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教學案例(精選3篇)
少年閏土教學案例 篇1
【教學目標】
1、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體會閏土是個機智、勇敢、能干、天真、可愛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教學重點】品味詞句,體會閏土的個性特點。
【教學難點】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初讀研究整體感知
師:上節課咱們從閏土的外貌中體會到他是一個健康、可愛的紹興農村孩子,這節課將重點研究閏土的語言和動作,體味他的個性特點。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6~8節,完成填空:
( )的少年閏土。
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填,也可自己想,可以填一點,當然更歡迎填幾點。
(此時,學生有的大聲朗讀、有的輕聲速讀、有的默讀……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研讀。)
(評:開放的填空,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開放的要求,激起了學生讀文的興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研讀,大大豐富了讀的內涵和方式,提高了讀的質量。)
師:不忙回答,先同桌交換一下意見,有必要可離開座位,尋找合作伙伴。
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閏土”。從閏土雪地捕鳥這件事中看出來。
生:我覺得應該填“知識豐富的少年閏土”。因為他不僅知道海邊的各種貝殼,還知道許多“我”和“我”的朋友們所不知道的事。
生:我想填“機智勇敢的少年閏土”。因為當時海邊沙地上,他一個人看瓜,猹來了,他也不害怕,還捏了胡*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嚇跑了。
生:我說是“心中有無窮無盡稀奇事的少年閏土”。因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鳥,懂得稀奇古怪的貝殼、兇猛的猹和有趣的跳魚兒等等。
師:請幾個同學根據剛才的交流,將課文中介紹的幾件事整理后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寫在自己的本子上,看誰寫得正確,而且字又漂亮。
(雪地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看跳魚兒。教師根據學生的板書在用詞上做適當的指導。)
(評:板塊研讀,彈性填空,學生多元解讀。既感知了課文整體,又豐富了閏土形象。 )
師:那么,“我”對哪件事印象特別深刻呢?為什么?
生:雪地捕鳥。因為閏土一到,我便要他捕鳥,可見“我”對閏土捕鳥的本領很佩服,印象特別深。
生:我認為是“看瓜刺猹”。因為上一堂課我們學過,“我”與閏土分別了三十年,一看到閏土,就想起他少年時看瓜刺猹的畫面,可見對這件事印象非常深。
師:是呀!所以課文中這兩件事也就較詳細地寫了。
二、研讀重點隨機點撥
師: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他寫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詞句,請大家再一次仔細默讀課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詞語、句子,甚至是標點。等一會兒交流時,可以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提出問題請大家幫助。
(學生默讀課文,不時地圈點、評注、查資料;教師巡回,但不作任何指點。)
(評:還課堂給學生,讓他們自行研究,憑自己的知識積累、思維方式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師:好!下面咱們來交流你的研究成果或發現的問題。
生:我發現閏土捕鳥很有經驗。從“掃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批谷、一拉”等詞語中可以看出。尤其是支起竹匾用短棒,更能看出他是捕鳥高手,因為一拉短棒,匾很快落地,鳥想飛走已來不及了。
生:我認為閏土不但捕鳥很有本事,還很勇敢。你聽,猹咬得西瓜啦啦地響,當時又沒個伴,他不僅不害怕,還捏了胡*輕輕地走去。
生:我給他補充一點,猹是很兇猛的,你向它走去,它不會跑掉,反倒向你奔來,多可怕呀!但閏土刺猹好似家常便飯,什么都不在乎,可見他的機靈、勇敢。
生:我認為省略號是表示語意未盡,破折號都是表示解釋說明。
生:我不同意,課文中的省略號有一處是表示列舉事物的省略,例:藍背……。不過,我發現有一處標點用錯了。稻谷,角雞,鵓鴣,藍背……中間應用頓號而不是逗號。 (評:敢于向教材挑戰,這是真正的超文本學習,是研究性閱讀中創新的體現。 )
師:你真了不起,但據我考證,作者當時寫這篇文章時還沒有頓號,所以只能用逗號代替了。
生:“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從“素不知道”這個詞中可以看出“我”對閏土說的這些事從來也沒聽過,感到十分新奇。從中也能看出“我”了解得很少,知識貧乏。連水果是怎么來的都不知道。
師:“素”字你怎么理解呢?
生:“素”是向來的意思。
生:課文中有一句話,含義非常深刻,“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我好像有點知道,但又不是十分明白。我覺得這個“啊”字加一個“!”是表示“我”對閏土的贊美,羨慕他心中有那么多無窮無盡的稀奇事。
(評:這是第二板塊研讀中最難解的一句話,學生似懂非懂,處于一種“憤悱”狀態,需借點撥、引導之力,使其理解。 )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這句話確實值得研究。
點擊課件,出示:
“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點撥:
1、讓學生自由地充分地讀。
2、師:“無窮無盡稀奇的事”指哪些事?“他們”指誰?“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生:“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的是剛才講到的雪地捕鳥、撿貝殼、刺猹、看跳魚兒等事。“他們”指“我”的一些朋友、少爺們。“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是指天空很小。
生:我認為沒那么簡單的,“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不僅僅指天空小,實際上借此來說明“我”和“我”的朋友們生活的空間小,眼界狹窄,知識貧乏。
生:我有補充,與前面的感嘆詞“啊!”連起來一讀,我發現“我”在對閏土敬佩、羨慕的同時,還表示“我”對自己生活環境的不滿,渴望有像閏土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我也明白了這一點,課文中說“四角的天空”是“院子里高墻上的”,這正是這些少爺們生活的地方,與閏土的生活環境一比,他們覺得自己太封閉了,也想到外面去看看,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嘆。
師:請同學們將“啊!”和“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連起來想一想,再讀一讀,體會“我”當時的這種感情。
(指讀──點撥──再指讀──齊讀。)
(評:適時、適度的點撥,解放了學生的思路,使其茅塞頓開。教學也就此推向縱深。 )
三、爭辯研讀開放課堂
師:那么,在當時社會,如果要你選擇,你想做閏土還是做課文中的“我”?想做閏土的坐在左邊(稱正方);做“我”的坐右邊(稱反方);咱們來爭論一番,但老師有幾個要求
1、先在組內討論,準備充分的理由。
2、在爭辯過程中,當你覺得被對方說服,可改變你的選擇,并變動座位。
(學生坐兩旁,人數相差無幾,想做閏土的相對多一些。)
(評:設計專題,引導爭辯,將活動引進課堂,在活動中充分展示學生心靈自由,凸現個性。 )
師:好!時間到,下面由雙方陳述自己的理由,人家在講時你一定要專心聽,并想反駁對策。
正方:我喜歡做閏土。因為老師剛才說的那個社會,正是閏土小的時候,我就喜歡小時候自由自在的閏土,可以捕鳥、撿貝殼、刺猹、看跳魚兒,多有趣!
反方:閏土雖然自在,但他沒能受教育,是個野孩子,太無聊了,這樣能行嗎?哪像“我”,盡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很有教養。
正方:誰說閏土沒受過教育?在廣闊天地間所做的一切難道不是知識,不是在受教育嗎?
反方:這僅僅是閏土農村的一些事,對一個城里人來說難免會有一些好奇。反過來,少爺“我”在城市里的許多事課文中沒有說,如果寫出來,閏土不知道的也許要多得多,肯定也會羨慕不已的。
正方:請問對方辯友,你想做一只“籠中之鳥”還是想做一只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小鳥呢?
反方:什么?籠中之鳥?文中的“我”是“籠中之鳥”嗎?請問“籠中之鳥”能展翅高飛嗎?少爺后來成了偉大的文學家,閏土有什么呢?
師:大家爭論激烈,誰也不肯讓誰,老師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投入地研究這個問題的過程。老師建議大家課外好好地去讀一讀魯迅寫的《故鄉》,讀了以后你會對他們有更全面的了解,也會深刻地了解當時的社會。
(評:爭辯,是教學的一種新機制。它的引入,開放了課堂,解放了學生。學生積極參與,盡情發揮,在爭辯中發展思維,展示個性,也較好地培養了口語交際的能力。)
【總評】
這堂課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特點:
一、重研讀創教學新路
這節課,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初讀研究環節,教師出示彈性式填空,“( )的少年閏土。”并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豐富填空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在其背后,我們分明可以看到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
二、重點撥亮思維過程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碰壁,教師在關鍵處一點,學生便會對疑難豁然開竅,教學也實現由局部向整體推進。本堂課教師的點撥可謂點到了節骨眼上。“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說,我有點懂,但說不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悱”狀態,需要教師點撥。在讓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⑴ 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哪些?⑵ “我”往常的朋友指誰?⑶ “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學生聯系語境,在解題中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通過讀的點撥:將“啊!”與后面“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聯系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內容,整句朗讀,反復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于一體,在贊嘆中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領悟少爺們的心聲,使學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隱藏著的深刻內涵。
三、重活動還心靈自由
爭辯研讀是整堂課的亮點之一,引活動于課堂之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而且使學生的參與變得真情投入。他們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在爭辯、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學生的心靈自由,在爭辯中進行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理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當家作主站起來。
少年閏土教學案例 篇2
背景
這篇課文寫作的時間在上個世紀初,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內容上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上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距甚遠,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難度.老師在講述本課時,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和個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意識.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自主,合作,探究就成為我在課堂上新遵照的準則.如何做到這些呢,請看下面一段課堂實錄:
教學片段
(大屏幕出示重點句子:"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學生讀后談自己的體會,然后再次齊讀.)
師:從這句話我們能體會出什么來呢 作者非常羨慕閏土那樣自由自在的農村生活.那么,如果讓你們選擇,你愿意做閏土還是文中的"我" 想一想.(愿做閏土[正方]的起立[少數],愿做"我"[反方]的坐在座位上[多數],準備辯論.)
師:想想自己的理由,展開辯論.(師指名學生說)
生(正):因為閏土知識淵博,勇敢,機智,善良,所以我愿意做潤土.
師:做"我"的同學有什么反駁的理由嗎
生(反):做"少爺"根本可以不知道農村的事,到時候隨便拿錢請農村的來做事就行了.(生笑,部分學生附議.)
生(正):這樣的話,你就不知道農村的生活有多快樂呀
生(反):等我學到了知識,交個像閏土一樣的朋友,不就知道了嗎
生(正):科學家,考古學家都是在大自然中找到的材料,資料,如果你在城市里,能找到這些東西嗎
生(反):但是你只知道物理( )方面的不知道其他方面的知識有什么用呢
生(正):各有所長嘛.
生(正):閏土完全可以不為地位的差異而煩惱,過得自在快樂.
生(反):做一個大少爺可以讀很多書.
生(正):但你不知道自然的一些事呀.
生(反):閏土也不知道城里發生過的一些事情.
生嗎
生(正):那時侯是封建社會,在城里像牢房一樣,只知道讀書,讀書,讀書本上的知識.
師:你們同意他們的意見嗎
生(多數齊):不同意.
生(反):現在我們還是在學校里讀書,并沒有在牢里的感覺.
師:都請坐下,剛才的辯論非常激烈,其實這個話題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投入地討論這個問題.
評析:
我們的課堂曾經靜寂無聲,偌大的教室里只有教師慷慨激昂的講說在回蕩.如今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尋求輕松愉快的教學形式,讓課堂進行得熱熱鬧鬧,有聲有色已成為一種共識.于是動輒唱一唱,畫一畫,演一演,辯一辯,諸多形式紛紛進入課堂,逐漸形成一種模式.從表面上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似乎提高了,課堂上熱鬧起來,但這些形式是不是每節課所必需 當熱鬧落盡以后,學生的意識中沉淀了多少文化內涵,人文精神形成了多少語文能力 在讓人眼花繚亂的形式和教學實效之間,是值得我們做出冷靜的反思的.
在以上不足十分鐘的教學片段中,教師采用了辯論的形式.應該說,把辯論引進課堂是值得稱道的,它能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以及思維的敏捷度,楊振寧不就提倡把辯論放到與學習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嗎關鍵在于確立的辯題有無辯論價值,能不能很好地為教學內容服務,促進學生發展.同時還有一個辯論過程的組織引導是否有效的問題.在本場辯論中,在選擇做閏土還是做文中的 "我"時,愿做少爺"我"的顯然占了多數(多數學生坐著),少數幾個愿意做閏土的顯得勢單力薄.辯論過程中,正方發表的見解無非是閏土"聰明機智"等空洞的理由,并無具體的內容;反方為自己有著有錢人(正):閏土知道農村無窮無盡的希奇事,你們城里這些少爺知道的優勢很是興奮.簡短的辯論,不難看出學生掌握的論據極為有限,對文中形象也缺乏相應的了解.我們組織辯論,是想通過辯論的形式讓學生收集處理相關信息,懂得除了課堂到哪里去找自己需要的東西, 拓展學習的途徑,豐厚自己的學養,在這里,這樣的期望顯然落空了.
一堂課的后面總有一定的教學理念支撐.在上述教例中我們不難觸摸教師的教學思想:課堂熱鬧了,學生的自主性就得以落實了;學生參與了,探究的能力就得以培養了.那么,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呢我們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但學生的體驗難免有錯誤的地方,當學生的人生觀和審美情趣在說說笑笑中變形時,我們把課程的人文性給丟失了.
因此,任何教學形式的采用,都要考慮其實效性.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不能為形式而形式,況且還有一個怎樣組織引導的問題.要把握好形式與實效的關系,讓實效與形式共生.
少年閏土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生字,正確讀寫詞語,背誦第一自然段。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的思想感情。
3、通過閏土的外貌、語言和動作,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重點難點:
1、通過閏土的外貌、語言和動作,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2、體會“我”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二 課 時
第 一 課 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通過閏土的外貌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二、教學準備
魯迅先生的圖片、相關資料,描寫閏土外貌句子的投影片。
三、教學環節
(一)了解魯迅
1、(出示魯迅的圖片)魯迅先生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發刷子似的直豎著,濃濃的胡須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學家。
2、同學們對魯迅還有哪些了解?相互交流交流。
3、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一篇節選魯迅先生寫的文章──《少年閏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隨機糾正。
2、默讀課文,給文中的生字注上音序、部首、結構、筆畫。
3、反饋學習情況。
課文中有些詞語,可能讀起來會感到陌生。在讀完課文后,集體交流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以便理解課文內容。
(1)可以采用換詞的方法理解“其間、無端、素、如許、單知道”等詞語。
(2)可以通過查字典的方法理解“祭祀、值年、五行、竹匾、秕谷、潮汛、跳魚兒”等詞語。
4、“閏土”和“我”是什么關系?
(“我”是少爺,閏土是給“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兒子。)
(閏土和“我”是仆人與主人的關系。)
(三)初識閏土,學習外貌描寫。
1、“我”和閏土第一次見面時,閏土是什么樣子的?
[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隨機出示句子。)]
(1)他正在廚房里……用圈子將他套住了。
(2)他見人很怕羞……我們便熟識了。
2、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描寫了閏土的外貌。
(出示第一自然段以及圖片。)
3、從閏土的外貌中,你知道了什么?
(集體自主交流,照顧好“學困生”,激發情趣。)
4、第一自然段也描寫了閏土的外貌,從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樣的少年?
(天真、活潑,很受大人疼愛的健康的海邊少年。)
(四)練筆,進行仿寫。
1、結合對閏土外貌描寫的學習,說一說描寫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抓住人物的特點)
2、用幾句話描述同學外貌,請大家猜猜說的是誰?
四、板書設計:
少年閏土
紫色的圓臉 頭戴小氈帽 頸套銀項圈
年少、健康、活潑
第二課時
一、課文簡說
本文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
二、教學目標
1、體會“我”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2、通過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三、教學環節
(一)讀課文,感悟人物的特點。
1、從課前或上節課,邊讀邊勾畫的內容,細細體會所勾畫的內容。
(二)共同交流。
1、出示文中句子:(用毛筆書寫在紙幕中)(課件)
……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他見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說話,……。
2、從這些描寫中你能看出什么?(閏土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課件)
很受大人疼愛
健康的
樸實天真
板書:
閏土是個 海邊少年。
(框著的內容書寫在紙條上,在課中粘貼。)
師:是啊,這是一個多么討人喜歡的海邊農村少年,文中的“我”喜歡他,是因為什么呢?
3、讀課文找原因。
生:文中的“我”喜歡閏土是因為“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問:“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呀?
生:是和“我”一樣的少爺。
四、深刻感悟
師:是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課文中講了幾件事?
1、快速讀讀課文,找一找,在文中勾畫出來。
2、學生概述。
板書:
雪地捕鳥──聰明
海邊拾貝──能干
閏土 看瓜刺猹──機智勇敢 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
看跳魚兒──見多識廣
3、體會印象深的事。
師:在這幾件事中,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生:看瓜刺猹。
師:為什么?
生:因為這件事最驚險,最刺激,作者寫的也最詳細。
師:講的真好。請同學們閱讀提示走進這四件稀奇事,你會對樸實天真的海邊少年閏土有更多的了解。
4、出示閱讀提示。(課件)
5、根據閱讀提問學生自學。
五、集體交流
1、師:你從哪些文字中了解到閏土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看瓜刺猹這件事表現了閏土的機智勇敢。(在板書第三件事
后板書:──機智勇敢。)
師:說說理由。
生:“月亮地下,……輕輕地走去……”從這句,看出閏土很勇敢。
師:月亮地下,猹來了……,請大家輕輕地把這句話讀出來,注意不要把猹嚇跑了。
2、學生讀課文。
師:還有沒有?
生:有胡*呢。“走到了,看見猹了……油一般的滑……”
3、師:誰還體會到其他三件事分別體現閏土的特點?
4、學生概括。(結合內容相應板書,見上)。
六、概括總結
師:從這表明閏土的生活怎么樣?
生:表明閏土的生活豐富多彩。(相應板書)
[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
七、聯系談話
師:請大家把課前談討閏土是怎樣一位少年,與閏土的生活聯系起來,感悟性談討。
生:我們組把前后聯系起來,感悟到閏土的少年時代是天真爛漫的,快樂、幸福的令人向往。
生:我還體會到閏土的家庭狀況,雖然沒有“少爺”的好,但也還算不錯。
師: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生:從頸戴銀項圈。
八、總述
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實地反映了魯迅的思想感情,但這是文學作品,經過虛構、想象,所以不能說“我”就是魯迅。課文是小說的一段插敘,題目《少年閏土》是編者加的,節選出來的章節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與《故鄉》整篇小說的主題有差異。
九、拓展閱讀
1、發放打印資料,閱讀《故鄉》(節選)──魯迅
2、課后大家還應多讀魯迅的作品,多了解魯迅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作品,你一定受益匪淺。