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課堂實錄
看了那么多輔導書,考試時字詞題、閱讀題還是做不出來;讀了那么多讀物,寫作文仍然抓耳撓腮……家長常常抱怨孩子學語文難,沒頭緒。其實,作為基礎工具學科,語文難在認清本質和規律。
濮家小學的鮑海淞老師,給我們帶來了這堂閱讀課。雖說語文是綜合性強的學科,每堂課都不可能只積累一種能力,不過她在認識語言規律上的側重,為學生打開了另一扇門。如果不能認識、掌握語言規律,那么無論小學還是將來,學語文都會很吃力。
課堂實錄
執教人:鮑海淞(濮家小學教育集團中學高級教師、省教壇新秀、市優秀教師)
評課人:黃鳳英(濮家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省特級教師、省首批科研型校長)
戴玉梅(濮家小學教育集團副校長、小學高級教師、市優秀教師)
王國紅(濮家小學教育集團語文教研組長、小學高級教師、省市區優秀作文指導教師)
內 容:《藏戲》
品“戲”
夏日的夜晚,現在的孩子喜歡做啥?答案不約而同:“吹空調,看動畫!”
“你們知道嗎?鮑老師小時候最喜歡——看戲。”星空是背景,草地是席,樹上知了聲聲,臺上美輪美奐的溫婉越劇……
孩子愛聽故事,一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暗示老師:我們對戲“來電”啦!鮑老師繼續“添火加薪”,大屏幕上連播了好幾段“戲”:
長袖一甩,就能變出個臉譜,是什么戲?“川。”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示曾開言我心內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聲情并茂、鏗鏘有力,這是哪出?“京劇,《蘇三起解》。”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云剛出岫……很清脆、很溫婉、很熟悉,它是什么劇?“越。”孩子們這次絕對是異口同聲。
還有黃梅戲,最經典的一段是?“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夫妻雙雙把家還。”
……
“其實,還有一種戲,它廣泛流傳于世界的最高處,它叫?”
“藏戲!”課堂上有喜悅和騷動聲。
匠心拆解
旁征博引
藏戲相比大眾戲劇,稍微偏門一點。“先把孩子熟悉的生活經驗引進來,讓課內外知識互相補充。”鮑老師說,學習的過程,都是從陌生到熟悉,要孩子不懼怕,就要掌握運用以往經驗的技巧。這樣,孩子對課文很親切,也能間接了解其他劇種知識,收獲更多。
入“戲”
“細心的同學發現,這篇課文帶星號,我們知道閱讀課文要抓住什么?”
“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有個男生反應敏捷。
大屏幕上亮出“提示”:
……下面這篇課文,講的是藏族的傳統劇種——藏戲。默讀課文,想一想藏戲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哪兩個詞和課文緊密相連?”鮑老師提問。
生一:“藏族。”
生二:“應該是藏戲的‘形成’和‘特色’。
“聰明的孩子抓住幾個詞,就知道課文寫的是什么了!”
匠心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