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課堂實錄
細讀課文前提示語
“閱讀課文一般很長,有些段落需重點閱讀,有些可能一帶而過,怎么讓孩子們學會抓重點?”鮑老師說,有很多小技巧的。要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如課文前閱讀提示,能事半功倍地提高“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說“戲”
“還是從西藏高僧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講起吧。”每場藏戲開演前,雄謝巴會先從戲神講起;這出《藏戲》,當然少不了“雄謝巴”。
老師稍作提示后,兩位男生“雄謝巴”開演了——
要說藏戲戲神,那就是偉大的唐東杰布,下面由我來介紹他的傳奇故事。
那時候(關鍵詞),雅魯藏布江上沒有橋梁,很多船只被掀翻在江流中,百姓也不能過江。年輕時唐東杰布發誓:要為百姓架橋。
于是(關鍵詞),唐東杰布在山南瓊結結識了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組成了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用歌舞說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歷史傳說等,換來人們的善心和造橋的錢財。
就這樣(關鍵詞),身無分文的唐東杰布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他成為藏戲的戲神。
其實,這三個詞就是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匠心拆解
復述課文時抓關鍵詞
學會抓關鍵詞很重要,它就像你要打開一扇門得先找到門把手一樣。
“把長段讀成句子,把句子讀成關鍵詞,這其實是一種復述能力。”鮑老師說,很多小學語文學不好的孩子,到中學后他的理綜成績也不好,因為他讀題時感到吃力,不能在有限時間內找準關鍵句詞。
寫“戲”
藏戲除了“演出時間長”和“沒有舞臺”外,最大特點就是面具了。
看著七彩斑斕、風格迥異的面具時,孩子們讀了很多遍課文: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純潔;
國王的面具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威嚴;
王妃的面具是綠色的,綠色代表柔順;
活佛的面具是黃色的,黃色代表吉祥;
……
為什么作者用排比段去寫面具?學生們早已“入戲”:“一目了然、個性鮮明啊,寫作手法和面具的特征相一致了。”
學生反復誦讀,鮑老師精心講解后,帶來一道填空題: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戲的藝人們(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為其伴奏。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
“填完詞后,你們有沒特別的感受?”
生一:我能感受到,藝人們很豁達,只要你來看戲,他就很高興;
生二:藏民們很快樂,在吃喝玩樂中看戲,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很自由豪放;
生三:很親切,仿佛身臨其中,藏戲也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匠心拆解
發現語言規律,感悟寫法,積累語言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今天動筆有兩種形式,一是做批注,還有就是做填空題。”從學生反映情況看,再一次證明這句格言的正確性。
同時,引導學生去發現語言規律、感悟作者寫法、積累佳詞好句,這也是鮑老師課堂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