讀出你的感情!你想對藏戲藝人們說些什么?請寫下來。
4、比較本文和《北京的春節》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我用一個課時,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任務。
教學的時候采取的是學生先分組自學然后交流討論的方式。這課的教學我的感覺是比較粗糙,有點“大刀闊斧”味道。但是我感覺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比較踴躍,學習的興趣比較高。
這課的教學中我只是引導孩子們去品讀了課文開篇的三個反問的句子,這三個反問句也是一組排比句,用了反問了形式,強調了藏戲的突出特點,有點扣人心弦,因此,我指導讀出不同的語氣。
課文的表達順序和《北京的春節》完全不一樣,孩子們在交流匯報的時候都有自己的見解。
教完這課,我的感覺比較輕松,但是卻有些心虛,學生從這課的學習中到底收獲了什么?收獲了多少我實在是沒底。
六年級下冊第二組文章都是介紹不同地區、不同民族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我感覺學生在學這一單元文章內容時,應該非常感興趣,結果也正如我所料!恫貞颉芬晃,感受頗深,F將自己對本節課的反思隨手寫下來,可能會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界同仁能夠提出寶貴意見。
《藏戲》一文的教學目標為
1、讀讀記記有關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因為這篇文章極具民族特色,因此課的伊始,我采用了極富感染力的導語將學生帶入情境,學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紛紛介紹了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藏戲的材料。接下來學生便帶著濃濃的興趣走進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會了相關詞語。然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然后通過小組合作解決比較難一點的問題,簡單的問題隨提隨時解決掉,然后賞析文章,讀一讀,談一談感受,學生針對此環節談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對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收集的欲望。整個課堂被濃濃的藏戲包圍。但本節課也存在著不足,例如質疑的問題不夠深刻,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評價不夠及時等,我將在以后的課堂中逐步完善。
《藏戲》課堂實錄 篇1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藏戲》。本單元是以感受“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恫貞颉芬晃氖且黄R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它以總—分—總的關系結構全文,以準確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順序、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別具一格,內容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二、說教學目標
1.積累本課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教學的重點;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情,主要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發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通過教師穿針引線,釋疑解惑,激勵點撥,歸納提煉,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到實處。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以藏戲的圖片及介紹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ǘ┳x課文,理清思路
引導性提問: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學生圈畫語句,建立整體感知。
。ㄈ┝私獠貞虻男纬
1.自讀第5-7自然段后小組討論: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有哪些傳奇色彩?
2.交流、生發:
。1)以弱抗強的傳奇:年輕的僧人→兇險的自然。結合“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帶點的詞,來體會雅魯藏布江的兇險,一個年輕的僧人想為百姓造福,要與天抗爭。這是勇敢的傳奇。
。2)創造奇跡的傳奇: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唐東杰布和七兄妹組成的藏戲班子,以藝術和善良感召人們,大家由哄笑到獻出人力、物力、財力,在江上建了58座鐵索橋,來體會這種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色彩。
(3)藝術的傳奇:僧人→藏戲的開山鼻祖。這個僅由八人組成的藏戲班子,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誕生了一個為人們接受并贊嘆的劇種。
。ㄋ模├首x品味,了解藏戲的特點
1.讀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戲的特點。
。1)找讀第1-3自然段,說說你都讀出了什么。
藏戲有三個突出特點;世界上這樣的劇種很少,而藏戲是其中之一;連續三個排比式的問句,更加突出了藏戲的特點,其中還蘊含著民族的自豪感。
。2)練習朗讀后,找學生朗讀,要求分別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2.讀課文第三部分,具體了解藏戲的特點。
。1)默讀第8-18自然段,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8—14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的特點;15—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臺的特點;17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2)自由讀8—14自然段,說說你進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說一說顏色象征了什么,對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張。
。4)自由讀15和16自然段,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5)你想看藏戲嗎,為什么?(感受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秘這些獨特的魅力。結合看戲人,來體會輕松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3.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1)師: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生讀第8-14自然段。
。2)師: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生讀第15和16自然段。
。3)師: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第17自然段
(五)總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開頭部分。
。┱n文小結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描繪了有著悠久歷史的藏戲形成過程以及鮮明的特色,反映了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五、說板書設計
本次板書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簡潔呈現藏戲的形成及特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藏戲》課堂實錄 篇14
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臺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伴奏;復雜到每個角色都要帶著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長到要演出三五天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藏戲是怎樣形成的,有著怎樣的特色。
藏戲教學設計板書設計
課文分析:
藏戲,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在祖國百花藝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藏戲藝術有600多年的歷史,比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課文按說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以總—分—總的關系結構文章。隨著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領學生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地表達;二是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學習目標
1.學習并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臺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伴奏;復雜到每個角色都要帶著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長到要演出三五天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藏戲是怎樣形成的,有著怎樣的特色。
2.板書課題
二、讀文,理清思路
1.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戴著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三、朗讀品味,了解藏戲的特點
。ㄒ唬┳x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戲的特點
1.找讀前三自然段,說說你都聽出了什么。
。ú貞蛴腥齻突出特點;世界上這樣的劇種很少,而藏戲是其中之一;連續三個排比式的問句,更加突出了藏戲的特點,其中還有著民族的自豪感。)
2.練習朗讀后,找學生朗讀,要求分別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ǘ┳x課文第三部分,具體了解藏戲的特點
1.默讀8自然段到最后,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8—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的特點;17—18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臺的特點;19-20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2.自由讀8—16自然段,說說你進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說一說顏色象征了什么,對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張。
4.自由讀17和18自然段,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5.你想看藏戲嗎,為什么?(感受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秘這些獨特的魅力。結合看戲人,來體會輕松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三)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1.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2.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3.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20自然段。
4.師生合讀: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戲的形成
1.自讀后小組討論: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有哪些傳奇色彩?
2.交流、生發:
。1)以弱抗強的傳奇:年輕的僧人→兇險的自然。結合“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帶點的詞,來體會雅魯藏布江的兇險,一個年輕的僧人想為百姓造福,要與天抗爭。這是勇敢的傳奇。
。2)創造奇跡的傳奇: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通過7位姑娘組成的藏戲班子,以藝術和善良感召人們,大家由哄笑到獻出人力、物力、財力,在江上建了58座鐵索橋,來體會這種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色彩。
(3)藝術的傳奇:僧人→藏戲的開山鼻祖。這人僅由7人組成的藏戲班子,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誕生了一個為人們接受并贊嘆的劇種。
五、總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開頭部分。
六、作業
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藏戲的形成及特色。
板書設計:
戴面具演出
藏戲 沒有舞臺 傳奇來歷:為民造福 開創藏戲
三五天沒結束
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第二組文章都是介紹不同地區、不同民族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我感覺學生在學這一單元文章內容時,應該非常感興趣,結果也正如我所料!恫貞颉芬晃,感受頗深,F將自己對本節課的反思隨手寫下來,可能會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界同仁能夠提出寶貴意見。
因為這篇文章極具民族特色,因此課的伊始,我采用了極富感染力的導語將學生帶入情境,學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紛紛介紹了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藏戲的材料。接下來學生便帶著濃濃的興趣走進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會了相關詞語。然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然后通過小組合作解決比較難一點的問題,簡單的問題隨提隨時解決掉,然后賞析文章,讀一讀,談一談感受,學生針對此環節談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對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收集的欲望。整個課堂被濃濃的藏戲包圍。但本節課也存在著不足,例如質疑的問題不夠深刻,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評價不夠及時等,我將在以后的課堂中逐步完善。
《藏戲》課堂實錄 篇15
課文分析:
藏戲,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在祖國百花藝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藏戲藝術有600多年的歷史,比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課文按說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以總—分—總的關系結構文章。隨著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領學生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地表達;二是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學習目標
1.學習并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臺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䥽伴奏;復雜到每個角色都要帶著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長到要演出三五天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藏戲是怎樣形成的,有著怎樣的特色。
2.板書課題
二、讀文,理清思路
1.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戴著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三、朗讀品味,了解藏戲的特點
。ㄒ唬┳x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戲的特點
1.找讀前三自然段,說說你都聽出了什么。
。ú貞蛴腥齻突出特點;世界上這樣的劇種很少,而藏戲是其中之一;連續三個排比式的問句,更加突出了藏戲的特點,其中還有著民族的自豪感。)
2.練習朗讀后,找學生朗讀,要求分別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ǘ┳x課文第三部分,具體了解藏戲的特點
1.默讀8自然段到最后,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8—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的特點;17—18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臺的特點;19-20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2.自由讀8—16自然段,說說你進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說一說顏色象征了什么,對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張。
4.自由讀17和18自然段,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5.你想看藏戲嗎,為什么?(感受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秘這些獨特的魅力。結合看戲人,來體會輕松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ㄈ⿴熒献髯x,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1.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2.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3.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20自然段。
4.師生合讀: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戲的形成
1.自讀后小組討論: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有哪些傳奇色彩?
2.交流、生發:
。1)以弱抗強的傳奇:年輕的僧人→兇險的自然。結合“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帶點的詞,來體會雅魯藏布江的兇險,一個年輕的僧人想為百姓造福,要與天抗爭。這是勇敢的傳奇。
。2)創造奇跡的傳奇: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通過7位姑娘組成的藏戲班子,以藝術和善良感召人們,大家由哄笑到獻出人力、物力、財力,在江上建了58座鐵索橋,來體會這種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色彩。
。3)藝術的傳奇:僧人→藏戲的開山鼻祖。這人僅由7人組成的藏戲班子,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誕生了一個為人們接受并贊嘆的劇種。
五、總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開頭部分。
六、作業
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藏戲的形成及特色。
板書設計:
戴面具演出
藏戲 沒有舞臺 傳奇來歷:為民造!¢_創藏戲
三五天沒結束
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第二組文章都是介紹不同地區、不同民族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我感覺學生在學這一單元文章內容時,應該非常感興趣,結果也正如我所料。《藏戲》一文,感受頗深,F將自己對本節課的反思隨手寫下來,可能會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界同仁能夠提出寶貴意見。
因為這篇文章極具民族特色,因此課的伊始,我采用了極富感染力的導語將學生帶入情境,學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紛紛介紹了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藏戲的材料。接下來學生便帶著濃濃的興趣走進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會了相關詞語。然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然后通過小組合作解決比較難一點的問題,簡單的問題隨提隨時解決掉,然后賞析文章,讀一讀,談一談感受,學生針對此環節談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對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收集的欲望。整個課堂被濃濃的藏戲包圍。但本節課也存在著不足,例如質疑的問題不夠深刻,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評價不夠及時等,我將在以后的課堂中逐步完善。
《藏戲》課堂實錄 篇16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傳奇、咆哮、曠野、吉祥、柔順、象征、妖魔、恐怖、一無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贊嘆不已、身無分文、兩面三刀、別無所求、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有據可考的就有275個劇種。藏戲,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在祖國百花藝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藏戲藝術有600多年的歷史,比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
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關于“藏戲”哪些方面的知識啊?
板書:藏戲
二、初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寫了關于藏戲的哪些內容?
提示:其實,這是在鍛煉學生的概括于理解能力,只要學生弄清楚了文章的寫作順序,然后逐段分析即可,挺簡單的。
課文按說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以總—分—總的關系結構文章。先用三個排比句概括介紹藏戲主要特點:“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杰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許下宏愿,發誓架橋”“組成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成為藏戲的開山鼻祖”。緊接著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點及作用。然后簡略地說明其他特色:舞臺簡樸;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最后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
三、再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藏戲的哪些方面的內容?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提示:要求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加以理解,可以結合第一個問題作答。
對句子的理解。
、偈澜缟线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
課文開篇的表達方法新穎獨特,用反問句的形式先聲奪人,強調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同時,也為本文將著力描述面具的顏色、形狀及作用埋下伏筆。
、谶是從西藏高僧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講起吧。
這句話在全文謀篇布局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前面總括藏戲三大特點,用“還是”轉折,介紹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及藏戲的形成。唐東杰布是藏戲的創始人、開山鼻祖,沒有唐東杰布就沒有藏戲。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傳奇故事: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超越尋常的故事。
、勰菚r候,雅魯藏布江上沒有什么橋梁,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練準確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寫,再現了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間接歌頌了唐東杰布的高尚品質,說明他許下宏愿、發誓架橋的思想根源,也說明民間藝術源于生活,根據時代的需要而產生。
、苊婢哌\用象征、夸張的手法,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
藏戲面具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為什么得以保留?這個句子作了精當的回答。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關系:“運用象征、夸張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是結果。象征的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戲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純潔,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鋸埖氖址ǎ簽榱藛l觀眾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來表現。比如,藏戲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兩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菟麄儎e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唐東杰布組成藏戲班子的目的是“勸人行善積德、出錢出力、共同修橋”,所以對演出舞臺、道具等沒有過多的要求,只要有觀眾,能起到宣傳效果就行。
⑥藏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最初的藏戲沒有劇本,全靠師父言傳身教,全靠在戲班排練和演出過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歷史的藏戲得以保留和發展,成為藏文化的“活化石”。
四、比較一下《北京的春節》與《藏戲》在寫法上的異同。
提示: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它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順序、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北京的春節》有較大的不同。從內容看,《北京的春節》介紹的是節日風俗,而本文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從表達順序看,《北京的春節》以時間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從表達的方法看,《北京的春節》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問、象征、夸張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看,《北京的春節》的語言自然、平實、準確、精練,京味濃郁,耐人尋味,而本文的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板書設計:
藏戲
主要特點:“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
開創:唐東杰布“發誓架橋”“組成第一個藏戲班”“留下了58座鐵索橋,成為藏戲的開山鼻祖”。
藏戲重要特征:面具的含義象征、夸張手法
其它特點:舞臺簡樸;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
傳承: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